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收集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5例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1±15)岁(范围:27~79岁)。损伤原因:车祸18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5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Ⅳ型5例,Ⅴ型13例,Ⅵ型3例;三柱理论分型:单纯外侧柱4例,单纯内侧柱5例,内侧柱+外侧柱7例,三柱9例。25例后倾角术前-5.2°±4.2°(范围:-10°~0°)。术前MR检查示合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5例,合并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3例,合并PLC+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韧带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均>10°,其中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5°,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0°,而后倾角改变<10°患者无合并韧带损伤;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单纯外侧柱或内侧柱骨折患者6例,内侧柱+外侧柱骨折患者2例,三柱骨折患者2例。结果:25例随访时间16.4个月(范围:12~24个月)。手术时间(124±33)min(范围:65~180 min),出血量(106±48)ml(范围:20~200 ml)。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根据骨折特点进行针对性关节面复位及下肢力线纠正,固定钢板偏前方放置固定骨折块。术后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20例,复位良好5例(关节面塌陷2~5 mm),骨折复位优良率100%。内固定方式:单纯外侧钢板4例,单纯内侧钢板2例,内侧+外侧钢板治疗15例,内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内侧钢板+后方螺钉1例,外侧钢板+腓骨螺钉1例,内外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8例术中进行了半月板修复,其中内侧5例,外侧3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Rasmussen评分(24.9±3.5)分(范围:18~29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18°±9°(范围:90°~130°)。2例出现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结论: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影像学特征为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单纯前内侧柱/前外侧柱损伤时易合并"对角线"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10°时易合并周围韧带损伤;通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修复韧带软组织结构,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各类体表恶性肿瘤患者,完善检查行多学科会诊初步诊断,根据术前拟定诊断采用相应彻底切除原则,联合术中切缘快速病理检查进行肿瘤切除,或采取减瘤姑息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根据手术体位需要、缺损面积及需组织量大小、血管口径及长度等实际情况,分别选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共纳入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8 ~69岁。肿瘤位于头面部13例、上肢4例、下肢6例、胸部6例。鳞状细胞癌12例、基底细胞癌4例、软组织肉瘤9例、晚期乳腺癌4例。切除肿瘤后遗留创面9.0 cm×7.5 cm~22.0 cm×17.0 cm。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20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4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1例。皮瓣大小10.0 cm×9.0 cm~24.0 cm×18.0 cm。术后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探查桥接静脉后成活,1例动脉危象患者不同意探查,皮瓣坏死后改植皮修复。其余病例皮瓣均顺利成活。25例患者达到R0切除,随访时间半年至2年,肿瘤均无复发,局部外观平整。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减瘤姑息切除,创面修复局部无再发,生存期内生活质量改善。供区直接缝合关闭13例,余16例收拢创面后移植头部刃厚皮片修复,供区未遗留功能障碍。结论: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能较好地解决体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的较大的复杂创面,是体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重要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第二趾甲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第二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伴有骨质、甲床和指腹缺损的手指(不包括拇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同时伴有骨质、甲床和指腹缺损的手指末节缺损患者10例10指,均采用游离第二趾甲瓣修复手指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0例第二趾甲瓣全部存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皮瓣稍显臃肿,行二次修饰性皮瓣修薄术。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外观接近正常,指腹饱满,拥有指纹,质地良好,皮瓣色泽与正常无异,两点分辨觉为4~8 mm,平均6.5 mm,指甲平整、外形良好,应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对手指及足部供区瘢痕进行评价,手指瘢痕VSS评分平均为0.5分,供区瘢痕VSS评分平均为1.5分,所有病例手指屈伸活动功能正常,足部供区行走及跑跳功能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优9例,良1例。结论:游离第二趾甲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取得理想效果,虽然手术风险较高,但成功率和患者受益率是可接受的,在不损伤足第一趾前提下,再造手指指甲与指腹外形相对美观,拥有指纹,感觉良好,且供区创伤较小,不仅重建和恢复了手的功能,更重要是获得较好的整形美学效果,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械治疗同期口服抗生素对侵袭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机械治疗同期全身辅助应用抗生素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第一磨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口内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23例GAg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未用药组[12例,年龄(24.5±3.3)岁]和用药组[11例,(26.5±4.0)岁],未用药组进行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用药组洁治后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1周,再行刮治和根面平整术。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和6个月分别进行牙周临床指标检查和唾液、集合龈下菌斑(来源于4颗第一磨牙近中颊侧位点)采集,治疗后2周仅采集唾液。