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留关节保肢术后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行保留关节的保肢术(JPLS)治疗后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00年11月—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骨科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6~49(28.47±9.57)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JPLS的17例患者为保留关节组,行假体关节置换术(JPRS)的17例患者为假体置换组。另外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我科患者陪护人员中17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8名、女9名,年龄18~50(29.83±10.25)岁。于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骨骼肌系统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量表、生活质量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价并对比较正常对照组、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下肢功能、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患者在MSTS、IKDC评分标准中各条目的分布情况。结果:(1)正常对照组、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2)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MSTS评分为(22.82±5.47)分,低于保留关节组的(27.12±1.69)分和正常对照组的(28.18±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5.152, P<0.05);而保留关节组和正常对照组间MST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假体置换组、保留关节组、正常对照组IKDC评分分别为(59.71±11.73)、(76.18±9.73)、(90.41±7.61)分,评分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33.283, P<0.05)。(3)术后12个月SF-36评分结果显示,假体置换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健康变化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保留关节组健康变化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SF-36量表中其他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MSTS、IKDC评分标准中各条目分布情况比较:保留关节组患者与假体置换组肢体功能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保留关节组的疼痛、满意度、支具辅助、行走、步态情况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保留关节组与假体置换组在直跪、下蹲、膝关节弯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在无疼痛、肿胀、绞锁、打软腿及一般情况下可进行的运动和上下楼、坐下从椅子上站起、向前直跑、用伤腿跳起并落地、迅速停止或开始等方面,保留关节组均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JPLS相比JPRS能给骨肉瘤患者带来更好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对骨肉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评价,建议联合应用IKDC和SF-36等评价指标,以弥补MSTS功能评分的不足,从而更加准确科学地反映患者的肢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患者11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减压操作,观察组实施计划减压联合术肢功能锻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术肢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及出血率情况,比较两组痛感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术肢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24 h后疼痛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可有效预防AMI介入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肢体麻木及出血发生率,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对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对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6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干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变化。结果:采取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甘汤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缓解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其肢体功能活动能力,对改善其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风险分级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 14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5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1—12月收治的61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分级护理,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肢体肿胀情况、生命质量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术后Homan征和Neuhof征阳性率分别为2.78%(17/611)、3.93%(24/611)、4.91%(30/611),低于对照组的5.10%(27/529)、10.02%(53/529)、11.72%(6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2、16.70、17.72,均 P<0.05);观察组术后3 d踝上5 cm、髌下10 cm、髌上15 cm周径和体表温度分别为(21.30 ± 1.72)、(34.89 ± 2.75)、(46.69 ± 4.58)cm和(33.14 ± 1.40)、(34.45 ± 1.52)、(35.22 ± 1.36)℃,均优于对照组的(22.88 ± 1.43)、(35.91 ± 1.81)、(49.18 ± 4.23)cm和(34.39 ± 1.22)、(35.88 ± 1.49)、(35.97 ± 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6.74~-7.25,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命质量中一般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躯体活力维度评分分别为(75.84 ± 5.33)、(79.78 ± 5.71)、(76.71 ± 4.14)、(84.91 ± 4.15)、(75.53 ± 4.19)、(78.80 ± 6.76)、(74.85 ± 3.49)、(78.61 ± 3.52)分,高于对照组的(71.39 ± 4.28)、(75.44 ± 6.26)、(73.05 ± 4.09)、(80.15 ± 6.87)、(71.66 ± 4.18)、(74.89 ± 6.23)、(71.14 ± 5.20)、(74.66 ± 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0.10~15.57,均 P<0.05);观察组沟通、安全、护理技术、护理、指导、环境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54 ± 0.42)、(4.75 ± 0.46)、(4.54 ± 0.52)、(4.60 ± 0.48)、(4.60 ± 0.53)、(4.30 ± 0.64)分,高于对照组的(3.93 ± 0.34)、(3.98 ± 0.37)、(3.96 ± 0.41)、(3.93 ± 0.38)、(3.85 ± 0.36)、(3.74 ± 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7.62~30.82,均 P<0.05)。 结论:风险分级护理有利于减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降低DVT发生率,提升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康复新液联合消脱止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水肿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消脱止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病房因手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出现肢体水肿的患者6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0例。A组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消脱止治疗,B组采用单独消脱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周径、肿胀感觉评分、肿胀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肢周径、患者肿胀感觉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A组治疗后患肢周径、患者肿胀感觉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肿胀恢复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消脱止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水肿的疗效较好,有利于更快地恢复手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肢垫配合握力球训练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侧肢体肿胀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上肢垫配合握力球训练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侧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TR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上肢垫配合握力球训练措施。