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梅毒合并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瞳孔散大10 d,双眼复视8 d,伴眼痛、头晕、头痛于2020年11月16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就诊。否认全身疾病史,否认家族史。患者7 d前就诊于当地医院,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均无明显异常。5 d前出现双侧手足麻木感,呈"手套袜套"样,无进行性加重。眼部检查:右眼、左眼矫正视力分别为1.0、0.9。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18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上睑轻度下垂,遮挡瞳孔约1/4;双眼第一眼位正位,眼球各向运动受限,双侧对称可过中线,外侧注视时可见水平性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及近反射消失;其余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针刺觉及音叉震动觉对称;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指鼻、跟膝胫试验及轮替动作稳准;Romberg征(-);病理征(-)。增强头颅MRI检查,眼眶、海绵窦及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过筛试验(TRUST)1∶64(+)。血常规、动态红细胞沉降率、肝肾功能、血液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GM1、GD1a、GQ1b抗体阴性。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 6个/L,总蛋白升高81.8 mg/dl,白蛋白升高48.80 mg/dl,潘氏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UST(-),病毒(-),隐球菌抗原(-)。肌电图检查,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波幅降低,刺激双胫后神经H反射波形未引出。诊断:(1)神经梅毒;(2 )Miller-Fisher综合征(MF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刺触发点术在旋前圆肌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旋前圆肌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肘窝处经过时受到挤压而产生的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好发于强有力前臂旋转工作者,患者通常感觉到前臂近端疼痛,有时向桡侧3个手指放射,感觉减退或消失.旋前圆肌有压痛、变硬或肥大,拇长屈肌、食指及中指的指深屈肌、拇指对掌肌表现无力,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休息.本研究采用触发点针刺破坏术疗法对患者进行了治疗,获取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分析患者 ,女 ,39岁,因视物不能17h,肢体抽搐3h,于2016-10-01收入开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17 h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不能 ,伴头晕 ,非天旋地转感 ,伴头痛,伴呕吐1次非咖啡色胃内容物 ,未予重视 ,入院前3h出现肢体抽搐,神志不清 ,伴牙关紧闭、双眼上翻、发热,具体体温未测 ,120送急诊 ,拟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既往史:患者因孕40周于2016-09-28开平市中心医院产科顺产一女婴.否认孕期妊高症、子痫、高血压、糖尿史.入院检查:T 37. 5 ℃ ,R 20次/m in ,P 130 次/m in ,B P 180/70 mmHg ,双侧乳房肿胀明显 ,有硬块 ,伴皮温升高 ,心肺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志清 ,对答切题 ,双眼视物不能 ,有光感 ,双侧瞳孔等圆等大 ,直径约5 mm ,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感觉系统无异常.入院后急诊查头C T :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查头M RI+ M RA+DWI(见图1):(1)双侧基底节区、双侧顶、枕叶多发脑梗死灶.(2 )头颅 M R A 扫描未见异常.检验结果:D 二聚体 5270 μg/L ;生化 II:葡萄糖 3. 09 m m o l/L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17. 46 × 109 个/L ,粒细胞绝对值13. 90 × 109/L ;甲功三项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2.96 pM ,促甲状腺素4.43 mIU/L ;凝血四项、乙肝三对、免疫三项、尿常规、大便常规无异常.心电图无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康复训练联合新型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新型蜡疗手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新型蜡疗手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检测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2、4周手腕部及肩部疼痛程度,Fugl-Meyer(FMA)评分评价患侧上肢及手功能,表面肌电(sEMG)检测患侧旋前圆肌和三角肌肌力,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和干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VAS、FM A、ADL 评分及sEM G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周两组患者各项评价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新型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疼痛降低,上肢功能恢复更好,肌力改善,生活能力提高,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肌筋膜瓣固定尺神经前置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法切取肌筋膜瓣覆盖前移的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2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参照顾玉东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本组病例均为重度病例.术中充分游离尺神经,去除所有致压因素,放大镜下切开神经外膜,行神经外膜松解,粘连严重可束间松解,于肱骨内上髁前方,旋前圆肌及屈肌表面设计并切取一约4 cm×3.5 cm大小的肌筋膜瓣,将尺神经置于筋膜瓣下.术后屈肘90°位长臂石膏托制动2~3周.功能评定参照顾玉东建议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临床应用26例,失访6人,余20例经1~5年的随访,2例部分好转,2例明显好转,16例完全恢复正常.参照顾玉东建议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8.9%.[结论]改良肌筋膜瓣切取简单,对供区损伤小,肌筋膜瓣基底朝向后侧,神经通道宽敞,可有效防止神经再卡压,且将神经置于血运丰富的肌肉表面,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肌腱转移术重建颈脊髓损伤患者手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肌腱转移术重建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抓握和侧捏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6年1月采用肌腱转移术重建21例颈脊髓损伤(运动损伤平面C6)患者(41只瘫痪手)手抓握和拇、示指侧捏功能.男18例,女3例;年龄17~65岁,平均42.3岁.