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2021年1至12月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197例(197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双瓣缝合组(99例)和单瓣缝合组(98例),分别进行泪囊瓣与鼻黏膜瓣的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记录并比较术前Munk分值,术中吻合口直径,术后Munk分值、泪道冲洗结果、功能性内镜染色试验(FEDT)结果、吻合口直径、吻合口上皮化程度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单瓣缝合组( Z=-7.85)及双瓣缝合组( Z=-8.99)Munk分值均小于术前(均 P<0.001)。术后3周双瓣缝合组Munk分值低于单瓣缝合组( Z=-3.64, P<0.001);双瓣缝合组吻合口上皮化优良率为94.95%(94/99),高于单瓣缝合组的86.73%(85/98)( Z=-2.20, P<0.05)。术后3周、3个月及6个月双瓣缝合组吻合口直径均大于单瓣缝合组( Z=-4.10、-5.08、-4.62,均 P<0.001),且术后6个月,双瓣缝合组大直径吻合口率高于单瓣缝合组( Z=-4.49, P<0.001)。双瓣缝合组手术有效率为95.96%(95/99),高于单瓣缝合组的81.63%(80/98)( Z=-4.22, 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泪小管豁裂及中鼻甲黏膜与鼻腔外侧壁黏膜粘连。 结论:与单瓣缝合相比,双瓣缝合在临床效果上改善患者溢泪症状更快,早期吻合口上皮化优良率更高,更容易获得大直径吻合口,手术有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与IgG4相关眼病相鉴别的双眼眶Castleman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双眼眼睑逐渐肿胀15年"于2020年9月11日至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眼睑肿胀,右眼明显(见图1),伴有眼胀,流泪,无复视,无眼痛,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曾于外院就诊,给予口服激素治疗,自述效果有所好转。既往史:半年前因慢性鼻窦炎在鼻内窥镜下行手术治疗;3年前因阑尾炎于外院行阑尾切除术;4年前因左腮腺肿物于外院行左边颌下腺年良性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8年前因宫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于外院多次行宫颈癌放化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为0.15,-2.0×85=0.6,左眼为0.8,-1.25×90=1.0;右眼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1 mmHg。双眼泪腺区扪及肿物,质韧,边界不清,无压痛。泪道冲洗通畅,双眼睑肿胀明显,上方近穹隆处可见球结膜肥厚隆起,血运丰富,球结膜轻度充血。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33 cm角膜映光:双眼正位。眼球运动:右眼内转受限,余各方向运动到位,左眼下转受限。眼球突出度:右眼22 mm,左眼20 mm,眶距100 mm,眶压T+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爱尔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50眼)的慢性泪囊炎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泪道冲洗情况及泪囊鼻腔黏膜吻合口的形成情况。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45眼(90%)治愈,5眼(10%)好转。好转的1例患者中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鼻腔黏膜与泪囊黏膜吻合口的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替吉奥致严重泪道阻塞的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替吉奥(S-1)引起严重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S-1相关严重泪道阻塞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3±8)岁;口服S-1时间为(4.1±1.1)个月,从开始服用S-1至溢泪症状出现的时间为(53.3±31.2)d。12例患者均为双眼患病(12例,24眼),同时出现上下泪小管阻塞(12例,24眼,48个泪小管),其中45个泪小管(93.8%)重度阻塞,3个泪小管(6.2%)中度阻塞。2例患者双眼上下泪小管的泪点(8个)完全闭锁。12例患者中8例双眼(16眼)同时并发鼻泪管完全阻塞,4例患者双眼(8眼)同时并发鼻泪管不完全阻塞。8例患者接受泪道内窥镜下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5例溢泪减轻,3例无好转。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减轻。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症状改善明显,仅有轻度溢泪。结论:S-1所致严重泪道阻塞以广泛性多部位阻塞为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溢泪症状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在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进行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并重建泪液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08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且采取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进行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的患者17例(17眼)进行分析。分析异物是否取出、异物种类、术后泪液引流重建的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年龄21~60(38.5±12.2)岁,其中右眼7眼,左眼10眼,病程2~65(21.5±4.8)d。所有异物均顺利取出,其中圆形金属异物7眼,破碎小硅胶异物5眼,断裂猪鬃毛4眼,断裂探针小金属1眼。术后随访12~24(16.1±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诉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且未见明显上泪道狭窄或阻塞、泪囊鼻腔吻合口闭锁、鼻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为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的一种可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先天性泪道瘘临床特征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先天性泪道瘘管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接诊的27例(32只眼)先天性泪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确诊年龄、患病眼别、家族史、全身情况,眼科检查指标(瘘口位置、瘘口外观、泪道冲洗情况、CT泪道造影三维重建和泪道内窥镜检查结果)以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27例先天性泪道瘘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确诊年龄1~74岁,中位数为32岁。