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钝化剂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钝化剂可以使土壤重金属由活性态向稳定态转化,降低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其转化过程对大气化学、全球碳循环起到决定性作用,受到利用方式、农艺措施和治理修复活动的影响.钝化剂的施用一方面会改变土壤结构、团聚体组成和pH、阳离子交换率(CEC)等理化性质,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改变有机碳转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转化.上述影响受到钝化剂种类、施用量及施用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调控.本文论述了不同钝化剂施用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变化情况,并探讨了钝化剂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未来应基于作用机制,开发兼具固碳增汇与重金属钝化功能的新型钝化剂,并揭示钝化剂施用后土壤有机碳周转及稳定性有机碳的时空分布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东省2008至2018年手足口病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广东省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新兴时空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等空间统计方法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2008至2014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持续增多,但2015至2018年有下降的趋势.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存在双高峰的规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病例集中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北-西南方向走向的区域中,呈现据中心距离逐渐减少的特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病例较少.连续的热点主要分布在深圳沿海地区,振荡的热点集中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邻近区域,持续的冷点集中出现在粤东地区,而分散的冷点在粤东和粤西地区均有分布.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率与年均最高气温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s=-0.227),与年均降水量(rs=0.418)、常住人口密度(rs=0.236)、地区生产总值(rs=0.374)存在正相关.结论 2008至201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先增多后波动下降,但该地手足口病疫情依旧严峻,空间分布存在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集聚分布,应加大重点地区防控力度,以防止手足口病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0 - 2022年杭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杭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病学及时空分布特征,为HFR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收集杭州市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报告的HFRS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杭州市HFRS流行概况及三间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杭州市2010 - 2022年HFRS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分别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杭州市HFRS空间分布规律和发病热点区域;并采用时空扫描分析杭州市HFRS时空聚集区域。结果:2010 - 2022年,杭州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224例,年均发病率为0.18/10万。病例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春季(3 - 5月)和秋季(9 - 11月)为发病高峰,分别占30.80%(69/224)、26.34%(59/224);全市各区(县、市)均有HFRS病例报告,其中萧山区(66例,29.46%)、淳安县(41例,18.30%)、建德市报告病例数(25例,11.16%)居前3位;病例主要为31 ~ 60岁(65.18%,146/224)、男性(74.55%,167/224)、农民(46.43%,104/224)。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10 - 2022年杭州市HFRS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 = - 5.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 9.46% ~ - 0.34%, t = - 2.10, P = 0.036]。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1 - 2014、2018、2020年杭州市各街道(乡镇)HFRS发病率均存在空间正相关聚集性(莫兰指数均> 0,均 Z > 1.96,均 P <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 - 2022年杭州市热点区域(高-高)街道(乡镇)数分别为0、2、3、3、3、3、0、0、4、0、1、0、1个,且相对固定在西南部区(县、市)。时空扫描共探测到3个聚集区,一类聚集区的时间为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以淳安县汾口镇为中心,涉及淳安县的5个乡镇;二类聚集区1的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以萧山区浦阳镇为中心,涉及萧山区的5个乡镇;二类聚集区2的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以建德市下涯镇为中心,不涉及其他街道(乡镇)。 结论:2010 - 2022年,杭州市HFRS病例以中年男性农民为主。HFRS疫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集中于杭州市西南部区(县、市)。今后应当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精准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2020年我国6省市人副流感病毒3型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019—2020年期间我国6个省市(北京、河南、吉林、安徽、甘肃和山东)流行的人副流感病毒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3, HPIV3)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以揭示其基因组的遗传变异特点和分子进化规律。方法:根据基因型别、遗传差异和时空分布等原则,从6个省市筛选出12株HPIV3流行代表株(其中7株为C3a型、2株为C3b型、3株为C3f型)。采用巢式RT-PCR方法进行分段重叠扩增并获取其全基因组序列。随后,构建全球HPIV3代表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开展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这12株HPIV3代表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在15 227 bp~15 370 bp之间,G+C含量为35.1%~35.3%,核苷酸一致性为97.6%~99.6%,与原型株(GenBank登录号:NC_001796.2)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4.2%~94.5%。分析我国和全球可获取的HPIV3全基因组序列显示,基因组变异方式主要为点突变,未发现碱基缺失和基因重组现象。仅在本研究的一株吉林省代表株(CHN/Jilin036/2019/C3b)的F基因3′UTR区域发现ATTAAA碱基插入,其病原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基因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我国和全球广泛流行的C3a分支HPIV3在N蛋白、P蛋白和L蛋白上存在分支特异性变异位点,而我国流行的部分C3a毒株在L蛋白上还存在一个独特的变异位点(N216S),尚未发现我国C3b和C3f分支毒株存在特异性变异位点。基于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显示,全球HPIV3流行株的最近共同祖先株形成时间(the time to the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tMRCA)可追溯至1927年(95%HPD:1901—1945),平均分子进化速率为5.29×10 -4替换/位点/年,而我国HPIV3流行株的平均分子进化速率为5.24×10 -4替换/位点/年。此外,HPIV3编码的各个基因均受到负向选择压力,其中P基因、HN基因和F基因的核苷酸变异最为显著,且其分子进化速率高于其他基因。 