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机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时机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3.76±5.18)分、(34.68±4.46)分,常规组分别为(47.81±6.82)分、(52.16±7.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43、7.711,均 P<0.001)。观察组患者和近亲属康复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2.31%(36/39),高于常规组的71.79%(28/39)(χ 2=5.571, P=0.018)。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15.39±2.82)分]低于常规组[(18.25±3.21)分],BI[(59.69±8.37)分] 高于常规组[(52.74±8.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80,3.715,均 P<0.001)。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3, P=0.042)。 结论:将时机理论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增龄改变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外周血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外周血mtDNAcn是否可作为评估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416例,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mt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相对性mtDNAcn。内在能力评估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运动[摩尔斯跌倒评分(MFS)、生理衰弱表型(PFP)、肌少症问卷调查(SARC-CalF)、简易体能状况(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量表];活力[微量营养评估(MNA)、住院患者多维预后指数(MPI)量表];认知[简易智能评价(MMSE)量表];心理[抑郁评估(GDS)、焦虑自评(SAS)量表]、感觉功能[疾病累积评分-共病指数(CIRS-CI)量表];评估体成分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躯体各部位脂肪,包括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计算脂肪指数(FMI)和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校正性别、体质指数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mtDNAcn和年龄呈负相关( r=-0.176、-0.144,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4 m步速、SARC-CalF、MFS、MNA、MMSE、MPI及其子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能状态问卷(SPMSQ)的评分有相关性( r=0.171、-0.207、-0.163、0.221、0.184、-0.210、0.241、-0.269,均 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后,mtDNAcn与4 m步速、MFS、MNA、MPI、SPMSQ评分仍显著相关( r=0.170、-0.170、0.148、-0.242、-0.188,均 P<0.05)。此外,进一步分析mtDNAcn与体成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有相关性( r=0.168、0.143、0.175、0.116、0.199,均 P<0.05),校正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仍显著相关( r=0.126、0.131、0.127,均 P<0.05)。且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年龄、步速、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MFS、PFP、MNA、MPI评分显著相关( β=-0.191、0.156、0.126、0.131、0.125、-0.119、-0.145、0.151、-0.171,均 P<0.05)。 结论:mtDNAcn与躯体功能、衰弱、营养、跌倒、认知及体成分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人体内在能力的运动及活力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社区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情感负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以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可显著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和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认知障碍患者抑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认知障碍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初步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高危人群的筛选工具。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1 130例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7︰3比例将研究对象分为建模组( n=791)与验证组( n=339)。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认知障碍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1 130例认知障碍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51.3%(580/1 130)。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路易体复合风险评分( P<0.05)。建模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Youden指数为0.716,敏感度为0.834,特异度为0.882,预测正确率为0.858;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Youden指数为0.65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827,预测正确率为0.825。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认知障碍患者抑郁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认知障碍患者的抑郁发生风险,可为医护人员提供高危人群的筛选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六步标准沟通结合疼痛管理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六步标准沟通结合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措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情况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评分(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VATS辅助手术治疗的8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管理方式,护患沟通应用常规方案,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六步标准沟通流程的护患沟通方案和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情况和干预前后NRS评分、B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NRS评分为(3.18 ± 1.04)分,对照组为(4.61 ± 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713, P<0.001),其术后2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研究组为4.65%(2/43),对照组为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74,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06 ± 7.52)h、(9.42 ± 2.83)d,对照组分别为(27.83 ± 12.01)h、11.05 ± 2.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058、4.044,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问卷(POMS)各维度愤怒-敌意、疲乏-迟钝、精力-活力、紧张-焦虑、抑郁-沮丧、迷惑-混乱评分分别为(3.43 ± 1.21)、(6.16 ± 1.63)、(7.62 ± 2.43)、(3.43 ± 1.04)、(4.26 ± 1.59)、(4.48 ± 1.58)分,对照组分别为(5.26 ± 1.46)、(7.20 ± 1.65)、(8.89 ± 1.80)、(5.37 ± 1.58)、(5.49 ± 1.27)、(6.70 ± 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54~6.725, P<0.01);研究组干预前后BI指数分别为(55.02 ± 11.07)、(75.44 ± 14.51)分,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54.48 ± 10.24)、(63.38 ± 14.10)分,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909, P<0.01);研究组满意度为95.35%(41/43),对照组满意度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532, P<0.01)。 结论:六步标准沟通模式联合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措施应用于行VATS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对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改善其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术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Neuman理论指导下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Neuman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Neuman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观察2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AD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功能、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ADL、GSES评分高于常规组,遵医不佳行为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APACHE Ⅱ、PSQI、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uman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负面情绪、睡眠质量、遵医不佳行为,改善其心功能,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训练对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应用超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训练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7.3±3.1)分、(46.6±3.6分)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8.5±3.5)分、(57.5±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939、14.724,均 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率(88.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82, P<0.05)。训练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62.7±10.1)分,高于对照组的(43.5±13.5分),PSQI评分(6.2±1.3)分,低于对照组的(10.5±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052、13.207,均 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83, P<0.05)。 结论:超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及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正性暗示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情绪状态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情绪状态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红色球为研究组,同时接受正性暗示与任务导向性训练,连续干预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水平以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及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均远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正性暗示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情绪状态,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同时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模态工娱联合正念减压对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多模态工娱联合正念减压对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08例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区组随机化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正念减压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多模态工娱进行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贝克焦虑量表(BAI)〕、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测定表(WHOQOL-BREF)〕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GAD-7、BAI、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GSES、ADL、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多模态工娱联合正念减压能有效改善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和失眠状态,有利于患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轻度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衰弱认知管理门诊主观记忆障碍患者322例,根据《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MCI组、非MCI组。采用自设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及营养状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抑郁状态、广泛焦虑自评量表(GAD-7)评估焦虑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睡眠障碍、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定营养状态。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322例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中发生MCI 173例(53.73% ),非MCI患者149例(46.27%)。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阅读习惯、做家务情况、社会交往、焦虑、年龄、抑郁、有无睡眠障碍是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主观记忆障碍患者MCI发生率较高,认知管理门诊应对此类患者全面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根据个人情况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认知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