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探讨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探讨面瘫后遗症的病机及针灸治疗策略,认为玄府闭郁、气血不畅、络脉受阻是面瘫后遗症的基本病机,当以开玄通络(开通玄府、祛瘀通络)为治.具体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拔罐法、梅花针叩刺法、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毫火针刺络放血法、扶正通络针法、通元针法、麦粒灸、热敏灸、穴位埋线疗法等.玄府及络脉畅通,气血调和,疾病自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Frenkel疗法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小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Frenkel训练联合梅花针叩刺对小脑性共济失调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小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梅花针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每组患者15例。常规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言语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梅花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梅花针叩刺疗法;综合康复组则在梅花针康复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Frenkel疗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评定量表(FA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3组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共济失调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ICARS、FARS、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梅花针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治疗后的ICARS、FARS、HAMD评分与常规康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综合康复组治疗后的ICARS、FARS、HAMD评分分别为(27.23±10.31)分、(57.3±6.64)分和(8.57±0.62)分,亦显著优于梅花针康复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renkel疗法联合梅花针叩刺可显著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平衡协调功能和抑郁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A教学模式用于腹腔镜基础操作技能教学培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在5A教学模式下,腹腔镜外科医师基础操作技能教学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9年7—1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接受腹腔镜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70位学员教学记录信息,参与腹腔镜培训的学员均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证书,包括本中心初级医师12人、本中心中级医师9人、进修医师19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3人、博士研究生8人及外科规范化培训医师9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学员分配到传统教学组和5A教学组(每组各35人)。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固定顺序和学时依次进行"精准夹豆-梅花桩夹豆-套圈定位-缝合打结"等4个模块的培训,每个模块各8 h的学习时间。5A教学组则从基础能力分析、目标制定、操作示范和学员练习、提高程度评估以及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提高这5个维度出发,在进行每个阶段培训前,按照考核方法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个体化设计每位学员课时分配,对学员进行精准示教,动态评估学员能力,并以课时为单位,周期性循环前4个学习步骤。统计分析两组学员在腹腔镜基础操作模块的操作时间和考核通过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培训前,两组学员在完成精准夹豆、梅花桩夹豆、套圈定位和缝合打结4个模块所需时间基本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别按规定学时培训后,5A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学员在完成4个模块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且5A教学组完成每个项目所花的时间比传统教学组更少[精准夹豆:(63.2±10.1)s比(83.6±18.7)s,梅花桩夹豆:(56.2±7.3)s比(101.4±31.7)s,套圈定位:(84.2±13.7)s比(127.3±28.5)s,缝合打结:(263.2±41.8)s比(428.8±95.2)s],通过率更高[精准夹豆:97.1%(34/35)比80.0%(28/35),梅花桩夹豆:91.4%(32/35)比71.4%(25/35),套圈定位:100.0%(35/35)比82.9%(29/35),缝合打结:77.1%(27/35)比60.0%(2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初级学员(本中心初级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与外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和中级学员(本中心中级医师和进修医师)中,培训后5A教学组完成梅花桩夹豆、套圈定位和缝合打结这3个模块时间均短于传统教学组[初级学员:梅花桩夹豆(76.4±12.4)s比(139.8±41.6)s,套圈定位(92.2±20.5)s比(131.3±28.4)s,缝合打结(293.8±66.7)s比(444.3±103.3)s;中级学员:梅花桩夹豆(51.4±5.9)s比(94.7±8.6)s,套圈定位(63.9±13.5)s比(87.5±18.6)s,缝合打结(210.1±35.6)s比(367.5±54.