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Ch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GLO、ALP、γ-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GLO、ALP、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FIB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PT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I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不华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100%(40/4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95.00%(3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CHB气虚兼脾肾不足证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为青海高原地区CHB的诊治提供了用药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管理及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 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 +3±1 +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 +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 9比19.6(15.4,36.6)×10 9/L, Z=2.44, P<0.05]。 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疫苗接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22年4月7日至5月19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收治的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为队列人群,按照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和接种组,总结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分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对疫苗接种情况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相关性进行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并对未接种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儿未接种疫苗原因。结果: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中男95例(50.3%)、女94例(49.7%),年龄5.7(4.1,8.6)岁。未接种组117例(61.9%)、接种组72例(38.1%)。接种组年龄大于未接种组[8.8(6.8,10.6)比4.5(3.6,5.9)岁, Z=9.45, P<0.001]。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及检验结果组间比较,除咳嗽症状发生率接种组高于未接种组[68.1%(49/72)比50.4%(59/117),χ 2=5.67, P=0.017],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Kaplan-Meier曲线及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种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短于未接种组[8(7,10)比11(9,12)d, Z=5.20, P<0.001;矫正 HR=2.19(95% CI 1.62~2.97)]。未接种疫苗原因问卷调查发放115份问卷,收集有效问卷112份(97.4%),其中家长认为患儿不在接种适龄范围(51例,45.5%)及身体特殊情况(47例,42.0%)是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 结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缩短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应积极制定针对性方案,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核酸分型定量法HPV检测(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多中心研究(CHIMUST)项目5个筛查点的8 856例妇女中,选取其中医生取样或自取样标本中任一检测方法HPV阳性或HPV阴性但细胞学结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共1 495例行BMRT-HPV检测,同时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和参加筛查时间相匹配的HPV与细胞学结果均为阴性的2 990例为对照。CHIMUST项目中对任一HPV阳性妇女回叫行阴道镜下子宫颈病灶四象限定点活检+随机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方案子宫颈活检,以医生取样标本的基于实时PCR技术的Cobas 4800 HPV检测(Cobas-HPV)、基于第2代基因测序技术的HPV分型检测(SEQ-HPV)为对照,以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MRT-HPV检测的高危型HPV(HR-HPV)亚型与Cobas-HPV、SEQ-HPV检测的一致性,并比较3种HPV检测方法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Ⅱ +)、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BMRT-HPV检测方法分别与Cobas-HPV、SEQ-HPV检测方法比较,检测HR-HPV亚型整体的一致性分别为94.8%、94.4%,Kappa值分别为0.827、0.814。(2)BMRT-HPV、Cobas-HPV、SEQ-HPV 3种方法对CINⅡ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2.62%、94.26%、93.44%,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分别为84.67%、83.25%、82.76%,BMRT-HPV检测对CINⅡ +筛查的特异度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 P<0.01)。3种HPV检测方法对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均达到100.00%,BMRT-HPV检测对CIN Ⅲ +筛查的特异度也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分别为83.40%、81.95%、81.50%, P<0.01)。检出1例CINⅡ +或CIN Ⅲ +所需要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数,BMRT-HPV检测显著少于Cobas-HPV和SEQ-HPV检测( P<0.01)。Cobas-HPV、SEQ-HPV、BMRT-HPV检测初筛阳性者分别以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联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即为方案一、二、三)进行二次分流,3种筛查方案对CIN Ⅱ +、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但方案三(即BMRT-HPV初筛阳性者)筛查CIN Ⅱ +、CIN Ⅲ +的特异度显著高于方案一(即Cobas-HPV初筛阳性者)和方案二(即SEQ-HPV初筛阳性者; P<0.05),而且阴道镜转诊率方案三也显著低于方案一、二( P<0.05)。 结论:BMRT-HPV检测筛查子宫颈癌具有与Cobas-HPV、SEQ-HPV检测相似的敏感度,但特异度更高,可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本土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本土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13日至3月2日于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确诊的143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本土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分型、治疗及预后,比较无症状(29例)及轻型患者(84例)与普通型患者(30例)之间、各疫苗接种针数及各年龄组患者之间核酸转阴时间及新冠抗体IgG值的差异。结果:与无症状及轻型组患者相比,普通型组患者年龄偏大,为(52.53±21.63)岁( t=-4.67, P<0.001),合并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脑梗塞比率高( χ 2=25.93, P<0.001; χ 2=10.89, P=0.001; χ 2=3.86, P=0.049),接种疫苗比率低( χ 2=4.75, P=0.029),IL-6值较高( Z=-3.71, P<0.001),抗体IgG值较低( Z=2.23, P=0.026),咳痰及乏力症状比率较高( χ 2=4.72, P=0.030; χ 2=3.98, P=0.046),症状好转时间及核酸转阴时间均较长( t=2.10, P=0.038; t=2.32, P=0.022)。与未接种或接种1针及2针组患者相比,接种3针疫苗组患者抗体IgG值更高( Z=-6.78, P<0.001; Z=-3.07, P=0.013; Z=-3.78, P=0.001)。