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的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的48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4例,女性4例,年龄(34.8±7.4)岁(范围:24~50岁);体重指数(21.2±2.4)kg/m 2(范围:18~26 kg/m 2);左侧29例(60.4%),右侧19例(39.6%)。在内镜监视下,使用预装高强度缝线的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对跟腱近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经腱周膜下空间将缝线尾端引导至跟腱止点小切口处,然后用直径4.5 mm外排锚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时行MRI检查观察跟腱重塑情况,使用跟腱断裂总评分(ATRS)、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评估临床效果。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伤侧与健侧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3.5)个月(范围:18~32个月)。术后 12个月MRI检查结果显示跟腱断端重塑良好,信号均匀。末次随访时ATRS[ M(IQR)]为95.0(4.7)分。伤侧与健侧的跟腱静息角[(17.1±2.4)°比(17.4±2.6)°, t=1.92, P=0.062]和单足提踵高度[(14.2±1.7)cm比(14.4±1.5)cm, t=1.71, P=0.0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未观察到腓肠神经损伤、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跟腱再断裂。1例患者因二次受伤导致锚钉轻微切出,术后5个月移除锚钉。46例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体育活动。 结论: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跟腱断端的稳定连接,手术并发症风险低,早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全球变暖和参与高强度运动人数增多的趋势下,热射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热急症,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快速、有效降温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点。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迅速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但此时间内远远不足以完成急诊转运与评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及转运的热射病急救服,以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适用于在缺少医疗物资和水源的恶劣环境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热射病患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627326.4)。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由衣服部、帽子部、袖筒和包裹式裤筒4个主要部分组成,且均为温变面料制成的结构件,温变体为细孔硅胶颗粒与硝酸钾制成的复合材料。衣服部的肩部与袖筒,以及衣服部的下摆前端与包裹式裤筒均以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方便固定和搬运。为了对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还设计了注水袋和相应注水结构,以保证每次注水都能达到一致的制冷效果,且制冷温度为14~18 ℃,长时间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局部冻伤。该分体式急救服可实现热射病患者移动、救援转运时紧急应用,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降温效果确切、利于搬运、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热射病患者现场急救及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系统疾病部分的认知程度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健康部分认知程度。方法:于2022年1—2月采用网络二维码在依托微信平台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对我国32个省份年龄≥18岁人群(孕、产妇除外)进行针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健康部分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 892份,回收有效问卷4 754份。采用χ2检验的统计方法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不同地区人群对内容的认知、体力活动与年龄分层的相关性、戒烟与疾病相关性和慢阻肺的常见认知误区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4 754例调查对象中,城市3 462例,农村1 292例。在主动参加肺癌筛查、定期体检、无减少危险因素暴露意识、肺结核患者隔离、肺结核患者减少出行、接触肺结核患者戴口罩、主动学习医学保健知识以及遇到健康问题及时就诊方面,城市人群认知程度均高于农村(均 P<0.05)。18~64岁人群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达标率为72.7%;高强度体力活动达标率为83.8%。≥65岁的人群在中等强度及高强度体力活动中的达标率分别是82.3%、85.7%;18~64岁人群和≥65岁的人群轻等强度体力活动占比分别是65.2%、87.6%。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是否长期被呼吸系统疾病困扰与患者的戒烟决心之间存在相关性(均 P<0.05)。我国成年人群对慢阻肺各项常见认知误区率在13.0%~38.0%,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认为即使提高慢阻肺认知、规范诊疗对疾病的治疗依旧无效的认知误区率高达30.3%;此外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在慢阻肺症状轻无需干预、慢阻肺症状缓解便可停药这2种认知误区率分别为24.2%、25.8%,均高于小学学历和初高中学历人群(均 P<0.05)。 结论: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肺结核防控、科普知识获取的认知总体不佳,≤65岁人群高强度体力活动参与度不足,高文化程度人群的认知也并未表现出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肾癌局灶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肾癌的局灶治疗是通过局部干预直接破坏肾癌病灶,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周围健康肾组织的精准治疗技术,主要适用于T 1a期(肿瘤直径≤4 cm)的早期肾癌,尤其是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相比于传统的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局灶治疗具有对患者一般情况要求低、更加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局灶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疗。本文综述各种局灶治疗技术的原理、患者的选择,以及局灶治疗技术的肿瘤学结局、并发症和肾功能保护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HSP70、PTN、PIVKA-Ⅱ水平变化及对早期复发的预测效能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热休克蛋白 70(HSP70)、多效生长因子(PTN)、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水平变化及对早期复发的影响和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 2021 年 1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PHC 120 例,均行HIFU治疗,根据术后 6 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6 例)与未复发组(94例).比较2 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血清HSP70、PTN、PIVKA-Ⅱ水平及变化值(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分析ΔHSP70、ΔPTN、ΔPIVKA-Ⅱ与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并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2 组治疗后血清 HSP70、PTN、PIVKA-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复发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HSP70、PTN、PIVKA-Ⅱ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1).