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2021年1至12月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197例(197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双瓣缝合组(99例)和单瓣缝合组(98例),分别进行泪囊瓣与鼻黏膜瓣的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记录并比较术前Munk分值,术中吻合口直径,术后Munk分值、泪道冲洗结果、功能性内镜染色试验(FEDT)结果、吻合口直径、吻合口上皮化程度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单瓣缝合组( Z=-7.85)及双瓣缝合组( Z=-8.99)Munk分值均小于术前(均 P<0.001)。术后3周双瓣缝合组Munk分值低于单瓣缝合组( Z=-3.64, P<0.001);双瓣缝合组吻合口上皮化优良率为94.95%(94/99),高于单瓣缝合组的86.73%(85/98)( Z=-2.20, P<0.05)。术后3周、3个月及6个月双瓣缝合组吻合口直径均大于单瓣缝合组( Z=-4.10、-5.08、-4.62,均 P<0.001),且术后6个月,双瓣缝合组大直径吻合口率高于单瓣缝合组( Z=-4.49, P<0.001)。双瓣缝合组手术有效率为95.96%(95/99),高于单瓣缝合组的81.63%(80/98)( Z=-4.22, 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泪小管豁裂及中鼻甲黏膜与鼻腔外侧壁黏膜粘连。 结论:与单瓣缝合相比,双瓣缝合在临床效果上改善患者溢泪症状更快,早期吻合口上皮化优良率更高,更容易获得大直径吻合口,手术有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替吉奥致严重泪道阻塞的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替吉奥(S-1)引起严重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S-1相关严重泪道阻塞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3±8)岁;口服S-1时间为(4.1±1.1)个月,从开始服用S-1至溢泪症状出现的时间为(53.3±31.2)d。12例患者均为双眼患病(12例,24眼),同时出现上下泪小管阻塞(12例,24眼,48个泪小管),其中45个泪小管(93.8%)重度阻塞,3个泪小管(6.2%)中度阻塞。2例患者双眼上下泪小管的泪点(8个)完全闭锁。12例患者中8例双眼(16眼)同时并发鼻泪管完全阻塞,4例患者双眼(8眼)同时并发鼻泪管不完全阻塞。8例患者接受泪道内窥镜下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5例溢泪减轻,3例无好转。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减轻。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症状改善明显,仅有轻度溢泪。结论:S-1所致严重泪道阻塞以广泛性多部位阻塞为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溢泪症状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在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进行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并重建泪液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08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且采取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进行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的患者17例(17眼)进行分析。分析异物是否取出、异物种类、术后泪液引流重建的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年龄21~60(38.5±12.2)岁,其中右眼7眼,左眼10眼,病程2~65(21.5±4.8)d。所有异物均顺利取出,其中圆形金属异物7眼,破碎小硅胶异物5眼,断裂猪鬃毛4眼,断裂探针小金属1眼。术后随访12~24(16.1±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诉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且未见明显上泪道狭窄或阻塞、泪囊鼻腔吻合口闭锁、鼻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为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的一种可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置标记线在泪道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预置标记线在泪道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60例(60眼)进行泪道内窥镜手术,按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单号作为对照组术中不预置标记线,即传统方法治疗;双号作为观察组,即先预置标记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出血、穿孔(假道)、眼睑水肿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 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术中可清晰地观察预置标记线的数量,结合泪道解剖学特征来判断泪道内窥镜探头所处位置,如泪道内窥镜下显示1根标记线提示在泪小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汇聚处提示在泪总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并且操作空间增大提示在泪囊内;显示2根标记线,可见黏膜皱襞提示在鼻泪管内。观察组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发生率(16%)、术中出血发生率(13%)和眼睑水肿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5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543, P=0.003; χ2=8.718, P=0.003; χ2=4.069, P=0.044);而术中穿孔(假道)对照组中发生了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1, P=0.973)。术后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98, P=0.168)。2组中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为少量,术中注水后不影响操作,术后少许出血者2 d内均能自行止血。 