单眼瘘管与双眼瘘管比例为4.4∶1(22/5),单眼瘘管中左、右眼比例为1.2∶1(12/10)。27例就诊患者中22例为散发病例,5例为家族性发病病例。经家系图谱分析显示先天性泪道瘘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27例32只眼有泪道瘘管,30只眼瘘管口位于内眦韧带下方泪囊区皮肤面,1只眼瘘管口位于泪阜部;1只眼瘘管口位于内眦部结膜面。32只眼均有溢泪表现,18只眼泪道冲洗可见冲洗液自瘘口流出,伴脓性分泌物流出。4例行泪道内窥镜检查发现泪道瘘管开口于泪总管同时发现泪道内有结石。27例患者中有8例采取随访观察;3例行治疗性泪道冲洗;16例接受瘘管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6年,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先天性泪道瘘以单眼多见,其开口多数位于内眦韧带下方泪囊区皮肤面,多数为散发病例,部分病例表现为家族遗传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88-69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置标记线在泪道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预置标记线在泪道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60例(60眼)进行泪道内窥镜手术,按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单号作为对照组术中不预置标记线,即传统方法治疗;双号作为观察组,即先预置标记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出血、穿孔(假道)、眼睑水肿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 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术中可清晰地观察预置标记线的数量,结合泪道解剖学特征来判断泪道内窥镜探头所处位置,如泪道内窥镜下显示1根标记线提示在泪小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汇聚处提示在泪总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并且操作空间增大提示在泪囊内;显示2根标记线,可见黏膜皱襞提示在鼻泪管内。观察组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发生率(16%)、术中出血发生率(13%)和眼睑水肿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5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543, P=0.003; χ2=8.718, P=0.003; χ2=4.069, P=0.044);而术中穿孔(假道)对照组中发生了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1, P=0.973)。术后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98, P=0.168)。2组中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为少量,术中注水后不影响操作,术后少许出血者2 d内均能自行止血。 结论::泪道内窥镜手术中应用预置标记线能更好地操控内窥镜检查及手术,能准确定位操作所处的位置,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泪道内窥镜检查对外伤性泪小管撕裂置管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泪道内窥镜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撕裂置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外伤性泪小管撕裂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下泪小管撕裂43例,上下泪小管撕裂2例。均于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撕裂置管吻合术,术后3个月拔管,行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泪道冲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45例术后均无溢泪症状,44例泪道冲洗通畅;拔管后,泪道内窥镜检查44例管壁光滑,吻合口愈合良好,管腔通畅;1例有肉芽组织增生而使管腔阻塞,泪道冲洗部分返流,治愈率达97.78%(44/45)。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仍无溢泪症状。结论:泪小管置管吻合术后以泪道内窥镜观察泪小管撕裂术后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管壁是否光滑,有无肉芽增生,可借以客观评价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下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囊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囊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囊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CT片有助于术中泪囊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泪囊鼻腔黏膜瓣360度吻合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经皮入路泪囊鼻腔黏膜瓣360度吻合联合吻合口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慢性泪囊炎67例(67眼)。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31眼),术中使用泪囊鼻腔黏膜瓣360度吻合联合吻合口支架植入;对照组36例(36眼),术中使用泪囊鼻腔黏膜两瓣吻合术。试验组术后1个月拔除吻合口支架。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每月行泪道冲洗和鼻内窥镜检查。随访4个月,对比两组术后泪道通畅和吻合口开放情况。结果:随访期末试验组治愈2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93.55%(29/31);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4例,无效10例,有效率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5, P=0.023)。术后4个月,对照组吻合口开放26例,闭塞9例,吻合口开放率为75.00%;试验组吻合口开放29例,闭塞2例,吻合口开放率为9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8, P=0.041)。 结论:经皮入路泪囊鼻腔黏膜瓣360度吻合术实现了骨窗边缘黏膜组织全覆盖,术中联合吻合口支架植入可以增加吻合口开放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