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蛋白C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维生素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原 [1],是机体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之一。蛋白C活化后能通过水解活化凝血因子Ⅴ(FⅤa)和活化凝血因子Ⅷ(FⅧa)来抑制凝血酶的产生。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编码蛋白C的基因(PROC)突变引起的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严重蛋白C缺陷症极其罕见,发病率约为1/400万 [2],临床可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发生的新生儿暴发性紫癜;单杂合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为0.14%~0.50% [3],此类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可增加5~7倍。截至2021年4月,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共列出391种PROC基因突变,其中错义/无义突变290种,小部分缺失突变30种。我们近期收治2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和基因突变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蛋白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是抗血栓形成调节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抗凝和纤溶特性。蛋白C在体内以酶原形式存在,在内皮细胞表面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活化蛋C(APC) [1],在蛋白S辅助下,通过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Ⅷ来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发挥抗凝作用,主要作用部位在微循环 [2]。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以反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出血性皮肤坏死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多器官出血或血栓形成。1981年Griffin等 [2]首次报告,编码蛋白C的PROC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蛋白C含量和(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栓性出血性疾病。现报告我院收治的2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患者,旨在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基因诊断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肺栓塞起病的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家系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以儿童肺栓塞起病的PROS1基因相关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PSD)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于2020年诊断的以肺栓塞起病的PSD 1个家系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遗传学等资料,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蛋白S活性和PROS1基因的筛查。以“PROS1”“蛋白S缺乏症”“纯合”“复合杂合”“protein S deficiency” “homozygous” and “complex heterozygous” 为关键词分别查阅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0月相关文献报道,并结合本组患儿,进行PROS1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引起的PSD患者的临床特征、蛋白S活性和遗传学分析总结。结果:先证者,女,14岁,因“咳嗽9 d,胸痛4 d”于2020年11月收住入院,检查发现D-二聚体8.38 mg/L(参考值<0.24 mg/L),行CT肺动脉造影证实双肺动脉栓塞及右下肺梗死,彩超发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蛋白S活性<10%。先证者二妹12岁于2020年12月收住入院,筛查蛋白S活性为8%,彩超发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先证者父母的蛋白S活性分别为36%和26%。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二妹PROS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68C>T和c.200A>C(p.E67A),分别遗传自其父母。先证者三妹蛋白S活性28%,与先证者外祖父均携带PROS1基因c.200A>C(p.E67A)变异。对合并血栓的先证者及其二妹,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随访3个月后血栓均溶解。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18篇,最终纳入14例PROS1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引起的PSD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起病年龄为4日龄至35岁,3例表现为新生儿早期起病的暴发性紫癜或严重颅内出血,11例表现为儿童期至青年期起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11例患者检测了蛋白S活性,结果均<10%。结论:对于儿童期起病的缺乏血栓危险因素的肺栓塞患儿,应考虑到PSD的可能,并在口服抗凝药物前检测蛋白S,如活性<10%,需考虑PROS1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引起的PS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暴发性紫癜为首发症状的人感染猪链球菌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ROC基因新发突变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所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所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基因结果以及治疗过程,并对2010年1月以来国内外报道的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文献复习,总结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本例患儿出生即出现典型的皮肤紫癜,范围逐渐扩大,D-二聚体明显升高,脑室旁出血,蛋白C活性仅为10%,基因检测提示 PRO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来自父亲的c.796+1(IVS8)G>T以及来自母亲的c.263-1 (IVS4)G>C。给予输注血制品及肝素抗凝治疗皮肤紫癜反复,最终放弃治疗。