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果菊苷调控SIRT1/STAT3信号通路改善CLP大鼠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ECH)对盲肠结扎穿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LP)、治疗组(CLP+ECH)及抑制剂组(CLP+ECH+EX527)。假手术组,仅接受剖腹手术;模型组,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治疗组,CLP建模后每天灌胃松果菊苷(30 mg/kg),持续7 d;抑制剂组,CLP前1 h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5 mg/kg),后同治疗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生化指标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DCFH-DA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活性氧(ROS)生成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上升,而肝糖原、生存率下降(均 P<0.05)。经松果菊苷治疗后,CLP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肝糖原、生存率上升(均 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的血清胰岛素、ALT、AST、IL-6、ROS水平升高( P<0.05)。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存在炎症细胞的浸润及肝细胞坏死,而松果菊苷可减轻局灶性和块状坏死;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0.05),而松果菊苷治疗后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SIRT1、p-STAT3、p-AKT蛋白表达降低,G6Pase、PEPCK蛋白表达升高( P<0.05)。 结论:松果菊苷是脓毒症相关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潜在治疗剂,其机制可能通过SIRT1介导激活肝脏中STAT3、AKT而起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松果菊苷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对DN模型大鼠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格列本脲组和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诱导并建立DN模型。格列本脲组灌胃格列本脲片混悬液5 mg/(kg?d);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松果菊苷混悬液50、100、200 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后,计算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率、肾脏重量/体重;检测血糖、血清TC、TG、BUN、SCr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肾组织细胞培养液中NO释放浓度;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iNOS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 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变化率及肾脏重量/体重降低( P<0.05),NO释放浓度降低( P<0.05);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糖、TG、TC、BUN、SCr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 P<0.05),肾组织iNOS[(1.35±0.06)、(1.15±0.05)、(0.91±0.04)比(4.58±0.09)]、TGF-β1[(1.24±0.04)、(1.41±0.05)、(0.89±0.04)比(3.04±0.05)]蛋白表达水平下调( P<0.05)。 结论:松果菊苷可降低STZ诱导的DN模型大鼠体重及血糖、TG、TC、BUN、SCr等指标水平,抑制肾脏组织中NO生成,下调肾脏组织iNOS、TGF-β1表达,对DN模型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密蒙花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2个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全面评价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密蒙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并测定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糖苷和蒙花苷含量。结果:17批密蒙花药材指纹图谱有12个共有指纹峰,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其中6个指纹峰,分别为松果菊苷、蒙花苷、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芹菜素;17批密蒙花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不同产地的药材分为2类,采用OPLS-DA发现5个差异性标志物,显著性差异排序分别为毛蕊花糖苷>峰3>松果菊苷>异类叶升麻苷>蒙花苷;采用指纹图谱方法对伪品结香花药材进行有效鉴别;湖北和四川产区的密蒙花药材含量较高且稳定。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分析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的质量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补肾活血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及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补肾活血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建立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MS)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补肾活血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化合物和靶点.基于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化合物和靶点的相关性,确定补肾活血方的活性成分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建立补肾活血方活性成分的UHPLC-QqQ-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ZORBAX SB-C18(2.1 mm×50 mm,1.8 μm)色谱柱,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进样量:1 μL.结果 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筛选出了 5 个核心靶点及 12 个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异类叶升麻苷,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人参皂苷Re、Rd和Rb1,葛根素,大豆苷,鹰嘴豆牙素A),其亲和力良好(结合能≤-5.0 kcal·mol-1).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 97.57%~101.48%.8 批样品中 12个成分含量分别为 0.027 9%~0.050 6%、0.006 4%~0.022 0%、0.017 1%~0.041 5%、0.009 2%~0.015 4%、0.012 6%~0.020 5%、0.004 4%~0.007 6%、0.334%~0.643%、0.238%~0.530%、0.353%~0.693%、3.411%~6.048%、1.023%~1.352%和 0.000 8%~0.001 8%.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UHPLC-QqQ-MS/MS技术,建立了快速筛选并测定补肾活血方中 12 个活性成分的方法,为全面评价其质量及有效性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短穗兔耳草中3个化合物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研究槲皮素、松果菊苷和芹菜素对p38MAPK/JNK、TLR4/MyD88/NF-κB和NLRP3 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短穗兔耳草中单体化合物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00 mg·kg-1),秋水仙碱组(0.3 mg·kg-1)及槲皮素(50、25 mg·kg-1)、松果菊苷(50、25 mg·kg-1)、芹菜素(50、25 mg·kg-1)各剂量组.每日上午按 10 mL·kg-1 给药,下午以 4 mL·kg-1 开始梯度给 56 度红星二锅头,每周增加 2 mL·kg-1,直至10 mL·kg-1 保持,连续灌胃 8 周.于灌胃第 53 天复制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检测各时间段足趾容积.第 8 周末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和滑膜中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Toll样受体 4(TLR4)、髓样分化因子 88(MyD88)、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段大鼠足肿胀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中ALT、AST、ALP、TC、TG、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和滑膜组织中p-p38MAPK、p-JNK、MyD88、p-NF-κB、TLR4、NLRP3 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在 24 h足肿胀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1);各给药组ALT、TC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除松果菊苷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AST、ALP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除槲皮素高剂量组外,各给药组TG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及滑膜组织中p-p38MAPK、p-JNK、MyD88、p-NF-κB、TLR4、NLRP3 蛋白表达量均下调(P<0.05,P<0.01).