观察术侧肢体肿胀程度、肿胀消除速率、疼痛评分、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术侧肢体肿胀消退值、疼痛评分、指端SaO 2,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TRI患者术后肢体采用上肢垫配合握力球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术侧肢体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集束化护理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腕关节镜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患者在腕关节镜手术围术期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4例TFCC损伤患者经腕关节镜治疗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缩短围术期禁食时间,术后采取患肢功能位,及时镇痛,联合移动医疗APP,进行阶段性的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推送与随访提醒等,比较患者术后肢体肿胀例数,疼痛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进行卡方检验及 t检验。 结果:2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14例出现腕关节肿胀,干预后缓解。根据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为96%,腕部疼痛评分较术前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腕关节实际活动度占该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百分比进行评定,术前优2例、良10例、差12例,术后优14例、良8例、差2例。 结论:TFCC损伤患者腕关节镜手术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较全面护理,促进患者舒适及手功能恢复;移动医疗APP的应用可提升患者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肘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肘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肘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4~59 岁[(37.6±14.1)岁]。肘部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3 cm~12 cm×5 cm。术前均通过血管造影明确患侧上肢肘段肱动脉完全栓塞,栓塞长5~12 cm[(7.3±1.6)cm]。患者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大隐静脉移植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患侧上肢血管造影观察肱动脉通血和皮瓣成活情况。比较术后3,6,12个月皮瓣肿胀程度、肘关节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和瘢痕挛缩情况。观察皮瓣供区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1±3.0)个月]。手术时间为3.5~6.4 h[(4.9±0.8)h]。术中出血量为200~600 ml[(338.7±101.6)ml]。术后1周,肱动脉血流均通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2个月,皮瓣肿胀程度为(0.9±0.3)cm,显著小于术后3,6个月的(1.2±0.3)cm和(1.1±0.3)cm( 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为(87.8±4.8)分,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的(71.4±7.0)分和(80.2±4.8)分( 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0%。术后12个月,瘢痕挛缩发生率为63%(12/19),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的11%(2/19)( P<0.05),但与术后6个月的42%(8/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皮瓣供区均愈合,均未发生血管或皮瓣相关并发症。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肘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患肢远端血运恢复顺利,皮瓣成活率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佳,为临床严重肘部创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但由于围术期肘关节制动等多方面因素,皮瓣受区容易出现瘢痕挛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计划减压联合术肢功能锻炼对急性心肌梗死经挠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出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计划减压联合术肢功能锻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患者1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术后患肢行常规减压操作,观察组行计划减压联合术肢功能锻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肢体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肢体疼痛、肢体出血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术后48 h疼痛感评分、舒适度评分、患者睡眠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 h内术肢肿胀发生率、术肢麻木发生率、术肢疼痛发生率、术肢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干预48 h后数字疼痛评分(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计划减压联合术肢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AMI介入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出血,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鼠定压、恒容急性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控、质量可靠的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并评估其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通过定压、恒容标准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即采用自锁式尼龙扎带行大鼠右侧后肢近端加压捆扎阻断后肢血流,尼龙扎带宽度为5 mm,通过压力监测装置维持阻断压力在(300±20)mmHg。大鼠趾掌表现为苍白青紫、发凉,并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验证肢体血流被成功阻断,即造模成功。给予大鼠单侧后肢血流阻断4 h,然后于不同再灌注时间(0.5、2、4、8 h)后收集缺血肢体腓肠肌、肾脏、肝脏、肺组织及血清标本( n=6/组)。Masson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肝脏及肺组织学改变,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肢体缺血4 h后大鼠腓肠肌出现明显肿胀及淤血表现,Masson染色镜下可见腓肠肌纤维肿胀、排列不规则、肌纤维间隙增宽;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5、2、4、8 h)观察,腓肠肌损伤逐渐加重,局部肌细胞出现坏死,再灌注各组腓肠肌湿重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血清CK水平为(38.78±2.59)U/L,肢体缺血(4 h)组(621.97±98.77)U/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CK水平分别为(9 400.25±1 051.30)U/L,(6 312.27±3 056.83)U/L,(3 511.03±871.83)U/L和(5 509.55±675.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35, 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0.5 h)组血清CK水平最高。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脏、肝脏和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和功能改变。肾脏出现肾小球大小不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狭窄,肾小球萎缩等变化。对照组血清BUN水平为(57.1±2.2)mg/L,肢体缺血(4 h)组(183.9±28.3)mg/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BUN水平分别为(400.6±22.8)mg/L,(396.9±20.5)mg/L,(371.8±64.4)mg/L和(644.5±108.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42, 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8 h)组血清BUN水平最高。肝脏出现肝细胞水肿,汇管区小叶间动脉充血,肝血窦扩张、红细胞渗出,气球样变及小叶中央出血等改变。对照组血清ALT水平为(54.71±6.01)U/L,肢体缺血(4 h)组为(113.62±21.86)U/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68.92±14.56)U/L,(458.36±89.27)U/L,(436.39±55.85)U/L和(703.01±43.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5.5, 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8h)组血清ALT水平最高。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肺泡腔及间质内充血,气道闭塞,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 结论:通过稳定压力和恒定受压肌肉容积建立的大鼠模型模拟了肢体急性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疾病状态,稳定性强,可重复性高,可用于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后续基础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