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刮痧疗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分析刮痧疗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案特点,为后续临床操作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有关刮痧疗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频次分析,并对经络和高频腧穴(频次≥9次)进行聚类分析及Apriori关联分析.结果:检索共得文献261篇,筛选后纳入文献54篇.刮痧用具多为水牛角、刮痧介质多为刮痧油,刮痧手法和时间多数未提及.经络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是足太阳膀胱经(77.78%)、督脉(70.37%)、足少阳胆经(22.22%);腧穴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是委中(55.56%)、环跳(38.89%)、肾俞(35.19%).此外,最常使用的经络配伍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最常使用的腧穴配伍为环跳→委中.结论:刮痧疗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刮痧器具多样,刮痧手法和时间各异,经络多选用阳经,腧穴选用遵循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国医大师丁樱治疗过敏性紫癜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挖掘丁樱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规律,探析丁樱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丁樱教授儿科门诊的过敏性紫癜处方,通过名医传承一体化平台,建立药物-药物、药物-症状网络,对其核心药组及关联规律进行深层次分析.结果 纳入病案195则,涉及585诊次、处方585首、中药153种,药物总频次为8 017.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归经以肝经、心经为主.药物权重等级分析显示,生地黄、当归、连翘、忍冬藤、牡丹皮、紫草、川芎、地肤子、海风藤、络石藤、徐长卿、雷公藤、薏苡仁、黄芩、水牛角、砂仁、白芍、浮萍、甘草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核心处方.药物-药物共现性分析显示,生地黄-当归、生地黄-牡丹皮、连翘-牡丹皮、地肤子-忍冬藤、川芎-忍冬藤、忍冬藤-当归、地肤子-连翘、牡丹皮-紫草、当归-牡丹皮、生地黄-连翘、连翘-川芎、生地黄-忍冬藤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出10个潜在药物群.结论 丁樱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强调病、证、症相结合及对药的应用,临证施治遵循"祛邪安络"思想,善用清热解毒类药、清热祛风类药、清热祛湿类药以"祛邪",善用活血凉血类药、养血通络类药以"安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角蛋白源特征肽检测优化的角类动物药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由于角蛋白结构稳定,富含角蛋白的角类动物药提取溶解步骤复杂,严重制约了检测效率及通量,该文通过简化角类样品前处理步骤,优化主要角类动物药的特征肽检测方法,提升角类动物药专属性鉴别效率.分别对经/未经碘乙酰胺(IAA)处理的角类动物药特征肽类进行分析,优化特征肽的离子对条件,并比较经/未经IAA处理的特征肽的保留时间、响应值等数据;采用直接酶解与提取总蛋白后酶解2 种前处理方法制备角类动物药样品,基于特征肽保留时间、离子响应值等比较不同方法对羚羊角、水牛角、山羊角及牦牛角样品中特征肽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待测角类样品经直接酶解的简化工艺处理后,均可检测到未经IAA处理的特征肽信息,且与IAA处理后的特征肽相比,其保留时间后移,质谱响应稍有降低;未经IAA处理的特征肽专属性良好,不影响角类动物药的专属性鉴别.综上,可采用直接酶解的工艺处理角类样品,省略蛋白质提取、二硫苏糖醇、IAA试剂处理步骤,显著提高前处理效率,且不影响角类动物药的专属性鉴别,为角类动物药质量研究及标准提升提供了思路与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病毒诱发哮喘关键miRNA靶基因的预测与验证及潜在中药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病毒诱发哮喘关键微小RNA(miRNA)以及差异基因在哮喘发病中的调控作用,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对应中药,为病毒诱发哮喘中医药辨证论治、早期截断哮喘的发生、传变提供诊疗思路.方法:首先通过查阅有关miRNA与哮喘关系的文献,根据文献的影响因子、报道次数及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树突细胞、自噬等病毒诱发哮喘发病机制的密切程度进行积分统计,按得分高低筛选出6个候选miRNA:miRNA-155、miRNA-21、Let-7、miRNA-34a、miR-NA-145、miRNA-146a.然后通过靶基因数据库分析其功能,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关键目标miRNA相关的信号通路.最后通过Coremine数据库查找核心基因对应中药,使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查找中药有效成分,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通过RSV联合鸡卵清蛋白诱导病毒诱发哮喘模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的核心mi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验证结果显示:RSV诱导哮喘小鼠模型中气道上皮miRNA-21、Let-7、miRNA-155、miRNA-146a表达量显著降低,提示这四种miRNA可作为病毒诱发哮喘关键生物标志物;结果中共筛选出与病毒诱发哮喘最相关的10个核心靶基因,分别是:STK4、CTH、MRM3、EEF1A1、PDCD6IP、MARCKS、SLC25A5、GNAS、AL-DOA、CFL1,也是治疗的关键靶点;一共包含对应中药共160多种,其中理气活血类药物、补虚药出现频次最高,具体的高频中药为:枳实、枳壳、香橼、油柑子、人参、人参叶、姜黄、郁金、丁香、水牛角.