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步构建与评估递送柚皮素的RGD外泌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生物合成纳米载体递送柚皮素(naringenin,Ng),并研究其对乳腺癌的体外抑瘤效果.方法:使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前列腺素F2受体阴性调节因子-绿色荧光蛋白(Arg-Gly-Asp-prostaglandin F2 receptor negative regulator-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GD-P-G)质粒进行转染,构建分泌 RGD-P-G 外泌体(RGD-P-G-Exosomes,RGD-P-G-Exo)的293F细胞.通过超速离心收集293F细胞上清液中的RGD-P-G-Exo,加入Ng,并通过水浴超声促使RGD-P-G-Exo包封Ng,形成RGD-P-G-Exo@Ng.使用荧光显微镜对转染RGD-P-G的293F细胞进行鉴定.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对RGD-P-G-Exo@Ng的形貌、粒径、标志物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估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细胞摄取实验评估纳米药物被吞噬摄取的效果.通过CCK-8法检测Exo@Ng和RGD-P-G-Exo@Ng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电镜结果显示RGD-P-G-Exo@Ng呈茶托状结构,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显示RGD-P-G-Exo@Ng粒径主要分布在147.0 nm.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RGD-P-G-Exo@Ng表达CD9、CD63等外泌体标志物和GFP,证明RGD-P-G-Exo的构建成功.RGD-P-G-Exo@Ng纳米药物的包封率为(28.1±0.6)%,载药量为(6.0±0.1)%.在高浓度下,Exo及RGD-P-G-Exo对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细胞摄取实验中,与Exo@Ng相比,RGD-P-G-Exo@Ng具有更强的细胞摄取效果(P<0.05).药效实验中,Exo@Ng和RGD-P-G-Exo@Ng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MDA-MB-231细胞毒性,其中RGD-P-G-Exo@Ng比相同浓度的Exo@Ng具有更强的细胞杀伤能力(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合成了一种用于靶向递送Ng的纳米药物,为开发生物纳米靶向肿瘤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综合分析及预后相关基因氨基葡萄糖(N-乙酰)转移酶1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3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鉴定并筛选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以预测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8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850K甲基化测序分析,获取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2018年36例患者胆管癌全基因组甲基化数据及临床信息,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2012年胆管癌甲基化数据(GSE32879),从GEPIA2数据库下载2018年TCGA数据库胆管癌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DFS)差异生存基因组数据。联合送检样本850K甲基化测序分析的差异甲基化位点(DMP)和差异甲基化区域(DMR)结果、TCGA和GEO数据库中甲基化基因以及胆管癌生存基因,在Sangerbox VENN工具中进行多数据集合分析,交集筛选得出共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在Sangerbox中运用最小 P值法确定基因表达的临界值,分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高、低表达组,比较两组胆管癌患者OS、DFS、疾病特异性生存(DSS)、无病间隔(DFI)、无进展间隔(PFI)。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 结果:8例患者的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850K甲基化测序共鉴定出121 954个DMP,DMR中共鉴定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1 399个;交集鉴定得出共同预后相关基因氨基葡萄糖(N-乙酰)转移酶1(GCNT1)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3(NTRK3)。GCNT1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NTRK3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90)。采用最小 P值法,以GCNT1及NTRK3联合表达情况预测胆管癌患者预后,按两基因表达量总和排序,以排序的30%为临界值时,胆管癌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间DFS差异最为显著( P<0.001);两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5)。