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方剂系统聚类分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系统聚类思想,探索对方剂按照类似于类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实现方式。方法:选取《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收录的581首方剂,规范药物名称,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7,导入SPSS 24.0,利用系统聚类功能生成谱系图,分析581首优选古方的分类情况。结果:通过反复聚类可把581首方剂分为86类,最多的一组有29个方剂,最少的一组有2个方剂,平均每组约6.75个方剂,总体上呈现出越晚截取的组其内部方剂的相似性越低。结论:本方法可实现对方剂按照类似于类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可能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进一步加深对方剂配伍规律的认识,但在分析方剂相互间的配伍规律时会减少理论线索,且未专门考虑方剂中药物的药量及性味归经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方元的《伤寒论》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方元被定义为组成《伤寒论》中方剂有规律可循的最小方剂单元,既体现了方剂的组方特色,又便于临床灵活化裁.本研究拟通过数据挖掘方法,从方元的角度分析《伤寒论》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运用R语言计算不同方剂之间Jaccard相似系数及不同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使用网络社团结构分析,进行《伤寒论》中方元的识别.结果:《伤寒论》中所有方剂的相似性明显高于《方剂学》教材中方剂的相似性,表明方剂中存在更小的方剂单元.关联规则及社团分析能够识别方元,如2味药方元石膏-甘草、桂枝-当归、栀子-香豉等,以及3味药方元干姜-黄连-人参、当归-细辛-通草、麻黄-桂枝-杏仁等.结论:《伤寒论》中存在2味或3味药构成的方元,未来需要对这些方元进行临床或实验上的验证,以明确方元的功效,指导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从"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角度探讨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热泻热痢的经典方剂,具有清肠止痢,和中止痛之功效,被后世誉为治痢之先方.现代临床上黄芩汤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目前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肠道黏膜完整性的破坏有关.黄芩汤能够保护肠道黏膜机械屏障、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进而调节生物屏障、缓解氧化应激进而调控化学屏障、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及维持肠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进而保护免疫屏障等.黄芩汤可通过上述多途径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从肠道黏膜屏障角度出发,从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细胞信号通路(IL-6/JAK/STAT3信号通路、NLRP3/Caspase-1细胞焦亡通路、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多方面对黄芩汤调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屏障保护的作用机制予以论述.中医学方面,营卫是人体的营养与防御系统,起到维护人体的生命活动与防御外来病邪方面的重要作用.肠道黏膜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可以防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卫与肠道黏膜具有相似性,从调和营卫角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为肠道疾病的防治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基因功能相似性评价的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基于系统药理学和基因功能相似性评价对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药材配伍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并利用分子对接对核心成分与靶点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收集组方药材活性成分和潜在治疗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模块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对各药材治疗RA的靶点集进行基因功能相似性评价,预测药材配伍的减毒增效关系,并对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107种活性成分和29个核心靶点,推测乌头汤中各药材主要通过Medicarpin、Kanzonol W、Lico-agroisoflavone等活性成分作用于STAT3、AKT1、TNF等靶点,综合调节PI3K-Akt、Ras、AGE-RAGE等信号通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对生长因子的有丝分裂反应、调控免疫因子和控制炎症细胞因子等发挥治疗作用;麻黄,白芍和黄芪三味药材具有较强的基因功能协同性,川乌在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分子对接证实了核心成分和靶点均具有很好的对接活性.结论 预测得到了乌头汤治疗RA的核心成分和靶点,从基因功能层面探究了方剂减毒增效的配伍关系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数据挖掘的《理虚元鉴》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理虚元鉴》用药规律,探讨汪绮石治疗虚证用药特点及辨治思路,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理虚元鉴》所载方剂,建立药物名称、用量及主治病证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普遍性分析、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方剂23首,包含药物56味、227频次,其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甘草和生地黄;药性以寒(46.7%)、温(16.7%)、平(16.7%)为主,药味以苦(53.3%)、甘(80.0%)、辛(20.0%)为主,归经以手少阴心经(53.3%)、足厥阴肝经(33.3%)、足太阴脾经(53.3%)、手太阴肺经(66.7%)、足少阴肾经(46.7%)及足阳明胃经(26.7%)为主.结论 汪绮石《理虚元鉴》治疗虚证善用性寒、味甘、归手太阴肺经的药物,其中以甘草、生地黄为最,具固脾防邪兼补肾之效;其次为桔梗、茯苓、麦冬、牡丹皮,以清金保肺,达到无损至高之气而金水相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儿科标准化诊疗方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分析中医儿科常见病相关标准化诊疗方案的一致性.