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性涂料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油基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开发油基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水性涂料中游离甲醛的含量.方法 N,N-二甲基甲酰胺经处理去除甲醛本底后作为样本分散提取剂,氘代甲醇作为内标,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性涂料中甲醛,内标法定量.结果 甲醛在1~400 mg/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与甲醛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 4;甲醛在不同剂型涂料中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97.5%~10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2.6%之间;方法检出限为5 mg/kg,定量限为10 mg/kg.对市售6种不同类型水性涂料样本进行测定,其中4份样本检出甲醛,含量在21.5~41.8 mg/kg之间.结论 本法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分散剂,利用其对脂溶、水溶性化合物均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达到对各种基质水性涂料样本较好的分散效果,利用其沸点高,饱和蒸气压低,有利于甲醛逸出,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通过顶空净化和串联质谱测定有效降低了基质干扰,采用分子结构与甲醛接近的氘代甲醇作为内标,校正了样本基质对测定的影响,提高了定量的准确性,方法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灵敏高、准确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GC-MS和化学计量学的岭南红脚艾与传统艾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艾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岭南红脚艾基原南艾蒿与艾同为菊科蒿属艾组植物,为岭南民间艾叶的地方习用品.该研究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对27批岭南红脚艾及13批传统艾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二者挥发性成分种类的异同,采用内标法结合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6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平均含量高于红脚艾,且挥发油成分的种类更为丰富,多为沸点较低的组分,而红脚艾中多为沸点较高的组分.红脚艾和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均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艾叶中主要含有单萜类化合物,红脚艾中则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同时艾叶中的含氧衍生物含量明显高于红脚艾.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表明,HCA和OPLS-DA均能将红脚艾和艾叶区分开,二者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该研究可为红脚艾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红脚艾作为岭南地方习用药材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合成与代谢途径及其释放与感知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3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具有低沸点、易挥发的低分子量亲脂性化合物,在植物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它们通常通过不同底物的几个独立途径由不同的酶催化合成,并受关键基因及转录因子等调控代谢,随后在植物细胞内和细胞之间移动而被释放出来,最终作为植物内部信号被植物感知从而进行传递交流,影响着植物各种生理反应.本文对植物BVOCs参与合成及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释放的细胞生理和理化性质及植物对BVOCs的感知调控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为BVOCs的合成与代谢、释放与被感知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1,2-二氯丙烷职业接触与胆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1,2-二氯丙烷(1,2-Dichloropropane,1,2-DCP),CAS:78-87-5,为无色液体,有类似氯仿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点-100℃,沸点95~96℃,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0.26%.1,2-DCP是环氧丙烷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1].有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环氧丙烷的产能为45万吨/年,其副产物1,2-DCP的产量也很大,达到4.5~6.8万吨/年[2].由于1,2-DCP产量大、不易燃烧、毒性低于“三苯”的优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1,2-DCP可作为脱漆剂、清漆、家具光洁剂和作为高价值农作物预防根结线虫危害的熏剂[3]使用,也可以作为工业油墨的稀释剂[2].国内将1,2-DCP作为产品出售的企业很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磷化氢中毒死亡的法医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磷化氢中毒时有发生.磷化氢气体沸点低,被物体吸附量小,具有很好的挥发性、扩散性和渗透性.磷化氢气体非常规毒化检验范围,给死因鉴定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通过1例磷化氢中毒造成2人死亡的案例,探讨磷化氢中毒死亡的法医学检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GC-MS分析不同干燥程度温莪术根茎挥发油的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程度温莪术根茎挥发油得率和挥发油类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不同阴干程度温莪术根茎的挥发油得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NS)比较分析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上的异同.