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GCNT1与蛋白质糖基化、大分子糖基化、糖化、糖蛋白生物合成过程、糖蛋白代谢过程、转移酶活性和转移糖基、蛋白质O-聚糖基化、O-聚糖加工等有关;NTRK3与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ErbB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癌症中枢碳代谢、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有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GCNT1主要与黏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等系统功能相关联,NTRK3主要与细胞表面受体通路、细胞内信号转导、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酶联受体蛋白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级联及调节、蛋白质磷酸化信号转导等系统功能相关联。 结论: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GCTNT1、NTRK3表达对胆管癌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华蟾素激活去乙酰化酶6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制备脂性肝原代细胞模型,以华蟾素低、中、高剂量干预24 h后,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脂肪酸氧化蛋白(PPARα、Cpt1a)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去乙酰化酶6(SIRT6),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野生型小鼠高脂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高脂加华蟾素低、中、高剂量组,通过分子对接及相关脂质合成蛋白检测出SIRT6-PPARα的激活状态;最后通过SIRT6小鼠肝脏原代细胞观察华蟾素给药后TG变化。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华蟾素高剂量组TG含量低于模型组(0.40±0.06比0.67±0.07, t=6.274, P<0.05)。华蟾素对小鼠肝原代细胞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高剂量组PPARα表达高于模型组(0.85±0.15比0.29±0.04, t=7.178, P<0.05);高剂量组Cpt1a表达高于模型组(0.84±0.06比0.62±0.12, t=3.357, P<0.05)。高剂量组肝脏TG含量低于模型组(0.66±0.15比1.51±0.09, t=12.1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SIRT6敲除小鼠肝脏原代细胞中,模型组TG含量高于空白对照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0.08比0.35±0.09, t=6.31, P<0.05),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07比0.66±0.08, t=1.38, P>0.05)。 结论:华蟾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活SIRT6-PPARα信号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水平,改善代谢,减轻脂肪性肝病小鼠的脂质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在PM 2.5诱导的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内质网应激和细胞自噬均是细胞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合成、折叠和运输蛋白质的重要细胞器。当内质网中的蛋白质折叠发生紊乱时,大量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出现积累,引起的后续反应称为内质网应激。当内质网应激无法清除折叠紊乱的蛋白质时,细胞自噬将被激活,以清除这类蛋白质,维持细胞稳态。PM 2.5作为一类环境污染物,可激活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本文就PM 2.5激活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铜离子介导的细胞死亡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铜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铁氧代谢、结缔组织和神经肽的合成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 [1]。心脏组织对铜的需求高于其他组织,铜离子稳态对于维持心肌收缩、激素合成、氧化应激保护等是必需的 [2]。铜离子稳态的失衡,无论是缺乏还是过量,都会损害心脏功能。铜离子缺乏会引起心肌细胞退化、坏死、纤维化,以及毛细血管基底层的碎片化和肌原纤维的排列紊乱,增加肥厚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 [3]。过量的铜离子会导致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蛋白质功能障碍,激活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途径,即铜死亡 [4],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5]。本文综述了心血管系统中铜稳态和铜死亡的分子调节机制,以及其在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和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并讨论了针对铜稳态失衡和铜死亡的潜在治疗靶点和策略,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l 18F-NOTA-FAPI-04的自动化合成与体内显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自动化合成Al 18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04,并进行体内显像,评估其诊断肿瘤的效能。 方法:利用All-in-one型自动合成模块合成Al 18F-NOTA-FAPI-04,并进行质量分析;取3只正常BALB/c小鼠和3只4T1小鼠乳腺癌荷瘤小鼠进行PET/CT显像,观察体内Al 18F-NOTA-FAPI-04分布情况;对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男,51岁)进行Al 18F-NOTA-FAPI-04和 18F-FDG PET/CT显像,评估其对肝癌的诊断效能。 