应用PCR方法检测样本中8种牙周致病微生物并对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菌( Tannerella forsythia,Tf)和齿垢密螺旋体( Treponema denticola,Td)]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第一磨牙近中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用药组治疗后2、4和6个月探诊深度[分别为(4.21±1.50)、(4.00±1.54)、(3.84±1.89) mm]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分别为(5.29±1.27)、(5.30±1.34)、(4.98±1.36) mm]( P<0.05)。用药组治疗后不同时间龈下菌斑(治疗后2、4和6个月Pg、Tf和Td的中位数均降为0.0 ng)和唾液中Pg、Td和Tf含量(治疗后2、4和6个月Tf和Td的中位数均降为0.0 ng,Pg分别为16.3、59.6和22.4 n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未用药组唾液中Td和Tf含量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龈下菌斑中Td和Tf含量仅在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 P<0.05)。 结论:机械治疗同时辅助全身应用抗生素能更好地降低第一磨牙的探诊深度,控制GAgP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含量,疗效可以维持到治疗后6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影响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多中心尿道下裂解剖学数据及术后随访结果,了解我国尿道下裂诊治现状,探讨影响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15家儿童医学中心首诊收治的包括随访在内数据完整的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式选择依据及不同术式并发症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选取单因素分析中 P<0.05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计算 OR值以及95% CI。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检验尿道缺损长度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分辨能力,并根据约登指数来确定最佳临界值。 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儿共1 011例,按Barcat分型分为远端型248例、中间型214例、近侧型549例。其中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组336例,并发症8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4/336),包括尿道瘘53例(15.8%,53/336)、尿道狭窄29例(8.6%,29/336)、尿道憩室3例(0.9%,3/3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茎头宽度、尿道板舟状窝宽度、尿道板纵切后宽度是TIP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时年龄、阴茎长度、阴茎头长度、尿道缺损长度、尿道板平整度及弹性不是TIP术式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尿道板纵切后宽度( OR=0.836,95% CI:0.742~0.942, P=0.003)及阴茎头宽度( OR=0.851,95% CI:0.749~0.965, P=0.012)是TIP术式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尿道板纵切后宽度的ROC曲线图(AUC=0.649, P<0.001),计算出约登指数最大时获得临界值为11.5 mm。根据阴茎头宽度的ROC曲线图(AUC=0.630, P<0.001),计算出约登指数最大时获得临界值为15.5 mm。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卷管尿道成形术(transverse preputial island flap urethroplasty,Duckett)组375例,并发症19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1.2%(192/375),尿道瘘130例(34.7%,130/375)、尿道狭窄52例(13.9%,52/375)、尿道憩室样扩张54例(14.4%,54/3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道缺损长度、包皮岛状皮瓣长度、阴茎下弯度数、包皮皮瓣弹性及平整度是Duckett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时年龄、阴茎长度、阴茎头长度及阴茎头宽度、包皮形态、包皮浅层血管分布不是Duckett术式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包皮岛状皮瓣长度( OR=3.506,95% CI:2.258~5.442, P<0.001)是Duckett术式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包皮岛状皮瓣长度的ROC曲线图(AUC=0.709, P<0.001),计算出约登指数最大时获得临界值为3.35 cm。 结论:尿道下裂不同分型应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尿道板纵切后宽度、阴茎头宽度是TIP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皮岛状皮瓣长度是Duckett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12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冠状面肱骨小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左侧10例、右侧4例;年龄(13.47±1.31)岁;受伤距手术时间(2.61±1.32)d,术前均根据CT及三维重建结果判断骨折分型。根据Bry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8例,Ⅳ型6例;根据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分型均为冠状面剪切型Ⅰb骨折。均采取Kocher入路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采用Mayo和Quick-DASH标准。末次随访时根据X线片评估肱骨小头骨折愈合情况、外形、有无坏死、关节面是否平整以及有无骨性关节炎等。结果:14例患儿术中出血量(36.67±15.60)mL、透视次数(9.32±5.37)次、切口长度(5.54±1.93)cm、住院天数(7.06±2.45)d、手术时间(64.38±12.84)min。随访时间(31.04±4.05)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石膏压疮等近期并发症。肘关节Mayo评分(94.62±3.31)分。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关节面平整,肱骨小头外形正常,无一例发生骨不连、肱骨小头坏死、骨关节炎、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等并发症。结论:冠状面剪切型肱骨小头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股区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股区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肿瘤科收集股区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患者573例,男317例、女256例,年龄18~75岁,平均61岁。根据穿支皮瓣类型将患者分为4组:股前外侧皮瓣组、股前内侧穿支皮瓣组、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组、游离肌瓣组。比较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股区负压引流量的差异。结果:527例患者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2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14例皮瓣出现感染,最终8例皮瓣坏死,519例皮瓣成活,创面愈合时间为(14.50±3.19) d,术后引流量为(49.9±21.3) ml;28例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2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出现感染,最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时间为(14.18±2.75) d,术后引流量为(50.3±23.0) ml;11例应用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出现感染,最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时间为(14.09±2.66) d,术后引流量为(54.1±25.0) ml;7例用游离肌瓣修复,无血管危象及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且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时间为(14.14±1.86) d,术后引流量为(49.9±21.1) ml。