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外热成像仪辅助穿支定位的旋股外侧嵌合皮瓣在四肢关节复合组织缺损中的立体修复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在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重建中的立体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们对16例四肢关节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辅助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进行立体重建,其中5例合并少量关节部位骨质部分缺损,1例合并肌腱缺损.创面面积24 cm×11 cm~6 cm×3 cm,皮瓣大小20 cm×6 cm~6 cm×3 cm,筋膜瓣面积6.0 cm×4.0 cm~3.0 cm×1.5 cm.供区阔筋膜及皮瓣一期缝合.结果 术前共探查穿支48条,术中证实穿支45条,阳性率93.4%.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5个月,平均9.4个月.16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随访期内关节无窦道、肿胀、疼痛表现,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2例患者自觉皮瓣部位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术.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穿支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立体修复关节部位复合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是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制作模型及导板,应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阔筋膜张肌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将阔筋膜直接暴露于口腔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口内移植组织瓣的颜色、质地、变化过程,对供、受区创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7~64岁,平均50.1岁。其中下颌牙龈及颊部鳞状细胞癌5例,下颌体多形性腺癌术后缺损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1例。根据病变切除后软、硬组织的缺损范围,术中切取阔筋膜张肌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8.0 cm×6.0 cm,髂骨瓣大小为3.7 cm×2.4 cm~9.2 cm×2.5 cm,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远端坏死、伤口延期愈合和边缘瘘口等情况。随访观察4~19个月,平均11.7个月,患者下颌骨及口腔软组织形态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直接暴露于口腔内的阔筋膜张肌表面在术后1周内出现黏膜化征象,1个月左右黏膜化基本完成,接近口腔内正常黏膜形态,且后期可自行改建产生较好的口腔黏膜软组织形态;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下肢活动、大腿伸、屈功能均未见异常,其中3例患者术后3~5 d出现供区臀部股外侧皮肤麻木,随访6个月后2例麻木基本消失,1例明显减轻。结论: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用于下颌骨合并口内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形态和功能,且并发症少,对供区损伤相对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修复上睑下垂手术失败的原因与修复方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 CFS)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术失败的原因与修复方式。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对CFS悬吊术失败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19~49岁,平均25岁)患者18只眼,分别用提上睑肌缩短术、CFS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进行修复,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CFS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失败的原因分别为对CFS的解剖不熟悉、缝合固定不牢靠、CFS发育不良与缝合部位不当等。13例18只眼修复术后随访6~30个月,2例未完全矫正,由重度矫正为轻度上睑下垂;2例复发,6个月后再次行额肌瓣悬吊术矫正至正常;其余患者上睑下垂矫正良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患者的眼睛情况掌握适应证,熟悉局部解剖和精准的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肘部尺神经前置术后翻修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肘部尺神经前置术后翻修手术病例术中探查情况、术后随访治疗效果,总结尺神经前置初次手术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以及翻修手术的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自2008年1月到2019年8月在我院行尺神经前置术后翻修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例一般资料、翻修手术前后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包括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超声)及患者自评量表结果,记录术中探查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18个月,平均(10.3±3.7)个月,造成尺神经前置初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尺神经周围瘢痕组织卡压、局部卡压因素未彻底解除以及筋膜瓣制备不当。翻修术后末次随访时,手部尺侧麻木改善25例(67.6%)、手部及肘关节尺侧疼痛缓解9例(81.8%)、手内肌萎缩缓解18例(81.8%),功能评定按照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优2例,良23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达67.6%。影响翻修手术效果的可能相关因素包括初次手术至翻修手术时间以及翻修手术前是否出现严重疼痛。结论:尺神经前置初次手术应仔细、谨慎地探查并解除所有可能造成尺神经再次卡压的因素,并恰当制备用于前置的筋膜瓣。对于术后效果不佳的患者,翻修手术能带来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20年7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19例,创面缺损面积为3.8 cm×1.5 cm~5.8 cm×3.0 cm,均伴指骨、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4.0 cm×1.8 cm~6.0 cm×3.3 cm。根据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以腓动脉穿支为中心设计皮瓣,皮瓣长、宽均比缺损创面大0.2~0.3 cm,皮瓣在深筋膜浅层切取,切取穿支血管长2.0~3.0 cm。在显微镜下将皮瓣大部分脂肪组织剔除,保护好脂肪组织间微小动脉。将皮瓣覆盖手指缺损创面,皮瓣穿支动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穿支动脉的伴行静脉与受区指背静脉吻合,皮瓣内的皮神经和指背神经缝接,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间断缝合。术后定期门诊及微信随访伤口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皮瓣感觉及皮瓣供区恢复情况及手指的屈、伸功能等。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1.5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皮瓣感觉恢复到S 4 4例,S 3 9例,S 2 6例,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手功能恢复评价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结果优18例、良1例。 结论: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外形良好,手术操作简单,避免了二期修薄整形手术,治疗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结合阔筋膜移植修复手或足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结合阔筋膜移植修复手或足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7月-2023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骨科显微修复与重建病区采用ALTPF结合阔筋膜移植修复手、足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4~65岁,平均28.1岁,手背创面3例伴6指指伸肌腱缺损;足背创面5例伴10趾趾伸肌腱和1条胫前肌腱缺损;踝后创面1例伴跟腱缺损。