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高度近视后视网膜结构损伤恢复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2岁,近视4年,因佩戴角膜塑形镜后反复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1年于2022年3月12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因变应性结膜炎病史曾双眼点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其母亲中度近视,否认其他眼病家族史。患儿右眼裸眼视力0.04,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后矫正视力-6.50 DS/-0.50 DC×5°=0.8;左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为-5.75 DS/-1.00 DC×180°=0.8。由于患儿曾用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且反复出现双眼结膜炎,在其监护人要求及眼底检查排除黄斑疾病后(图1),采用红光治疗仪(型号RS-200)行单纯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疗法(repeated low-level red-light,RLRL)。仪器为Ⅱ类设备B型,光源输出功率为(2.0±0.5)mW,瞳孔直径4.0 mm状态下进入瞳孔的光功率约为0.25 mW,照射参数为AC(220±22)V,(50±1)Hz;输入功率≤30 VA。患儿每天照射双眼2次,间隔至少4 h,每次3 min。RLRL治疗1个月双眼屈光度降低约-2.00 D,更换镜片;治疗3个月矫正视力为1.0,分别于治疗后1、3个月行眼底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图2,3)。治疗后5个月(2022年8月10日)患儿出现治疗后彩虹样后像,持续时间偶超8 min,未就诊并自行继续治疗。2022年8月30日患儿出现视力下降,咨询后建议停用RLRL并及时复诊。2022年9月3日患儿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诉右眼眼红、畏光伴咳嗽、流涕1周,不伴发热。眼科检查见双眼结膜充血,右眼中央角膜可见片状荧光素钠染色,双眼调节和放松不足。超广角眼底成像可见黄斑中心凹圆形病灶;OCT检查示双眼中心凹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欠连续,直径712 μm(图4)。屈光科与眼底病科会诊后诊断为双眼高度近视、右眼角膜炎、左眼结膜炎、双眼视网膜病变。以更昔洛韦医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2周;甲泼尼龙片晨服,8 mg/d,连续1周;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 1次。患者随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视神经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检查示双侧视神经未见异常,双眼视野明显异常;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示双眼1环振幅密度下降,中心反应峰消失;双眼视杆、视锥反应波振幅均轻度下降。嘱患者口服叶黄素1个月并停用RLRL。2个月后患者自觉视力逐渐恢复,2022年10月19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复诊,双眼矫正视力恢复至0.8,OCT成像示双眼黄斑中心凹椭圆体带完整性和连续性均恢复(图5)。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和左旋多巴片250 mg/d口服,2022年12月21日(停用RLRL后4个月)检查角膜透明,视网膜结构完整,双眼视力未查(图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剂量使用更昔洛韦致全血细胞减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42岁女性患者因发热10 d、怀疑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前白细胞计数(WBC)12.71×10 9/L,血小板计数(PLT)262×10 9/L,红细胞计数(RBC)2.99×10 12/L,血红蛋白(Hb)84 g/L。2 d后因患者出现水肿,将更昔洛韦用法调整为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第11天,实验室检查示WBC 3.01×10 9/L,PLT 92×10 9/L,RBC 2.39×10 12/L,Hb 68 g/L。用药第13天,WBC 1.98×10 9/L,PLT 86×10 9/L,RBC 2.44×10 12/L,Hb 69 g/L。查阅患者既往住院病历资料,患者曾因使用更昔洛韦发生轻度骨髓抑制,考虑为更昔洛韦致全血细胞减少。停用该药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200 μg皮下注射、1次/d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10 000 U皮下注射、1次/周,5 d后实验室检查示WBC 3.82×10 9/L,PLT 197×10 9/L,RBC 3.12×10 12/L,Hb 92 g/L。本例患者3年前曾行肾移植术,根据其肌酐清除率水平计算,该患者使用更昔洛韦属于超剂量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带状疱疹性葡萄膜炎合并前房积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74岁,因"左眼视物不见伴眼胀、眼痛3 d"于2022年1月6日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当日上午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眼科,诊断为"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患者于半个月前因"眼带状疱疹"在当地医院行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患者糖尿病病史2年,血糖控制良好。否认外伤及手术史。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6,左眼光感,光定位准;右眼眼压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35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晶状体混浊(+),余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睑肿胀,左侧前额、上眼睑、鼻梁及鼻尖色素沉着,部分结痂(图1),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血性混浊,下方液平约8 mm(图2A),眼内组织不能查见。眼部B型超声检查示: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诊断:左眼前房积血、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带状疱疹、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入院后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8 g,5次/d,更昔洛韦凝胶点左眼4次/d,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点左眼4次/d,静脉点滴甘露醇注射液1次/d,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点左眼2次/d,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左眼2次/d,口服和血明目片1.55 g,3次/d。