结论::泪道内窥镜手术中应用预置标记线能更好地操控内窥镜检查及手术,能准确定位操作所处的位置,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泪道内窥镜检查对外伤性泪小管撕裂置管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泪道内窥镜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撕裂置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外伤性泪小管撕裂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下泪小管撕裂43例,上下泪小管撕裂2例。均于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撕裂置管吻合术,术后3个月拔管,行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泪道冲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45例术后均无溢泪症状,44例泪道冲洗通畅;拔管后,泪道内窥镜检查44例管壁光滑,吻合口愈合良好,管腔通畅;1例有肉芽组织增生而使管腔阻塞,泪道冲洗部分返流,治愈率达97.78%(44/45)。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仍无溢泪症状。结论:泪小管置管吻合术后以泪道内窥镜观察泪小管撕裂术后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管壁是否光滑,有无肉芽增生,可借以客观评价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阻塞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改良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泪小管阻塞患者共90例,根据泪小管阻塞长度分为≥5 mm组(A组)与<5 mm组(B组),每组各45例。均行改良泪小管置管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组治愈29例(64.44%),有效10例(22.22%),无效6例(13.34%);B组治愈31例(68.89%),有效13例(28.89%),无效1例(2.22%),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9, P=0.045)。 结论:改良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阻塞临床效果确切,对阻塞长度<5 mm者疗效优于阻塞≥5 mm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内眦韧带定位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内眦韧带定位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1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内眦韧带定位法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19例中1例未能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进行泪小管泪囊吻合术,半年拔管后泪道阻塞;18例(94.74%)顺利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进行泪小管吻合术,术后6个月,拔管后泪道冲洗通畅;除3例有轻度下睑外翻畸形,伴有溢泪主诉,其余15例日常生活无溢泪不适,疗效良好。结论:在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内眦韧带定位法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断裂,下泪小管,陈旧性 吻合术,定位,内眦韧带 Laceration, inferior lacrimal canalicular, obsolete Anastomosis, location, medial canthus ligament...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中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中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中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的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1000例(1250眼)的病历资料,按泪道阻塞的部位分为慢性泪囊炎组(380眼)、泪小(总)管阻塞组(360眼)、鼻泪管阻塞组(342眼)、泪小点阻塞组(86眼)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82眼).5组患眼术中将稍加热后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装入1 mL注射器内通过探针注入泪道内,边推注边退出探针.术后定期冲洗泪道,随访3个月.对各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慢性泪囊炎组患眼术后治愈率为85.00%、有效率为87.63%,泪小(总)管阻塞组患眼术后治愈率为87.78%、有效率为94.45%,鼻泪管阻塞组患眼术后治愈率为89.18%、有效率为95.03%,泪小点阻塞组患眼术后治愈率为84.88%、有效率为94.18%,均显著高于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患眼的治愈率(42.68%)、有效率(6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眼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泪小(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泪小点阻塞中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3-07/2016-06就诊的上泪道阻塞性病变患者共86例102眼,其中男26例28眼,女60例74眼.采用高频电上泪道浚通成形并环形硅胶引流管置入,结合中医针灸加口服自制中药治疗30d,术后跟踪随访6mo,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选取102眼共治愈86眼(84.3%),好转12眼(11.8%),无效4眼(3.9%),总有效率为96.1%.术中并发症情况:(1)眶内出血:2眼术中出现眶内出血,考虑系筛前神经阻滞麻醉时可能损伤筛前血管所致,经按压后出血停止,停止手术,5d后顺利完成手术.(2)泪小管豁裂,共3眼,系手术操作不慎、患者配合不佳所致,虽手术顺利完成,但术后泪小管豁裂.(3)行置管困难3眼,均形成医源性假道,建议去上级医院在内窥镜指导下完成浚通置管术.术后并发症情况:(1)泪小点豁裂3眼(2.9%),因无泪溢,故未予以处理.(2)人工泪小管脱落、部分脱出5眼(4.9%),从鼻腔拉出后鼻前庭固定,完全脱出4眼(3.9%),1眼重新置管,3眼因置管已达3mo,无明显溢泪等症状,未予处理.(3)内眦部刺激症状11眼(10.8%),因轻微,对症处理后无特殊情况.(4)泪小管肉芽组织增生2眼(2.0%),1眼位于泪小点周围,剪除增生组织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后消失,1眼位于泪小管内,拔出环形管后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或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滴眼后未继续增生,但泪道冲洗不通,归为失败.结论: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