与老年组患者相比,儿童及青壮年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较短,儿童组患者抗体IgG值较高( t=-4.80, P=0.002; t=-2.78, P=0.016; Z=3.21, P=0.008)。 结论:本土感染的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总体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较好。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及未接种疫苗患者易出现咳痰及乏力症状,发生肺炎的风险增高,病程延长。接种加强针疫苗,能产生更高的IgG抗体,增强免疫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特点,为下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肺部CT变化特点、治疗方案(是否激素干预)、核酸阴转时间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有明确接触史,其中通过会议经麦克风传播人数最多(13例);危重症2例,重症4例,普通型37例;以发热(30例,69.8%)、咳嗽(40例,72.1%)为主要症状;肺部CT以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40例),经治疗病灶均吸收,其中28例在治疗过程中病灶曾有一过性加重;43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例危重型病例应用无创呼吸机,19例应用小剂量激素;核酸阴转时间平均13.28 d,是否应用激素对核酸阴转时间无明显影响( 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普通型多见,危重型病例早期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可获效;是否应用激素对核酸阴转时间无明显影响;密闭环境下密切接触会增加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熊去氧胆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轻型及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70例轻型及中型COVID-19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UDCA治疗分为UDCA组( n=22)和对照组( n=48),UDCA使用剂量为250 mg,3次/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疫苗接种情况、临床表现和分型,基础疾病、是否使用抗病毒治疗、发热持续时间、肺部影像学好转情况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UDCA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4.0 (2.3,5.8) d和4.0 (2.0, 5.0) d,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6.5 (5.0, 8.0) d和7.0 (6.0, 8.0)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726和1.785, P=0.546和0.156),2组肺部影像学好转时间分别为(5 .0±1.3) d和(4.6±1.4) 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t=0.685, P=0.510)。 结论:UDCA未能显著改善轻型和中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核酸转阴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烟台市与威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3日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72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胸部CT表现等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特征。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6.0±14.8)岁。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84.7%)、咳嗽(77.8%),其中咳痰45例(62.5%),均为少量白色粘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6例(36.1%),T淋巴细胞绝对数下降18例(25.0%),CD4 +T细胞计数下降8例(11.1%),CD8 +T细胞计数下降14例(19.4%),ESR升高42例(58.3%),CRP升高31例(43.1%)。重症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白蛋白、CD4 +T细胞、CD8 +T细胞、T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非重症组,CRP、SAA、ESR、FIB、AST、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高于非重症组( P<0.05)。72例患者核酸检测鼻咽拭子、痰液标本连续两次转阴时间分别为(21.48±7.9)d和(27.79±7.4)d,两种检测方法连续2次转阴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t=-4.532, P=0.000)。COVID-19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病变58例、斑片状51例、磨玻璃影61例。 结论:烟台市与威海市COVID-19患者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T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指标异常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更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动态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水平变化特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7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2周的血清IgM与IgG抗体进行分析,按恢复期抗体水平分为IgM(-)/IgG(+)和IgM(+)/IgG(+)组,比较影响抗体水平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因素。结果:发病后0~3天,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高于抗体阳性率,而发病两周后抗体阳性率高于核酸。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IgM转阴的因素包括年龄、核酸转阴时间、是否使用新冠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治疗及临床分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核酸转阴时间( P=0.020)和临床分型( P<0.01)为影响IgM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随核酸转阴时间延长,IgM转阴延迟;与无症状和轻型患者相比,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IgM转阴时间延迟,抗体水平更高。 结论:血清学抗体检测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动态检测抗体水平对于免疫功能评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复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影响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核酸复阳的危险因素,并初步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1日至2021年12月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45例COVID-19患者临床数据,根据出院后14 d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复查是否阳性分为复阳组( n=9)和持续阴性组( n=36),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COVID-19患者复阳的可能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 结果:两组间病程、阴转时间(SARS-CoV-2核酸ORF或N单基因首次阴性日期至出院日期的间隔天数)、IgM、CRP、SAA、LYMP%、WBC、N-Ct(鼻咽拭子核酸RT-PCR的Ct值)、联合治疗方式、肺部病变时间(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的日期与提示病变吸收日期的间隔天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 OR = 0.801,95% CI:0.660~0.973)、联合治疗方式( OR = 0.346,95% CI:0.124~0.965)、肺部病变时间( OR =0.787,95% CI:0.641~0.965)为COVID-19患者复阳的独立预测因素。创建预测模型:logit(P)= 7.053-0.222×病程-1.361×联合治疗-0.240×肺部病变好转时间。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 CI [0.759,0.985]。此ROC曲线的约登指数为0.584,灵敏度为0.788,特异度为0.806。 结论:病程、联合治疗方式、肺部病变时间为预测COVID-19患者复阳的独立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COVID-19患者复阳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