经治疗后3 d后,左眼眼压仍为30 mmHg左右,前房积血未见明显吸收,为避免视神经损害及角膜血染,于2022年1月10日行左眼前房冲洗术,术中补充诊断:左眼葡萄膜炎、左眼年龄相关中性白内障。术后第1天,眼部检查:左眼BCVA 0.2,眼压18 mmHg,左眼眼睑肿胀,左侧前额、上眼睑、鼻梁及鼻尖色素沉着,部分结痂,结膜混合充血较术前减轻,角膜轻度水肿,前房血性混浊,瞳孔欠圆,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混浊(+),前囊色素沉着(图2B),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8 g,5次/d,更昔洛韦凝胶点左眼4次/d,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点左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左眼2次/d,复方托比酰胺滴眼液点左眼3次/d。术后第5天,眼部检查:左眼BCVA 0.3,眼压40 mmHg,左眼眼睑肿胀,左侧前额、上眼睑、鼻梁及鼻尖色素沉着,部分结痂,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房水窥不清,瞳孔欠圆,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混浊(+),前囊色素沉着,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左眼后眼压降为正常,遂出院。出院后1个月复查,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4,眼压14 mmHg,左侧前额、上眼睑、鼻梁及鼻尖色素沉着,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清,房水闪辉(++),鼻上方虹膜萎缩,鼻侧虹膜部分后粘连,瞳孔欠圆,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混浊(+),前囊色素沉着(图2C),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后未再复诊。2022年8月电话随访患者无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胃炎合并肾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性胃炎合并CMV肾炎在临床主要以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肾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本例上腹部疼痛程度会随体位变化而改变,最终通过胃镜检查、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血和胃液CMV-DNA以及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CMV感染性胃炎和CMV肾炎。予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人免疫球蛋白调节体液免疫、咪唑立宾替换麦考酚钠肠溶片,减少他克莫司剂量等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32岁男性患者因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1次/d。首次用药约30 min后,患者双手掌及双足底出现水疱样红色皮疹。考虑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关,停用该药,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体温39.8 ℃,皮疹及瘙痒症状加重,面部、胸背部、四肢出现散在红斑状皮疹,口腔、眼部、外阴部黏膜出现糜烂及溃疡,诊断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葡萄糖酸钙、更昔洛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泮托拉唑等抗炎抗过敏治疗,并予黏膜修复、营养支持、皮肤护理等对症支持治疗。7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9 d后躯干部多处水疱样红色皮疹颜色变淡、塌陷;24 d后,患者双手、足底可见新生皮肤,胸背部皮疹消退,口腔、外阴黏膜愈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23种静脉药物成品输液物理性质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常用104种单一药物、17种2个药物和2种3个药物调配的成品输液物理性质.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医嘱,按无菌操作技术调配成品输液;室温下于0,1,2,4 h考察上述成品输液的外观性状、pH值、浊度、不溶性微粒和紫外-可见吸光度.结果:用5%葡萄糖注射液(5%GS)调配的1.36mg·mL-1阿昔洛韦溶液和0.75 mg·mL-1更昔洛韦溶液颜色立即变黄;用5%GS调配的6 mg·mL-1吗替麦考酚酯溶液立即产生丁达尔效应,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且1 h浊度变化>0.5 NTU;用5%GS调配的0.35 mg·mL-1银杏叶提取物溶液不溶性微粒立即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1 h产生丁达尔效应,2 h浊度变化>0.5 NTU;用0.9%氯化钠注射液(NS)调配的0.12mg·mL-1维生素K1溶液、0.5 mL·mL-1血必净溶液、0.1μg·mL-1前列地尔溶液、4 mg·mL-1替考拉宁溶液、240万U·mL-1青霉素钠溶液立即产生丁达尔效应,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用NS调配的0.04 mg· mL-1七叶皂苷钠溶液,1 mg·mL-1酚磺乙胺、0.4mg·mL-1氨甲苯酸与0.04 mg·mL-1维生素K1混合溶液不溶性微粒立即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用NS调配的6 mg·mL-1维生素C与1 mg·mL-1异甘草酸镁混合溶液4 h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结论:123种静脉药物中109种成品输液4 h内物理性质符合规定;14种成品输液物理性质不符合规定,临床上须采用5 μm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并尽快完成输注;维生素C与异甘草酸镁或酚磺乙胺、氨甲苯酸与维生素K1联合使用时,建议每种药物单独调配,序贯输注,输注前后用适量NS或5%GS冲洗输液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临床药师参与1例EB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药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EB(Epstein-Barr)病毒性脑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EB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诊疗过程.临床药师针对患者疾病生理特点及所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建议将头孢曲松的剂量调整为2 g,q12 h,美罗培南调整为2 g,q8 h;针对感染未控制,建议停用头孢曲松,更改为万古霉素100万U,q12 h;根据病原学结果,建议停用阿昔洛韦,更改为更昔洛韦5 mg/kg,q12 h;针对电解质紊乱,考虑可能为甘露醇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建议停用该药.