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病例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变异株分布情况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核酸检测荧光阈值(Ct)≤32的四川省境外输入SARS-CoV-2阳性病例鼻、咽拭子样本108份。采用全基因组靶向扩增结合Illumina NextSeq? 2000测序系统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Nextclade和Pangolin平台判定病毒谱系及型别,分析病毒基因组变异特征;应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本研究共获得55株覆盖度>95%的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均为Omicron变异株,与Wuhan-Hu-1参考株基因组序列相比较,21L、22B、22D、22E和22F基因型的核苷酸突变和氨基酸突变中位数分别为93、75、92、78、92个和68、53、68、69、65个。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SARS-CoV-2的主要流行株为BA.5.2(10.91%,6/55)、XBB.1.1(9.09%,5/55)、BF.7.14(7.27%,4/55)和BQ.1.1(7.27%,4/55)。结论:变异株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全球流行趋势,但跟国内本土流行变异株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流行优势的XBB变异株在成为全国范围内(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主要流行株之前,即在入境旅客中大量检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航空公司2017—2019年导致备降返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某航空公司导致备降返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的特点和病因,探讨机上紧急医学事件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某航空公司2017—2019年发生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统计其中导致备降返航事件旅客的年龄分布;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标准对旅客突发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备降返航后特殊旅客生存情况。结果:①共发生机上紧急医学事件3 696起,其中有84起(2.27%)导致备降返航。导致备降返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在旅客中的总发生率为0.201/10 6;2017—2019年机上紧急医学事件在旅客中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5.85, P<0.001)。②机上紧急医学事件旅客不同年龄组备降返航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90, P=0.012),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旅客导致的备降返航率相对较高,其中60岁以上的人员29例,构成比为34.52%。③导致返备降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的旅客所患疾病以循环系统疾病最多(44.05%);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15.48%)和消化系统疾病(13.10%)。④导致备降返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中的旅客死亡6例,年龄6~73岁,癌症2例,心源性猝死4例。 结论:应加强乘机旅客健康知识宣教、乘机前医学审核以及机组人员急救培训,以减少机上医学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相关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综述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相关影响的发生机制以及产科医生在应对有飞行计划的妊娠妇女时应该关注的医学疾病以及可以给予的相关建议。资料来源: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引用文献资料34篇。资料综合:航空飞行会造成人体所处环境的氧分压、湿度和气压下降以及增加乘机人接收的辐射量,因此会给乘机的妊娠妇女带来一些生理方面的改变。但对于偶尔乘坐飞机、无产科或者其他医学方面并发症的孕妇影响并不大,只会带来一些不适感。对于经常乘坐飞机的旅客或者机组人员,航空飞行会增加其自然流产或者稽留流产的情况。长时间的航空飞行还会增加妊娠妇女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建议妊娠妇女在航空飞行前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不适宜进行航空飞行的相关疾病;对计划飞行持续超过4 h的妊娠妇女建议使用渐变弹性压缩长筒袜,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航空飞行虽然对妊娠妇女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正确认识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相关影响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并积极预防,能够降低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的影响,也可以帮助疏导妊娠妇女因乘坐飞机带来的紧张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东包机运送COVID-19潜在感染风险人群的经验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五家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成功包机运送异地旅客的经验。方法:从传染病防控角度出发,在运行管理、机舱布局与隔离要求、人员防护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次包机任务中,共运送1千余名潜在感染风险的"健康"旅客回国,医疗运送团队及机组工作人员保持零感染,航空转运中旅客保持零聚集发病以及无突发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科学有序地做好人员转运工作是避免旅客和工作人员在航空运送期间发生COVID-19疫情传播和蔓延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东省2020-2022年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对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0-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入境管理措施)对境外输入性登革热(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并整理广东省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资料、2016-2021年蚊媒密度监测数据、2011-2021年国际航班旅客年运输量及登革热年报告病例数,分析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20日)与实施后(2020年3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变化。结果:2020年3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52例,其输入传播风险强度为0.12,低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1 828例,5.29)。