结论 短穗兔耳草中单体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表现出一定的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其可能是基于p38MAPK/JNK、TLR4/MyD88/NF-κB和NLRP3 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松果菊苷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KM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松果菊苷低、高剂量组(30、70 mg/kg),每组 8 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洛哌丁胺灌胃法构建便秘模型.记录小鼠排便次数、粪便粒数和粪便含水量,钡餐推进法评估小肠转运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SOD、GSH-Px活性及IL-1β、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 AQP3 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 SR4、SP、VIP、AQP3、CFTR、PKA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松果菊苷各剂量组小鼠排便频率、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转运率,以及结肠组织SOD、GSH-Px活性和SR4、SP、AQP3、CFTR、PKA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IL-1β、TNF-α水平和VIP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松果菊苷对便秘小鼠具有通便作用,可能与减轻肠道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肠神经递质异常和增加结肠组织AQP3 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济川煎体内外化学成分鉴定及其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济川煎体内外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明确其物质基础及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析采用中谱科技Symbolic Ultro? TR-AQ色谱柱(4.6 mm×100 mm,3.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选取指标性成分,构建交集靶点蛋白与蛋白互作(PPI)的网络,获取核心靶点.结果 共鉴定出 89 种化学成分,体内共鉴别出 9 种原型成分,分别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异毛蕊花糖苷、gluroside、6-去氧梓醇、升麻内酯A、iso-meranzin.根据PPI网络信息,共筛选出 10 个核心靶点.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济川煎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松果菊苷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小鼠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探究松果菊苷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小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7周龄雄性ApoE-/-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松果菊苷(ECH)12.5、25、50 mg/kg组,辛伐他汀片(Sta)组和对照组,依据不同分组建模及给药.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β-catenin、Wnt3a、LDL受体相关蛋白5(LRP5)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LRP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CH 25、50 mg/kg组及Sta组小鼠主动脉中膜较模型组明显变薄,弹力纤维排列整齐,斑块明显缩小.ECH 25、50 mg/kg组和Sta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CH 12.5、25、50 mg/kg组和Sta组HDL-C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组小鼠主动脉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ECH 12.5、25、50 mg/kg组及Sta组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小鼠模型组小鼠主动脉β-catenin、Wnt3a、LRP5及BM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ECH 25、50 mg/kg组及Sta组小鼠主动脉β-catenin、Wnt3a、LRP5及B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小鼠主动脉LRP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H 12.5、25、50 mg/kg组及Sta组LRP5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ECH可以有效改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肉苁蓉复方咀嚼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肉苁蓉复方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基于中医理论对肉苁蓉、黄精和党参进行配伍,将其药材提取物与若干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再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后过80目筛3次,每次混合时间超过5min,压片制成肉苁蓉复方咀嚼片;以外观、硬度和口感等为指标进行工艺初步筛选,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最佳处方;对用最佳处方制得的咀嚼片进行质量评价,用HPLC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通过研究肉苁蓉复方咀嚼片低、中、高剂量对小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及疲劳代谢产物等的影响来验证该咀嚼片在缓解体力疲劳方面的功效.结果 3批工艺验证结果显示,用最佳处方制得的咀嚼片口感细腻、酸甜适宜,片质量为0.5 g·片-1,硬度>8 kg·mm-2、脆碎度<1%;每片含松果菊苷>0.025 g,松果菊苷>0.003 g.0.25、0.50、1.50 g·kg-1·d-1剂量的肉苁蓉复方咀嚼片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降低尿素氮和乳酸的含量,增加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优选了肉苁蓉复方咀嚼片的处方工艺.用最优处方制备的肉苁蓉复方咀嚼片的外观性状、口感、硬度及脆碎度等均达到预期要求.肉苁蓉复方咀嚼片对体力疲劳有缓解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松果菊苷下调Skp2的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上皮间质转化及胶质瘤干细胞干性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松果菊苷(ECH)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对GBM干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①体外实验:将GBMU87和U251细胞以0、5、10和20 μmol·L-1 ECH浓度处理24 h.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活性;进行克隆形成实验以测定克隆能力;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球形成实验评价GBM干细胞的成球能力;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标志物;使用Western blot分析EMT和干细胞相关蛋白表达.②体内实验:在裸鼠皮下注射U87细胞,每组5只.实验组腹腔注射ECH,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溶剂.最后测定肿瘤体积、重量和体重,并用Western blot分析肿瘤中的Skp2、EMT和干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①体外实验显示,相较于0 μmol·L-1 ECH组,10、20 μmol·L-1 ECH 处理显著降低了细胞活性(P<0.05);在 5、10 和 20 μmol·L-1 ECH组中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减少(P<0.05);迁移和侵袭能力在5、10 μmol·L-1 ECH组中随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成球能力和干细胞标志物表达及Skp2、EMT和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表达在5、10 μmol·L-1 ECH组中均显著降低(P<0.05).②体内实验显示,ECH处理小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Skp2、EMT(Vimentin、Snail)和干细胞标志物(Sox2、Nestin)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两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H通过降低Skp2表达抑制GBM的EMT和干细胞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