文献报道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国内外共报道基因诊断明确的新生儿暴发性紫癜37例,几乎所有患儿(36例,97%)均发生皮肤暴发性紫癜,半数(18例,50%)发生颅内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落,其他表现如脑积水、肝脾大伴腹水、肠穿孔、肾静脉血栓、肾积水及肾衰竭等相对较少。治疗上主要为对症支持、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新鲜冰冻血浆或外源性蛋白C浓缩物替代以及肝移植。 结论: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引起的暴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广泛静脉血栓,以皮肤表现为主,治疗主要为蛋白C的替代治疗,但治疗效果差,预后严重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蛋白C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蛋白C缺乏症(protein C deficiency,PCD)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基因特点,提高临床对PCD的认识。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严重新生儿PC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婴儿”、“新生儿”、“蛋白C缺乏”、“蛋白质C缺乏”、“暴发性紫癜”和“newborn”、“neonate”、“protein C deficiency”、“purpura fulminans”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Embase、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已报道的新生儿PCD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本例患儿为足月女婴,生后2 d逐渐出现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皮肤多发暴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腹腔出血、高血压、门静脉及髂静脉血栓、视网膜剥离等表现,蛋白C活性<10%。基因结果回报PROC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父源c.314G>T(p.C105F)和母源c.1218G>A(p.M406I),ACMG变异评级均为疑似致病变异,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住院6周患儿家长放弃治疗离院。检索到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新生儿病例文献共25篇,涉及患儿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早产儿4例,足月儿25例;生后7 d内起病28例;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暴发性紫癜及脏器血栓;记录蛋白C结果22例,范围0~25%;记录PROC基因异常结果16例,复合杂合变异10例。有预后记录的患儿22例,11例死亡,其中9例在3个月内死亡,余均遗留严重智力运动发育障碍、癫痫及失明等后遗症。结论:新生儿期发病的PC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暴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多脏器出血或血栓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蛋白C水平检测及PROC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蛋白C缺乏症导致的新生儿暴发性紫癜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蛋白C缺乏症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9年中国医科大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诊治的1例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女,2 d,因"发现双下肢肢体末端发黑1 d"就诊。查体见头顶部约1.0 cm×1.5 cm黑紫色斑块、中心颜色深、边缘呈淡红色,边界清楚;右足及小腿背侧大面积皮肤呈黑紫色,中心重、边缘轻、界限清楚、表皮有水疱;左足底部、跟部及踝关节皮肤黑紫,面积较右侧略小,双足及病变周围组织肿胀,病变部位皮温低。实验室检查提示蛋白C活性降低,基因检测提示杂合性突变c.796+1(IVS8)G>T和c.263-1(IVS4)G>C。诊断先天性蛋白C缺乏症、新生儿爆发性紫癜,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局部病变较前好转。入院第7天,患儿病情较前加重,家属放弃治疗,患儿退院后死亡。结论:蛋白C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暴发性紫癜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罕见疾病,临床医生应早期识别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府逐瘀汤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验案一则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紫癜风""葡萄疫"范畴,好发于儿童的臀部及双下肢部位,中医常以补气摄血、凉血止血、清热解毒诸法治疗.此案患者年高体瘦,平素情绪急躁,此次因饮食不节出现过敏性紫癜暴发于胸腹部位,实属罕见.初予传统中、西治疗方法不效后,审证求因,把握其"身外凉,心里热""晚发一阵热"等特点,后从"怪热当从瘀论治"出发,重新辨其为"胸中血府血瘀"证.剖析王清任经典方剂血府逐瘀汤原义,抓住气滞与血瘀并重的病机两端,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散胸中血瘀,行胸中气滞,使气活血通,疾病速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暴发性紫癜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5岁.左小腿瘀斑血疱伴疼12天,血小板减少3天.体格检查示左小腿屈侧手掌大小边界清楚的黑紫色坏死性瘀斑,其上散在两枚蚕豆大小血疱,左足背呈凹陷性水肿.血液学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偏低、D-二聚体升高.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真皮坏死结痂;真皮中下部及皮下脂肪见大量红细胞外渗,大多数小血管闭塞,部分中小血管充血明显;胶原及皮下脂肪片状坏死.结合临床和各种检查该患者诊断为暴发性紫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表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CAPS)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例以多脏器受累、重度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CAP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因反复血小板减少5年余,尿少、视力下降、头痛1月余入院.曾被外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次暴发性发作被外院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入院后经完善检查,患者抗心磷脂抗体> 120 U/mL,同时出现多脏器受累,排除其他疾病,考虑可疑CAPS.经抗凝、激素冲击、血浆置换后患者转危为安,随诊11个月仍存活.结论 CAPS临床罕见,误诊率及病死率极高,临床除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外,可能表现为反复血小板减少,应注意加以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