-
Ilizarov技术治疗脊柱裂足踝畸形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1 男性,26岁,因“左足重度马蹄内翻畸形伴负重区皮肤溃疡10年”于2006年10月16日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垂杨柳医院就诊。患者腰骶椎裂继发双足畸形,大小便可部分控制,幼年时曾行腰脊膜膨出囊肿切除、脊膜修补术。右足轻度后足内翻,左足重度马蹄内翻畸形合并足背感觉障碍,以足背前外侧负重行走,负重区皮肤溃疡10余年未愈合。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建议截肢后安装假肢,患者拒绝,为求进一步治疗于我院就诊。体检:左足呈重度马蹄内翻畸形,跟腱、胫后肌腱、跖筋膜挛缩,足部骨关节呈固定性内翻内收畸形,小腿三头肌肌力Ⅲ级,胫前、胫后、腓骨长短肌、屈踇屈趾及伸趾伸踇肌肌力0级,足背及足底外侧皮肤感觉缺失,足背前外侧负重区可见5 cm×3 cm大小火山口样溃疡,边缘角化。取溃疡区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回报为炎性改变。X线检查示第5跖骨缺失(合并骨髓炎清创时切除)(图1)。遵循秦泗河矫形外科理念(骨科自然重建理念+微创、简单、有效手术操作原则)于2006年10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足矫形手术(溃疡清创,跟腱、胫后肌腱、踇长屈肌腱延长,三关节截骨、Ilizarov足踝畸形牵伸术)。术中患肢使用气压止血带,先切除足部溃疡,刮除骨面肉芽组织。在切除溃疡的骨面,用骨刀行距跟关节、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楔形截骨矫形,术中矫正大部分骨性畸形。然后穿针安装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维持足踝适当矫形位置(图2),部分缝合切口,残留的创面皮肤边缘以细钢针钉于骨面,防止回缩,无菌敷料包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共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10岁,均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瘢痕挛缩畸形部位分别位于腋部、肘部、腘窝及躯干等14处。其中腋部瘢痕黏连挛缩导致肩关节上举角度仅为30°~60°;肘部瘢痕挛缩导致肘关节伸直角度仅为45°~90°;腘窝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致同侧乳头下移5 cm,伴站立位中线向患侧屈曲约20°。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复位移位器官,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5 cm×10 cm~11 cm×20 cm。选取其他瘢痕区域作为供区,其中背部8处,大腿6处。用鼓式取皮机或电动(气动)取皮机先切取厚层瘢痕皮,再以0.5 mm厚度切取自体断层瘢痕组织,按1∶1比例制备网状瘢痕支架,其上覆盖取自头部的刃厚皮片,形成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植于瘢痕挛缩松解后继发创面。切取的瘢痕表皮回植原瘢痕供区。供、受区均常规加压包扎,7~10 d后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儿共移植14块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所制备的复合皮均与瘢痕松解后继发创面大小、形状一致,其中12块皮片成活良好,2处因局部感染导致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随访2~24个月,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术区外观满意,腋部、肘部、腘窝等关节均充分松解,肩关节挛缩患者术后上举达150°~170°;肘关节挛缩患者均可基本伸直,达170°~180°;膝关节挛缩患者可完全伸直,达18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松解后患侧乳头恢复正常位置,站立位中线基本正常。14块瘢痕表皮回植区皮片均成活良好,外观与术前无明显区别。头部供皮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结论: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为儿童深度烧伤后遗畸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手术切除皮损并挂线引流治疗臀部反常性痤疮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皮损组织并挂线引流治疗臀部中重度反常性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栖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4例臀部反常性痤疮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9~34岁,平均28岁。将皮损处及炎症浸润的脂肪组织一并切除达筋膜浅层;沿皮损外口用探针探明皮下窦道,置入橡皮引流条,厚敷料包扎。结果:4例患者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创面修复良好,随访6个月未复发。1例患者由于术后未及时采取仰卧位而导致术后短时间出血较多外,其余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复诊,皮损处修复较好,不影响肛门皮肤功能、未见新皮损、未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皮损并结合挂线对口引流是治疗中重度反常性痤疮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秃发患者自体毛发移植术后专用保护帽设计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秃发患者自体毛发移植术后专用保护帽的设计及在自体毛发移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用弹性纱布、纤维、硅胶等材料设计一种秃发患者自体毛发移植术后佩戴的专用保护帽,其分为前后2片,前片主要用于保护受发区、后片主要用于供发区的加压止血。