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N糖图谱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的联合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对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联用脉冲安培检测器(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or,PAD)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N糖图谱方法进行多实验室联合验证.方法 将rhEPO供试品用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超滤置换缓冲体系,调整浓度至2mg/mL,用糖苷酶F酶切后,经乙醇沉淀,取上清冷冻干燥,获得rhEPO游离N糖.色谱条件:分析柱为Dionex CarboPac PA200,保护柱为Dionex CarboPac PA200;流动相A为5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流动相B为20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流动相C为250 mmol/L乙酸钠溶液;进样体积为25 μL;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30 ℃;梯度洗脱;使用仪器自带分析软件进行峰簇最高峰保留时间和峰簇面积百分比积分.选择3家实验室(L1~L3)进行方法的联合验证,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稳定性.结果 rhEPO N糖各峰簇清晰可见;3个实验室不同浓度供试品各峰簇面积百分比均在84%~116%之间,方法准确度良好;各峰簇最高峰保留时间RSD均<5%,面积百分比RSD均<10%,方法重现性良好;蛋白浓度在1.0~3.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8;LOD约为0.10 mg/mL,LOQ约为0.32 mg/mL;在2~8 ℃下存放48 h,稳定性良好.结论 建立了 rhEPO N糖图谱IC法,联合验证指标良好,为rhEPO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焦炉工人尿酚水平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焦炉工人尿酚水平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4至5月,选取某焦化厂771名在岗工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从事苯及苯系物作业,分为苯接触组(402例)和对照组(36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习惯、职业史、个人疾病及家族遗传史等信息。用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检测尿酚浓度;用罗氏全自动血生化仪测定血生化指标。采用协方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酚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771名研究对象中,男性719名(93.3%),平均年龄(42.3±8.2)岁,平均工龄(20.6±8.2)年。与对照组比较,苯接触组的年龄、工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苯接触组工人尿酚浓度为6.00(0.00,33.00)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苯接触组工人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明显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和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然对数转化后的尿酚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血尿酸和胆固醇水平分别增加9.82(96% CI:2.18~17.47)μmol/L、0.10(95% CI:0.00~0.20)mmol/L。对数转换后的苯累积暴露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总胆固醇水平增加0.09(95% CI:0.01~0.17)mmol/L。 结论:职业性苯暴露可能与焦炉工人体内的嘌呤和总胆固醇代谢改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采收时间黄芪质量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的黄芪质量,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黄芪含量测定指标。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纯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气压30 psi,增益800 ℃,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黄芪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黄芪皂苷Ⅰ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并检测12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确定其作为黄芪含量测定指标的限定范围。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的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冷浸法测定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春、秋采收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除H11外,其余各批次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0.05%,故拟定黄芪皂苷Ⅰ含量限定范围为≥0.05%。12批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芪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以在秋季采收的黄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佳。建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可将黄芪项下含量测定指标中的黄芪甲苷修订为黄芪皂苷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尿样以盐酸酸化,加过量氯化钠作盐析剂,用乙酸乙酯萃取尿中TTCA,经反相C18色谱柱梯度条件洗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工作曲线定量。结果:尿中TTCA在0.03~1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8 mg/L,最低定量下限为0.027 mg/L。尿中TTCA浓度为0.8、2.0和8.0 mg/L时,方法的批内精密度为0.9%~1.4%,批间精密度为1.3%~3.5%,加标回收率为85.0%~92.7%( n=6)。 结论:该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二硫化碳接触人群尿中TTCA低浓度含量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河豚毒素原料药及有关物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方法,测定河豚毒素(TTX)原料药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选用TSK Gel amide-80(150 mm×2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含5 mmol/L乙酸铵的0.1%甲酸溶液(70∶30, V/ V)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柱温40 ℃。ELSD漂移管温度105 ℃,雾化器温度80 ℃,气体流量1.8 L/min。 