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针刀联合CO 2点阵激光在修复挛缩性瘢痕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CO 2点阵激光修复挛缩性瘢痕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湘潭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采用小针刀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的36例挛缩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次治疗间隔2~3个月,在治疗后和随访期间辅助功能锻炼,并使用压力套、硅酮药物和支具等,直至受累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或者疗效达到极限。从首次治疗至末次治疗后6个月,记录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测量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差值,记录治疗区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明显减少( P<0.01),受累关节动度明显增加( P<0.01),治疗区域均未观察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 结论:小针刀联合CO 2点阵激光在修复挛缩性瘢痕中能软化瘢痕,增加受累关节的活动度,适用于轻、中度挛缩性瘢痕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针刀联合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针刀联合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宁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针刀联合督脉滞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压痛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痛积分、VAS评分分别为(0.81±0.11)分、(2.36±0.2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1±0.10)分、(3.34±0.19)分( t=24.943、23.146,均 P<0.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8.18%(5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的(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182, P<0.05)。治疗后,两组臀中肌、腰方肌、多裂肌压力疼痛阀值均改善,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t=3.937、2.963、3.633,均 P<0.05)。 结论:微针刀联合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冯淑兰应用针刀神经触激术联合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冯淑兰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针刀神经触激学说与经络理论,内外兼治,刀药联用,常获佳效。外治运用针刀神经触激术,以“定点施刀、神经触激、一点三向”为施术要点,通过在椎管外口触激脊神经根,诱发神经“应激”反应,可“气至病所”;内治予经方桂枝附子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可疏通太阳膀胱经气、扶正壮督祛寒湿、温肾助阳壮腰骨、活血化瘀止痹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SP)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超声引导下针刀疗法治疗SP的RCT,试验组为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SP,对照组为常规针刀.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运用Jadad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表进行质量学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合计1 445例SP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SP总有效率[Z=6.21,RR=1.16,95%CI(1.11,1.22),P<0.000 01]、视觉模拟评分[Z=8.11,SMD=-1.92,95%CI(-2.39,-1.46),P<0.000 01]、肩关节功能评分[Z=4.56,SMD=1.79,95%CI(1.02,2.56),P<0.000 01]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刀.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SP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本研究纳入分析的文献质量有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试验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解毒除湿通督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及对血清CRP、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解毒除湿通督汤联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AS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小针刀疗法)和治疗组(48例,解毒除湿通督汤联合小针刀),对比治疗后疗效、证候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BASDAI)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roloty index,BASMI)评分和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枕墙距、指地距、晨僵时间及胸廓活动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BASMI评分、BASDAI评分和BASF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两组后血清CRP、IL-1β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四肢关节冷痛、颈项脊背僵紧疼痛、腰骶臀胯僵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枕墙距、指地距和晨僵时间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升高,胸廓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结论 采用解毒除湿通督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血清CRP、IL-1 β和TNF-α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中针刺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至2024年3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数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其偏倚风险,最后通过Stata 17.0软件对临床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和多伦多评分等结局指标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 21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108例,对照组1 104例,共涉及15种针刺疗法.浮针、毫火针+电针、埋线、埋线+电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针刺、放血+电针、放血+针刺、温针灸+电针、小针刀+针刺、电针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针刺,埋线+电针、火针+电针、放血+电针、温针灸+电针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电针,火针+电针、放血+电针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放血+针刺,埋线+电针的临床有效率高于火针+针刺(P<0.05).浮针、毫火针+电针、埋线、埋线+电针、火针+针刺、火针+电针、穴位注射+针刺、放血+电针、放血+针刺、温针灸+电针、电针的临床治愈率均高于针刺,放血+电针、温针灸+电针的临床治愈率均高于电针,放血+电针的临床治愈率高于放血+针刺(P<0.05).不同干预措施患者的多伦多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临床有效率排名前3位的干预措施为温针灸+电针、毫火针+电针、埋线+电针;提高临床治愈率排名前3位的干预措施为温针灸+电针、放血+电针、火针+电针;改善多伦多评分排名前3位的干预措施为浮针、埋线、小针刀+针刺.临床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散点全部位于倒漏斗图内且左右分布大致对称,提示发表偏倚风险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温针灸联合电针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效果显著,浮针在改善多伦多评分方面优势明显,但仍需开展高质量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小针刀疗法联合自拟接骨活血方治疗高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小针刀疗法联合自拟接骨活血方治疗高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84例高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疗法联合自拟接骨活血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炎症因子、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莱氏(Lysholm)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骨钙素(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TNF-α水平、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BALP水平、IGF-1水平、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疗法联合自拟接骨活血方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中医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总结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内治法,中药外敷、针灸、针刀、推拿等为主的中医外治法,中药加外治、手术等中医综合疗法及腰椎功能锻炼等,认为中医综合治疗LSS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腰椎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同时又可抑制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加速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针刀联合正骨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刀联合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收录的针刀联合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分层筛选,将所纳文献行数据提取并予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2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24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00 01);观察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0 01);观察组相较其他疗法能有效改善颈X线影像学指标(P<0.001);观察组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针刀联合正骨相较其他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其临床症状、疼痛程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影像学指标,提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可优先采用针刀联合正骨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针刺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是导致髌股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FPS可归属中医学"膝痹""筋痹"等范畴,针刺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围绕毫针刺、温针灸、火针、针刀、电针等针刺疗法梳理近年针刺治疗PFPS临床研究,探讨不同疗法的临床效果和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可有效改善PFPS症状和功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炎症因子吸收和关节腔积液清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机制发挥作用,可为临床治疗PFPS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