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焦郁滞探讨持续偏侧头痛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持续性偏侧头痛患者常出现眼、耳、鼻、皮等多器官症状,且涉及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发病亦与三焦内多脏腑相关,故认为“三焦郁滞”是本病部分患者发病的主要病机。针对此类患者,临证应辨明上中下三焦郁滞的表现,有助于快速明确病机。临证可采用疏利三焦法,以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进行治疗,并重视不寐、脾胃不适、月经不调、颜面痤疮等并发症的治疗。另外,三焦郁滞、枢机不利者多情志不舒,还需结合心理疏导,调节患者情志。诸法配合,可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陈霞波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霞波教授将糖尿病分为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同糖尿病四期辨证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形成"防-治-养"的健康管理模式,遵循整体观,从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阶段论治.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主要病在脾、肾两脏,脾虚者常以六君子汤健脾助运,肾精不足者以左归丸、右归丸补肾益精,对于肝郁引起脾虚者常以四逆散合异功散加减疏肝健脾.前驱期,病位在肺、脾,往往虚中夹实,常用参苓白术散、升清降浊汤、参麦四君汤合芪归玉精汤、竹叶石膏汤、玉女煎或人参白虎汤等治疗.根据消渴期气化失常、气郁燥热的基本病机,常用白虎汤、升清降浊汤、舒情宁心汤、肾气丸等治疗.逆归期,病位涉及心、肺、肝、脾、肾等诸多脏腑,陈教授常采用五体辨证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诊断,治疗上主张调整阴阳,以调复气机,化痰散瘀,养血活络,调和营卫为主要治法.陈教授认为,对病未发者给予饮食、运动的宣教和指导,中药调体改善偏颇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对已发消渴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可能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于逆归期患者,通过五脏和五体辨证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带病延年;对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予膏方调理,扶正与祛邪兼顾,以增强体质,调节脏腑机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五苓散近10年来应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对近10年来国内五苓散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五苓散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五苓散应用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并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获得1 121篇五苓散应用研究相关文献,经筛选后纳入1 104篇进行可视化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显示,五苓散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多系统疾病,且多与桃红四物汤、真武汤、小柴胡汤、肾气丸、苓桂术甘汤配伍应用,主要针对的症状有水肿、小便不利、尿潴留等;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显示,五苓散应用研究的热点表现为2013年的"肝硬化"、2015年的"茵陈蒿汤"、2018年的"脑水肿"、2020年开始的"网络药理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功能".[结论]五苓散临床应用广泛,偏重于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的疾病,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肾病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五苓散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善心功能方面的研究为当前研究的趋势与关注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4D-DIA蛋白质组学探讨散偏汤对慢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探讨经典名方散偏汤对慢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其对慢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的干预影响,并对关键差异蛋白进行实验验证.首先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反复注射硝酸甘油制备慢性偏头痛模型.连续灌胃7 d后,采用大鼠痛苦面容量表(RGS)评估药效.取三叉神经节进行4D-DIA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筛选各组差异蛋白,结合多个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并对关键差异表达蛋白TRPV1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与模型组间有517个差异表达蛋白,模型组与散偏汤中剂量组间有221个差异表达蛋白.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炎症反应、伤害性感受刺激、甘油三酯代谢、免疫调节等相关,主要集中在炎症相关TRP通路、AM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等.PPI 网络显示,IGF、TOP2A、APOA1、CDK1、TTN、RYR1、CSRP3 等靶蛋白具有较高的度值(degree).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散偏汤中、高剂量组TRPV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散偏汤可能通过调节TRP、AMPK、PI3K-Akt等炎症相关通路治疗慢性偏头痛,其对TRPV1蛋白的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伤害性刺激感受、脂代谢和免疫反应等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制何首乌煮散饮片与原饮片煎煮质量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建立制何首乌提取液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制何首乌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中药煮散饮片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等主要成分的含量,以出膏率、醇溶性浸出物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标准汤剂煎煮法和非标准汤剂煎煮法对制何首乌煮散饮片和原饮片提取液的影响.