结论:MiRNA能够通过靶向调控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病毒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RSV诱导哮喘气管组织中的miRNA-21、Let-7、miRNA-155、miRNA-146a均有显著下调,可作为病毒诱发哮喘关键生物标志物,也是治疗的关键靶点,同时能够从miRNA这一角度明确在病毒诱发哮喘中的中医药作用机制,可通过辨证论治适当使用理气活血类、补虚药等药物,以早期截断哮喘的病理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关键基因与通路的筛选及中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筛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关键基因并探索其发病机制,进而预测治疗ITP的潜在中药(TCM).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基因芯片原始数据集GSE80401,以P<0.05及|logFC|≥1条件筛选差异miRNA的标准进行分析,得到ITP的差异miRNA.采用miRTarBase、miRDB和TargetScan进行miRNA靶基因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ITP的靶点,将预测的上调靶基因和下调靶基因分别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在此基础上,将映射的靶基因分别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的靶基因,对核心靶基因在DAVID和Omicsbean数据库上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关键基因导入医学本体信息检索数据库(Coremine Medical)分析治疗关键基因的TCM.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差异基因 422个,关键基因 17个,包括BCL2L1、CCND1、CD44、CDKN1A、CREB1、GRB2、MAPK1、MAPK8、PIK3R1、CDK2、CAV1、FGF2、IGF1、SMAD2、SMAD4、TLR4和VEGFA,主要涉及蛋白聚糖、FoXO、PI3K-Akt、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感染、内分泌抵抗、黏着斑等信号通路.筛选得到包括人参、赤芍、当归、蜂毒、眼镜蛇、补骨脂、地黄、水牛角、火麻仁、菟丝子、五灵脂和金鸡纳皮等在内的具有防治ITP的TCM共12味.TLR4映射的TCM最多,其次是CCND1和VEGFA.在众多的TCM中,人参同时作用于17个靶点,赤芍、当归和蜂毒同时作用于11个靶点,眼镜蛇和补骨脂同时作用于9个和8个靶点,地黄和水牛角同时作用于7个靶点,火麻仁同时作用于4个靶点,菟丝子同时作用于3个靶点,五灵脂同时作用于2个靶点,提示上述药物具有多靶点防治ITP的潜能.结论:基于生信分析初步预测得到ITP的关键致病基因及具有防治作用的TCM,可为相关TCM新药开发提供靶点及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水牛角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水牛角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出血模型组、云南白药组、水牛角高剂量组、水牛角中剂量组、水牛角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干姜水煎液结合5%乙醇给药复制血热出血模型.造模6 h后,云南白药组大鼠予云南白药溶液(0.5 g/kg)灌胃,水牛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高(36 g/kg)、中(18 g/kg)、低(9 g/kg)剂量水牛角水煎液,正常对照组、出血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饮水量、摄食量、尿量、粪便含水量、体质量增长率、肛温;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HE染色观察肺、胃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出血模型组大鼠肛温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体质量增长率、摄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云南白药组大鼠肛温低于出血模型组(P<0.05),体质量增长率高于出血模型组(P<0.01);水牛角高、中剂量组大鼠肛温低于出血模型组(P<0.01或P<0.05),体质量增长率、摄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均高于出血模型组(P<0.01或P<0.05).出血模型组大鼠PT、AP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FIB、T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云南白药组大鼠TT、FIB均低于出血模型组(P<0.05);水牛角高、中剂量组大鼠PT、APTT均高于出血模型组,FIB、TT均低于出血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出血模型组大鼠AT、FD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云南白药组大鼠FDP低于出血模型组(P<0.01);水牛角高、中剂量组大鼠AT、FDP均低于出血模型组(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肺、胃组织基本正常;出血模型组大鼠肺、胃组织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出血变化;与出血模型组比较,云南白药组、水牛角高剂量组、水牛角中剂量组肺、胃组织的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水牛角低剂量组大鼠以上各项指标和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水牛角可能通过调节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改善肺、胃组织病理变化而发挥止血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改进双聚类算法的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用药剂量规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改进的CC双聚类算法,对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用药剂量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数据挖掘结果.方法 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26日关于中医治疗HSPN的文献资料,提取其中的药物方剂.首先,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创建药物的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隶属矩阵,将所有药物剂量进行分类,再结合改进的CC双聚类算法挖掘中医治疗HSPN关键药物的组分信息.