复发组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低于未复发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HSP70、PTN、PIVKA-Ⅱ与肿瘤直径、CNLC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肿瘤直径、CNLC分期、分化程度因素前后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均与PHC患者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P<0.01);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联合预测PHC患者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51,0.958),敏感度为0.923,特异度为0.872,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 PHC患者HIFU治疗前后HSP70、PTN、PIVKA-Ⅱ水平变化值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且联合预测效能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2024/6/1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一种罕见类型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继发于剖宫产等盆腹腔手术,少数为自发性.AWE可以引起周期性腹痛、腹壁包块、肿胀出血等不适,发生机制主要有种植、内分泌、免疫、遗传和炎症等学说.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在AWE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目前皮肤镜在AWE诊断中的应用较少,均匀红色色素沉着、活动性出血、红棕色球状结构等是镜下的典型特征.病灶切除术是AWE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开腹、腹腔镜(多孔或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术式,根据病灶的浸润深度推荐不同入路.新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经皮冷冻或微波消融等技术用于AWE保守性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证实,未来值得进一步的探索.AWE的整体复发率低,病灶完全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术后联合使用激素的预防价值存在争议.关于AWE的管理,国内外尚无明确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临床上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积极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西妥昔单抗及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高龄下咽癌患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下咽癌相对罕见,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3%~5%,由于下咽位置较隐匿,下咽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不易被发现,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达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5%~45%[1-2].约30%的下咽癌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无法耐受手术及高强度放化疗,导致存在肿瘤控制失败的风险[3].近年来,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期[4],但也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防治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6].因此,中药联合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为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晚期高龄下咽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报道1例经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西妥昔单抗及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高龄晚期下咽癌患者的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中,一般为弥漫性生长;常见于30~50岁妇女.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微创治疗,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目前已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治疗.其原理是通过皮肤贴合的体外治疗探头,在不损伤毗邻组织的前提下,将能量汇聚于靶区,产生一系列的效应,使靶区组织变性、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对其治疗只能是充分了解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症状,尽量早期诊断,临床干预,对症治疗,改善预后.现对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进行简要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22-10采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的2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及复位骨折端,通过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固定前交叉韧带撕脱骨块,在胫骨上段前内侧高强度缝线打结后用外排锚钉加强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CT检查,末次随访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7.3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骨折端位置及骨折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83.12~91.25分,平均88.66分;IK-DC评分86.56~93.22分,平均90.21分.结论 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经胫骨四隧道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不用二次手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DW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消融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消融效果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均于术前及术后48 h内行增强MRI(contrast-enhanced MRI,CE-MRI)及DWI检查.观察HIFU治疗后病灶DWI信号特征,分析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变化.对DWI信号变化区形态进行评估分型:Ⅰ型,斑点状或无明显信号改变;Ⅱ型,斑片状信号改变;Ⅲ型,环状信号改变.并测量DWI信号变化区体积及CE-MRI非灌注区体积(nonperfused volume,NPV),分析两者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DWI显示消融灶信号变化区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75例,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848(P<0.001);DWI信号变化区体积41.24(25.63,85.21)cm3,观察者间可靠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CE-MRI上NPV为41.71(20.72,87.03)cm3,与DWI信号变化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32),且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5,P<0.001).无论DWI上消融灶表现为完整或非完整信号环,DWI上测量体积与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灶ADC值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WI能有效评估子宫腺肌病HIFU术后早期消融效果,能对消融灶的发生及范围做出可靠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