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综述未来照护准备的概念、现状及评估工具,分析人口学、认知、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的影响,并总结以家庭为中心干预、团体健康教育和网络辅助决策对提高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水平的有效性,为后续开展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哮喘患儿医院—家庭过渡期准备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关注哮喘患儿从医院到家庭过渡期准备情况,满足患儿与主要照护者的需求,帮助患儿顺利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是目前临床护理实践的重点之一。因此,本文对哮喘患儿医院—家庭过渡期准备度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以及提高过渡期准备度的建议等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我国哮喘患儿过渡期准备度的准确评估和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生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信行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认知、态度、行为意向现状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4—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东省3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实习的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的医学生ACP知信行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6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结果:医学生ACP认知调查问卷的平均正确率为48.75%;ACP态度调查问卷的条目均分为(4.00±0.53)分;医学生ACP行为意向调查问卷的条目均分为(3.94±0.5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有无社会兼职经历、是否听说过ACP以及是否接受过ACP的培训或课程是医学生ACP认知的影响因素( P<0.05);是否进入临床实习和是否有过患者死亡的救治经历是医学生ACP态度的影响因素( P<0.05);对所学专业态度、是否有过患者死亡的救治经历是医学生ACP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医学生对ACP有一定的接受度,但对ACP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应考虑完善相关教育方法和内容,为医学生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做好角色适应,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以及ACP在临床中的推广做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英国全民生命末期品质照护培训项目在我国的实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梳理英国全民生命末期品质照护培训师培训(Quality End of Life Care for All ? Train the Trainer, QELCA?TtT)项目在我国的实施流程并初步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2020年2月至4月,通过资料查阅、相关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该项目的实施效果。结果: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共完成3期共计62名培训师学员(以下简称学员)的培训,其中45人完成了"5天课程",11人取得QELCA?培训师证书。学员对现场培训的课件准备、授课教师、授课方式和课后收获表示满意的比例在87.1%(54/62)至93.5%(58/62)。完成"5天课程"的学员中,70.0%(28/40)的学员希望能够获得规范版本的课件,65.0%(26/40)的学员希望得到培训经费支持。开展行动学习的学员中,71.1%(27/38)的学员希望在刚开展行动学习时得到指导,55.3%(21/38)的学员希望有人协助管理学习文件。完成论文撰写的学员中,33.3%(11/33)的学员对论文要求不能完全理解,63.6%(21/33)的学员希望能够得到参考资料。结论:QELCA?TtT项目学员对现场培训满意率较高;学员在培训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困难和需要协助的方面,未来需要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和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赋权理论在慢性病照护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基于家庭赋权理论的照护干预模式在慢性病患者中应用的文献进行范围审查,总结干预方案流程与结局评价指标,以期为慢性病患者的临床照护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8个中英文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结果:共纳入50篇文献,其中36篇以中文发表,最常见的慢性病为脑卒中,干预流程可总结为建立联系、明确问题、表达情感、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效果评价和追踪评估;常见的结局指标为患者的生化指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家庭照护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和照顾负担。结论:基于家庭赋权理论的干预照护模式在慢性病患者中得到应用,值得推广,未来可考虑进一步规范干预流程并构建家庭赋权水平的测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背景 如何针对晚期化疗患者实施有效、合理地需求支持和综合服务是目前值得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因,当前对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因此本研究试图了解上海市此类患者对基层医疗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目的 了解上海市化疗期间的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针对此类患者的需求开展社区干预及服务工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淞医院、宝山区中西结合医院定期就诊或住院的晚期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问卷、政府相关规范和访谈结果,形成《上海市部分社区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社区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终版,共计3个需求维度(心理精神、医疗照护、社会支持),38项需求项目,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人口社会学资料(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来源、家庭可支配月收入、是否参加病友群)、肿瘤诊断情况(诊断疾病、诊断时间、疼痛评分、合并其他疾病)〕,6项心理精神需求项目,24项医疗照护需求项目,8项社会支持需求项目,采用3级评分法:1分为不需要,2分为需要,3分为很需要,得分越高,患者需求程度越高,根据各个需求项目的平均分进行需求程度排序.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肿瘤晚期化疗患者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按照各个需求维度的平均分排序依次为心理精神需求(2.31分)、医疗照护需求(2.27分)和社会支持需求(2.18分).