结果 临床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经治疗,患者好转,准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EB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药学监护,协助医师优化了治疗方案,保证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更昔洛韦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EB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EB病毒(HBV)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EBV合并M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静脉注射(2次/天)+红霉素10 mg/kg静脉注射(1次/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静脉注射(2次/天)+阿奇霉素10 mg/kg静脉注射(1次/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EBV-DNA、抗EBV衣壳蛋白的IgM(EBV-CA-IgM)、抗EBV抗原的IgG(EBV-NA-IgG)阴性表达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11、8.677、6.473、9.90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7、2.535、2.083、2.723,P<0.05);观察组治疗后EBV-DNA和抗EBV-CA-IgM阴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275、7.5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P<0.05).结论 更昔洛韦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EBV合并MP感染患儿疾病症状,改善免疫炎症反应,并有效促进EBV清除及疾病痊愈,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1例脑挫伤术后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总结1例脑挫伤术后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脑挫伤术后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感染肺炎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性,85岁,脑挫伤术后并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020年8月28日,患者发热加重,胸部CT示双肺多发条片状高密度影,右下肺条片状高密度影.痰真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示白色念珠菌,诊断为可疑白色念珠菌肺炎,给予氟康唑注射液静滴.2020年8月30日,口腔分泌物涂片示真菌感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白色菌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示纹带棒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条片状高密度影,右下肺实变肺组织内见支气管充气征,较2020年8月28日胸部CT片加重,确诊为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口服伏立康唑,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联合万古霉素静滴.2020年9月2日,口周疱疹,口周单纯性病毒性疱疹,脑膜刺激征阳性.颅脑CT示双侧额颞部颅骨骨板下可见少量液性低密度影.腰椎穿刺示淡红色脑脊液,颅内压190 mmhg.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示红色混浊,红细胞73 000×106/L,白细胞77×106/L,中性粒细胞比率 15%,淋巴细胞比率 85%,蛋白质定量 47.6 mg/dL,蛋白质定性试验±,葡萄糖1.84 mmol/L,氯121.5 mmol/L,腺苷脱氨酶0 U/L,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Ⅰ型IgG及IgM抗体测定阳性,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给予停用万古霉素,加用更昔洛韦静滴,泼尼松片口服,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伏立康唑.2020年9月7日,患者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2020年10月31日,患者出院,神志清,体格检查正常.结论 本例脑挫伤术后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出现发热、口周疱疹等非特异临床表现,极易漏诊误诊;痰真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胸部CT、口腔分泌物涂片、颅脑CT、脑脊液一般生化检查有一定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明确诊断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脑脊液病毒基因检测;及早进行伏立康唑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万古霉素和更昔洛韦、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泼尼松片目标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对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对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退热时间、咽痛时间、咽充血时间、扁桃体肿大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肝肋下肿大消退程度)、ALT、AST、免疫球蛋白(lgA、lgG、lgM)、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B细胞、NK细胞)以及炎症因子(T N F-α、IL-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9%(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咽痛时间、咽充血时间、扁桃体肿大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及肝肋下肿大消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ALT、AST、IgA、IgG、IgM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LT、AST、IgA、IgG、Ig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D3+、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B细胞、N K细胞显著升高,且观察组CD4+、CD4+/CD8+、B细胞、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显著降低,且观察组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T N F-α水平,提高IL-2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