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丝托槽矫治效率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临床正畸治疗中托槽类型的选择与矫治效率密切相关.自锁托槽标榜以低摩擦力、操作简单、患者疼痛不适感轻等优势,成为口腔正畸临床应用和研究热点.近年来,不同的研究类型对自锁托槽比较传统结扎丝托槽矫治效率进行了相关报道,但其研究结果各不相同.目的:系统评价自锁托槽对比传统结扎丝托槽的矫治效率.方法:应用计算机以"orthodontic brackets/self ligating,random"和"矫治器/自锁/传统/矫治效率,随机/随机对照试验"为中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关于自锁托槽比较传统结扎丝托槽矫治效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的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603例患者;②Meta分析显示,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丝托槽在矫治时间、复诊次数、整平排齐时间、拔牙间隙闭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仅传统结扎丝托槽相比,自锁托槽显著缩短椅旁操作时间(P < 0.05);③结果说明,自锁托槽对比传统结扎丝托槽矫治效率无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尺寸及材料NiTi丝在不同矫治技术下的摩擦力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临床正畸治疗已证明,将传统结扎转变为松结扎可缩短牙齿初期排齐时间,但有关不同NiTi弓丝配合松结扎技术与自锁托槽、传统结扎技术摩擦力差异的报道较少.目的:对比不同NiTi弓丝、不同入槽方式、不同种类托槽的滑动摩擦力,探讨不同矫治技术摩擦阻力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1例牙列中度拥挤病例石膏模型并做十字标记进行托槽定位,通过三维扫描及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出完全相同的牙列模型,分别将不同托槽粘接在十字定位标记上,托槽有陶瓷自锁托槽(Damon Clear、Habit),金属自锁托槽(Damon 3MX、AO)、3M传统MBT直丝金属托槽和Habit传统四翼单晶体陶瓷托槽,每种托槽分别配以0.012英寸超弹NiTi丝(A)、0.014英寸超弹NiTi丝(B)、0.014英寸热激活NiTi丝(C)和0.014英寸Cu-NiTi丝(D),其中3M传统托槽、Habit传统托槽分别配合弓丝紧结扎和松结扎,使用微机伺服测力仪检测弓丝-托槽间的滑动摩擦力.结果与结论:①在3M传统托槽配合弓丝松结扎技术中,不同NiTi弓丝间的滑动摩擦力: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畸固定矫治中摩擦力控制的方法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正畸固定矫治中,弓丝与托槽相对滑动时总伴随摩擦阻力,而在矫治的不同阶段对摩擦力的需求也不同.正畸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摩擦力的控制能力,会直接影响矫治的效果与疗程.本文就正畸过程中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唇侧矫治器控制上前牙转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上颌前牙正常的转矩角度是评价前牙美观性和功能性的重要因素,上前牙的转矩控制是矫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上前牙正常的转矩角度已经成为美国正畸专业委员会认定的Ⅲ期临床检测项目之一,所以控制良好的转矩对上前牙的美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唇侧矫治器对上前牙转矩不良的影响及控制方式详细概况,对于多种控制前牙转矩方式的利弊及正确的前牙转矩角度的意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通过现有的研究结果发现,平直弓丝上直接对个别牙加转矩则因弓丝扭曲过大,入槽困难;弓丝上弯制曲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操作繁琐,且可能对前庭沟软组织造成刺激,增加患者不适;摇椅弓作用力系统较复杂,受弓丝与托槽间摩擦力影响较大,不利于使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门形辅弓及单曲转矩簧适用于纠正单颗牙的转矩角度,转矩辅弓可用于纠正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以及内收完成后的上前牙直立,所以值得推广,但对于矫正器控制前牙转矩的精确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舌侧矫治中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舌侧矫治正逐渐成为国际正畸治疗的热门技术[1].滑动直丝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舌侧正畸,托槽与弓丝之间的摩擦力直接影响了滑动力学效果[2],正畸医生只有充分了解舌侧摩擦力的力学机制,才能更为有效地达到治疗目标、缩短疗程.因此,关于舌侧托槽与弓丝间滑动摩擦力的探究便尤为重要.本文就舌侧矫治滑动内收过程中摩擦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畸托槽与弓丝间摩擦力性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正畸托槽与弓丝间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种尖牙托槽与2种尺寸不锈钢弓丝组成6组"托槽-弓丝"组合,测试不同托槽-弓丝成角下摩擦力值大小,并进一步计算出临界角值.