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5A教学模式适用于腹腔镜外科基础教学,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化学计量学分析的不同花期梅花U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不同花期梅花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梅花药材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梅花药材指纹图谱,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MS)对共有峰进行指认,以不同花期梅花药材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采用峰面积计算法对不同花期梅花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不同花期梅花药材指纹图谱均标识出31个共有峰,并指认出9个成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不同花期梅花药材分成3类,其中花蕾期与盛花期、末花期组间差异较大,而盛花期与末花期组间差异较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共筛选出16个VIP>1.0的差异性成分。不同花期酚酸类成分含量依次为花蕾期>盛花期>末花期,而黄酮类成分含量依次为盛花期>末花期>花蕾期。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可为不同花期梅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治疗性皮肤创伤诱导白癜风皮损复色的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用皮肤磨削术、中医梅花针或皮肤微针,甚至剥脱性点阵CO 2激光等对常规中波紫外线光疗抵抗的白癜风皮损可有效诱导复色。这些治疗除了因创伤增加药物透皮吸收外,还启动了创伤修复以及对毛囊或表皮黑素细胞的活化。伤口周围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泌趋化因子12以招募毛囊隆突区或皮损周围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CXCR7的黑素细胞或黑素干细胞向白斑区移行。本文综述治疗性皮肤创伤诱导白癜风皮损复色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源性腓总神经麻痹针刺分期治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源性腓总神经麻痹与"瘀""痰""沫"关系密切,可根据本病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以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及修复神经组织微环境为原则,应用针刺疗法分期论治,在瘀沫期运用梅花针叩刺足少阳胆经的下肢循行部位及阿是穴;在痰瘀阻络期采用关刺法刺激关节肌腱附近的穴位;在痰瘀沫绞结期运用经筋排刺法刺激足少阳胆经的下肢循行路线,多可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纳米梅花针导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单中心随机对照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剧烈,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大剂量抗炎止痛药内服常诱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且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为减少内服药不良反应,临床可在受累关节局部涂抹外用药,但起效慢,控制疼痛疗效欠佳,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假说,并围绕假说设计试验方案,以初步评价纳米梅花针导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2︰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1组33例和对照2组17例。干预组采用纳米梅花针导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照1组采用安慰纳米梅花针配合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照2组采用纳米梅花针针刺。每日1次,至疼痛消失为止,疗程最长7 d。采用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从关节皮肤颜色、局部压痛、关节活动程度3个方面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应急药物使用时间、剂量,记录不良事件用于安全性评价。讨论:此试验设计可为"纳米梅花针透皮给药技术配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炎"提供初步循证医学证据,为后续扩大样本量验证该技术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量测算依据与试验设计方法参考。注册信息: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701215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积液诊断卵巢浆液性癌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总结卵巢浆液性癌(SOC)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特点。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标本,包括32例SOC、10例胃肠道腺癌、5例胰腺导管腺癌、6例肺腺癌、4例良性间皮增生和1例恶性间皮瘤患者的腹腔积液,2例恶性间皮瘤患者的胸腔积液,1例恶性间皮瘤患者的心包积液,离心后制成常规涂片,将剩余积液离心后制成细胞蜡块并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其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特点。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结果:32例SOC患者中,5例为低级别浆液性癌(LGSOC),27例为高级别浆液性癌(HGSOC)。29例(90.6%)SOC患者血清CA125增高,但与纳入研究的非卵巢原发病变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9例胃肠道腺癌和5例肺腺癌患者血清CEA阳性,阳性率高于SOC患者(均 P<0.001);5例胃肠道腺癌和5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血清CA19-9阳性,阳性率高于SOC患者(均 P<0.05)。4例良性间皮增生患者的血清CA125、CEA和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LGSOC肿瘤细胞异型性小,聚集成小簇状或微乳头状,部分患者可见砂砾体;背景细胞较少,以淋巴细胞为主;制成细胞蜡块后,乳头结构更为明显。