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结构方程的社区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与团队工作成效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社区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与团队成员工作成效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1—12月,采用分层抽样,先抽取上海市城区和郊区共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再基于标准纳入全科团队长和团队成员,采用个人信息调查表、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评价量表、全科团队成员工作成效量表(包括工作满意度、组织忠诚、工作绩效和职业倦怠)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与团队成员工作成效的关联机制。结果:共发放问卷944份,有效问卷859份,有效回收率为91.00%。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部分维度对员工组织忠诚(组织管理: β=0.37、教学科研管理: β=-0.29、战略及文化建设: β=0.23、个人品质: β=0.11)及工作绩效(专项业务管理: β=0.95,组织管理: β=0.54)有显著效应( P<0.05),团队成员的组织忠诚在团队长管理能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9.50%)。 结论:全科团队长的管理能力不仅直接能作用于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还可通过团队成员组织忠诚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2020年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结果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院评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抓手,能有效引导医院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2018—2020年江苏省38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评审结果显示,医院在辐射度与影响力、患者服务方式与服务内涵、医疗技术能力与学科建设、医疗质量安全、护理质量管理与专科护理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笔者建议应进一步推动三级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学科建设与新技术项目开展,夯实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基础,并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推动三级综合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现况及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现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1—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先抽取上海市城区和郊区共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再基于标准纳入全科团队长及团队成员。基于问卷调查通过团队长自评和团队成员他评方式开展管理能力测评,按照自评得分∶他评得分=3∶7的比例计算总分。结果:共纳入110名全科团队长和749名团队成员。团队长中女性占63.64%(70/110)、本科学历占82.73%(91/110)、中级职称占71.82%(79/110)、日工作时长≥9 h者占50.91%(56/110)。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总得分为(87.15±10.76)分[他评得分(88.62±9.34)分明显高于自评得分(83.71±14.08)分, t=2.22, P<0.05],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专项业务管理(4.41分)、组织管理(4.39分)、个人品质(4.38分)、教学科研管理(4.27分)和战略及文化建设(4.22分)。 结论:上海市社区全科团队长整体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科研能力和团队规划能力比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M1E分析法结合访谈法对多院区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阻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多院区模式下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推进的阻碍因素,并依据阻碍因素制定最优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思路,以实现同品质、高效能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方法:本研究以5M1E分析法为理论框架制定访谈提纲,通过焦点小组访谈及个人访谈方法,对分院区各岗位及层级44名护理人员进行访谈,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获取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推进的阻碍因素。结果: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阻碍因素包括:对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认识不足、思想不统一,分院区质控组织体系融合深度不足,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与标准缺乏全面性,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及计划执行有差异,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数据来源不统一,分院区间病区物理环境布局差异大六个方面。结论:一院多区模式下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医院需根据同质化管理阻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思路,以推进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同品质的护理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职工志愿者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职工志愿者兼具医院管理参与者和志愿服务者的双重身份,其开展志愿服务对医院管理有其特殊意义。作者通过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年来的实践,提出职工参加志愿服务在医院管理方面具有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优化就医流程、促进医患和谐、提升医院软实力等作用。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创新形式、完善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职工志愿者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层级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制度对门诊护士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制度对门诊护士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该院门诊护士22名,将其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7~12月该院门诊护士22名,将其设为实验组。2018年7月开始实施分层级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制度,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士的综合能力、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门诊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分层级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制度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通过对门诊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合理配置,提升门诊护理服务工作的治疗,有效改善门诊护患关系和患者就诊满意度,提升门诊护士自我职业认同感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持续深化和推进,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品质及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信平台在整形美容科日间手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微信平台在整形美容科日间手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行整形美容日间手术患者102例(男28例、女74例,年龄23~48岁),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遵医依从性、负性情绪干预状况。在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方面,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负性情绪未干预时,2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借助微信平台,将延续护理服务于整形美容科日间手术患者,可使延续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提高,患者由此可获得品质更高的延续护理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质量监测体系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运用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器械消毒管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对消毒供应室器械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各科室对供应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人员管理器械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环境管理能力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之后消毒供应室在器械灭菌不合格率、包装破损、器械损伤发生率、丢失发生率、登记差错率等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的回收、器械清洗灭菌、器械包装、器械发放、与科室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质量监测体系应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风险识别意识,提升器械管理方面的品质,从而提升每个科室对消毒供应室业务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描述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分析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并探讨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与职业价值观、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2018年5-8月选取全国43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护士(共5 00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人文关怀品质量表、组织支持感问卷(POS)和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NPVS-R)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 003名精神科护士护理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总均分为(4.21 ± 0.63)分,其中人文关怀知识维度、人文关怀能力维度方面较好,分别为(4.27 ± 0.65)、(4.21 ± 0.67)分,而人文关怀理念维度和人文关怀感知维度较为薄弱,分别为(4.16 ± 0.66)、(4.17 ± 0.66)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个人背景、关怀环境、组织支持感、职业价值观对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有影响,其标准化总效应值分别为0.047、0.106、0.508、0.512。结论: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整体水平较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感知,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以及护理专业拓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关怀环境、个人背景、组织支持感与职业价值观是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安宁疗护十年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应对逐渐深入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社会不断激增的善终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积极探索生命终末期健康体系的发展路径。在充分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我国开始积极推进安宁疗护的发展,前后共开设两批安宁疗护试点,并依据试点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十年来,我国以专业服务团队建设、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及运营管理绩效分配为抓手提升安宁疗护服务品质;积极引导社会大众认知转变,改善服务硬件设施,努力营造安宁疗护发展所需环境;以降低开设成本、分担支付压力为着眼点控制安宁疗护费用;从服务开设数量、患者准入条件、服务转介制度、止痛药品可获得性等角度出发提高安宁疗护可及性。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安宁疗护发展进入快车道,标准化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服务转型体系融合以及政策法律完善将是我国安宁疗护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