结果 共纳入中医治疗HSPN处方387则,其中包括药物 174味,高频药物(频次≥30次)38味,高频药物组合 10组,常见药物剂量组合有大剂量水牛角、生地黄配小剂量小蓟(2∶2∶1);小剂量连翘配伍小剂量金银花(1∶1);大剂量当归配伍中剂量黄芪(1∶2)等,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益气活血药为主.结论 经改进的CC双聚类算法联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可以从众多的方剂数据集中挖掘出关键的药物组分,并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进行区间划分,具有高效率数据挖掘的特点,可为HSPN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全国名中医诊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症-证-药规律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挖掘名中医辨治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中医核心症状、证型分类特征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全国名中医治疗儿童HSP的相关文献及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医案类、临证经验类书籍,建立儿童HSP的症-证-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朴素贝叶斯算法挖掘儿童HSP的核心症状、证型、药物及其关联规律.结果 共纳入664则名中医经验医案,含151个症状、12种证型、323味中药.统计分析得到的常见症状除主症双下肢紫癜外,还有腹痛、食少纳呆、关节痛、咽红、大便干结、口干口渴、神疲乏力等,常见舌象包括舌红、苔黄、苔薄、苔白、苔腻、舌淡等,常见脉象包括脉数、脉细、脉滑等;常用中药有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紫草、白茅根、连翘等,以清热药、凉血止血药为主;常见证型有血热妄行证、风热伤络证、湿热痹阻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等.朴素贝叶斯算法分析得到9个证型的核心症状及中药,如血热妄行证的核心症状为紫癜大量、斑色深红或紫红、鼻衄、口干口渴、口唇色红,核心药物有水牛角、生地黄、紫花地丁、栀子、牡丹皮等.结论 运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分析名中医治疗儿童HSP症-证-药规律与临床基本一致,对临床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基于数据挖掘的黄振翘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全国名老中医黄振翘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验案为基础,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其中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且记录相对完整的119例357诊次病案,经过预处理后建立标准化的病案数据库.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SPSS18.0、IBM SPSS Modeler 14.1等软件,分别运用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关联分析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从常用中药、药物功效分类、核心药组、常用药对、药症关联等方面,挖掘黄振翘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及特色.结果 ①共使用中药217种,常用药物为黄芪、生地黄、白术、炙甘草、牡丹皮、黄芩、白芍、蒲公英、熟地黄、茯苓、陈皮、生甘草、党参、墨旱莲、黄柏、水牛角、当归、茜草根、赤芍、太子参、黄连、紫苏梗、山药;常用的中药类型为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②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组:第1组为生地黄、牡丹皮、黄芩、白芍、熟地黄、黄柏、水牛角;第2组为白术、黄芪、炙甘草;第3组为蒲公英、茯苓、陈皮、生甘草;第4组为党参、当归;第5组为墨旱莲、太子参、紫苏梗;第6组为茜草根、赤芍、黄连、山药.③关联规则分析发现,黄振翘教授临证常用的配伍用药,包括补阳药与补气药、补血药、利水渗湿药之间的相互配伍,清热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药之间的相互配伍,重镇安神药、平抑肝阳药与补阴药、补气药、清热燥湿药之间的相互配伍,同时总结出一些药症关联规律.结论 黄振翘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基本原则为泻火治标制肝木、脾肾同治调阴阳,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清热凉血、益气健脾、益气养血、健脾益肾、凉血化瘀等,并总结出6类常用药物;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水牛角-珍珠母"药对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水牛角-珍珠母"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水牛角和珍珠母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疾病等信息,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类富集分析、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研究"水牛角-珍珠母"药对的作用机制.结果:"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包含2个药物,6种活性成分,相应靶标765个,相关疾病595种.关键靶点涉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关键疾病涉及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和炎症等.GO富集分析包含GO条目1285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条目973个,主要涉及小分子代谢、细胞代谢等方面;分子功能相关条目196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116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包含KEGG通路16条,主要涉及神经活性受体-配体相互作用、PPAR信号通路和谷氨酸能突触等.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水牛角-珍珠母"药对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