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1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诊断标准分为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组(199例)与术后非高淀粉酶血症组(312例)。采用χ 2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史、胆结石史、插管进入胰管并造影、机械碎石是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应重视对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患者实施合理干预以减少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头大球囊扩张术和机械碎石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胆总管大结石(最大径≥12 mm)患者93例,其中46例采用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乳头大球囊扩张术组),47例采用机械碎石术治疗(机械碎石术组)。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和黄疸均明显缓解。与机械碎石术组比较,乳头大球囊扩张术组取石时间较短[(10.3±3.2) min比(18.2±15.5) min],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较高[91.3%(42/46)比70.2%(33/47)],结石复发率较低[7.1%(3/42)比30.3%(1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78、 χ2=6.626、 χ2=6.918, P均<0.05];两组术中和术后出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结石残留和术后3个月内胆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临床特征及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附1 92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 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 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5、2.45, χ2=4.54, t=-4.92, Z=4.66, t=-7.31, χ2=6.90, 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31, χ2=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 t=-3.89、2.67、-3.61, 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 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86, 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9.00, 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42, P>0.05)。 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供肾结石工作台碎石手术技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对供肾结石在移植前进行工作台输尿管镜取石的经验与技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共有7例器官捐献供者在捐献前评估时发现存在供肾结石,并且均在修肾结束后行工作台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回顾性总结此7例供肾的基本情况、结石大小、位置、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清石效果。7例供者年龄为(49.6±6.8)岁。其中6例供肾为单纯肾盂结石,1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7例结石直径为(1.2±0.5)cm(0.4~2.1 cm)。5例肾盂结石及1例输尿管结石均使用半硬性输尿管镜检查并行钬激光碎石,另外1例供肾在术中未发现结石。所有供肾平均手术时间为(23.0±6.1)min,并在碎石后对所有供肾均行常规低温机械灌注。结石侧供肾起始阻力指数高于同一供者对侧供肾( P<0.05),但两侧供肾的终末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受者手术开放循环后均未发生严重血尿,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CT显示,7例受者均无明显结石残留。 结论:工作台手术是处理供肾结石的微创方法,比较安全有效。半硬性输尿管镜即可处理大部分供肾结石,但其中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长期随访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02年4月至2022年4月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4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例;年龄19~80岁,平均45.6岁;患者病程8个月至33年。其中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24例,神经源性尿失禁9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13例。术前每日尿垫使用量(3.5±1.0)片,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视觉模拟症状(VAS)评分(7.1±1.2)分。46例均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其中20例植入术前行药物治疗或尿路相关手术(口服抗胆碱能药物5例,尿道狭窄切开术2例,括约肌切开术3例,尿道扩张术5例,尿道结石碎石术1例,肠道膀胱扩大术4例)。45例男性中25例经会阴入路,20例经阴囊入路;1例女性采用经腹入路。根据术中测量球部尿道周径选择袖套,其中男性16例袖套周径为4.5 cm,29例为4.0 cm;1例女性患者袖套周径为8 cm。随访手术长期疗效,观察患者术后控尿情况(社交控尿定义为每日使用尿垫≤1片,完全干燥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装置使用状态及并发症。对比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9年,平均7.1年。截至末次随访,32例(69.6%)仍正常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3例(6.5%)行1次修复手术植入新装置后可维持控尿,11例(23.9%)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35例(76.1%)达到社交控尿,其中16例(34.8%)达到完全干燥。术后患者尿垫使用量为(1.2±0.6)片/日,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001);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VAS评分为(2.6±1.9)分,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5/46),其中感染4例,局部侵蚀5例,机械故障3例,排尿困难2例,尿道萎缩1例。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神经源性尿失禁、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术后社交控尿率[75.0%(18/24)与66.7%(6/9)与84.6%(11/13)]、并发症发生率[37.5%(9/24)与33.3%(3/9)与23.1%(3/13)]及装置修复手术率[37.5%(9/24)与33.3%(3/9)与15.4%(2/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会阴入路患者与经阴囊入路患者,术后完全干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25)与40%(8/20), P=0.76],术后装置使用无故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5/25)与80%(16/20), P=0.20]。袖套周径为4.5cm与4.0cm患者的术后社交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12/16)与65.5%(19/29), P=0.74]。 