结果:自动化合成Al 18F-NOTA-FAPI-04的时间约为35 min,合成产率约为(25.2±1.9)%(衰减校正后, n=3),产品为无色透明溶液,pH值为7.0~7.5,其比活度为(46.11±3.07) GBq/μmol(衰减校正后, n=3),放化纯大于99.0%,室温放置6 h后放化纯仍大于98.0%。小鼠体内显像示Al 18F-NOTA-FAPI-04的生理性摄取主要在胆道系统和膀胱中,且高度浓聚于肿瘤病灶区域;肝细胞肝癌患者PET/CT显像示Al 18F-NOTA-FAPI-04和 18F-FDG PET/CT在胸骨旁淋巴结、膈上前组淋巴结、肝门区淋巴结、胰十二指肠韧带区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靶本比值(TBR)分别为4.1、8.9、5.4、4.8、2.2和1.0、2.8、5.0、2.1、1.1。 结论:基于All-in-one型自动合成模块合成Al 18F-NOTA-FAPI-04,合成时间较短、产率高、稳定性好,高度浓聚于病灶区域,其PET图像对比度高,诊断性能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卡尼汀对草酸钙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草酸钙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0、2、4、8 mmol/L)草酸钙对HK-2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胱氨酸转运蛋白系统(XC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影响,筛选实验最适的草酸钙浓度。将HK-2细胞分为4组:①对照组,细胞贴壁后用正常培养基培养12 h,然后继续用正常培养基;②左卡尼汀组,细胞贴壁后用含5 mmol/L左卡尼汀的培养基预处理12 h,然后更换为含有5 mmol/L左卡尼汀的培养基;③草酸钙组,细胞贴壁后用正常培养基培养12 h,然后更换为含有最适浓度草酸钙的培养基;④草酸钙+左卡尼汀组,细胞贴壁后用含5 mmol/L左卡尼汀的培养基预处理12 h,然后更换为含有5 mmol/L左卡尼汀和最适浓度草酸钙的培养基。4组更换培养基后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或上清液,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醌氧化还原酶(NQO1)、ACSL4、XCT、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相应试剂盒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水平;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二价铁离子探针检测细胞内铁离子蓄积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损伤程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情况。对细胞行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损伤情况;行苏木素染色观察草酸钙晶体黏附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0、2、4、8 mmol/L草酸钙组的ACSL4蛋白表达分别为0.37±0.16、0.68±0.16、0.73±0.09、0.89±0.03,XCT蛋白表达分别为1.11±0.10、0.91±0.14、0.83±0.09、0.80±0.07,GPX4蛋白表达分别为1.23±0.13、0.99±0.17、0.81±0.05、0.72±0.06,与0 mmol/L组相比,2、4、8 mmol/L组ACSL4蛋白表达升高,XCT、GPX4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4 mmol/L组与0 mmol/L组比较差异更显著( P<0.01),故将4 mmol/L作为最适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对照组、左卡尼汀组、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的NQO1水平分别为0.36±0.06、0.54±0.05、0.76±0.07、0.90±0.03,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CSL4水平分别为0.66±0.10、0.58±0.08、0.99±0.03、0.77±0.09,XCT水平分别为0.93±0.08、0.85±0.07、0.76±0.06、0.99±0.05,GPX4水平分别为1.10±0.09、1.09±0.09、0.85±0.03、0.99±0.02,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左卡尼汀组、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SOD水平分别为(100.00±5.79)%、(105.80±3.26)%、(44.74±7.60)%、(85.01±5.15)%,GSH水平分别为(100.00±4.73)%、(107.10±5.48)%、(53.49±3.98)%、(81.18±5.48)%,丙二醛水平分别为(100.00±2.36)%、(98.00±11.10)%、(129.11±2.59)%、(113.35±5.79)%,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活性氧荧光强度分别为(63.98±9.41)AU、(145.41±8.39)AU、(85.37±4.51)AU,亚铁离子荧光强度分别为(39.77±0.68)AU、(68.40±3.14)AU、(48.60±4.30)AU,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左卡尼汀组、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LDH水平分别为(100.00±5.37)%、(99.50±6.38)%、(153.77±6.06)%、(132.50±5.58)%,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草酸钙组的线粒体皱缩,嵴断裂或消失,可见明显的双层膜结构;相较于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线粒体皱缩情况减轻,嵴相对增多,个别可见双层膜结构。DAPI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草酸钙组部分细胞核损伤明显加重;相较于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细胞核损伤明显减轻。