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缝链接式护理联合流程管理模式在肾内科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无缝链接式护理联合流程管理模式在肾内科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肾内科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缝链接式护理联合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肾功能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影响。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水平等肾功能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的外循环凝血、穿刺点渗血、导管脱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 结论:无缝链接式护理联合流程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其能够依据肾内科患者健康恢复的目标进行目标设定为流程导向,持续提高肾病患者的管理质量,同时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降低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理专业"院中校"学习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院中校"学习模式的实施情况,探讨职业教育的新思路,为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自2016年2月第四学期开始,将护理专业大学二年级部分护生送到合作医院进行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包括医院教室的学习和临床科室床边学习.采用上午课堂学习,下午临床见习的方式,做到理论学习与临床操作无缝链接,双方共建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及时互通,创新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模式.结果 "院中校"学习模式有利于护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真正做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结论 该学习模式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缝链接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无缝链接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STEMI患者63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和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进门至开始溶栓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血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实施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减少患者在院前急救、转运和院内救治过程中时间的浪费,缩短了STEMI患者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对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对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 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 (5.36%) 低于对照组 (17.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观察组 (94.64%) 高于对照组 (69.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低, 患者家属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缝救援系统中基层卫生员的工作要求、流程及培训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无缝救援系统是一种新兴的急救系统. 武警无缝救援系统是在传统的院前、转运、院内顺序救治模式的基础上,利用远程移动医疗技术即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系统,通过在传统载具(车、直升机等)装备上部署信息传感设备,把相关物品及情况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如实现抢救现场实时视频监控,呼叫与调度指挥,车内信息远程实时传输等[1]. 第一时间将现场救护及转运与后方医院专家指导联系起来,确保"专家与伤员同在",实现院前、转运、院内的无缝链接,在基层伤员急救过程中,基层卫生员是急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卫生员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军队急救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主要探讨无缝救援系统中卫生员的工作要求、流程及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缝链接式干预模式对膀胱造口患者护理结局及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对膀胱造口患者护理结局及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无缝链接式模式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在各领域主要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和状况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社会心理适应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除性生活问题外,试验组患者在其他护理问题认知、行为、状况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 vs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社会适应以及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结局,促进患者院外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链接模式提高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护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链接模式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中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 对上海宝山区某7家二级网络医院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62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试验组77例,对照组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无缝链接模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救治时间点、护士工作效率及临床结局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脑卒中干预时间(19.16±2.69)min vs(32.81±3.81)min、到达医院至血管再通时间(156.48±10.72) min vs(208.55±6.11)min、转诊时间(74.21±10.86)minvs (98.61±8.32)min及获取知情同意时间、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链接模式干预能够缩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区域化协同救治时间,预后等得到改善,提高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在行气管切开的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在行气管切开的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64例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选择2018年3月~9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64例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予以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8 d内生存率和脱机转出ICU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并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和脱机转出ICU者出ICU时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转出ICU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ICU时,观察组脱机转出ICU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对行气管切开术的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病情转归,还可在缓解负性情绪的同时,提升自我效能感,对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也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区域化管理结合无缝链接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救治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区域化管理模式结合无缝链接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就诊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246例ACS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等分为救治组与对照组,每组123例.对照组给予区域化管理模式干预,救治组在其基础上结合无缝链接护理,包括院前救治、转运干预、心导管室护理等.观察比较2组患者救治时间、住院相关指标、预后指标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果 救治组患者的首次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疏通血管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转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救治组患者的预后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救治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耗占比、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救治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区域化管理结合无缝链接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ACS救治时间,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ACS患者的救治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护士工作效率及脑卒中短期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到患者的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脑血管再通时间、患者转诊时间、医护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到达导管室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技能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短期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抢救模式,可缩短抢救流程,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