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综述未来照护准备的概念、现状及评估工具,分析人口学、认知、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的影响,并总结以家庭为中心干预、团体健康教育和网络辅助决策对提高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水平的有效性,为后续开展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D相关认知障碍脑白质微结构的DTI和NODDI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认知障碍是目前最主要的认知障碍类型,相比较皮质萎缩,皮质下白质变性被认为是AD相关认知障碍的关键病理特征.弥散张量成像(du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技术是评估大脑白质微结构,检测大脑中神经纤维束扩散特征,揭示白质纤维束走行和完整性,量化白质通路微观结构特性,评估神经树突和轴突微观层面复杂性,提供神经纤维形态学信息的常用和新型方法.本文首先介绍白质微结构概念及位置,综述DTI和NODDI技术在AD相关认知障碍中白质微结构相关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物学实验中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问题,引出学生对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的认知冲突,然后对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与空白对照的概念、作用、设计方法进行剖析并归纳总结,再结合案例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隐藏的阳性对照实验和阴性对照实验,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验设计中运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去解决实验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睡眠健康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睡眠健康是一个新兴概念,是一种多维的睡眠-觉醒模式,适应个人、社会和环境需求,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现有研究发现睡眠健康不仅与糖尿病、超重/肥胖和心血管风险等生理健康问题有关,还会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既往睡眠相关研究多侧重于睡眠障碍和睡眠问题的识别与治疗,而对睡眠健康的积极属性关注较少.本文回顾了睡眠健康现有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介绍了睡眠健康的定义、测量工具以及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以期唤起对睡眠健康的全面认知,为我国居民的睡眠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释疑及教学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高三二轮复习时遇到的一道广东省高考题为例,探讨基于思维认知能力群释疑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并结合高考真题的考查方向提供教学建议,实现教考的有效衔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概念建构可优化单元结构,对整体概念教学全面把控;建设场域课堂,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感知概念、理解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持续深化概念,最后在认知结构中形成新概念的图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感知、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与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为护士开展预防DVT循证护理实践提供较为科学且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课题小组前期开展的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循证护理实践项目为支撑,课题小组采用理论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构建工作模式初稿,采用专家会议法对初稿内容进行论证,确定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结果 选择知识转化模式作为构建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的基本框架;依据理论域框架、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对预防DVT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与会专家权威系数为0.904,专家权威程度高,结果可靠.最终构建的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主要包括知识产生、发现问题、本土化调试、知识应用、知识的持续使用、循证实践行为改变的概念框架6个方面的内容.结论 该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运用专家会议法制订了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工作模式,制订方法科学,研究内容可靠,为护士开展预防DVT的循证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金匮要略》病证术语翻译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范畴化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对中医典籍中的术语进行范畴化分类,解决术语标准化建设中翻译缺乏系统性的难题.中医典籍中的病证术语承载着中医的独特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概念.《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金匮要略》中的代表性中医病证术语"痹"证、"饮"证和"疟"病为例,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三个典型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推荐首先建立病证名的原型范畴词,在此基础上确定次范畴词,构建系统的翻译模式,使中医病证术语的翻译形成相对稳定的译文体系,并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医翻译研究发展作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的重症新认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对重症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知。我们将重症理解为损伤或疾病发生发展为致命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桥梁是广泛的机体失调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机体反应是重症病理生理学的要点与重点,血流动力学是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重心,两者形影不离,相互关联。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宿主/机体失调反应”和“重症单元”两个新概念,并强调制定血流动力学干预措施的新要求,从而突出了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对于重症的关键作用,亦丰富了重症体系化认知的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强化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治疗期间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认知、负面情绪、依从性等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透析性充分性概念及并发症预防、科学饮食、用药治疗、运动锻炼知识评分分别为(18.54±1.15)分、(23.54±2.64)分、(18.72±2.19)分、(18.16±2.13)分、(18.97±2.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0±1.19)分、(18.50±2.16)分、(14.20±2.24)分、(14.13±2.05)分、(14.13±2.21)分( t=26.10、9.91、9.67、9.14、10.27,均 P < 0.001);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理困扰评分分别为(20.26±1.24)分、(20.16±1.29)分、(2.16±0.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5±1.54)分、(28.95±1.36)分、(4.89±0.25)分( t=30.16、31.45、59.44,均 P < 0.001);观察组干预后依从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8±3.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3.59)分(χ 2=9.68, t=22.13,均 P < 0.05)。 结论:给予患者透析期间高度重视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识认知,缓解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