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直肠癌的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应用明显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但术中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带来的一系列盆腔脏器功能障碍会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直肠癌根治术应运而生,但该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在于对神经的准确识别。已有一系列研究表明,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监测(pIONM)可以有效地帮助术者识别神经。本文旨在介绍盆腔自主神经的功能、术后盆腔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与神经损伤的关系、实施PANP的操作要点及pIONM的技术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laparoscopic high uterosacral ligament suspension,LHUS)联合宫颈截除术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vaginal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妇科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Ⅱ度以上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HUS组(40例)和SSLF组(38例)。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盆腔器官脱垂生活质量问卷(prolap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QOL)、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量表(pelvic organ prolapse/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12,PISQ-12)、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要版-20(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short 7,PFIQ-7)对患者生活质量、性功能及盆底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同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上述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593、1.203、0.535, P均>0.05)。LHUS组患者术前P-QOL、PISQ-12 、PFDI-20、PFIQ-7评分分别为(55.4±11.1)、(25.1±4.6)、(15.0±4.9)、(8.9±2.8)分,SSLF组分别为(53.7±10.5)、(23.9±3.7)、(14.1±4.2)、(9.2±3.0)分,两组患者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694、1.265、0.869、0.457, P均>0.05)。与术前比较,手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QOL 、PISQ-12评分[(87.9±12.0)、(39.1±6.1)分]、SSLF组P-QOL 、PISQ-12评分[(81.3±11.7)、(35.6±4.0)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2.574、11.589、10.823、13.236, P均<0.001),且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QOL评分高于SS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8, P<0.05);术后6个月LHUS组PFDI-20、PFIQ-7评分[(2.1±0.3)、(1.3±0.2)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619、17.123, P均<0.001),且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SSLF组[(2.7±0.3)、(1.9±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096、13.073, P均<0.001)。 结论:LHUS联合宫颈截除术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性功能、盆底功能,效果优于SSLF,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锻炼,联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盆底肌力情况、术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术后生命质量以及性生活质量、手术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用组术后6个月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联用组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以及阴道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联用组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以及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联用组血清TGF-β1、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用可显著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同时可改善盆底电生理指标,提高生命质量以及性生活质量,且有利于提高血清TGF-β1、IGF-1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典型膀胱外翻骨盆截骨手术前后盆底结构变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典型膀胱外翻(classic bladder exstrophy,CBE)是一种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患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为盆底结构异常,具体包括肛提肌增宽、外旋和扁平。截骨手术有助于纠正骨盆结构异常,重构肛提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正常的盆底结构,但部分患儿术后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如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近年来,随着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影像学的快速发展,CBE盆底结构研究越发细致,本文将主要从肛提肌及其附着的骨盆环结构两方面对CBE患儿盆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标本经阴道取出的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经阴道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NOS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行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经阴道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49~84)岁。4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2例有子宫全切术史。平均体质指数25.4(22.0~31.2)kg/m 2。平均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3(2~5)分。平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1~3)分。术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8.5±1.8)分。17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结果: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例(高危或反复复发),原位癌1例,腺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建立气腹,置入5个套管。17例均行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经阴道NOSES,其中12例行女性前盆腔脏器切除术,标本切除后经阴道放入阴道保护套,将标本通过保护套取出;3例保留子宫、双附件,在膀胱与子宫及阴道前壁之间游离切除膀胱,切开阴道后穹窿黏膜约2 cm,在腹腔镜直视下置入5 mm套管,经套管置入EndoCatch袋,将标本放入EndoCatch袋后经阴道取出。用2-0可吸收倒刺线缝合阴道。17例尿流改道分别为原位回肠新膀胱3例,回肠通道11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1例因尿毒症行腹腔镜双肾双输尿管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和子宫附件切除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数据(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及肿瘤预后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 结果:本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总手术时间(309.8±55.7)min,平均NOSES时间(14.0±5.2)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60.0±233.2)ml,2例输血。术后平均正常饮食恢复时间2(1~4)d。17例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6例术后≤30 d发生Clavien-Dindo 1~2级并发症,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3例、疼痛2例、发热伴疼痛1例;1例术后>90 d发生Clavien-Dindo 1级并发症,为轻微肾盂积水。术后第1、2、3天VAS中位值分别为2、2、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0±10.9)(34~60)个月。