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2年河南省某医院高毒力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河南省某医院高毒力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hv-CRKP)的临床分布、耐药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用药和院内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CRKP菌株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挑丝试验、毒力基因检测、血清杀伤试验和大蜡螟幼虫毒力试验联合检测筛选出hv-CRKP菌株;WHONET 5.6分析hv-CRKP临床特征及2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胶体金法检测hv-CRKP的碳青霉烯酶表型,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桑格测序技术检测hv-CRKP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荚膜血清型。结果:2020—2022年本院共检出非重复CRKP临床分离株264株,其中hv-CRKP 23株,hv-CRKP的检出率为8.71%(23/264),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10/23)和神经外科(8/2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10/23)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6/23);hv-CRKP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仅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保持较好的敏感性;23株hv-CRKP中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出率为91.30%(21/23),未检出B类和D类碳青霉烯酶;MLST和荚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本院hv-CRKP主要为ST11型,占比56.52%(13/23),荚膜血清型以K64(9/13)和KL47(4/13)为主。结论:hv-CRKP主要来自重症科室的下呼吸道标本,耐药情况较为严重,流行株具有一定的多态性,主要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ST11-K64型和ST11-KL47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带药移栽对水稻害虫防控的减药增效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以新型、高效、持效期长的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和四唑虫酰胺为例,探究带药移栽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果及农药减量增效的实践意义.[方法]通过室内模拟秧苗带药移栽分别测定了1.95,5.85 和 9.75 mg a.i./m2 三氟苯嘧啶处理对褐飞 虱 Nilaparvata lugens 和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成虫或若虫的毒力和持效期,并在浙江杭州和湖南衡阳两地评估了早、中、晚稻秧苗高剂量带药移栽处理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效以及不同施药模式对稻田寄生蜂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室内经5.85和9.75 mg a.i./m2三氟苯嘧啶处理的秧苗在移栽后35 d时使褐飞虱雌成虫和3龄若虫均能保持75%以上的校正死亡率,且5.85 mg a.i./m2剂量处理在移栽后28 d时使白背飞虱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大于80%;使用12.75和25.50 mg a.i./m2四唑虫酰胺处理秧苗在移栽后35 d时对早稻二化螟为害的校正防效均在85%以上.综合浙江杭州和湖南衡阳两地中、晚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应用5.85 mg a.i./m2三氟苯嘧啶和25.50 mg a.i./m2四唑虫酰胺进行秧苗"送嫁药"处理可减少1~2次大田用药和98%以上的农药有效成分用量,同时还保持着与常规喷施相当的防效,并使寄生蜂总种类和总数量分别提高了 29.0%~49.7%和61.2%~69.3%.[结论]秧苗移栽前施用防效优良且持效期长的杀虫剂能减少水稻前期的施药次数和用量,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为利用带药移栽技术推行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7种杀虫剂包衣对菜心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用啶虫脒等7种杀虫剂和其混剂对菜心种子包衣处理后,对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进行评价,筛选适合菜心种子包衣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杀虫剂.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菜心幼苗株高和株鲜重无显著影响,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和受害指数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苏云金杆菌(Bt)和乙基多杀菌素能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啶虫脒、氟虫腈、虫螨腈和唑虫酰胺4种药剂相比,啶虫脒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氟虫腈次之,4.0 g/200 g处理剂量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虫螨腈和唑虫酰胺降低受害指数作用不显著;但啶虫脒3.0 g/200 g和4.0 g/200 g处理剂量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有显著降低作用.氯氰菊酯与不同剂量啶虫脒、虫螨腈和氟虫腈混配后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对种子安全性均较单剂差,前期均能显著降低种子发芽势.含有不同剂量啶虫脒的混剂与啶虫脒单剂具相似规律.总体而言,单剂Bt综合效果最优,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氟虫腈次之,虫螨腈和唑虫酰胺较差;混剂安全性较单剂差,但保护作用相对优于单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农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实验测定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2种农药防治金银花蚜虫效果,研究其在金银花蚜虫防治上的适用性,为金银花蚜虫防治寻找新的低毒低残留替代农药.按照农药标签的施用剂量喷施,对试验小区施药前和施药后1,2,3,7,10 d进行虫口数调查,调查方法为5点取样法,每株金银花中选取5个蚜虫数较多的枝条,记录虫口数.结果显示施药后1d,2种农药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超过80%,均大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说明这2种农药速效性好;施药后7,10 d,防治效果均为达100%.2种农药推荐剂量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良好,均无药害,可在金银花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2种杀虫剂对柑橘大实蝇选择行为的影响及击倒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柑橘大实蝇是柑橘上的重要害虫.本文分别利用Y型嗅觉仪和饲喂法测定了柑橘大实蝇成虫对12种杀虫剂的选择行为和击倒作用,以期筛选出田间防治柑橘大实蝇的高效农药,并为研发其诱杀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2种杀虫剂中,吡虫啉、阿维菌素对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多杀霉素、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氟铃脲对雄成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多杀霉素、毒死蜱、噻嗪酮对雌成虫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啶虫脒、噻虫嗪、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既无驱避作用也无引诱作用.同种药剂对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的击倒时间无显著差异,不同药剂间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的击倒时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啶虫脒的击倒时间(KD50<1 min)最短.