将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自体毛发移植的符合入选标准的81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患者住院号尾号,43例奇数患者纳入保护帽组(男38例、女5例,年龄23~52岁)、38例偶数患者纳入常规组(男34例、女4例,年龄22~55岁)。2组患者毛发移植术后常规行术后宣教,常规组患者术后采用敷料常规包扎,保护帽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除必要换药、清理及拆除敷料外不间断佩戴专用保护帽至少1周。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通过门诊随访的方式,观察2组患者术后3 d供发区出血情况和术后7 d术区头皮肿胀情况,术后3个月内受发区毛囊炎发生情况、毛囊成活情况,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1)术后3 d,保护帽组患者中有1例供发区出血,明显少于常规组的8例( P<0.05)。(2)术后7 d,保护帽组患者中4例术区头皮肿胀,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1例( χ2=5.160, P<0.05)。(3)术后3个月内,保护帽组患者中0例受发区发生毛囊炎,少于常规组的3例。(4)术后3个月,保护帽组患者受发区中100根毛囊成活(94.9±2.8)根,明显多于常规组的(91.1±4.7)根( t=4.354, P<0.01)。(5)术后3个月,保护帽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4.2±2.6)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2.1±3.0)分( t=3.338, P<0.01)。 结论:自体毛发移植术后专用保护帽可减少术后供发区出血、术区头皮肿胀情况,提高受发区毛囊成活和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指神经纤维瘤型巨指症继发远指间关节偏斜畸形误诊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3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示指远节偏斜约1.5年,近半年手指偏斜畸形加重,就诊以"左示指远指间关节畸形"收住入院。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体格检查:左示指中远节指体较健侧略增粗,远指间关节桡侧隆起,远节指体向尺侧偏斜,未触及明显包块,远指间关节向桡侧被动伸直不能,主动伸直可,屈曲略受限,手指远端感觉正常(图1)。X线片示:示指各指骨骨密度无明显异常;近节指骨力线、指骨直径无异常,中节指骨基底略增粗、尺偏约17°,远节指骨无明显增粗、尺偏约36°,远指间关节桡侧疑似异常骨密度影(图2)。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探查、畸形矫正。于示指桡侧以远指间关节为中心,取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显露指固有神经血管束,见桡侧指固有神经于中节以远增粗,向远端延长切口、探查达指腹中央,见远端神经分支亦增粗,部分神经束进入末节指骨,考虑指神经纤维瘤,与患儿家属再次沟通后,分离桡侧病变指神经、予以清理(图3),自中节近端髁部神经较正常处以2%利多卡因封闭神经后快刀切断;瘤体经家属确认后送检病理。切除肿物后,切开部分桡侧关节囊探查未见多余骨骺、异常骨块,远指间关节被动侧方伸直仍受限,考虑尺侧皮肤、关节囊挛缩所致,遂于远指间关节尺侧"Z"形切开皮肤,探查尺侧指神经未见明确异常,被动活动关节仍僵硬。遂显露尺侧副韧带,"Z"形切断,矫正手指远指间关节达伸直位,以1枚克氏针纵行固定,5-0 proline线修复侧副韧带,松止血带充分止血后,间断闭合创口,手指皮肤血运良好(图4A,4B),无菌敷料包扎。病理报告:脂肪组织内见较多神经束,符合神经纤维瘤。修正临床诊断:左示指Ⅱ型巨指症。术后2周创口愈合拆线,5周拔除克氏针、逐步恢复正常使用。术后18个月随访,其他肢体无增粗、无增长、无畸形,皮肤无牛奶咖啡斑,未发现皮肤神经纤维瘤,左示指无继续增粗、无肿物复发迹象,示指中远节桡侧感觉约S 3,但示指远指间关节仍有约20°尺偏,屈曲略受限(图4C,4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脉冲清创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脉冲清创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消毒并清洁伤口,试验组采用封闭式脉冲冲洗集污组件装置冲洗伤口,2组伤口按照统一的方法清创、选择敷料并包扎伤口,观察2组患者换药次数、换药时间、疗效、换药费用、伤口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换药次数、换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0.42 ± 1.92)次、(12.19 ± 2.37)min、(32.53 ± 6.91) d、86.04%(37/43),对照组分别为(19.47 ± 3.13)次、(21.65 ± 3.99) min、(43.17 ± 13.72) d、51.16%(2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545~16.127, χ2=13.214,均 P<0.01),但试验组换药费用为(3 278.78 ± 220.92)元,对照组为(3 195.75 ± 206.54)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为-1.814, P>0.05),试验组干预后第2、4、6和8周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47 ± 1.09)、(0.57 ± 0.72)、(0.06 ± 0.23)、(0.03 ± 0.01)分,对照组分别为(3.83 ± 1.16)、(2.73 ± 1.41)、(1.92 ± 1.06)、(1.43 ± 0.70)分,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90.663、 F组间=76.011、 F交互=4.210,均 P<0.01),试验组干预后第2、4、6和8周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9.34 ± 9.34)%、(86.26 ± 13.33)%、(95.01 ± 8.56)%、(97.28 ± 3.62)%,对照组分别为(26.64 ± 5.19)%、(50.37 ± 10.53)%、(64.84 ± 12.27)%、(72.04 ± 12.