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相比较,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在季节、性别、年龄、职业和来源国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隔离点发现病例占59.62%(31/52),在口岸发现占38.46%(20/52),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以医院发现为主(95.08%,1 738/1 828)。在提供入境日期的51例病例中,82.35%(42/51)和98.04%(50/51)的病例在入境后7 d内和14 d内被发现,略高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72.69%(362/498)和97.59%(486/498)]。2020-2021年广东省伊蚊幼虫密度的布雷图指数月均值与2016-2019年月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3, P=0.005)。2011-2021年广东省国际航班旅客年运输量与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及本地病例年报告数均存在正相关性( r=0.94, P<0.001; r=0.72, P=0.013)。 结论:广东省实施境外人员入境后集中隔离14 d,绝大多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在入境后14 d内被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导致续发本地传播风险大幅度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法:基于收集的疫情数据(各国家每日累计确诊病例数、境外输入病例累计确诊病例数)、人口学数据(各国人口密度、人口数)、旅客潜在来源群体信息(华侨华人常住人口数、在外中国留学生数、海外务工人员数、来华留学生数、航班旅客数估计)和全球健康安全指数(GHS)等信息,进行近期(2月1日-4月25日)和未来(4月26日-)风险分析及预测,构建输入风险得分。结果:各国境外输入病例数、累计确诊数、罹患率、华侨华人数、境外留学生数、来华留学生数、航班乘客数和GHS变量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近期风险分析中,俄罗斯输入病例明显较高,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次之。在未来风险预测中,通过各国罹患率指数和平均每日入境乘客数估计值两项信息,评估美国、新加坡等44个国家为未来潜在高风险国家。结论:通过COVID-19疫情各国家输入风险评估,可以识别近期及未来的高风险区域,为加强疫情防控,为最终战胜疫情提高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民用机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0年6月5日,《中国民用机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团体标准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在北京正式发布实施。《指南》属于推荐性技术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民用机场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主要规定了中国民用机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总则、组织队伍建设、物资设备配备、信息管理、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内容、员工健康管理、环境通风消毒等技术要求,包括10章、5个规范性附录,从人员、环境、信息3条主线及旅客、工作人员、环境卫生3个方面对常态化防控工作提出技术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航空公司2021—2022年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疾病谱,为科学处置应对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航空公司2021—2022年在飞机客舱内发生健康安全事件的旅客为研究对象,对疾病种类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21—2022年某航空公司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共计1 226例,其中男性563例,女性663例,男女比例0.85∶1;平均年龄(45.03±19.91)岁。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损伤(30.67%)、心血管系统疾病(23.25%)、消化系统疾病(11.42%)、呼吸系统疾病(11.17%)和神经系统疾病(10.03%)。损伤中行李架物品掉落砸伤和烫伤发生率高;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心绞痛、心肌梗塞为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饮食后引起的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呼吸系统疾病以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神经系统疾病以癫痫居首位。结论:航空旅客健康安全事件疾病谱中损伤、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居前列,为旅客安全乘机管理制定措施和应急预案提供参考。应加强旅客风险告知和提醒,以及航空旅行安全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藏铁路沿线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青藏铁路沿线天然贯穿辐射照射水平,并初步评价该铁路从业人员及旅客所受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青藏铁路沿线 1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典型测量点以及拉萨到西宁的火车车厢内,利用高气压电离室、碘化钠剂量率仪以及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对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进行测量.结果 青藏铁路沿线陆地伽马辐射水平范围为 21.5~246.6 nGy/h,宇宙射线电离成分辐射水平范围为 79.8~225.5 nGy/h,中子辐射水平范围为 24.5~101 nSv/h;旅客和乘务人员乘坐一次从拉萨到西宁的火车受到的天然贯穿辐射有效剂量为 4.82 μSv.结论 通过与经验公式比较以及测量方法可靠性验证,证明了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初步了解青藏铁路沿线的辐射水平及旅客所受辐射剂量,可为监管部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民用客机运送伤病员安置器材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针对目前国内民用飞机运送伤病员机上安置存在的问题,研制一种加装于民用客机的伤病员安置器材.方法:伤病员安置器材主要包括双层型和单元护理型2种类型,主要由铺架总成、支撑架总成、导轨锁总成等组成,主体材料均为航空铝材.该器材通过民用客机客舱内用于安装旅客座椅的地面导轨与飞机实现连接固定,无需破坏飞机结构和舱内设施,只需拆除客舱原有的部分座椅即可安装.通过抗冲击、抗振动、阻燃试验以及实装实飞验证等方法验证该器材在实际作业环境使用的可靠性.结果:该器材能够承受向前9.0g、向下8.6g、向上5.4g和侧向4.0g的极限惯性载荷,且抗振动及非金属材料阻燃性均满足适航规定的要求.经多机型实装实飞及实际伤病员接运验证,该器材保障效果良好.结论:该器材安装使用操作便捷、通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强,为战时和应急情况下利用民用航空运力实施伤病员批量运送提供了技术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