软组织缺损范围8.0 cm×6.0 cm~15.0 cm×10.0 cm,肌腱(跟腱)缺损长度6.0~13.0 cm。术前使用多普勒超声定位股前外侧区域穿支分布情况,结合创面特点设计、切取ALTPF,切取适当大小的ALTPF(9.0 cm×6.5 cm~18.0 cm×7.5 cm)和阔筋膜(1.5 cm×8.0 cm~4.5 cm×15.0 cm)修复创面,阔筋膜桥接修复缺损的伸肌腱和跟腱。9例阔筋膜供区和8例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1例皮瓣供区于同侧髂腹股沟区取皮植皮。出院后通过门诊、微信、上门等方式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和并发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部功能,依据足踝关节活动范围和运动功能Mazur评分标准评定足踝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且临床资料完整,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3.4个月。9例ALTPF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8例皮瓣供区仅留线形瘢痕,1例植皮处轻度片状瘢痕。皮瓣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厚度适宜,均未行皮瓣修薄整形术。末次随访时,3例手部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1例;6例足踝部功能依据足踝关节活动范围和运动功能Mazur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结论:ALTPF结合阔筋膜移植修复手、足复合组织缺损,一个供区同时满足两种组织需求,供区损伤小、受区精准修复,避免分期手术,较为实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拱顶石皮瓣修复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1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KF)修复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对12例患者行皮瓣移植术,皮瓣供区用KF进行修复。其中修复股外侧肌皮瓣供区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区3例,背阔肌皮瓣供区4例,内踝上岛状皮瓣供区2例。设计KF的面积为15.0 cm×12.0 cm~30.0 cm×20.0 cm。应用KF类型为Ⅰ型3例、ⅡA型5例、ⅡB型2例、悉尼黑色素瘤科(SMU)改良KF设计型2例。术后4例患者电话随访,5例微信随访,3例门诊随访。随访观察皮瓣外观和术后并发症,皮瓣外观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瘢痕外观评估和评定(SCAR)量表进行评分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9(2~27)个月,所有患者KF移植区域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感觉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皮瓣坏死、伤口裂开和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本组末次随访时VSS评分为(2.17±0.58)分,SCAR评分为(5.33±1.23)分,修复结果满意。结论:KF作为一个接力皮瓣,可简单有效地修复皮瓣供区缺损,避免了供区软组织缺损直接闭合或植皮修复后出现的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逆行设计方法的阴茎头成形术在阴茎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逆行设计方法改进阴茎头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应用新型阴茎头成形术进行阴茎再造的患者资料。术前通过三维逆行设计方法,体外构建正常人大小的阴茎模型,覆膜并临摹形成纸样,分为"头""颈""体""尾"4部分。术中按照临摹纸样切取"箭形"股前外侧皮瓣构建阴茎头和尿道,以双侧股薄肌和阔筋膜组装构建阴茎体,表面行薄中厚皮片移植。术后对新阴茎头外观及触觉、新阴茎体的静态长度和周径变化、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年龄20~32岁,平均23.4岁;会阴型尿道下裂3例,先天性小阴茎1例,外伤性阴茎缺如1例。术后阴茎头均成活良好,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顶端。供区均可完全缝合,无需植皮,供区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于一期术后6~9个月进行了二期尿道吻接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新阴茎头无变形,且触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患者均对新阴茎头的色泽、大小和外观表示满意。新阴茎均可在术后6个月左右自主收缩,完成勃起动作,并维持一定的硬度。新阴茎的长度和周径在术后3个月内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在6个月时基本稳定,阴茎体长度变化率为-10.34%~-25.00%,周径变化率为-5.88%~-13.89%。二期尿道吻合完成后,所有患者均可站立排尿,且尿线正常。结论:以皮瓣逆行设计理念切取的"箭形"股前外侧皮瓣可以构建更加逼真的阴茎头,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嵌合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筋膜瓣修复手或足部长段骨及软组织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嵌合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筋膜瓣(CMFCOF)治疗手足部外伤性掌、指骨(跖骨)长段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采用CMFCOF治疗外伤性手足部掌指骨(跖骨)缺损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4~56(平均4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机器挤压伤3例,压砸伤2例,均存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手近节指骨骨缺损2例,掌骨骨缺损3例,跖骨骨缺损3例;受伤到本次手术时间为2~120 d,平均84 d。骨缺损范围2.0 cm ×1.2 cm×1.2 cm~4.4 cm×3.0 cm×2.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1.4 cm~5.6 cm×4.5 cm。所有骨缺损位置均在骨干,不涉及关节。2例合并肌腱缺损。术中根据骨、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相应大小CMFCOF,同时在筋膜瓣表面进行植皮。结果:组织瓣切取时间为52~96 min,平均53 min。供区伤口直接闭合。术后所有患者受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受区和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9~1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7.5周。终末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未行皮瓣修薄;供区功能恢复正常,无髌前区感觉障碍。5例手部损伤病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3例优,1例良,1例可;3例足部损伤病例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结果均为优。结论:CMFCOF具有术式简便、供区隐蔽、骨量优质、外形美观的优点,是修复手或足部长段骨、软组织复合缺损创面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段外伤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创面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树兰(杭州)医院手足外科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的缺损创面患者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21~53岁,平均35岁。用3种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肌)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创面缺损面积3.0 cm×3.8 cm~12.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刃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21例患者供区缝合创面及植皮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岛状肌皮瓣坏死。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无溃疡、外观满意。结论: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缺失创面,是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