方法 检索《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路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与中医儿科相关的标准化诊疗方案,采集疾病病名术语、中医诊断、证候分类、方剂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Jaccard系数对比相同疾病的病名术语、中医诊断、证候、主方选择等方面的一致性.结果 病名术语《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与其他方案相似性一般(矫正后0.50~0.57),其余四类之间相似度较高(矫正后0.50~1.00).中医诊断《中医临床路径》多引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与这两类方案相似性约为0.40.证候《中医临床路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三者相似度矫正后在0.57~0.68之间.主方《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相似性为0.26,矫正偏倚后为0.40,其中同证同方相似性为0.62. 结论 五类中医儿科标准化诊疗方案在病名术语、中医诊断、证候、主方选择等方面的一致性不高,证候分类、主方选择历史差异性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四逆散与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分子机制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逆散与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分子机制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 (TCMSP) 等中药化合物数据库构建四逆散与酸枣仁汤的活性化合物数据库, 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化合物靶标预测分析, 并基于KEGG通路分析、基因本体 (GO) 富集分析、治疗靶点数据库 (TTD) 疾病关联性分析, 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四逆散及酸枣仁汤的"活性成分-靶标-疾病"复杂网络与拓扑分析.结果 从四逆散中得到活性成分145个, 其中柴胡皂苷与槲皮素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 靶标1 306个, 22个显著关联疾病, 49个显著性KEGG通路, 74个显著性GO富集通路;从酸枣仁汤中得到活性成分139个, 其中酸枣仁皂苷与知母皂苷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 靶标1 386个, 27个显著关联疾病, 52个显著性KEGG通路, 84个显著性GO富集通路.结论 通过复杂网络图计算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四逆散与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潜在网络药理机制及活性成分, 为中医方剂相似性及差异性比较提供新的方法学参考, 为进一步揭示中医治疗失眠同病异治的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TF-IDF算法的方剂构成相似度可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中药方剂数据挖掘系统,直观反映方剂属性及方剂之间的相似度,为方剂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爬虫框架和手工录入方式获取一定数量的经典方剂,采用中文分词工具和手工整理方式对方剂信息进行名称、功能、来源、中药组成、剂量、剂量单位、炮制方法 、忌宜、主治等属性拆分,构造语料词库,Python3.5环境下采用TF-IDF算法计算方剂间相似度并进行功能主治验证,采用d3.js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经过分词和手工整理得到不同类型方剂7710首,包含药物8957味,构建的中药方剂数据挖掘系统实现了相似度和方剂构成等信息可视化展示.同时,相似度高的方剂在功能主治方面具相似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中药方剂数据挖掘系统可直观展示方剂信息、方剂与药物间的关联关系及方剂之间的相似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系统药理学对方剂达原饮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挖掘明末古方达原饮的药效物质基础,探讨其治疗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达原饮的化学成分,并根据Lipinski规则(LR)、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以及药物相似性(drug-likeness,DL)对潜在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BATMAN-TCM对获得的活性成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达原饮中获得839种化学成分,并根据LR、OB及DL特性筛选出潜在有效成分.并分析这些有效成分相作用的靶点,构建h-c-t网络关系.结论:发现达原饮可能是通过影响CD36、CCL3、CFTR、ALOX5、CPT2、AKT1、ESR1、NQO2、NR3C1、GABRD、BAX、FGFR2、TRIM24等靶点,调控钙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Hippo信号通路、ABC转运蛋白等通路,治疗疟疾,癌症,和感染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组方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为新冠肺炎治疗中药的配伍机制研究和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9日前国家及上海、浙江、广州、四川、吉林等地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共52张处方,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配伍规律和关联规则;采用PCA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治疗时期处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果 藿香出现频率最高(超过30%),甘草、连翘、陈皮、金银花、苍术、黄芩、茯苓、生石膏、厚朴、草果、苦杏仁、生麻黄等也超过15%.这些高频中药的相互配伍,如金银花-连翘、苦杏仁-生石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苍术-生麻黄-草果、苍术-厚朴-草果-藿香的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均很高,在新冠肺炎方防治剂中应用广泛.在新冠肺炎中医证型的不同时期,处方差异较大,PCA建模后划分成了6类,对应了6个不同的临床防治阶段,即预防/医学观察期、轻症期、中期、重症期、危重症期、恢复期,各期的组方呈现一定规律性.结论 以数据驱动方式对新冠肺炎的防治中药方剂进行对比研究,能有效反映用药配伍规律和各期处方的组方特点,可为中药配伍研究和复方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