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罗非班、尼可地尔联合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急诊直接PCI的STEMI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中冠脉内注射10 μg/kg的替罗非班及0.06 mg/kg的尼可地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50 μg肾上腺素冠脉内注射,然后两组以替罗非班0.1 μg/(kg·min)及尼可地尔2 mg/h分别静脉泵入,维续至术后36 h。比较两组PCI患者即刻冠脉血流情况、无复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峰值、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ST segment resolution,STR),心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PCI即刻TIMI 3级血流、TMPG 3级的比例和术后2 h心电图的STR均高于对照组,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CK-MB峰值和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无复流比例均远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7~10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LVEF,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压增幅、心率加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在替罗非班和尼可地尔的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可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无复流及术中低血压发生,提高疗效,改善短期预后,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腺苷与逆向精确溶栓对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患者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联合应用腺苷与逆向精确溶栓治疗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患者心肌灌注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唐山弘慈医院和唐山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98例。观察组于冠脉内联合应用腺苷注射液与逆向精确溶栓(溶栓方案:重组人尿激酶原+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冠脉内逆向精确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TMPG 3级占比和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 3级、TMPG 3级占比[分别为87.76%(86/98)、90.82%(89/98)]明显高于对照组[68.37%(67/98)、71.43%(70/98)],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TnI、CK-MB、MYO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5),且观察组血清cTnI、CK-MB、MY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 P<0.05),MDA、LPO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5),且观察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MDA、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MACCE发生率为4.08%(4/98),低于对照组[12.24%(12/98), 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27%(13/98),与对照组[11.22%(11/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冠脉内联合应用腺苷与逆向精确溶栓治疗能有效减轻STEMI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患者的心肌损伤和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肌灌注,减少MACCE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对比冠状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与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观察对比冠状动脉内靶向应用替奈普酶和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EMI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21例,对照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25例.比较两组支架个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血栓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手术后2 hST段回落幅度(STR)≥50%百分比、术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术后72 h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有效性方面,给药后观察组TIMI血栓分级、CTFC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NT-proBNP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支架个数、TIMI血流分级、术后2 hSTR≥50%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和替罗非班均安全、有效,且替奈普酶优于替罗非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低强度无创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短期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低强度无创迷走神经刺激(tragus stimulation,TS)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诊断为CSF的患者共60例,并随机分配为实验组(TS组,n=30)和对照组(N-TS组,n=30),TS组给予无创迷走神经刺激30 min,N-TS组给予假刺激30 min,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法计算刺激前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以及术前、术后12导联心电图,同时分析干预前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中频域成分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LF/HF的变化.结果 TS组及N-TS组患者在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刺激前各冠状动脉CTFC值、刺激前HRV中LF、HF、LF/HF在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组患者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的CTFC值较刺激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刺激后TS组各支冠状动脉的CTFC值较N-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组患者的LF/HF、LF水平较刺激前降低,HF水平较刺激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强度无创迷走神经刺激术可以改善CSF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宽胸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与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宽胸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6例AMI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宽胸气雾剂,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功能、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皮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3.02%),P<0.05;2组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神倦乏力、自汗、懒言和面色暗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oronary flow velocity reserve,CFVR)和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校正TIMI帧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ed,CTF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1,ET-1)、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平低于对照组,环鸟甘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宽胸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AMI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心功能,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尼可地尔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心肌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9 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 20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4 组:A组(52 例):常规PCI;B组(52 例):RIPostC+常规PCI;C组(52 例):尼可地尔+常规PCI;D组(52 例):RIPostC+尼可地尔+常规PCI.于PCI术前后检测心肌灌注、心律失常、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指标;记录术后 12 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心原性死亡).