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名医沈金鳌疟疾诊治思想辨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沈金鳌在辨治疟疾方面独有创见,他认为疟疾病因在暑、寒、风三邪,并根据阴阳、脏腑、经络、疟疾发作频次、发病寒热先后等因素划分为六种分类方法.其次,沈氏优先诊察患者出汗情况,据此采取散邪与养正的治疗原则以及调补中焦、消痰祛风的治疗方法.另外,沈氏根据患者疟疾发病的频次、季节、时刻、寒热、昼夜等特征分而治之,并常用柴胡、常山、白豆蔻、高良姜等治疟药,为临床治疗疟疾提供更多的用药参考.此外,沈氏认识到疟疾失治误治皆会引起痢疾、疟劳、厥疟等危重变证,因此在临床诊治疟疾时应注重观察发病特征,做到未发宜防,既发防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妇科玉尺》治疗崩漏用药特色及思想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妇科玉尺》为清代名医沈金鳌于晚年所撰的妇科著作.沈氏把崩漏与月经分卷论述,提出崩漏有火热、虚寒、劳伤、气陷、血瘀及虚弱六种证候,根据各个证候遣方用药.本文在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建立数据库,比较《妇科玉尺》卷五崩漏门处方用药频次、性味与归经出现频率,分析各种证候的用药特色之外,同时以数据与原文内容相结合方式总结沈氏对崩漏的证候、治法及方药规律等的认识及思路.结果显示治疗崩漏处方共37首,涉及中药共93味,总用药313次.使用单味药物频率最高为当归,其次为甘草、熟地黄、白芍及川芎.将各崩漏证候列出的处方独立整理分析,发现各证候用药虽然均以甘、辛、苦味及温性为主,多归脾、肝经,但亦见不同侧重点.火热崩漏偏于泻火滋阴养血升阳,劳伤崩漏重视情志致虚为病,虚寒崩漏以养血散寒止血为主,虚弱崩漏强调补涩,气陷崩漏主张袪风升阳除湿,血瘀崩漏采用活血化瘀法.综合本文结果及讨论可望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崩漏病提供参考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杂病源流犀烛》骨伤学成就探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清代名医沈金鳌所撰《杂病源流犀烛》中诸多论述是骨伤科气血病机理论的发端,其论述骨伤科病的治法、方药、变证、兼证等,条分缕析,甚为完备;其整理总结手法整复的方法、要点及固定、敷药等外治法,精审扼要,平正可法;其所用方剂154首,每方记述主治、药物、剂量、加减及煎服法等,备列方药,繁复有章;其骨伤学思想影响深远,是为后学之津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代名医沈金鳌辨治汗证方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清代名医沈金鳌辨治汗证的经验.沈金鳌认为汗者总属于心,肾又主五液,心阳虚不能固卫外,则外泄而自汗;肾阴虚衰,失于滋养和收藏,营血亏耗,阳亢于外,则内伤而盗汗.汗之病虽专属心,但与心、肾有密切关系.汗证病因病机繁杂,应辨脏腑、阴阳、部位、颜色、外因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辨治膀胱咳验案5则
编辑人员丨2023/8/5
膀胱咳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以"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阐发其发病机理.历代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各有发挥:沈金鳌、林佩琴等运用茯苓甘草汤加减有所收效;程钟龄主张用止嗽散加茯芩、半夏治疗;清·周笙在《医林口谱》中云"咳而遗溺,午前甚者,气虚也";方隅在《医林绳墨》云:"妇人咳嗽,而溺出者,宜生脉散加归、术、柴、黄芩……";先贤朱进忠先生独创咳嗽遗尿方,临证中用此方加减常获佳效.笔者依《黄帝内经》之义,聚诸医家之智慧,掘其所长,临证处方,灵机而变,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通补核心,上下共治,标本兼顾"的原则,达到阴阳调和,诸症自除.现将验案5则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代名医沈金鳌辨治头痛特点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清代名医沈金鳌认为头痛的病因主要为风、寒客侵,气血不通.他继承张元素及李东垣思想,擅长从六经辨治头痛,同时也究虚实、分六淫辨治,临证常配伍羌活、白芷、川芎、藁本、薄荷、荆芥、防风、升麻、细辛等风药增强疗效.此外,沈氏还提出应对头痛预后客观地进行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沈金鳌治疗带下病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析清代名医沈金鳌治疗带下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方法:对沈氏著作《妇科玉尺》中带下篇的选方用药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及聚类分析,将统计结果与原文结合探索其对带下病的认识及诊治思路.结果:该古籍内治疗带下病的方剂共52首,涉及中药共112味,总用药407次;单味药使用频率最高为当归、白芍,分别为5.16%、4.67%;药物分类数目最多及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虚药,包括26味,总使用频次为144次;性味归经以甘、辛、苦、温,归脾、肝、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出沈氏治疗带下病常用的6组药物搭配,分组显示多为养血、益气健脾、温阳利湿药各为一组.结合原文分析,沈氏主从虚实论带下,虚以健脾、实以利湿,多以虚论;并根据带下颜色及女子年龄的不同进行分述,总体上治疗多宗东垣之法.结论:沈氏重视虚损带下病的治疗,且多从脾论治、主张温补脏腑气血兼以利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杂病源流犀烛》论治男科疾病思想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杂病源流犀烛》是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编撰的医学著作,其中对男科疾病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并首创较多男科疾病的论治观点.书中论治男科疾病所运用之理论治法、用药配伍等并不拘泥于前人思想,极具个人特点.《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男科疾病的病症源流、治疗原则、组方用药、内治外治、变证兼证等,分条析理,层次分明,条文十分完备;同时对归纳概况历代男科疾病的论治要点及治疗方法,简明精炼,繁复有章,往往可以直接借鉴,其论治男科疾病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广,为后世学医者之津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代名医沈金鳌自制方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研读沈金鳌著作《沈氏尊生书》,认为沈氏治病颇有特色,不但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还不拘泥于成方成法,多用自制方药,灵活运用.从病因病机及用药思路对沈金鳌自制方治疗遗尿、头风、血证、流涎、癥瘕进行分析及总结.治疗遗尿,自制方沈氏漻泉丸、沈氏固脬汤;治疗头风,有沈氏头风丸、沈氏荷叶汤;对于血证,创制沈氏止衄丹、沈氏犀角汤;沈氏止涎汤治疗流涎;治疗癥瘕,有沈氏血癥丸、沈氏棉子丸.自制方药配伍严谨,用方灵活辨证,因人制宜;注重脾胃,培补后天;寒热平调,升降结合;分经论治,多用风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沈金鳌辨治泄泻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清代名医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中总结泄泻的辨治源流,并指出泄泻的病因乃以湿为主,兼夹各邪;重视病因辨证,治疗主张脏腑同调,如肺肠同调、脾肠同治、太少兼顾等;处方用药强调温养脾胃、分利水湿、升阳止泻、收敛固涩等.《沈芊绿医案》中有关治疗泄泻的医案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沈氏辨治泄泻的思想既涵盖前人之理论,又包括自己的阐释与创新,对于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