结论:本研究期间6个省市流行的HPIV3病毒株全基因组进化相对保守,点突变是驱动HPIV3基因组进化的主要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50-2014年云南省螺情数据(来自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建立新发钉螺孳生地分布的时空数据库,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扫描统计量分析方法探索不同环境类型(沟渠、塘堰、水田、旱地、滩地、其他环境)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950-2014年,云南省年新发钉螺孳生地数量在1955年达到峰值(1 730个),其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993-2014年新发钉螺孳生地数量主要维持在100个以下,仅2004、2013年分别上升至160、131个。滩地环境新发钉螺孳生地的平均持续存在时间最长,为43.85年;其次是水田环境,为37.01年;塘堰环境的平均持续存在时间最短,为20.44年。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持续存在时间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为0.43~0.64,均 P < 0.05);扫描统计量分析显示,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均具有时空聚集性(均 P < 0.001),分别探测出3~6个聚集簇。 结论: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均具有时空聚集性,对不同环境类型聚集区域需加强监测与防控,防止螺情进一步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与疫情时空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阐明2022年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各行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实际感染病例进行对比。结果:上海市各行政区中,浦东新区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9.30%和35.58%,各区累计罹患率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黄浦区显著高于其他区域。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新冠肺炎罹患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 P<0.05),不同时段新冠肺炎罹患率空间分布不同,其中3月16-29日、4月6-12日和5月18-24日3个时段内Moran's 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时段共探测到22个高-高聚集区,高风险流行的热点区域经历一个“少-多-少”的变化过程。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与实际感染者情况基本吻合。 结论:本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增长,尤其在空间上遏制了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扩散,减少了向其他省份的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空间流行病学应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空间流行病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因素,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艾滋病防控领域。本文对其应用于艾滋病时空分布模式分析、非监测点地区数据推算、流行影响因素探索、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艾滋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省2010—2019年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0—2019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与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病例,基于三间分布描述甲肝流行性特征。采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基于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浙江省2010—2019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5 46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0/10万,周期性和季节性发病不明显。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P=0.023),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0~59岁。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17年间浙江省甲肝发病存在空间相关性,其中2010年相关性最弱(Moran′s I=0.103, Z=1.769, P=0.049),2016年相关性最强(Moran′s I=0.328, Z=4.979, P=0.001)。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共识别到3个聚集区,其中一级聚集区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中心,覆盖了包括宁海县、鄞州区等在内的10个县(市、区),聚集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 结论: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发病水平呈现平稳波动的趋势,季节性规律不明显,50~59岁人群组为发病重点人群。甲肝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应基于时空聚集规律和当地发病情况做好针对性甲肝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系统发育研究在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病原体基因数据急剧增加,将这些数据与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相结合,可用于阐述病原体的起源和进化、流行过程中的时空分布、参数变化以及抗原、毒力、耐药性等表型特征变化规律、病原体传播趋势预测等。本文简述了系统发育研究的目的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阐述了距离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法等常用系统发育重建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重点回顾了系统动力学和系统地理学方法在国内外研究中的应用及主要流行病学参数的估计方法,通过综述也发现,病毒基因组数据建立的带有时间和地点注释的系统发育树越来越多地用于传染病疫情暴发调查和常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人炎性牙槽窝微环境下肉芽组织的转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人牙槽窝肉芽组织的细胞组成与异质性并构建单细胞图谱,解析肉芽组织在炎性微环境下通过自然转归的潜在结局。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因中、重度牙周炎行牙拔除术并拟行延期位点保存术或自体牙移植术的患者12例,收集其牙槽窝肉芽组织,分别用HE染色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观察不同类型肉芽组织细胞构成、组织形态学变化,获得特定微环境下的炎性牙槽窝肉芽组织细胞序列差异,构建出人牙槽窝不同类型肉芽组织的单细胞图谱,并探索炎性肉芽组织转归过程中细胞类型分布及关键基因变化的时空规律。结果:HE染色显示,牙槽窝炎性肉芽组织中含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保留炎性肉芽组织待自然转归3周后,其组织学形态与修复性肉芽组织愈合形态基本一致。ScRNA-seq共捕获肉芽组织细胞20 448个,基因表达定量检测分析炎性肉芽组织、自然转归性肉芽组织及修复性肉芽组织基因总数分别为33 835、36 058、34 719个。肉芽组织在单细胞水平被注释为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等10个细胞亚群。炎性肉芽组织与自然转归性肉芽组织在细胞组成占比存在差异。拟时序分析展示了肉芽组织中免疫反应与血管新生参与组织转归愈合的两种主要结局。参与炎症调控和免疫反应的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5(Igbp5)、锌指蛋白(Zfp36)和热休克蛋白(Hspa1b),以及参与细胞外基质分泌及血管、纤维形成的相关基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骨膜蛋白(Postn)和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在两种肉芽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炎性肉芽组织在细胞组成占比、基因表达、生物学功能等方面与自然转归性肉芽组织存在异质性,不刮除牙槽窝炎性肉芽组织待其自然转归后在组织学及单细胞水平展现出与修复性肉芽组织相似的细胞结构组成,并通过免疫反应及组织重塑调节炎症反应及愈合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