结果:①温莪术根茎在阴干过程中,挥发油得率呈现倒“V”字型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阴干30 d时为6.7 μg·g-1;②温莪术根茎在阴干的前30 d,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后低沸点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显著下降;③莪术烯、别罗靳烯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在整个阴干过程中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④β-榄香烯,γ-榄香烯和新莪术二酮等有效成分含量在阴干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合理的干燥处理对提高温莪术根茎挥发油得率及其化学成分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对温莪术根茎进行适宜的干燥处理.该研究为温莪术采后初加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草酸溶液浓缩过程中浓度-沸点-饱和蒸汽压三者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甘草酸溶液为例,基于动态法测量沸点-饱和蒸气压的理论,以此来探讨不同浓度条件下甘草酸溶液的沸点-饱和蒸气压的关系,构建甘草酸溶液浓度-沸点-饱和蒸汽压间的函数关系,为中药浓缩过程的相关工艺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测定不同质量分数下甘草酸溶液中的甘草酸质量浓度;采用铂金板法测量不同质量分数下甘草酸溶液的表面张力;基于动态法对不同质量分数条件下的甘草酸溶液的沸点-饱和蒸汽压进行测量.结果 原始浸膏中甘草酸质量浓度为99.25 mg/mL,约占总固体可溶物的21.5%,其稀释过程充分均匀,符合梯度比例;当溶液质量分数超过18%后,料液中就逐渐形成胶束,降低了溶液的表面张力;发现当环境压力稳定时,料液质量分数增加时,沸点会呈降低趋势;当料液温度不变时,随着料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呈增长趋势,但在溶液温度313.0~343.0 K的此间范围内这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趋势不明显.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构建了甘草酸溶液浓度-沸点-饱和蒸汽压三者间的函数关系,根据该方程可以发现,当维持浓缩真空度和加热能耗保持不变时,随着料液质量分数的增加,甘草酸浓缩液的温度会缓慢降低,而蒸发速率会适当加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气PM2.5中16种多环芳烃的聚焦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大气PM2.5中16种多环芳烃的聚焦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FMAE-GC-MS)快速测定法.方法 切取已采集大气PM2.5样品的1/8玻璃纤维滤纸,剪碎后置于微波萃取罐中,以正己烷-丙酮溶液(体积比为9∶1)65 ℃恒温微波萃取20 min,减压浓缩后氮吹近干,用正己烷定容至1.0 ml,以GC-MS法测定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苊、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碎片离子定性,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在0.5~10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8~0.999 5.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下,检出限为0.06~0.11 μg/ml,空气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42~0.77 ng/m3(以采集144 m3空气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3%~15.2%.对四川某地冬、春季雾霾天30份大气PM25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测定,发现高沸点PAHs检出率较高,苯并(g,h,i)苝最高含量达到23.2 ng/m3,16种PAHs检出率为26.7%~100%,合计浓度为99.1 ng/m3.结论 该方法快速、环保、提取效率高、定性定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大气PM2.5批量样品中16种PAHs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职业性吸入甲醇致中毒失明二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醇(CH3OH)属低碳醇,为无色透明、易燃、高挥发的液体,略有乙醇气味,比重0.79 ,沸点64.7℃,可用于制造甲酸甲酯、醋酸、甲胺等,常被用作有机溶剂或添加剂,清洗去油剂等.甲醇可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文献报道甲醇中毒以生活性较多,职业性中毒少见[1-6].现将2例职业活动中吸入甲醇导致中毒失明病例报告如下,以供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揭示小茴香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固定时间间隔(30 min)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体系,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选取正二十二烷和肉豆蔻酸甲酯为双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定量.通过热图分析提取主要特征成分,并明确成分分布规律,结合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影响成分分布的主成分.结果 GC-MS共解析挥发性成分123个,其中主要成分为草蒿脑、茴香脑及(R)-(+)-柠檬烯;芳香水溶液中特有成分60种,挥发油特有成分36种,27种成分为油水共有成分.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中主要成分茴香脑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与草蒿脑及(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油中特有成分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PC1(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正相关)、PC2(折射率正相关)以及PC3(水溶性负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芳香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降低挥发油收率及质量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