所有需求项目中平均分排名前5位的是"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准备"(2.48分),"对化疗知识的科普"(2.47分),"化疗间期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护理"(2.45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2.43分),"提供疾病治疗、检查康复等的最新信息"(2.42分),主要集中在医疗照护需求维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可支配月收入是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精神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医疗费用是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医疗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是否加入病友群是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社会支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特定的需求,心理精神、医疗照护、社会支持等在晚期肿瘤化疗患者中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程度,这些需求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未来可以试点新增需求水平较高的服务项目,对晚期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精神、医疗照护等社区干预,并随访其生存质量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慢性肾脏病跨专业照护团队管理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台湾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肾脏病末期在台湾地区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及庞大的医疗支出,降低末期肾脏疾病发生率一直为台湾地区肾脏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引建议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 m2)的肾脏病患者,交由跨专业照护团队介入管理.跨专业照护团队成员除了肾脏科医师外,需包括护理师、药师、营养师及社工等,以保存肾功能及减少并发症为目标,提供营养及肾毒性药物咨询、各种肾脏替代疗法模式及教育、肾脏移植选择、透析通路手术、心理及社会支持;以上建议在预计透析开始前1年即应进行,以让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接受慢性肾脏病整体照护计划多面向照顾,可推迟慢性肾脏病病程进展至肾脏病末期,减少慢性肾脏病死亡率与住院率,减缓肾功能下降速率,患者有较佳医疗与生活质量,且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此外,接受整合型照护的慢性肾脏病晚期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有较高比率已完备动静脉血管通路,可避免进入透析时住院处置,并且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及整体医疗花费,更可以减少透析后3年内的死亡风险.而现阶段与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慢性肾脏病跨专业照护团队工作包含:①提供个人化的肾脏病治疗模式与卫教照护,导入心脏-肾脏-糖尿-神经整合性照护模式;②新慢性肾脏病心关怀科技照护模式;③推动医病共享决策之肾脏替代疗法选择(肾脏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④推行预立医疗照护咨商于慢性肾脏病暨末期肾病安宁缓和疗护.所有的跨专业照护团队都希望成立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提供更优质的照护模式,不仅针对患者的个人化医疗照护,更希望能够精进整体肾脏病照护与防治工作,并将此肾脏病照护与防治经验推广到全球各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照护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一线照护护士的工作体验,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描述性现象学法,通过目的抽样访谈22名COVID-19患者一线照护护士,所有资料均为笔录和录音,并整理成文,在Nvivo11.0软件辅助下运用Colaizzi七步法进行分类编码、节点建立、主题提炼.结果:提炼出两大主题,一为护士的积极感受,包括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成长和能力的提升,强大的支持系统和被关爱的感动;二为护士的负性体验,包括担忧和焦虑(担心自身被感染或感染家人、经验不足而无法胜任工作、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工作难度大及负荷重,隔离影响生活等.结论:在充分肯定护士工作价值的同时,需要社会、医院、患者对护士作出广泛而持续的支持、关爱与尊重,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医院管理者需要落实各项保障工作,满足护士安全需求,注重护士身心健康,加强急危重症和传染病护理人才的培养,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增强重大卫生事件物资调配和储备能力,为今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过渡期护理的概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对过渡期护理的发展、概念应用、属性、典型案例、先决条件、结果等进行系统分析,从护理实践的角度厘清过渡期护理的概念内涵.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INAHL、PscyINFO数据库,以Ror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为理论框架分析讨论.结果 过渡期护理强调的是照护模式的改变,归纳其具有5个概念属性:以患者为中心、转移、连续、协调、教育支持;其先决条件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因素、医院相关因素、社会因素,结果关注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住院时长等;其测量指标多为患者过渡准备情况、患者知识改善、自我效能以及治疗依从性等.结论 过渡期护理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改善,未来需将过渡期护理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并深入剖析,促进过渡期护理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P准备度量表、希望水平量表、社会支持度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等调查工具对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选取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CP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CP准备度得分为(63.31±13.08)分,其中ACP态度得分(27.91±9.03)分、ACP信念得分(15.89±6.50)分、ACP动机得分(19.51±6.8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CP准备度的因素有疾病持续时间、对当前与未来的态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生活质量.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CP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提示大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未做好实施ACP的准备.针对农村居民、低文化程度、无子女、疾病持续时间长、无被抢救经历、对死亡的态度回避、对当前与未来的态度差、社会支持水平低和生活质量差的人群进行宣传和干预,有利于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推行ACP,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