晶体黏附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草酸钙组草酸钙晶体呈黑色颗粒状黏附于细胞,汇聚成团;相较于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黑色颗粒黏附于细胞的情况明显减轻。 结论:左卡尼汀能够减轻草酸钙诱导HK-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从而减轻细胞损伤和晶体黏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核表达系统合成具有功能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1-Fc融合蛋白可行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原核表达系统生产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1-Fc(Tim-1-Fc)融合蛋白能否为Tim-1蛋白模拟品。方法:大肠杆菌合成Tim-1-Fc融合蛋白,以体外蛋白质结合实验测定其能否与Tim-4蛋白结合。通过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FACS)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与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间的结合情况,间接探明该蛋白与PS的结合。结果:体外蛋白相互作用实验证实Tim-1-Fc融合蛋白可以结合Tim-4蛋白。FACS数据分析表明无论有无过氧化氢诱导,Tim-1-Fc组凋亡细胞FITC信号平均强度(231.16±8.27、263.45±7.91)均高于对照组(190.80±5.09、203.29±10.89, t=-7.200、7.739,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原核表达版本的Tim-1-Fc融合蛋白可能具备在体外模拟Tim-1蛋白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马凡综合征患者胸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可以发生胸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发生胸主动脉夹层后需行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但围手术期病死率高,深入研究MFS患者胸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MFS患者发生胸主动脉夹层与原纤维蛋白-1(FBN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BR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BR2)基因突变及整合素α9(ITGA9)、肌动蛋白结合蛋白(SM22α)基因低表达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异常有关.FBN1基因突变是MFS(1型)患者发生胸主动脉夹层主要的机制之一,当FBN1基因突变时,蛋白质结构异常导致微纤维功能障碍,无法维持胸主动脉壁中膜弹力蛋白的稳定,胸主动脉血管壁中膜的弹性纤维断裂,胸主动脉壁中膜回弹能力下降,在受到异常的血流冲击后,出现局部血管管腔持续膨出,形成胸主动脉瘤,当胸主动脉内膜出现撕裂口,血液从撕裂口处流入内膜和中膜之间,形成胸主动脉夹层.TGFBR1和TGFBR2是TGF-β的信息传递分子,该基因突变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数量减少,促进MFS发生胸主动脉夹层.ITGA9基因低表达,诱导VSMC从收缩表型转化为合成表型,胶原纤维降解,导致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下降,也导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能为下降,胸主动脉壁中膜无法抵抗异常血流的切应力.SM22α基因是一种VSMC表型标志基因,其甲基化修饰导致低表达,诱导VSMC发生表型转化,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塑,血管壁中膜弹性下降,促进胸主动脉壁中膜退行性病变.TGF-β、Ang Ⅱ信号转导通路参与VSMC的增殖、分化、调亡生理功能的调节,也参与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在小鼠胚胎期阻断此信号转导通路,可以引起小鼠主动脉壁中膜层弹力纤维合成受损,最终形成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年与中年男性血浆外泌体蛋白组学差异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外泌体作为细胞信使,在体液循环中运输各种生物活性分子.本研究初步对比青年和中年男性血浆外泌体的性状特征和内含蛋白质的差异,为探索血浆外泌体内对机体有影响的蛋白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青年(19.33岁±1.16岁)与中年(50.33岁±2.52岁)男性的外周血,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仪和Western blot对其表征进行检测.液相质谱分析技术检测血浆外泌体蛋白,对比分析两个年龄层来源的血浆外泌体蛋白种类与功能差异.结果 青年男性血浆外泌体的平均直径和蛋白质浓度与中年男性的血浆外泌体相近,但外泌体的平均浓度略低于中年男性;青年男性血浆外泌体低表达CD9,而中年男性则呈现高表达.在两组人群的血浆外泌体中共鉴定到110个差异蛋白;相较于中年男性,青年男性血浆外泌体有36个蛋白表达上调,74个蛋白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蛋白的生物学过程差异主要集中在翻译延伸、细胞大分子生物合成和有机氮化合物生物合成;分子功能主要集中在翻译延伸因子、铜离子结合和核酸结合.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抗原处理、呈递和内吞作用等13条通路.在仅青年男性血浆外泌体表达的21个蛋白中,Drebrin-like protein(DBNL)同时具有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关功能.结论 尽管青年和中年男性血浆外泌体在形态、粒径和浓度上无明显差异,但其表面标志物和内含蛋白质却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