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观察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三组.A组3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35例,在A组基础上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C组35例,在B组基础上,予止痛如神汤加减方治疗.三组术后1 d、7 d均评价创面水肿、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通过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价肛门疼痛情况,记录三组患者肛门水肿消退时间、创面分泌物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检测三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2(1L-22)、纤维连接蛋白(F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结果:C组创面水肿、NRS评分较A组、B组低(P<0.05),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较A组、B组高(P<0.05);C组创面分泌物消失时间、肛门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A组、B组短(P<0.05);C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肛管静息压较A组、B组高(P<0.05),C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较A组、B组短(P<0.05);C组TNF-α、IL-22水平较A组、B组低(P<0.05),C组β-EP、EGF、FN、VEGF水平较A组、B组高(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调节疼痛介质及EGF、FN、VEGF指标,缓解肛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提升肛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止痛如神汤加减治疗痔疮术后患者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并观察止痛如神汤加减治疗痔疮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痔疮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再给予止痛如神汤进行联合治疗,治疗之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2组疼痛评分逐渐下降,术后1、3、5、7天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水肿评分、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治应用于治疗痔疮术后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减轻疼痛程度以及加快水肿消退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曲直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腰椎术后下肢弹跳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腰椎术后并发症以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及感?最为常见,但术后出现下肢弹跳症非常罕见.本文所载患者考虑为神经损伤,经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后无效.此类病症多从中医着手,主从肝虚、血瘀、气滞论治,病位首当则责之于肝,提出肝肾并调,腰膝同治为主,辅以?肝缓急,通络止痛之大法,采用曲直汤合芍药甘草汤.本文旨在介绍其基本方药与加减原则,并将其诊治的一则疑难病案经验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止痛如神汤联合耳穴埋豆对于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于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治疗,中医学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疗效,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结合本科多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的相关经验,总结出予口服"止痛如神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方法.笔者通过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临床随机对照,进一步评价该治疗方法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评分、止痛剂使用率的影响,客观地评价止痛如神汤口服联合耳穴压豆对缓解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作用,从而为优化治疗提供思路.总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府逐瘀汤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名方,原书主治:"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一般被用于各类胸中血府血瘀证的治疗.现代医家应用此方治愈很多疑难疾病,证明该方确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是前人留给我们极为宝贵的遗产.笔者以为该方证的关键是气滞血瘀,如果敲击右胁牵引剑突下疼痛,那更是该方证应用的明证.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各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选四则医案与同道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金明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金明秀教授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肾不足,标实为风寒湿热之邪.金教授治疗RA,注重滋补肝肾壮筋骨,常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加减.若RA患者关节疼痛为游走性,以风胜致痹者,多用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若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形寒肢冷,以寒胜致痹者,多在温肾助阳的基础上加用附子;若症见关节酸楚疼痛,肿胀明显,身体沉重,以湿胜致痹者,常用泽泻、茯苓、猪苓配桂枝;若关节肿胀明显者,加车前子;若关节红肿疼痛,自觉关节局部灼热,加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若湿热之邪致病者,采用二妙丸加味.金教授常强调先消肿后止痛的治疗原则,消肿之关键在于利湿,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另加用虫类药、藤类药通络止痛.金教授在祛邪的同时兼顾扶正,若见乏力、汗出明显者,多用生黄芪,配当归以补血益气;若见纳呆、便溏者酌加健脾和胃之品,如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白术、山药等;以当归配川芎、熟地黄、鸡血藤以养血行血.金教授还重视引经药物的使用,依部位辨证用药,重视日常调护,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做到动静相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止痛如神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止痛如神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混合痔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术后第2天、第4天及第6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水肿消失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第4天,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水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可以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减轻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止痛如神汤加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止痛如神汤加减在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肛肠外科进行外剥内扎手术的85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5例及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肛缘水肿症状评分、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3、5及7天后疼痛评分及肛缘水肿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予以止痛如神汤加减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术后水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止痛如神汤对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血清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2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止痛如神汤对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术后均予常规处理及五倍子熏洗方坐浴.对照组65例加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痛如神汤加减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术后1、3、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2组术后1、7 d创面愈合情况;比较2组术后1、7 d血清β-EP、IL-2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2组安全性指标.结果 2组术后3、7 d疼痛VAS均较本组术后1 d降低(P<0.05),2组术后7 d疼痛VAS均较本组术后3 d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3、7 d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同期(P<0.05).2组术后7 d创面愈合率均较本组术后1 d升高(P<0.05),创面渗液积分、肉芽形态积分均较本组术后1 d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7 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渗液积分、肉芽形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7 d血清β-EP、IL-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术后7 d 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术后1 d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5/6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7%(7/6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痛如神汤加减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加速创面愈合,升高血清β-EP、IL-2水平,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两侧剧烈头痛,偶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家族遗传的特点.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范畴,其发病多由外风引动导致,且与肝风内动有关.散偏汤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所创《辨证录·头痛门》,由川芎、白芷、郁李仁、香附、柴胡、白芥子、甘草组成,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目前应用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多使用原方加减用药,或单独应用,或与西药/针刺联合应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可以明显降低偏头痛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内皮素水平等,减少止痛药使用频率,改善偏头痛症状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动物实验多从偏头痛发病不同解剖水平上探究散偏汤加减的起效机制,主要有降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5-HT)、神经肽(NPY),抑制神经元兴奋,阻断伤害性感受传导通路的传递,进而促进脑血液循环,调节神经递质而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该文结合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对散偏汤加减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其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