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54.487、 F组间= 921.230、 F交互=23.154,均 P<0.01)。 结论:脉冲清创可以有效地清洁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伤口,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每次换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减轻伤口疼痛,提高足溃疡创面的愈合率,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敷料包扎塑形法在儿童手足畸形整复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儿童手足畸形术后采用敷料包扎塑形,达到手术部位关节塑形、制动、减少换药次数目的的方法,并讨论其注意事项和优点。方法:对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于2019年1至12月在门诊换药随访的手足畸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术后切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采用防粘连敷料、无菌纱布及绷带、粘性胶带分层包扎,并通过敷料堆积的厚薄以及绷带缠绕的方向使关节固定于术者需要的位置,必要时外层加用小夹板制动,指(趾)顶端预留观察窗。术后观察指(趾)血运,48 h无异常时封闭观察窗。包扎无渗液、无异味、未被液体污染者,术后2~4周拆包扎或首次换药。患儿门诊来访时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共纳入436例患儿,其中男256例,女180例,手术年龄5个月~6岁,平均2.6岁;并指(趾)畸形166例,多指(趾)畸形213例,手足部瘢痕挛缩22例,其他手足部畸形35例;均为腕关节、踝关节以远部位的无菌手术。首次拆开包扎的时间为术后6~33 d,平均21.3 d。切口甲级愈合431例(98.9%),乙级愈合1例(0.2%),丙级愈合4例(0.9%),均经常规换药后愈合。结论:在保证严格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儿童手足畸形整复术后采用敷料包扎塑形法可达到替代石膏或支具维持手足部位关节塑形、严格制动的目的,减少换药甚至不换药,更有利于骨关节的愈合,减少或免去儿童换药的痛苦,包扎轻巧更方便家长护理。此方法安全可靠,舒适性好,适用于儿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隐匿性阴茎矫治术后阴茎背伸包扎法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隐匿性阴茎矫治术后阴茎背伸包扎法的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80例拟行隐匿性阴茎矫治手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背伸包扎组和传统包扎组,每组各40例。传统包扎组术后采用传统的阴茎垂直腹壁套袖式包扎法,背伸包扎组采用阴茎背伸包扎法。记录比较2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敷料拆除时患儿的最高疼痛评分、敷料拆除所用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5例患儿符合退出标准,共完成75例,其中背伸包扎组38例,平均年龄为64个月;传统包扎组37例,平均年龄70个月。背伸包扎组与传统包扎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2/38)和10.81%(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84, P>0.05)。背伸包扎组与传统包扎组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分别为(0.87±0.91)次、(1.54±1.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96, P=0.003);敷料拆除时患儿的最高疼痛评分分别为(5.21±1.19)分、(7.24±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97, P<0.001);拆除敷料所用时间分别为(3.21±1.24) min、(7.56±1.8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17, P<0.001)。 结论:相较于传统的阴茎垂直腹壁套袖式包扎法,隐匿性阴茎矫治术后阴茎背伸包扎法可减少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减少敷料拆除时间和患儿疼痛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裸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对裸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招募苏北人民医院40名健康志愿者,包括32名女性、8名男性,年龄为60~72岁,抽取静脉血后制备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L-PRF)和A-PRF膜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片的微观结构。以下实验样本数均为3。将L-PRF、A-PRF膜片分别设为L-PRF组、A-PRF组并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1、3、7、14 d上清液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PDGF-A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释放浓度。取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Fb),分为L-PRF组、A-PRF组,并分别加入L-PRF或A-PRF条件培养基培养,于培养1、3、7 d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并计算划痕后24 h细胞迁移率。