HGSOC肿瘤细胞异型性大,细胞核增大明显,且大小不等,可相差3倍以上,有时可见到核仁及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多聚集成巢团状、乳头状及梅花状;背景细胞较多,以组织细胞为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AE1/AE3、细胞角蛋白7(CK7)、配对盒基因8(PAX-8)、CA125、肾母细胞瘤基因(WT1)在32例SOC中均为弥漫阳性表达。抑癌基因p53在5例LGSOC中均呈局灶阳性,在23例HGSOC中呈弥漫阳性表达,在另外4例HGSOC中呈阴性表达。胃肠道腺癌和肺腺癌多有手术史,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细胞往往形成较小的细胞巢。间皮源性病变多有特征性"开窗"现象,免疫细胞化学可协助鉴别诊断。 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腹腔积液涂片及细胞块中的细胞形态学特点,可为SOC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辅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磁控胶囊胃镜下贲门形态的影响因素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胃镜下贲门形态与受检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8—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因消化道症状或体检等原因而接受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者216例。所有受检者接受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调查,并收集受检者临床资料,记录磁控胶囊胃镜下贲门形态图像,根据贲门不同松弛程度对应的贲门形态将受检者分为4组,比较各组受检者临床特征,分析贲门形态的影响因素。结果:非吞咽状态下,贲门持续闭合良好呈梅花状(A组)受检者116例,贲门闭合欠佳呈放射状(B组)受检者33例,贲门略松弛呈线条状(C组)受检者46例,贲门松弛持续开放呈圆洞状(D组)受检者21例。A组、B组、C组和D组受检者年龄分别为35.00(31.00,42.00)岁、53.00(37.50,60.50)岁、61.50(41.50,68.25)岁和52.00(39.00,70.0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4.348, P<0.001)。A组、B组、C组和D组受检者Gerd-Q评分分别为1.50(1.00,2.00)分、3.00(2.00,6.50)分、8.00(5.75,9.00)分和8.00(7.50,9.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90.788, P<0.001)。A组、B组、C组和D组受检者体质指数分别为22.66(19.53,24.70)kg/m 2、23.44(21.41,27.05)kg/m 2、23.77(21.19,26.93)kg/m 2和23.73(19.63,24.79)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114, P=0.044)。贲门松弛程度与受检者年龄( rs=0.456, P<0.001)、Gerd-Q评分( rs=0.648, P<0.001)和体质指数( rs=0.146, P=0.032)呈正相关。 结论:磁控胶囊胃镜能够很好地观察非吞咽状态下贲门形态,非吞咽状态下磁控胶囊胃镜所见贲门松弛程度与受检者年龄、体质指数以及Gerd-Q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年宿迁市泗洪县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征调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掌握宿迁市泗洪县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在泗洪县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2个片区,东片区选取界集镇、石集乡、临淮镇3个乡镇,西片区选取天岗湖乡、梅花镇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1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村3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45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粪便样本采集。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样本中的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感染情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2 264人,检出土源性线虫阳性者18例,总检出率为0.80%;其中钩虫、鞭虫、蛲虫阳性者分别为15、1、2例,检出率分别为0.66%、0.04%、0.09%,未检测到蛔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142例,蛲虫阳性率为1.41%(2/142)。按乡镇划分,土源性线虫检出率以界集镇最高,为2.41%(11/457);其他依次为梅花镇、天岗湖乡、石集乡、临淮镇,检出率分别为0.89%(4/451)、0.66%(3/454)、0(0/451)、0(0/451),不同乡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9.21, P < 0.001)。18例土源性线虫阳性者中,男性7例、女性11例,检出率分别为0.66%(7/1 063)、0.92%(11/1 20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0.47, P = 0.491);年龄分布以40 ~ < 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1.42%(9/634),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6.41, P = 0.033);职业分布以农民检出率最高,为1.46%(9/617),不同职业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8.00, P = 0.034)。不同人畜粪便处理方式间土源性线虫总检出率和钩虫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1.01、9.02, P = 0.003、0.011)。 结论:宿迁市泗洪县土源性线虫病感染虫种以钩虫为主,鞭虫、蛲虫感染较少,未见蛔虫感染;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今后要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知识宣传,通过有效干预改变不良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