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生从风升生理论辨治痴呆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张元素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气味阴阳厚薄的有关论述,以气味厚薄之升降为依据,结合天地阴阳与人身相对应,分列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中央""燥降收""寒沉藏"五大类,形成了以升降浮沉为中心的药类法象思想;风药是基于风升生理论归纳出的一类具有风木属性的药物,具有治风之用,而且如风之性.周德生教授认为风药具有调畅气机、祛风养血、活血荣络、升发清阳、开玄醒脑、引药上行等特性.在临床辨治阿尔茨海默病时活用风药,使得荣气通顺,脑络畅通,神窍得清,形神兼顾,杂合以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浅析张元素药物分类模式结合五脏补泻规律的药学理论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张元素是金代著名医家,开创了易水学派,对《黄帝内经》及五运六气具有深刻的认识.通过阴阳五行的架构以及五运六气的推衍,创新了以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为药性分类的药理学模式,并且深化《内经》五脏补泻理论,将五脏补泻之法与临床用药相结合,扩展了夫妻子母补泻之法,将五脏补泻规律具体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气味厚薄理论探析黄连减轻神经炎症的中医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神经炎症几乎发生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黄连及以黄连为主要组成的中药复方对减轻神经炎症、改善疾病预后均有较好效果.基于对"气味厚薄"理论内容的梳理,阐明黄连具有"大苦大寒,味厚气薄"的作用特点,并论述黄连功效与神经炎症中医病机之间的关联,以及黄连通过清心、厚肠、坚肾阴 3 个方面起到减轻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牡蛎药性升降浮沉与功效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2/3
本文通过对古代本草典籍中有关牡蛎名称、药性、气味厚薄、升降浮沉、功用、炮制进行本草考证,梳理出牡蛎性微寒,气薄味厚,降沉优于升浮.牡蛎的功效早期涉及方面较广泛,包括伤寒、温疟、虚劳、盗汗、鼠瘘等;金元时期,重点向软坚与收敛方向转移;明清时期,牡蛎功效体系较为完善,并且深入探究牡蛎功效背后的隐喻含义.牡蛎炮制方面,为分别发挥牡蛎软坚散结和收敛固涩两方面的功效,古代常用火煅、生研、盐水煮、裹泥煅、童便淬的炮制方法;而现代牡蛎炮制方法仅保留了煅赤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本草学毒性理念的源流探考与论述范式的诠解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草学是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对传统“药”学的统称.中药的毒性理论蕴含于本草学药性理论之中,其论述范式则指撰写本草学著作所应用的指导原则.毒性理论的论述范式是经《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的传承逐渐形成的,其形成在汉代“生生不息”观念的凝结中又涵摄了药性、毒副作用、药材基原、药材制备及配伍等复杂面向.经探考发现传统的“有故无殒”药性作用部分应回归四气及气味厚薄的记述;不当的药材基原部分应统属于药材来源的管控;特殊体质的不良服药反应不应归于毒性的记述,因剂量不宜或服用方法不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回归到国家相关部门建议的项目之下;毒性分级分类的标准须有现代毒理的研究为基础同时严格限制使用剂量与适用范围.这将有助于重新建构既兼顾中药用药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特色的现代本草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本草典籍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草典籍是中医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考证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影响较大的本草典籍,可知其源流来自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南北朝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把多种同名异书《本草经》糅合为一体,为后世历代本草所宗.至唐代,由政府组织编纂了《新修本草》,开创了国家编纂本草的先例.宋代本草著作多为继承《唐本草》发展的本草,如《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金元时期,各派医家多利用宋代刊行的本草,精炼药效,归纳药理,从而创造出气味厚薄、归经、引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理论体系.至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集明代以前本草学之大成,载药1 892种.清代本草文献种类繁多,以注释、节录、改编前代本草为主.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源流可知,自秦汉到清末,我国本草著作代代相承,前后都有递嬗的关系,是一种有所创造的继承.因此,了解古人的继承与创新观念,对本草文献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论治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差、复发率高,是儿科临床亟需解决问题之一.从药食气味厚薄、正气邪气之别及生理病理之异等角度论述少火、壮火的理论内涵.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与“少火生气”及外源性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壮火食气”两个方面论述糖皮质激素与少火、壮火的相关性,诠释中医学对于糖皮质激素的认识.基于“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探讨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同阶段对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影响,以此确立滋阴泻火以安元气、益气养阴以固元气、温补少火以生元气的治疗法则及调护要点,临证时能明显减轻糖皮质激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防止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气化思想对中药理论的影响和贡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气化思想,不仅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根和魂,也是保持中药传统理论特色和原创性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内经》气化理论及五运六气学说,以气化机制将"自然—药物—人体"联系和沟通起来,在自然整体层面理解、解释中药"以偏纠偏"基本作用原理、"气味""形气"之性能以及药物生化厚薄之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中药传统理论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理论奠基作用,无疑也将对中药理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传统中药理论的创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学启源》中五运六气医学思想及其方药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医学启源》为金代医家张元素著,该著秉承《黄帝内经》整体医学思想,创造性提出天地六位藏象说,创新并发展六气证治理论,并以药物气味厚薄的升降浮沉为纲指导遣药制方,其药物归经与引经报使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医学启源》中五运六气医学思想及其方药特色对中医经典理论研究及其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元素对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文章通过探讨张元素对药物的认知思维,分析药物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其在“药类法象”的思维视角下,以“四气”和“五味”为基础,分析药物气味厚薄,辨明升降浮沉作用的趋势,以人体与天地四时比类的思维为基础,构建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结构,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中央、燥降收、寒沉藏”的药性理论.在四气五味与升降浮沉的建构关系中,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厘清这一点,为中医临床工作者精细化诊疗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