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论》医方"治法-病证"规律及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脾胃论》之方剂散见于各篇,未成系统,不易明晰证治脉络。以"治法-病证"模式统领诸方剂,用药规律及特色可归纳为:升降浮沉疗"繁证"、扶正固脱救羸弱、消导和中愈伤食、调和化痰消胃痞、温中和胃降呕逆、通补清敛瘳泄痢、降中有升通便秘、泻土攻破荡寒积、清热利湿滑溲闭、群"风"汇药祛风湿、扶正解表治虚感、清热解毒泻三焦、分消三焦散湿阻、逐饮分消除酒湿、清心调和止病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浅析张元素药物分类模式结合五脏补泻规律的药学理论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张元素是金代著名医家,开创了易水学派,对《黄帝内经》及五运六气具有深刻的认识.通过阴阳五行的架构以及五运六气的推衍,创新了以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为药性分类的药理学模式,并且深化《内经》五脏补泻理论,将五脏补泻之法与临床用药相结合,扩展了夫妻子母补泻之法,将五脏补泻规律具体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源自《素问》,是补泻用药理论的重要基础.探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内涵,并搜集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李中梓等著作中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相关论述,梳理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发展脉络,探究易水学派对该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发现易水学派各医家均在传承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医疗实践对该理论进行了发挥,推动了该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如张元素的脏腑寒热虚实论及脏腑用药论、李杲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法等重要学术思想均根植于《素问》"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厘清易水学派医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发展脉络,可深刻理解该理论的内涵及其蕴含的用药法则,一方面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另一方面对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及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研究亦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从《内外伤辨惑论》探讨李杲对仲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对仲景之学卓有建树,在其代表著作《内外伤辨惑论》中曾数次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方药.本研究以"回归易水学派、回到李杲"为初心,立足于《内外伤辨惑论》,以考据学的方法,系统、全面的梳理该书中所引仲景之语,所论仲景之方,以及对仲景之药的融汇运用.经梳理,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李杲引用仲景之语共计5处,论述仲景之方共计12首、26处;通过对此研究,发现李杲运用升补思想与脏腑议病思想对仲景之方的临床应用与解读进行了全新的发挥;另外,还发现李杲深谙仲景之意,提炼其药对配伍的主旨并在次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并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加深了对易水学派医家李杲学术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厘清了仲景之学在金元时期的影响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医学启源》"燥"类方剂服药护理特点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2
通过对易水学派开山祖师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中有关"燥"类方剂的用药护理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后发现,其在方剂剂型选择、送服溶液选择、服药时机确立以及病情变化观察与判断等方面均立足于病情与病机本质,确立了一套严谨规范的用药护理体系.此研究可为进一步认识与挖掘易水学派学术思想,丰富与完善中医用药护理内涵提供一定的文献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脏腑标本药式》探讨密蒙花方从肝论治NPDR
编辑人员丨2024/2/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属中医"消渴目病"范畴,病因有内外,病位在目,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以气阴两虚、目络瘀滞兼早期阳虚为基本病机,涉及五脏,以肝为关键,肝病则体用皆损,主要表现为肝气、肝血、肝阳、肝阴不足,肝郁以及肝热.治疗分虚实寒热、标本缓急,以调肝为关键.密蒙花方是名中医高健生所创,入选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十病十药",被广泛用于NPDR的临床治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程、改善视功能.《脏腑标本药式》由易水学派张元素所著,是脏腑辨证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主要阐述各脏腑虚实、标本寒热治法及用药.故本文基于《脏腑标本药式》深入探讨密蒙花方从肝论治NPD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郑惠芳基于易水学派温补法论治崩漏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1/6
郑惠芳教授学宗易水学派,临证擅用温补法,以脾肾为核心,重视阳气,认为脾肾亏虚,寒凝血瘀是崩漏的主要病机,治疗采用的温补法包括温阳育阴、温肾化气、温阳化瘀、健脾升阳等治法.在辨证基础上,分期分时用药,出血期止血塞流以健脾升阳、温阳化瘀为主,血止后复旧固本以补肾健脾为主;青春期以滋肾益阴为主,围绝经期宜健脾升阳,兼以调养肾气.临证灵活加减,疗效显著,并指导患者预防调护,防止崩漏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基于考据学探讨易水学派张元素在金元时期的医学地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金元时期民族碰撞融合、科技长足发展与多元文化交流的特点与当今时代有诸多相似之处.对金元时期诸位医家以及其医学成就的全面认识,为当今中医学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发展与守正创新提供宝贵的借鉴.目前学界多以"金元四大家"之说统括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与医家成就,但有关此说之起源与内涵仍存有一定争议.为全面认识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本研究运用考据学方法,以有据可循的一手文献,肯定了金元时期医家的医学成就,厘清了"金元四大家"之说的源流,并对易水学派张元素在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学术地位与成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为全面认识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与医家成就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依据,并为当今中医学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易水学派医家运用六味地黄丸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乙所创,专治小儿五迟五软之症.因其适用范围窄,受众单一,并未得到当世人的重视.直至易水学派的医家们给予六味地黄丸极高的肯定,并扩大了六味地黄丸的适用群体和施治范围,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之祖方.现代人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之证,然而并非所有的肾阴虚证都适合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且六味地黄丸的临床作用远不止于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道德修养”论张元素未列金元四大家之因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元素为易水学派始祖,其学术思想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而对他未被列入金元四大家医界颇有争议.据吴昊天实地考证张元素生平,补正其曾于涿州任国子学正,期间有贿赂、腐败之举,笔者认为这或为影响张元素列于金元四大家之内的一个原因.观金元四家之品行记述,刘完素不慕功利显民族气节,张从正不媚权势彰医之傲骨,李东垣侍母孝谨且笃敬好施,朱丹溪品行端正蕴儒于医道,德行皆为人称赞.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评判标准观之,德才兼备的医者才能称为大家,故白璧之污影响了张元素的医学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