结果 (1)D组PCI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术后 24 h 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A组,术后 2 h ST段回落幅度高于A组(均为P<0.01);(2)PCI术后 48 h,D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丙二醛(MD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A、B和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均高于A、B和C组(均为P<0.001);B、C组的hs-CRP、IL-6、MDA和VEGF水平均低于A组,SOD和NO水平均高于A组(均为P<0.001);(3)PCI术后12 h和48 h,D组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均低于A、B和C组,B、C组的hs-cTnI水平均低于 A 组(均为 P<0.001);(4)PCI 术后 1 个月和 12 个月,D 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高于A、B和C组,B、C组的LVEF水平均高于A组(均为P<0.001);(5)PCI术后 12个月内,4 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 = 4.396,P=0.22).结论 单纯尼可地尔或RIPostC在PCI中均具有改善心肌灌注、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心功能等作用,尼可地尔联合RIPostC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尼可地尔或RIPostC,联用具有协同、叠加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血清Galectin-9、CXCL10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现象的预测效能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合肥京东方医院收治的10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根据PCI术后连续校正TIMI帧数(CTFC)计数法将AMI患者分为CSF组(CTFC≥27帧)37例、血流正常组(CTFC<27帧)6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alectin-9、CXCL1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Galectin-9、CXCL10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CSF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MI患者急诊PCI术后CSF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Galectin-9、CXCL10水平均高于健康组(t=21.002,10.869,P<0.05).CSF组血清Galectin-9、CXCL10水平高于血流正常组(t=10.929,11.133,P<0.05).血清Galectin-9、CXCL10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1(0.864~0.938),优于单一检测(P<0.05).CSF组高脂血症史比例、术中低血压比例、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性粒/淋巴细胞比率(NLR)、空腹血糖(FPG)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占比高于血流正常组,LVEF低于血流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现低血压、Galectin-9≥9.00 μg/L、CXCL10≥9.82 ng/mL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CSF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Galectin-9、CXCL10水平升高与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现象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现象的生物学指标,且两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替罗非班联合肾上腺素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肾上腺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103 例,根据术中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肾上腺素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3).观察组术中予以替罗非班联合肾上腺素冠状动脉内注射,对照组术中予以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比较两组PCI后心肌血流灌注、校正血流帧数计数(CTFC)、术后24h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术后1 个月心功能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术后6 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观察组血流分级达到TIMI 3 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cTnI、CK-MB峰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 1个月,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肾上腺素可改善老年AMI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不同途径注射前列腺素E1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早期介入治疗术的预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冠脉和经外周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发病24 h以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疗效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136例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行早期PCI治疗.随机分为经冠脉注射组、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随访9个月,比较3组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者慢血流的情况,住院期间和随访9个月期间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再发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比较PCI术后9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CI术中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为经冠脉注射组显著优于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经外周静脉注射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随访9个月后查超声心动图,LVDd为经冠脉注射组<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常规治疗组(P<0.05).比较LVEF,经冠脉注射组>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常规治疗组(P<0.05).总MACE发生率为经冠脉注射组显著少于经外周静脉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而经外周静脉注射组较常规治疗组有减少(P>0.05),3组均无死亡事件.结论 对于NSTEMI患者早期PCI时,经冠脉内注射和经外周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术中均能获得更好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经冠脉内注射可显著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腺素E1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预防性冠脉内注射前列腺素E1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发病24 h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心肌微循环及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资料齐全且于发病24 h内行PCI的NSTEMI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腺素E1组41例、硝酸甘油组41例、常规治疗组40例,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即刻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情况,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前列腺素E1组(20.22±6.82),优于硝酸甘油组的(26.35±8.71)和常规治疗组的(27.02±9.65)(t=6.451、6.763,均P<0.05),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前列腺素E1组<3级比例(7.3%)优于硝酸甘油组(26.8%)和常规治疗组(30.0%),而硝酸甘油组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LVDd数值前列腺素E1组[(46.8±3.7)mm],小于硝酸甘油组[(49.5±5.8)mm]和常规治疗组[(50.2±4.9)mm](t=6.312、5.893,均P<0.05),LVEF前列腺素E1组[(55.8±8.2)%],大于硝酸甘油组[(49.3±7.9)%]和常规治疗组[(50.5±6.8)%](t=7.011、5.981,均P<0.05),总MACE发生率前列腺素E1组(4.9%)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12.2%)和常规治疗组(12.5%)(χ2=5.834、5.719,均P<0.05),而硝酸甘油组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事件.结论 对于NSTEMI患者早期PCI时,预防性冠脉内注射前列腺素E1,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并可减少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