573例各皮瓣类型患者术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血管危象、感染等)及修复效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供受区外观良好,平整,无明显瘢痕及功能影响;受区修复效果满意。 结论:股区穿支皮瓣虽然存在一定比例的穿支血管变异,可根据不同变异类型自由设计皮瓣。股区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有不可或缺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微创手术治疗混合痔前后肛管测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对混合痔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微创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肛管测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病床号分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切内扎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TST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改变、术后症状评分、肛门平整度与狭窄度等。通过 t检验及计数资料经 χ2检验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组治愈率69.77%、显著高于对照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直肠压力差、肛管静息压等均显著性下降,与术前比较( P<0.05);而对照组术后3个月直肠静息压升高为(17.33±2.40) mmHg(1 mmHg=0.133 kPa),研究组则呈下降趋势(10.37±1.20) mmHg,与术前比较( 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指标比较,研究组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直肠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而肛管直肠压力差、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肛门平整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不平整总计占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 P<0.05),术后3、7 d研究组患者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创面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7 d研究组患者便时出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于混合痔采用TST微创手术与外切内扎术比较,前者手术治疗效果更具优势,且对于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术后肛门更平整,同时患者术后恢复快速,症状更为轻微,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血液炎症指标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周非手术治疗是牙周系统治疗程序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非手术治疗,不仅牙周临床指标显著改善,血液内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降低,患者的糖脂代谢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因此,针对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糖尿病的防控也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的全身背景使牙周炎患者对牙周非手术治疗的反应与无系统性疾病的牙周炎患者有所不同,因此,对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需兼顾这一特点确定和制订牙周治疗方案,本文将针对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后的牙周状况、血液炎症指标以及糖脂代谢的变化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波长激光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及患牙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掺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辅助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SRP)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SRP治疗,试验组在SRP的基础上,接受Er:YAG激光刮治联合根面平整,并使用Nd:YAG激光照射牙周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和12周检查两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依据患者治疗后12周牙周袋探诊深度(PD)情况将患牙分为PD<3 mm组和PD≥3 m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牙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牙周炎患者激光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4、12周,两组患者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牙菌斑指数(PL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且试验组PD、CAL、SBI及PL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3.36 ± 0.21) mm比(3.91 ± 0.39) mm、(4.14 ± 0.67) mm比(4.75 ± 0.73)mm、(1.83 ± 0.20)分比(2.58 ± 0.17)分、(1.29 ± 0.24)分比(1.61 ± 0.52)分;治疗后12周:(3.04 ± 0.28) mm比(3.66 ± 0.54) mm、(3.91 ± 0.47) mm比(4.68 ± 0.66) mm、(0.88 ± 0.06)分比(1.35 ± 0.14)分、(1.05 ± 0.31)分比(1.57 ± 0.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激光治疗后12周,试验组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白细胞介素-8(IL-8)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95 ± 0.19) μg/L比(4.32 ± 0.84) μg/L、(2.63 ± 0.82) μg/L比(3.58 ± 0.51) μg/L、(12.42 ± 1.19) μg/L比(13.26 ± 0.68) μg/L、(4.15 ± 1.12) ng/L比(5.36 ± 0.42) ng/L、(2.65 ± 0.08) ng/L比(4.12 ± 0.1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51.35 ± 8.95) ng/L比(44.90 ± 5.84) ng/L],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牙周临床指标PD、SBI、PLI、龈沟液IL-6、IL-8、TNF-α、MMP-8、IL-1β水平及冠根比均为牙周炎双波长激光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Nd:YAG激光联合Er:YAG激光辅助SRP治疗牙周炎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牙周临床指标PD、SBI、PLI,龈沟液IL-6、IL-8、TNF-α、MMP-8、IL-1β水平及冠根比均为牙周炎双波长激光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