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肋胸廓发育不良3型两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2例疑似短肋胸廓发育不良的胎儿进行致病变异鉴定和临床分型。方法: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对引产胎儿进行全面检查,记录其临床表型。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胎儿皮肤组织及其父母外周血样的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其进行检测,对候选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用VarCards在线软件分析变异的致病性,结合Swiss-PdbViewer预测变异对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两例胎儿均携带 DYNC2H1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胎儿1为c.515C>A(p.Pro172Gln)和c.5983G>A(p.Ala1995Thr),胎儿2为c.5920G>T (p.Gly1974*)和c.9908T>C(p.Ile3303Thr)。两例胎儿的亲代均携带杂合变异。 结论:DYNC2H1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很可能是两例胎儿的遗传学病因,二者均被确诊为SRTD3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的基因型及其地区分布。方法:选取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保存的1954-2011年在不同地区宿主、媒介体内分离的1 004株鼠疫菌作为实验对象,采用传统的苯酚-氯仿混合抽提法提取鼠疫菌DNA。分别对3个CRISPR位点(YPa、YPb和YPc)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所测得CRISPR序列与文献最新报道的CRISPRDictionary数据库进行检索比对,以鉴定间区序列(spacer);对CRISPR各位点新发现的spacer,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序列比对,推测基因序列来源。根据CRISPR spacer阵列的多态性对青藏高原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 004株鼠疫菌共发现53种spacer,其中新发现6种,分别为a105、a106、a107、b51、b52、c14;1 004株鼠疫菌被分成44个不同的CRISPR基因型,10大类群,新发现基因型15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以G26-a1′、G7、G22、G24-a1′、G22-a1′、G9、G26-a1′a60型为主,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为G37-a6′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具有高度多样性,且地区分布特征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AAS基因多态性与军事特勤人员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军事特勤人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10月,选择在2017年1至12月某疗养院疗养的军事特勤人员(162人)为研究对象,均为汉族、男性;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EH者(79人)为病例组,血压正常者(83人)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RAAS基因多态性。比较组间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军事特勤人员平均年龄(38.2±5.3)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及40岁以上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GT基因M235T位点、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携带AGT基因M235T位点TT基因型( OR=3.28,95% CI:1.21~8.91)和携带ACE基因DD基因型( OR=2.86,95% CI:1.17~7.00)是军事特勤人员发生EH的危险因素。 结论:AGT基因M235T位点TT基因型、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是军事特勤人员EH的易感基因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VEGF- A基因变异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雷珠单抗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 A)基因变异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及雷珠单抗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医院确诊的nAMD患者127例和健康对照组101人。nAMD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3个月,视力提高5个ETDRS字母数及以上者为视力改善组,视力改善低于5个ETDRS字母数者为视力欠佳组。每人取外周血5 ml,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采用Sanger法对VEGF-A外显子及上下游各2 kb片段进行测序并筛选变异位点。使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测序发现的变异进行基因分型。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验研究样本群体代表性。分析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视力改善组与视力欠佳组在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VEGF-A基因变异位点rs3025018位于第7内含子,该位点VEGF-A的等位基因包括C、G和T,基因型为CC、CT、CG、TT和TG。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92, P=0.024);其中2个组间G与C+T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90, P=0.006, OR=0.407,95% CI=0.210~0.695)。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76; P=0.010);其中基因型CG+GT与CC+CT+TT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335, P=0.004, OR=0.367,95% CI=0.183~0.802)。视力改善组与视力欠佳组在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携带 VEGF- A基因的rs3025018位点G等位基因人群患nAMD的可能性较携带C或T等位基因的小。 VEGF- A基因位点rs3025018变异对雷珠单抗治疗黄斑变性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藏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CRISPR基因分型及地区分布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西藏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基因型及其地区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不同时间、地区、宿主、媒介体内分离的125株代表性鼠疫菌株作为实验菌株,采用苯酚-氯仿混合抽提法提取鼠疫菌DNA。应用3对CRISPR引物(针对YPa、YPb、YPc 3个位点)分别对实验菌株DNA进行PCR扩增,经测序确定鼠疫菌CRISPR基因型。结果:125株鼠疫菌均具有YPa、YPb、YPc 3个CRISPR位点,共发现18种间区序列(spacer),其中YPa位点8种、YPb位点6种、YPc位点4种;新发现spacer 2种,分别为b52、c14。经CRISPR基因分型,共有G1、G7、G7-b4′′′、G7-b52、G7-c2 -、G8、G22、G22-a4 -、G22-b4′′′、G22-c14 10种基因型,其中6种为新发现基因型。125株实验菌株中,以G7型为主要基因型,占65.6%(82/ 125),在西藏自治区下辖的6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均有分布;其次为G22、G7-c2 -型,分别占14.4%(18/ 125)、11.2%(14/125),其中G22型分布于那曲市、昌都市、拉萨市及阿里地区,G7-c2 -型分布于日喀则市和山南市。 