结论: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为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治疗方式。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术后控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肢血管手术和泌尿系碎石手术患者272例,拟于喉罩全麻下完成。年龄25~78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0~85 kg,机械通气时间30~120 min。使用超声测量颏下舌距(TT)、颏下舌骨距离(DSHB)、颏下会厌距离(DSEM)和颏下声门距离(DSAC)。依据说明书选择喉罩型号。记录以下情况的发生:首次喉罩置入失败;机械通气期间喉罩套囊周围漏气;气道峰压>20 cmH 2O;超声诊断胃进气。出现1种及以上情况者为通气不良。根据是否出现通气不良,将患者分为通气正常组(N组)和通气不良组(P组)。绘制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CI)、灵敏度、特异度及临界值。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866(0.813~0.919)、0.755(0.683~0.827)、0.835(0.772~0.899)及0.705(0.628~0.782)( 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T≥6.140 cm、DSHB≥1.145 cm、DSEM≥2.175 cm和DSAC≥1.075 cm均为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可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结石移除术治疗孕妇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结石移除术治疗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1例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非放射性(即内镜超声引导)的ERCP手术治疗。术中采用选择性胆管插管,置入内镜导丝,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形态,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沿导丝置入腔内超声检查(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的超声小探头,观察记录胆总管结石情况,取出探头后,通过网篮或球囊取石,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匀速低压冲洗胆总管,并再次置入探头以确认胆总管结石取净。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治疗,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术前与术后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3例患者ERCP后经取石网篮和取石球囊取出结石,取除结石数量与IDUS探头扫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相符,术毕放置鼻胆引流管。8例患者因结石较大,需行柱状球囊乳头扩张或机械碎石术,而孕妇不能采用常规镇静或麻醉,故予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待分娩后再予相应治疗。6例患者发生ERCP术中并发症,其中5例程度较轻。3例患者ERCP术后出现腹痛,无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24 h内疼痛消失;2例患者出现轻度胰腺炎,保守治疗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迟发性出血,及时发现后予内镜下钛夹夹闭止血治疗后好转。 结论:非放射性ERCP治疗妊娠期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接受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284例患者,术中的球囊扩张时间均为5 min,依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37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49例)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198例)3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短期并发症等资料并分析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安全性方面,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组术中出血发生率(6.1%)明显低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29.7%)以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26.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患者间的其他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性方面,3组患者的首次结石清除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手术安全有效,且术中出血风险更低,临床应用具有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时间的选择及其对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时间的选择及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EPBD持续时间为30 s的患者列入30 s组,将EPBD持续时间为60 s的患者列入60 s组,两组各54例.两组均行ERCP取石,记录两组性别、年龄、憩室旁乳头比率、结石直径、胆管直径等一般资料,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术中活动性出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取石情况,穿孔、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不同EPBD持续时间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多准则决策模型.结果 60 s组患者的一次净石率高于30 s组(P<0.05),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30 s组(P<0.05).应用Meta分析方法分别合并两组患者的风险-效益值发现,60 s组的效益平均值、风险平均值均高于30 s组,且效益-风险总值68高于30 s组的58;60 s组优于30 s组的概率为100%.结论 选择EPBD时间维持在60 s可有效提高一次净石率,降低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EST组,其中ESBD组207例,EST组122例,ESBD组使用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EST组使用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对比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种术式做费用评价分析.结果 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与术中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BD组的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EST组(P均<0.05).随访18个月,ESBD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EST组的23.0%(P<0.01);ESBD组的术后出血率为0.0%,显著低于EST组的4.1%(P<0.01).ESBD组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0769.18元,高于EST组的18439.98元(P<0.05);但ESBD组并发症成本-效果比为236.28元,低于EST组的239.48元,ESBD组并发症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3.69元.结论 ESBD取胆总管结石机械碎石率低、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较低,可作为临床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首选取石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