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合理使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先后组织专家制定了多版诊疗方案,其中推荐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本文基于中医药理论,从临床合理用药的角度分析了第六版方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的特点,认为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病机以血瘀为基础,疫毒炽盛进而导致闭证和脱证同时并现,提出:重型疫毒闭肺证可使用喜炎平注射液;重型气营两燔证可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危重型内闭外脱证使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固脱,但必须与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注射液开窍合用,且须辨明阴阳,阳脱者使用参附注射液,阴脱者使用生脉注射液,阳闭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血瘀证是重型和危重型的共有病机,应选用血必净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保证各组织器官充分灌流,为调动人体抗病潜能,截断扭转病势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解毒理脉汤治疗热毒炽盛型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解毒理脉汤治疗热毒炽盛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松江分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符合热毒炽盛型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解毒理脉汤组。两组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解毒理脉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解毒理脉汤口服治疗,每日1剂,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入组28 d存活情况,治疗前及治疗7 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凝血功能指标、感染指标、炎性因子以及器官功能指标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期间共收治259例感染或临床诊断感染患者,排除不符合Sepsis-3诊断标准、年龄>80岁或<18岁、恶性肿瘤多处转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4 h、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及资料不全者,最终共纳入10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和解毒理脉汤组各5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感染指标、炎性因子、器官功能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解毒理脉汤组患者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炎性因子均明显改善〔D-二聚体(mg/L):2.2(1.8,8.5)比4.0(1.5,8.7),纤维蛋白原(Fib,g/L):3.7(3.4,4.3)比4.2(3.7,4.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mg/L):7.2(5.4,10.2)比13.2(9.2,15.2),降钙素原(PCT,μg/L):0.4(0.2,2.9)比0.5(0.2,0.9),C-反应蛋白(CRP,mg/L):50.1(9.5,116.0)比75.1(23.5,115.2),白细胞介素-6(IL-6,ng/L):31.6(21.6,81.0)比44.1(14.0,71.3),均 P<0.05〕,且B型脑钠肽(BNP)和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明显降低〔BNP(ng/L):261.1(87.5,360.3)比347.3(128.8,439.4),KIM-1(μg/L):0.86(0.01,1.40)比1.24(1.05,1.57),均 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解毒理脉汤组治疗后出现新的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比例更低(30.0%比50.0%, 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解毒理脉汤组28 d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更低(18.0%比24.0%)。 结论:在指南方案的指导下联合中药解毒理脉汤治疗热毒炽盛型脓毒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减轻心脏和肾脏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治疗后出现新的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的相关指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非特异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之重要法则,是取得临床疗效之关键.目前,UC证候诊断已存在一系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其辨证分型多为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等.然而,UC证名的不规范性和证候分类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医诊断以及疗效评价标准无法统一.本文通过对UC中医证型与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表现、肠道菌群、免疫指标、凝血指标及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以期将微观的生物化学指标与宏观的中医认识相结合运用于UC辨证论治,进而为不同UC中医证型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中医证型、证素的临床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临床调查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86例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创伤科、重症医学科、内科住院患者中符合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的病例107例,符合纳入标准共计86例,应用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病位、病性证素进行统计分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86例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归属于血瘀气滞证、脾肾阳虚水停证、瘀结水留证、热毒炽盛证、脾肾气虚血瘀证、肝肾气血两虚证及痰湿中阻证;病位证素10个,尤以肾、脾、胃、肝、膀胱比较多见;病性证素12个,尤以血瘀、毒、阳虚、水停、气虚、血虚、气滞、湿、闭等比较常见.结论 86例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相符合,辨证素更明确地揭示了疾病发生的病位、病性及病理因素,更能形成统一的辨证分型及论治用药.故而当临床中可采用证素辨证来避免医者主观判断所造成的偏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以隐结构模型为依据,探讨名老中医医案中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建立近30年来名老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并利用Lantern 5.0软件构建隐结构模型,以人工方式对挖掘结果进行模型诠释和深入探讨.结果:纳入373篇文献;通过建立包含症状、舌象、脉象等119个显变量的隐结构模型,最终获得了 21个隐变量、44个隐类和6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证候要素与病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位是脾、胃、肾、大肠、肝;病性有实、热、虚;病理因素有阳虚、血瘀、热毒、气虚、湿盛、气滞、湿热;主要证型有脾肾阳虚、瘀阻肠络、热毒炽盛、脾虚湿蕴、肝郁脾虚、大肠湿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清解合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热毒炽盛型)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热毒炽盛型)患儿治疗应用清解合剂加更昔洛韦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EBV感染IM(热毒炽盛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解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水平,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41、CD4+/CD8+、CD8+、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血清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咽峡炎、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发热、咽峡炎、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BV-DNA水平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EBV-DNA水平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和CD4+/CD8+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CD8+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D4+和CD4+/CD8+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CD8+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颗粒酶B和穿孔素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IL-4、IFN-γ、颗粒酶B和穿孔素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感染IM(热毒炽盛型)患儿采用清解合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究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患者行手术治疗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红油膏纱条换药,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组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共治疗14d.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情况(术后3d和7d创面分泌物、创面愈合率,创面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肛门功能(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结果:治疗14d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创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创面愈合率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创面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8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联合红油膏纱条可明显改善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远期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医辨证施治胆管癌用药规律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胆管癌是由胆汁淤积、胆管结石、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炎等前置病变恶化发展而来的重大疾病.通过对临床诊疗中常见的5种胆管癌中医证型进行总结,分析各证型胆管癌的临床常用方药.通过频次与用药规律分析,筛选出关键中药,并根据其功效归纳为疏肝健脾、清热祛湿与其他功效中药,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梳理胆管癌辨证论治的用药规律,为胆管癌临床诊疗和抗胆管癌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旷惠桃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缓解期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本文介绍旷惠桃教授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慢性缓解期的经验.旷教授认为禀赋不足和外邪侵袭共同作用决定了SLE体虚邪侵的始动病机,SLE在发病早期呈现正虚不甚、热毒炽盛的急性期病机特点,而后逐渐进展形成热毒不甚、正虚血瘀的慢性期病机状态.旷教授根据虚、瘀、热的偏盛偏衰将慢性缓解期分为气血亏虚、脾胃气虚、阴虚内热和瘀热痹阻四个证型,分别以养血通痹汤、参苓白术散、滋肾清热汤和活血汤加减论治,可为临证辨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中医因素参与的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质量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300 例肛周脓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运用lasso分析筛选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预测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列线图模型.结果:300 例肛周脓肿病人中有71 例病人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创面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23.67%(71/300).愈合不良组和愈合良好组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饮酒、手术方式、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日均坐浴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高血脂、高血压、热毒蕴结型及火毒炽盛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创面引流不畅、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术后便秘、术后感染及阴虚毒恋型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创面引流不畅、糖尿病、BMI、术后便秘、术后感染及中医证型等是系数不为零的预测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创面引流不畅、糖尿病、BMI<18.5 kg/m2、术后便秘、术后感染及阴虚毒恋型肛周脓肿等是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0.01).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46(95%CI:0.711~0.781);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度比较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8,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9.83%;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10%~81%范围内时,采用该列线图预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发生,可对创面愈合不良高风险病人的筛查和相关防治措施的制定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