结果 托槽-弓丝成角小于临界角时,摩擦力值保持平稳,随角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成角大于临界角后,摩擦力随角度的增加出现上升,并基本保持线性上升.各组托槽与弓丝间的摩擦力值不相同,临界角的大小也有差异.结论 临界角对托槽与弓丝间摩擦力大小影响显著,角度值与托槽的结构设计和弓丝尺寸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陶瓷托槽与镍钛丝初期排齐阶段滑动阻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模拟临床初期排齐阶段,探讨不同托槽对托槽与弓丝间滑动阻力的影响.方法:复制存在拥挤的下颌前牙段模型,并粘贴不同的待测托槽(A、B、C、E四种陶瓷托槽和D金属托槽),研究在两种不同牙列不齐程度下不同类型的下颌前牙段陶瓷托槽与0.016英寸镍钛丝的滑动阻力.结果 与结论:牙列不齐程度越严重,托槽与弓丝间的滑动阻力越大.在牙列不齐程度较轻时,不同托槽与0.016英寸镍钛弓丝的滑动阻力的差异明显,而在牙列不齐程度较重时,托槽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托槽对拔牙矫治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使用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托槽进行拔牙矫治,比较两种托槽治疗前后磨牙支抗丧失和上切牙位置变化的情况,评价两种托槽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需要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的病例,分为传统结扎托槽组(CB组)25例和自锁托槽组(SLB组)27例.在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上分别测量、比较矢状向第一磨牙前移量、上颌中切牙内收量,垂直向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中切牙位置的变化及上颌中切牙冠转矩的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B组和SLB组矢状向上颌第一磨牙前移量分别为(2.90±1.58),(2.26±0.92)mm;矢状向上颌中切牙内收量分别为(2.99±1.44),(3.45±1.88)mm;垂直向上颌第一磨牙移动量伸长分别为(0.18±0.94),(0.49±1.38)mm;垂直向上颌中切牙移动量伸长分别为(0.17±1.56),(0.64±1.24)mm;上颌中切牙冠转矩变化舌倾分别为(4.76±3.93)°,(4.62±2.15)°.两组病例所有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传统结扎托槽和自锁托槽进行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矫治后,无论时矢状向还是垂直向的磨牙支抗保护和前牙内收效果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低摩擦力的自锁托槽并不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正畸牙移动困难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正畸牙移动是以牙周组织塑建为生物学基础的复杂生理过程.许多因素如口颌复合体的解剖特征、咬合干扰、机械因素及系统性因素等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导致正畸牙移动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牙移动困难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当前有关正畸牙移动困难的研究多为动物实验及回顾性研究,亟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研究.许多正畸牙移动困难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完善理论体系,目前认为牙槽骨缺损、上颌窦、牙龈、牙根粘连、骨岛和摩擦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正畸牙移动困难.了解正畸牙移动困难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正畸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全面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实现更高效、安全的牙移动.本文对目前正畸牙移动困难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矫治器对慢性牙周炎正畸患者近远期牙周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正畸患者因为需要佩戴矫治器导致其常伴有牙周健康问题,而慢性牙周炎的正畸患者由于矫治器的存在,菌斑更容易附着且更难清除,此类患者良好的牙周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1].据统计,有将近70%以上的成人正畸患者同时伴不同程度的牙周炎[2],因此,对于慢性牙周病的正畸患者来说,正畸力大小以及矫治器的选择,均应以有利于菌斑的控制为原则.Damon Q矫治器和普通直丝弓矫治器都属于固定矫治,但由于其托槽的颊舌向和龈合向尺寸较小,边角更加光滑圆钝,托槽间距和移动时摩擦力较小,被认为比传统直丝弓矫治器更适用于慢性牙周病患者."隐适美"所代表的活动矫治器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而被大众所认知,且其具有能够随意拆卸以便进行口腔卫生的清洁,使其在牙周病的病因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3].但这3种常用矫治器对慢性牙周炎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特开展本研究,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