结果:TTX在1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2为0.999 5,检测限(S/N=3)为5 ng,定量下限(S/N=10)为10 ng。准确度试验相对标准差为0.93%;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差均<2%;破坏试验中降解产物与TTX的分离度均>2.0;耐用性试验相对标准差均<2%。 结论:本方法适用于TTX和有关物质的含量检测,可为TTX原料药质量控制及其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波长切换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三黄片中7种化学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波长切换法同时定量分析三黄片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采用DAD检测器,检测波长:0~5 min、280 nm(黄芩苷),5~10 min、265 nm(盐酸小檗碱),10~60 min、254 nm(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结果: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 8~0.518 0 μg( r=0.999 2)、0.024 6~0.245 9 μg( r=0.999 8)、0.002 0~0.020 2 μg( r=0.999 6)、0.002 0~0.020 0 μg ( r=0.999 0)、0.002 0~0.020 1 μg( r=0.999 9)、0.002 0~0.020 1 μg( r=0.999 5)和0.001 0~0.010 2 μg ( 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41%~100.59%( n=6), RSD均小于3.11%。 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DAD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三黄片7种化学成分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五种酚类化合物测定的复合采样管采集-高效液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氢醌(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对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空气样品采用复合管(前端玻璃纤维滤膜,后段硅胶)采集,10%甲醇溶液解吸,经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检测,在230 nm波长下,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5种酚类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 r>0.999。方法检出限:玻纤滤膜为0.13~0.41 μg/ml,硅胶吸附剂为0.16~1.04 μg/ml。方法定量下限:玻纤滤膜为0.44~1.36 μg/ml,硅胶吸附剂为0.52~3.46 μg/ml。平均解吸效率:玻纤滤膜为97.5%~100.1%,硅胶吸附剂为86.9%~100.3%。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玻纤滤膜为0.71%~4.88%、0.91%~4.82%,硅胶吸附剂为0.47%~4.62%、0.76%~5.52%。在-20 ℃条件下,样品可保存30 d以上。 结论:本法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及线性范围均满足规范要求,样品的采集及保存也可满足限值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氢醌、间苯二酚、邻苯二酚、对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测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于2020年3月,以硅胶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丁腈和异丁腈,用甲醇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丁腈和异丁腈的特点。结果:丁腈和异丁腈的检出限均为0.33 μg/ml。丁腈的线性范围为1.60~1 600.00 μg/ml,回归方程为 y=2.295 x-3.480, r=0.999 98,最低检出浓度为0.22 mg/m 3(空气体积以1.50 L计算),批内精密度为2.43%~4.12%,批间精密度为1.72%~3.70%,解吸效率为93.26%~98.41%;异丁腈的线性范围为1.52~1 520.00 μg/ml,回归方程为 y=2.208 x-0.102, r=0.999 98,最低检出浓度为0.22 mg/m 3(空气体积以1.50 L计算),批内精密度为2.52%~3.22%,批间精密度为1.20%~3.82%,解吸效率为96.85%~102.5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以保存10 d。 结论:该测定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碘海醇宽量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碘海醇检测方法,以测量小剂量和造影剂量注射条件下血液中碘海醇浓度。方法:该研究为方法学建立及评价。使用HPLC-UV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建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不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与定量限、携带污染进行性能评价,并对碘海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差异以及药物对方法的干扰进行初步评价。碘海醇在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采用单样本 t检验,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碘海醇浓度在5~250 μg/ml( R2=0.999 9)和250~4 000 μg/ml( R2=0.999 8)范围内线性良好;在碘海醇浓度为20~3 000 μg/ml时,批内变异系数为1.63%~3.31%,批间变异系数为2.10%~4.09%,回收率为94.17%~106.13%%;检出限为1 μg/ml,定量限为5 μg/ml;在碘海醇浓度为4 000 μg/ml时,未检测到携带污染;室温下放置48 h,其浓度相对偏差为-5.55%~+5.58%,-80 ℃下反复冻融6次后,其浓度相对偏差为-1.28%~+6.68%;血清与血浆的测量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缬沙坦等药物对此方法无明显干扰。 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范围较宽的碘海醇HPLC检测方法,可稳定、准确的检测小剂量和造影剂量下碘海醇的血液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肼测定的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肼的含量。方法:于2019年10月,用酸性硅胶管吸附工作场所空气中肼,硫酸溶液解吸,衍生剂糠醛衍生萃取后用DM-FFAP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及气质联用定性。结果:肼浓度在0.1~2.0 μ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 y=353.8 x+21.2( r=0.999 8)。检出限为0.030 μg/ml,定量下限为0.100 μg/ml,若采集15 L空气样品,则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 mg/m 3,最低定量浓度为0.013 mg/m 3。平均解吸效率为86.5%~89.4%,加标回收率为94.4%~97.1%,相对标准偏差为1.6%~4.9%。肼与糠醛衍生物为2-呋喃甲醛连氮。 结论:该方法肼衍生物色谱峰峰形对称,分析时间短,易于操作,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肼浓度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