取36只6~8周龄雄性BALB/c裸鼠,于一侧后腿皮肤制作1个深Ⅱ度烧伤创面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L-PRF组、A-PRF组,每组12只。生理盐水组裸鼠创面仅行生理盐水冲洗,L-PRF组、A-PRF组裸鼠创面另覆盖相应PRF膜片,3组裸鼠创面均用敷料包扎固定。治疗4、7、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创面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新生胶原情况,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CD31阳性细胞百分比。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L-PRF膜片由粗大的纤维蛋白束构成致密的网状结构,散在分布形态完整的白细胞及血小板。A-PRF膜片由细小的纤维蛋白束构成疏松的网状结构,散在分布少量变形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培养1 d,A-PRF组PRF培养上清液中PDGF-AB释放浓度明显高于L-PRF组( t=5.73, P<0.05),2组PRF培养上清液中VEGF释放浓度相近( P>0.05);培养3、7、14 d,A-PRF组PRF培养上清液中PDGF-AB、VEGF释放浓度均明显高于L-PRF组( t值分别为6.93、7.45、5.49,6.97、8.97、13.64, P<0.05)。培养3、7、14 d,2组PRF培养上清液中PDGF-AB、VEGF释放浓度均明显高于组内前一时间点( P<0.05)。培养1、3、7 d,A-PRF组小鼠Fb增殖活性分别为0.293±0.034、0.582±0.054、0.775±0.040,均明显强于L-PRF组的0.117±0.013、0.390±0.036、0.581±0.037( t值分别为8.38、5.14、6.16, P<0.05)。划痕后24 h,A-PRF组小鼠Fb迁移率为(60.9±2.2)%,明显高于L-PRF组的(39.1±2.3)%( t=11.74, P<0.05)。治疗4 d,L-PRF组和A-PRF组裸鼠创面渗液较少且未见明显感染迹象,生理盐水组裸鼠创面有较多渗液。治疗7 d,L-PRF组和A-PRF组裸鼠创面干燥结痂,生理盐水组裸鼠创面仍有少量渗液。治疗14 d,A-PRF组裸鼠创面趋于愈合,L-PRF组裸鼠仍残留小部分创面,生理盐水组裸鼠创面仍有未脱落焦痂。治疗4、7、14 d,L-PRF组裸鼠创面愈合率与CD31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P<0.05);与生理盐水组和L-PRF组相比,A-PRF组裸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 P<0.05),新生胶原排列有序、分布均匀且未见过度沉积,CD31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 P<0.05)。 结论:A-PRF稳定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能维持生长因子持续释放、加快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迁移,以缩短裸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且改善愈合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负压封闭引流及湿性愈合技术在小儿尿道下裂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湿性愈合技术在小儿尿道下裂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尿道下裂Ⅲ度伴中重度阴茎下弯的患儿80例,年龄1岁6个月至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例患儿由同一位术者行阴茎下弯矫正术+一期尿道成形术(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卷管术,Duckett术式),所有患儿术中均游离翻转阴囊中隔筋膜组织瓣覆盖加固于成形尿道。术毕观察组阴茎包裹软聚硅酮伤口接触层敷料(美皮贴)后安装VSD,术后生理盐水持续缓慢冲洗并低负压持续加压引流7 d,负压维持在-30 ~ -20 kPa,液体滴速为每分钟7滴;对照组常规应用美皮贴、纱布及自粘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 d。2组打开VSD及包扎敷料后均常规碘伏消毒,于阴茎切口血痂处交替应用红霉素药膏涂抹及生理盐水纱布湿敷软化血痂使其尽快脱落,2组术后均常规留置F8硅胶尿管1个月。观察比较2组术后切口处血痂发生、血痂下感染、尿道瘘、尿道裂开、尿道狭窄等情况。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评价标准为无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裂开、尿道憩室等术后并发症,排尿通畅,无排尿困难。 结果:观察组患儿对VSD的耐受性良好,无VSD不良反应。术后7 d,阴茎敞开暴露后,观察组阴茎切口表面血痂发生率为20.0%(8/40),血痂下感染发生率为12.5%(5/40),均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和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13, P=0.030; χ2=4.588, P=0.032)。术后1个月拔除尿管后观察组发生尿道瘘5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85.0%(34/40);对照组发生尿道瘘9例,尿道裂开1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72.5%(29/40),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应用VSD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并低负压加压引流治疗效果满意并安全,能有效减少尿道下裂术后血痂的形成及血痂下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