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微旁流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微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5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经鼻导管不同流量吸氧,低流量组(L组)2 L/min,中流量组(M组)4 L/min和高流量组(H组)6 L/min.在拔除气管导管30 min时记录PETCO2数值并抽取动脉血测量PaCO2,Pearson法分析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 拔管30 min时,三组PETCO2、PaC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PaO2和 SpO2均显著低于M组和H组(P<0.05).L组、M组、H组微旁流PETCO2与PaCO2均呈高度相关(r=0.931、0.878、0.838,P<0.01),二者的相关性随着氧流量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PACU内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使用微旁流PETCO2监测时,在2~6 L/min的氧流量下微旁流PETCO2与PaCO2均保持高度相关性,可作为评估PaCO2的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47例,按随机数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麻醉诱导期给与苯磺酸瑞马唑仑+舒芬太尼+苯磺阿曲库铵)74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期给与丙泊酚+舒芬太尼+苯磺阿曲库铵)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前(T0)、麻醉后1 min(T1)、麻醉后5 min(T2)、气管插管时(T3)、麻醉后1h(T4)、麻醉后2 h(T5)、苏醒时(T6)]的术中体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炎症应激指标、JAK/STAT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P:F研究组=78.227,F对照组=28.302;HR:F研究组=17.393,F对照组=4.332,P<0.05),研究组T1~3时MAP高于对照组,T2~4时H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拔管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0、JAK2、STAT3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镇静效果,亦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麻意识恢复前拔除气管导管技术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拔管常引发血流动力学波动,使心肌耗氧增加,易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及心血管并发症。尤其对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更为明显,麻醉风险性更大。气管导管拔管时机选择是影响心血管反应与相关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报道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全麻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35例资料,分析全麻意识恢复前拔除气管导管技术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开放策略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肺开放策略(OLS)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或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74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7):OLS组和非OLS组(NOLS组)。OLS组术中给予小潮气量通气、肺复张和个体化呼气末正压,NOLS组患者给予5 cmH 2O的固定呼气末正压。于麻醉诱导前(T 0)、气管插管后10 min(T 1)、气腹后1 h(T 2)、2 h(T 3)和气管拔管后10 min(T 4)时记录脑氧饱和度(rSO 2)、pH值、PaO 2、PaCO 2和PaO 2/FiO 2。于术前、术毕和术后1 d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和钙结合蛋白(S100β)浓度。术后1~3 d采用谵妄评估量表评估POD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NOLS组比较,OLS组T 3时pH值降低,PaCO 2升高,T 2~T 4时PaO 2、PaO 2/FiO 2和rSO 2升高,术毕和术后1 d时血清IL-6和S100β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POD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OLS可提高rSO 2,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POD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筛查及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拔管后吞咽障碍是气管插管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识别拔管后吞咽障碍,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调整护理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筛查及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帮助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拔管后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麻醉深度指数和Narcotrend指数的临床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并与Narcotrend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进行比较。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显微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同时监测患者AI、NI及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米库氯铵维持麻醉。记录数据信号稳定后(T 1)、诱导前(T 2)、插管前(T 3)、插管后1 min(T 4)、插管后3 min(T 5)、插管后5 min(T 6)、置喉镜前(T 7)、置喉镜后1 min(T 8)、置喉镜后5 min(T 9)、手术结束(T 10)、苏醒(T 11)、拔管(T 12)12个时点的AI、NI、Ce。 结果:随着麻醉深度的变化,AI和NI的变化趋势一致。AI与NI、C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 P<0.05 )、-0.599( P<0.05),NI和Ce的相关系数为-0.584( P<0.05),AI、NI、Ce三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AI和NI均能准确反映患者手术不同阶段的麻醉深度,AI监测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可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避免患者术中知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23年3月至12月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24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DR组)和对照组(R组),每组62例。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行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DR组患者注射地塞米松5 mg+0.25%罗哌卡因10 ml,R组患者注射0.25%罗哌卡因10 ml。主要结局指标:分别于术后1和6 d时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吞咽功能,记录吞咽功能障碍(任意一个指标异常)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分别于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4、8、12、24和48 h时,记录静态和吞咽状态下NRS评分。分别于术后1和6 d时采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10)评价嗓音功能;记录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DR组纳入61例,R组纳入60例。与R组比较,DR组术后1和6 d时SSA评分、术后1 d时吞咽障碍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后8和12 h时静态、气管拔管后4~24 h时吞咽状态下NRS评分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1 d时VHI-10评分降低,酮咯酸氨丁三醇使用例次减少( P<0.05)。 结论:地塞米松混合罗哌卡因用于颈神经通路阻滞可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临汾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0)及观察组( n=40)。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治疗、物理性治疗及肢体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评分量表(FOI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支气管痉挛、营养不良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5);两组的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且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支气管痉挛、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 P<0.05)。 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20~26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术中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3~0.6 mg·kg -1·h -1,采用Veryark-TOF监测仪监测肌松,维持TOF比值=0且强直刺激后计数1或2。关闭腹膜时停用罗库溴铵。术后送入PACU,待肌松监测T 2出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3 mg/kg +阿托品0.015 mg/kg。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分别于麻醉前(T 1)、气管拔管后5和30 min(T 2,3)时,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 2和PaCO 2,并于上述时点采用超声测量膈肌吸气末厚度、呼气末厚度和膈肌运动幅度,计算膈肌厚度比率。记录T 2出现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气管拔管后30 min内肌松残余(TOF比值<0.9)、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N组比较,S组T 2,3时PaO 2升高,PaCO 2降低,T 2时膈肌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比率升高,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拔管后肌松残余、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P<0.05),T 2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舒更葡糖钠可快速有效地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肌松,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研究年度进展2022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2021-10-01至2022-09-30期间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在NPPV和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ARF)中有3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NPPV(包括单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率,HFNC的效果存在争论。此外,在NPPV治疗ARF的结局预测模型、NPPV相关的心搏骤停事件和人机界面对NPPV治疗效果的影响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NPPV在气管插管前预氧合和辅助撤机拔管的研究中显示,NPPV可以减少气管插管过程中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拔管后再次气管插管的风险。在长期家庭应用NPPV方面,提出成功启动的5个指标,但临床实践中符合5个指标的比例低,以及心理干预对长期NPPV依从性的影响等,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合理选择和优化应用NPP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