综合考虑杀虫剂对柑橘大实蝇选择行为的影响及击倒作用,认为啶虫脒更适宜作为柑橘大实蝇诱杀剂中的杀虫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昆虫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inwardly-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s,Kir)在动物体内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有关昆虫Kir的研究虽然不多,但近5年来却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本文就昆虫Kir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目前对昆虫Ki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翅目与半翅目,对基因组的分析以及基因克隆研究表明,昆虫Kir基因数量较少,远低于哺乳动物.双翅目的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有5~6个Kir基因,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仅3个Kir基因,半翅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与热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也只有3个Kir基因,而大豆蚜Aphis glycines的Kir基因数则减少到2个,第3个Kir基因的丢失可能与其马氏管的退化有关.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昆虫Kir具有3个亚家族,但与哺乳动物的7个Kir亚家族没有直系同源关系.尽管如此,昆虫Kir具有与哺乳动物Kir类似的基本结构特征:由4个亚基组成四聚体通道,每个亚基具有2个跨膜区(TM1与TM2),TM1与TM2之间具K+选择过滤序列.昆虫的Kir基因主要在唾液腺与马氏管中高水平表达,Kir抑制剂可阻断唾液腺与马氏管的分泌活性,从而影响昆虫的取食与排泄活动并使昆虫致死,说明这2类组织器官的分泌活性与Kir有关,Kir介导的K+跨膜转运驱动了这类组织中上皮细胞的分泌活动.更为重要的发现是氟啶虫酰胺对褐飞虱Kir具有很高的阻断活性,并影响其唾液分泌与排泄功能,证明了Kir就是该杀虫剂的分子靶标.最后本文还对昆虫Kir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开发靶向Kir的新型杀虫剂的研究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菜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持续监测菜蚜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是菜蚜防治与抗药性治理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探析贵州菜蚜对十字花科蔬菜地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2017-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修文县、毕节市黔西县、遵义市播州区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田间种群对10余种常用药剂的敏感性,并分别以物种、年份、地区和杀虫剂为变量进行数据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3种菜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桃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甘蓝蚜和萝卜蚜(分别相差12.7倍和15.5倍);贵州不同地区间同种蚜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差异不明显,贵阳、黔西和息烽甘蓝蚜对杀虫剂敏感性没有差异;贵阳和遵义萝卜蚜对杀虫剂敏感性也没有差异.年度间同种蚜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发生变化,从2017-2018年桃蚜和甘蓝蚜敏感性分别下降了2.2倍和1.9倍;其中贵阳市桃蚜种群对烯啶虫胺、噻虫啉、噻虫嗪、毒死蜱、噻虫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下降了5.6-115.0倍;贵阳市甘蓝蚜种群对功夫菊酯、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敏感性也有2.1-6.7倍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多数药剂对甘蓝蚜和萝卜蚜的毒力较高,可用于这2种蚜虫的防治,优先推荐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等交替轮换使用;桃蚜对多数杀虫剂很不敏感,且抗性上升很快,推荐氟啶虫胺腈、吡虫啉和抗蚜威等药剂暂时还可以用于防治贵州桃蚜,急需寻找新型高效药剂来交替轮换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3种毒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力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除虫菊素、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3种毒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杀效果.方法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NY/T 1153.5-2013)第5部分:饵剂防治白蚁.结果 氟啶虫酰胺4 000 mg,/L处理组在第6天白蚁死亡率达100%;2 000、3 000 mg/L处理组白蚁在第10天死亡率达100%.氯虫苯甲酰胺3 000 mg/L处理组在第6天白蚁死亡率达100%.除虫菊素处理组对白蚁的毒杀效果不理想.结论 可进一步研究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毒饵防治台湾乳白蚁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灰飞虱对药剂敏感性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探索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对药剂敏感性和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取食水稻、小麦和稗草后的灰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同时比较了灰飞虱体内酯酶(EST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结果表明,用5种寄主植物连续饲养灰飞虱3代后,灰飞虱对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对吡虫啉、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灰飞虱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取食稗草的灰飞虱体内ESTs和MFO活性最高,取食水稻紫香糯2315的灰飞虱体内GSTs活性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可影响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和体内解毒酶的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1种常用农药对地熊蜂工蜂的毒性和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估常用农药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生态风险,为设施大棚合理施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吡呋喃酮、螺虫乙酯、异丙威和除虫脲)、3种杀螨剂(丁氟螨酯、唑螨酯和联苯肼酯)及2种杀菌剂(春雷霉素和啶酰菌胺)共11种常用农药对地熊蜂成年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急性接触毒性,并评估其生态风险性.[结果]11种农药经饲喂法测定,对地熊蜂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除高效氯氟氰菊酯、异丙威和虫螨腈为高毒,氟吡呋喃酮和唑螨酯为中毒外,其余药物均为低毒.经接触法测定,对地熊工蜂的急性接触毒性除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异丙威为高毒,虫螨腈为中毒外,其余药物均为低毒.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对地熊蜂工蜂而言,异丙威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经口与接触毒性为中风险,氟吡呋喃酮、啶酰菌胺、除虫脲、唑螨酯、联苯肼酯、螺虫乙酯、春雷霉素、丁氟螨酯的经口与接触毒性为低风险;虫螨腈的经口毒性为中风险,接触毒性为低风险.[结论]在设施作物花期使用地熊蜂授粉时,建议禁用异丙威、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这3种存在中风险的农药,慎重使用氟吡呋喃酮和唑螨酯这2种农药,以避免对地熊蜂造成危害,而另外6种低毒农药可根据田间情况合理施用,并可采取通风晾晒、设置间隔期等方式降低农药对地熊蜂的生态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