其中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19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标准评价为A级;颈脊髓损伤后中央管综合征、双侧完全性瘫痪手、下肢肌力正常1例,ASIA分级为D级;脊髓型颈椎病1例,ASIA分级为D级.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12~22个月,平均16.8个月.入院后根据四肢瘫的国际手外科分级(ICSHT),O3级6例,O4级10例,OCu5级3例,O5级2例.手术分两期,期间间隔6~11个月.一期手术均采用桡侧腕长伸肌由桡侧经皮下隧道转移至掌侧,与拇长屈肌及指深屈肌编织缝合重建手的抓握功能;二期手术采用尺侧腕伸肌桡侧半(ICSHT O3级者)或旋前圆肌(ICSHT O3级以上者)与拇长伸肌、拇长展肌编织缝合,重建拇指与示指的侧捏功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患手握力、拇指与示指侧捏力以及拇示指指尖最大距离;二期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Lamb and Chan手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手功能.结果 术后1例患者出现肘部皮肤水疱,1例患者出现腕关节僵硬,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19.6个月.未发生伤口感染、肌腱粘连、肌腱断裂等并发症.一期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患手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ICSHT O3级组及O3级以上组患手拇指与示指侧捏力以及拇示指指尖最大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各时间点ICSHT O3级组及O3级以上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Lamb and Chan手功能评分量表评价,获好19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 肌腱转移术能够明显改善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亚临床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亚临床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30例MS患者(MS组)和同期年龄与之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量其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同时应用2D-STI技术检测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和圆周峰值应变、左室心底部及心尖部旋转角度,以及左室峰值扭转速度和解旋速度,计算左室峰值扭转角度和等容舒张期解旋率.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组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E/e)均明显增大,而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峰值血流速度之比(E/A)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MS组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和等容舒张期解旋率明显减低,左室峰值扭转角度增大,左室峰值扭转速度和左室峰值解旋速度均明显加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左室整体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患者早期即存在左室结构和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2D-STI技术较传统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左室心肌早期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NSTE-ACS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3位NSTE-ACS患者,行3D-STI及冠脉造影(CAG)检查,利用3D-STI获取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根据冠脉狭窄部位及程度将心肌节段分为缺血节段组及非缺血节段组,比较两组应变.结果:与非缺血节段组相比,缺血节段组LS在左室各节段均降低(P<0.05),CS在前降支供血区基底段及中间段,回旋支供血区及右冠供血区降低(P<0.05),RS在左室各节段与非缺血节段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LS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3D-STI可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心肌功能,LS可敏感识别缺血心肌,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蜡疗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评价的蜡疗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78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和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蜡疗.在干预前、干预第2周、干预第4周结束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手腕部及肩部疼痛强度;采用Fugl-Meyer(FMA)对患者患侧上肢及手功能进行评定;采用表面肌电(sEMG)对患侧旋前圆肌和三角肌肌力进行测定,客观评价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的2周及干预后4周,试验组患者手腕部及肩部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的2周及干预后4周,肩关节拮抗肌群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协同收缩率明显增高,平均肌电值(AEMG)协同收缩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协同收缩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6%/64.1%),差异显著(P<0.05).结论 蜡疗联合康复护理能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肩关节拮抗肌群的协同收缩率,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症状改善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骨伤一科门诊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共30例,根据随机双盲试验,将样本含量随机分配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每周1次针刀基础治疗,进针部位为患者Tinel征阳性点处,观察组于就诊后第2天~第14天规律应用中药自拟方熏洗患处,方药包括:荆芥、防风、苍术、威灵仙等,1次/d.在就诊后第15 d及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与观察,通过VAS疼痛评分、VAS满意度评分等观察2组患者就诊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就诊第15天后2组患者疼痛改善明显,VAS等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的治疗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应用的治疗方法,2组受试者治疗后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均较高.第6个月随访,2组受试者复发率回访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可以放松肌筋、通畅气血,减轻神经压迫症状,降低旋前圆肌综合征的复发率,且副损伤较轻,禁忌证较少,患者的接受度更高,易于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