结论:西藏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位点遗传多态性较高,不同基因型的鼠疫菌株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3个白化病家系的遗传学分析及产前基因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3个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C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变异鉴定,并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收集13例临床确诊的无亲缘关系的白化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皮肤和眼睛的临床表现确定疾病分型;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各3~5 mL;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对候选基因进行外显子靶向测序(panel sequencing),通过PCR和Sanger测序鉴定致病变异;针对先证者致病基因型对其母所妊娠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在13例OCA先证者中均鉴定出致病变异,其中10例为 TYR复合杂合或纯合变异致病,3例为 OCA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病;在鉴定的15个变异中,发现2个新变异( TYR: c.650G>C, p.Arg217Pro; OCA2: c.516-2 A>T),并针对错义变异 TYR: c.650G>C(p.Arg217Pro)进行致病性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对上述家系中的6例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4例胎儿为致病变异携带者,1例胎儿未携带致病变异,1例胎儿具有与先证者相同的致病基因型。 结论:在13例OCA先证者中成功完成致病基因型鉴定,发现2种新致病变异,拓展了该病的致病变异谱;为患者家庭提供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有效地预防了患儿的出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例成骨不全症患者候选剪接变异的致病性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2例中国汉族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者进行突变检测,对其候选剪接变异进行致病性鉴定。方法:采用常规酚-氯仿法从2例中国汉族OI先证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进行致病突变筛查;针对检出的可能引起RNA剪接异常的疑似致病变异,构建Minigene分析变异对于剪接的影响,进而确定其致病性。结果:在先证者1中发现可能影响剪接的杂合变异:COL1A1:c.858+1_858+5delGTAAG;先证者2同时存在COL1A2的两个变异,一个为可能引起异常剪接的杂合变异c.1405-7C>T,另一个为杂合错义变异c.2972G>T(p.G991V)。Minigene实验分析证实家系1的变异导致COL1A1基因第12外显子发生跳跃,家系2变异位点c.1405-7C>T对COL1A2的转录后剪接没有影响。先证者2的COL1A2基因的G991为一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c.2972G>T(p.G991V)可能为真正的OI致病变异。结论:先证者1的COL1A1剪接位点变异c.858+1_858+5delGTAAG是导致OI的致病性变异;排除先证者2中COL1A2变异c.1405-7C>T的致病性,确定COL1A2基因变异c.2972G>T(p.G991V)为先证者2的致病原因。针对WES提示的剪接变异进行Minigene分析,不仅实现了突变致病性鉴定,丰富了OI的突变谱,而且为患者产前诊断和后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牡蛎中戊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牡蛎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为牡蛎中HEV的检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参考欧盟ISO/TS 15216-2∶2019,用蛋白酶K消化法对人工污染HEV粪便悬液的牡蛎消化腺标本进行前处理后,分别用四种核酸提取方法进行HEV RNA提取,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比较HEV回收率;分别用蛋白酶K消化法、蛋白酶K消化+PEG沉淀法和蛋白酶K消化+PEG沉淀+氯仿抽提法对人工污染的牡蛎消化腺标本进行前处理,用最优核酸提取方法进行HEV RNA提取,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比较三种前处理方法的HEV回收率和抑制率。将最优HEV检测方法应用于市售牡蛎标本检测。结果:四种核酸提取方法的HEV回收率分别为1.37%,2.50%,4.24%和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47.220, P<0.001);三种前处理方法的HEV回收率分别为6.02%,13.65%和2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800, P<0.001),蛋白酶K消化+PEG沉淀+氯仿抽提法回收率最高;三种方法的抑制率分别为13.38%,20.98%和8.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0.205, P<0.001),蛋白酶K消化+PEG沉淀+氯仿抽提法抑制率最低。在120份市售牡蛎标本中检出一份HEV RNA阳性标本。 结论:在对牡蛎标本进行HEV检测时,用蛋白酶K消化+PEG沉淀+氯仿抽提法进行前处理,能够提高牡蛎中HEV的回收率,更适用于牡蛎标本的前处理;不同厂家的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的HEV回收率不同,开展检测前应比对筛选,择优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3例的致病变异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3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患者进行候选基因 GNAS的变异鉴定,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 方法:选取2019年4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就诊和2020年8月、2021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共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酚-氯仿法提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筛查,通过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测序显示家系1患者存在 GNAS基因第8外显子的c.601C>T(p.Arg201Cys)杂合错义变异;家系2和家系3患者均存在 GNAS基因第8外显子的c.602G>A(p.Arg201His)杂合错义变异。两种变异均为已知致病变异,患者均为相应致病变异的嵌合体,但比例有所不同。 结论:WES是鉴定MAS等体细胞遗传病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联合应用WES和Sanger测序鉴定了MAS患者致病变异及其嵌合程度,并证实其与患者的表型无明显相关性,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术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优选白术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方法 比较氯仿-正丁醇Sevage法去蛋白与不去蛋白白术多糖含量.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优选AB-8型、D101型、LX-38型3种大孔吸附树脂.通过吸附时间、解吸时间、上样流速、上样浓度、洗脱剂用量、洗脱剂浓度和洗脱流速研究AB-8型大孔树脂纯化白术多糖工艺.结果 未去蛋白的多糖含量为(5.582±1.448 0)%、(5.407±0.766 8)%、(5.155±0.721 4)%,Sevage 法去蛋白后的多糖含量为(4.658±0.155 8)%、(4.247±0.074 2)%、(4.610±0.173 4)%.AB-8型大孔树脂较其他两种树脂,其吸附率及解吸率可达(18.40±0.030 0)%,(91.73±0.078 1)%,纯化工艺为吸附时间3 h、解吸时间3 h、上样流速1 BV/h、上样浓度0.75 mg/mL、洗脱剂用量4BV、洗脱剂浓度15%乙醇、洗脱流速3 BV/h.结论 本试验为白术多糖的提取分离提供了试验依据,为白术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