术后3、6个月PFDI-20评分分别为(9.8±1.9)分和(9.3±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6, P=0.15)。1例术后1年发生肾脏转移,1例术后2年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死亡。 结论: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NOSES是可行的,具有减少术后腹壁疼痛,利于腹壁恢复美观等优势,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因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53例行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ISFF)作为研究组(ISFF组),71例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作为对照组(SSL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分期法(POP-Q)客观评价手术疗效,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得分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ISFF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SS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客观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2~41个月),ISFF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3.77%,主观满意度为96.23%,SSLF组复发3例,失访2例,复发率4.34%,主观满意度为95.65%.SSLF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直径约5 cm盆腔血肿,予以止血等对症处理后血肿消失.两组均无脏器损伤及输血的患者.结论 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术式,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腹膜外无张力吊带子宫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无张力吊带子宫悬吊术(laparoscopic extraperitoneal tension-free uterine suspension, LETUS)与阴道骶骨固定术(LVSC)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92例PO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及对照组(n=46)。对照组行LVSC,观察组行LETUS。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指标、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7(PFIQ-7)、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ISQ-12)]、盆底肌力、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50.23±8.74)ml比(82.06±13.52)ml;(206.81±30.96)min比(272.49±42.07)min;(5.72±0.84)d比(7.06±1.09)d](P<0.001);术后6个月,2组C、Aa、Ap、Ba、Bp均优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16.26±3.93)分比(25.60±4.45)分],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38.94±4.42)分比(34.51±4.03)分](P均<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肌电位、静态张力、动态张力均高于对照组[(15.01±2.26)μV比(12.43±1.87)μV;(159.30±22.08)g/cm2比(137.84±24.31)g/cm2;(234.26±29.62)g/cm2比(202.31±26.98)g/cm2](P均<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4)。结论:LETUS与LVSC治疗POP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LETUS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力,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观察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盆腔脏器脱垂行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85例,同期行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后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并分为保留子宫组、切除子宫组两个亚组.随访至2024年4月30日,分析其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及其分量表(PFDI-20)、排尿困扰量表(U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和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OPDI-6)、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12)对患者术前、术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13个月,客观治愈率96.47%,再次手术率1.18%,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切除子宫)、4.35%(保留子宫),网片暴露率1.61%(切除子宫).对照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76个月,客观治愈率92.5%,再次手术率2.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切除子宫)、33.33%(保留子宫),网片暴露率8.82%(切除子宫).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客观治愈率、再次手术率无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网片暴露率低,尤其是保留子宫的患者,优势更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组内比较时,术后1年与术前POP-Q的各指示点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PFDI-20、UDI-6、CRADI-8、POPDI-6、PFIQ-7、PISQ-12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壁人工网片无张力双侧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术是治疗前、中盆腔脱垂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脱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骶骨固定术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保留子宫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补中益气汤辅助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气虚下陷型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辅助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气虚下陷型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于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 64 例气虚下陷型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2 例.观察组予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汤.比较2 组疗效、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化分期(POP-Q分期)、盆底肌力分级、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PFIQ-7)、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及 1 年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组盆底肌力分级、POP-Q分期、PFDI-20 和PFIQ-7 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93.75%高于观察组 62.50%(P<0.05);1 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 6.25%低于观察组 28.13%(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辅助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气虚下陷型PO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2 年2 月收治的POP患者6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 例和对照组34 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联合SSLF治疗,对照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或后壁修补术治疗.比较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2 组患者术前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各指示点测量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POP-Q各指示点测量值相比,2 组患者术后测量值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测量值更低(P<0.05).术前PFDI-20、PFIQ-7 评分2 组患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2 组患者 PFDI-20、PFIQ-7 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LF治疗POP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