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挖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为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8月—10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参与共享门诊的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11个亚主题.①参与共享门诊的驱动因素:寻求释疑和解惑;寻求支撑和希望.②感知参与共享门诊的益处:感受高效和便捷;减轻孤立感,增加安全感;减少病耻感,提高自我效能;获得启示和经验,改变生活方式.③参与共享门诊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医学术语晦涩难懂;部分特殊群体不适用;分享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和顾虑;交通不便和时间冲突.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技能,解决共享门诊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促进共享门诊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疗机构健康数据利用知情同意模式介绍及选择要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随着真实世界研究数量的急剧增加,尤其是医疗机构健康数据的利用,逐步暴露出患者健康数据使用与患者隐私权益保护、知情权保护等伦理问题。如何在促进数据共享和维护受试者个人隐私中寻求较好的平衡,知情同意的模式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为真实世界研究健康数据利用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笔者广泛学习了国内外健康数据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于中英文数据库中进行广泛检索,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多种替代知情同意模式,总结了其特点及适用情形。结果:目前国内外基于健康数据利用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主要采用5种替代知情同意模式,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风险大小、知情同意可操作性及弱势群体等因素进行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结论:不同的替代知情同意模式具有不同特点,研究者需要综合以上多种因素进行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以保证在健康数据使用的同时,最大化保护患者隐私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8名向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性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预防服务需求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为换取现金或物品而向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性(MB)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对预防服务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用非概率目的性抽样方法,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结果:共访谈28名MB,年龄20~67岁,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6名已婚,户籍来自15个省,性取向多样化,主要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流动。入行主要为经济原因,依靠会所和个人网络寻找顾客,同伴口口相传为主获取知识和技能。性服务对象除男性同性恋外,5/28同时为男性异性恋、 6/28同时为女性提供性服务。但半数以上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12/28有药物滥用史。3名已知感染了HIV仍然在做MB。简单、直观的宣传更受欢迎,接受相关健康服务时首先关注保护隐私。结论:MB群体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强化针对MB人群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居家自取样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取样是受检者自己采集标本进行疾病检测的方法,具有隐私性强、操作方便简单、时间地点自由等优点,可以提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工作时间限制及交通和医疗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人群参加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依从性。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居家自取样检测成为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一个发展趋势。HIV及HPV感染给个人及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在一级预防的有效性、普及性不足的现况下,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有效措施。目前关于HPV和HIV自取样检测的研究较多,其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且在人群中接受度较高,对于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大数据时代肾脏疾病监测的再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医疗卫生体系带来沉重负担,有必要对肾脏疾病进行监测,开展早期干预与管理。由于我国肾脏疾病特征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并且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传统的疾病监测方式难以全面探究我国肾脏疾病的人群特征和流行趋势。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疾病监测深度融合,在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适度整合不同来源的健康医疗数据,可以克服传统监测模式的诸多弊端,建立符合成本-效益比的肾脏疾病监测系统,从而为我国肾脏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对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患者对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的相关需求。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对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的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并借助NVivo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希望接受"医院主导,社区实施,家庭支持"的延续护理模式服务;希望提供适当、便捷、个性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及随访方式;期待接受持续的全方位、专业化的健康指导;期望接受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的延续护理服务方式;期望糖尿病App简便实用、满足出院后病情监测、评估反馈、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的护理需求,能够保障个人隐私、免费使用。结论:患者对接受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具有较强意愿。应建立分工明确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服务机制,加强多学科合作,借助团队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具备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优化软件功能,注重信息安全建设、遵循循证指南规范App内容,以满足患者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杭州市公立医院智慧医疗服务的患者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患者体验视角,分析杭州市公立医院智慧医疗服务的使用及满意度情况。方法:于2020年8—9月,抽取杭州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智慧医疗服务的使用和满意度情况。患者满意度量表基于SERVQUAL理论,包括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5个维度16个条目。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94±0.56)分,对有形性(4.25±0.64)、保证性(4.07±0.71)和反应性(4.02±0.73)的满意度较高,移情性(3.84±0.77)和可靠性(3.52±0.70)条目得分低于平均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和UTAUT评分对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P<0.05)。 结论:杭州市智慧医疗服务的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今后应进一步关注大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升级智慧医疗系统,完善医院互联网平台,加强数字赋能智慧医疗服务,推进卫生健康全面数字化转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数据时代个人医疗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的思考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当下个人医疗大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面临的安全隐患问题,以期为其应用与发展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重要文献复习及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分析国内外个人医疗大数据使用与保护的立法现状等,探讨个人医疗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应对措施。结果:医疗数据属于个人数据的一部分,但又较其他数据更具特殊性,国家应该加强相关立法,界定相关概念,确立个人医疗数据的使用权限和范围,提高法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数据公共利益最大化,并保证个人数据权利使用与隐私安全的平衡。结论:大数据时代个人医疗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引起的个人安全隐患问题需要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等综合保障体系来解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患者互联网医疗认可度及服务利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某市属三级甲等医院"互联网医疗"就诊者接受、认可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改善服务利用情况。方法:于2020年6—11月,采用调查问卷法分析了556名就诊者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认可程度,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就诊者对服务使用维度的同质化、互动效果、时间弹性及自身隐私安全性作为服务使用医疗质量效果、及时性、便捷性和信息安全性的评判标准。结果:"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为56.65%,认可度为87.98%。单因素分析显示,调查对象"互联网医疗"接受、认可程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与文化程度和个人平均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认可程度与日常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个人平均月收入是"互联网医疗"接受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个人平均月收入和就医单程平均交通时间是认可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服务使用调查显示,接受者对服务使用及时性的满意度最高,而认可者对医疗质量能否达到同质化效果的需求最大。结论:"互联网医疗"模式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接受程度,年龄越低、学历越高的就诊者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越高。应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医疗"的质量效果及信息安全性,以提高患者采用互联网医疗就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骨科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骨科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2006年我们提出数字骨科学概念(本刊2007年7期发表)以来,数字骨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已走过了17年的发展历程。数字骨科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骨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汇聚了人体解剖学、立体几何学、生物力学、材料学、信息学、电子学和机械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近几年来有关计算机辅助导航、5G通信技术、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手术机器人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前沿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为骨科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变革,推动了骨科学科的快速发展,继而智能骨科应运而生。智能骨科是数字骨科的进阶、是数字骨科发展的高级阶段,并非独立的骨科亚专科分支。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医疗大数据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发展背景下,我们面临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广泛采用标准化的手段来收集与存储未来的患者数据;二是如何在确保患者隐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利用这些医疗数据支持智能医疗的进步。标准化在实现电子医疗记录与患者院外健康数据无缝整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简化数据提取流程,而且为数据的高效管理与深入分析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医疗机构之间封闭的系统平台和不同商业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成为了推动标准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尽管开源平台有助于提升医疗数据的可访问性,但在患者隐私安全保护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它们在支持智能医疗发展中的应用。显然,在医疗大数据的管理领域,我们仍需克服诸多挑战,确保患者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并且确保标准化医疗数据能够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获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保障智能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不损害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质的飞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