[结果]非标准汤剂煎煮法:制何首乌煮散饮片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等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显著性提高,提升比例分别为71.18%、141.67%、146.29%、150.00%、625.00%、296.00%,尤其是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提升了7.25倍.标准汤剂煎煮法:制何首乌煮散饮片中上述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显著性提高,提升比例分别为28.09%、10.53%、66.01%、45.45%、316.67%、65.85%,尤其是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提升了4.17倍.采用标准汤剂煎煮法的煮散饮片各指标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以内.[结论]制何首乌煮散饮片指标性成分溶出和质量均一性均优于原饮片,可提高临床用药的精准性,需酌情减量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经典名方麦门冬汤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建立麦门冬汤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进行评价,同时建立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UPLC-ELSD)和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建立麦门冬汤的指纹图谱,明确共有峰归属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测定样品中10种指标性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 建立麦门冬汤基准样品2套指纹图谱方法,相似度均大于0.90,标定了24个共有峰,分别来自方中麦冬、甘草、人参3个药味;化学模式识别法将20批样品分为5类,筛选出影响不同批次基准样品质量差异的5种关键成分;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和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麦冬皂苷D和麦冬皂苷C、麦冬龙脑苷、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甘草苷、甘草酸质量分数均值的±30%范围分别为0.001%~0.003%、0.002%~0.004%、0.003%~0.005%、0.04%~0.08%、0.02%~0.03%、0.08%~0.16%、0.06%~0.11%.结论 建立的麦门冬汤基准样品质量分析方法科学、准确且稳定,可为经典名方麦门冬汤相关制剂的开发研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厥阴中风复杂病机谈前胡类方治疗虚劳外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厥阴中风存在阴阳虚损的背景,表现为虚损夹实、表里同病、寒热水火相兼的复杂疾病状态,厥阴中风的复杂病机模型是论治虚劳外感的重要理论模型之一.前胡可解散郁热、下气化痰、畅利水道、通腑消积、明目利窍、表里双解、祛邪不伤正,有和解之功,为治疗厥阴中风、虚劳外感之要药.前胡为厥阴表之正药,《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方书中以小前胡汤为核心衍化成前胡类方治疗虚劳外感,包括偏擅清热生津的深师竹叶汤,偏擅祛逐邪热结实的前胡汤,偏擅补虚益气制阴火的大竹叶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经方中丸剂的制备与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从组成、制备、服用与病症4个方面,考查《伤寒杂病论》中22首丸剂的应用规律,总结如下.①经方中土鳖虫等虫类药物主要用于丸剂和散剂,其在丸剂中的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含虫类丸剂必配伍桃仁、大黄.②10首丸剂经方含有籽仁类药物;经方剂型改汤为丸时常需加入籽仁类药物,或将原方籽仁类药物加量,取其濡润之性,以化瘀、通下,兼具赋形剂的作用.③部分丸剂经方需煎煮.④丸剂经方治疗病症病位大多在里,病程较长;最常见的主治症状为腹部不适.⑤丸剂经方用于急重症、慢性发作性疾病,所治实证涉及的病理产物主要有瘀血和水饮.⑥12首丸剂经方中用到毒性药物,通过组方配伍、控制用量、制备过程中加热等方式减毒.⑦用于急重症的丸剂多含有毒性药物、虫类药物,药味数偏少,药丸重量较大,采用顿服或不下再服的方法,强调中病即止;缓图的丸剂补益药与活血行气药并行,药味数较多,药丸较小,服用时长可达数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运用新修柴胡鳖甲汤加减分期辨治肝硬化
编辑人员丨2024/7/6
以刘渡舟教授创制的柴胡鳖甲汤为基础方,化裁拟定新修柴胡鳖甲汤.提出肝硬化辨治可分三期,即肝硬化前期积之将成,肝硬化中期积之已成,肝硬化后期变证已现.临证谨守病机,辨此三期中脏腑、气血、虚实、寒热之偏重,以新修柴胡鳖甲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肝硬化前期治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同时根据病因不同灵活加减;中期治以软坚散结、化瘀清热,兼以健脾补肾;后期正气衰败,病重邪盛,治以扶正补虚、缓攻渐消,同时根据变证表现不同分别加用利水、止血、泄浊、开窍药组以治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肝寒理论探讨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偏头痛以一侧或两侧头部交替疼痛为主,易反复发作,属中医"头痛"范畴,病机复杂,以内伤头痛为主.内伤头痛多责之于肝,临床辨证不仅要注重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基本病机,还应兼顾肝寒,注重温补肝阳、散寒止痛.肝寒头痛以头部两侧及巅顶疼痛为主,常伴胁肋胀满、少腹冷痛、胸闷太息等肝气郁滞的症状,以及呃逆呕吐、腹胀便溏、畏寒肢冷等脾肾阳虚的表现.肝寒头痛的辨证论治包括:①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头痛以巅顶疼痛为主,伴干呕、吐涎沫、畏寒喜暖、手足逆冷等,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②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以头痛、口干渴、纳呆、自觉气上撞心、便溏等为主,予乌梅丸加减治疗.③肝血亏虚、寒凝血瘀.以头痛、手足厥冷、少腹冷痛、脉沉细涩等多见,予当归四逆汤为主治疗.并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肝寒理论治疗偏头痛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