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Forrest分级、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消化性溃疡、休克、饮食不当、过早下床活动、便秘、后续质子泵抑制剂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orrest分级为Ⅰa级、血红蛋白水平<100 g/L、血小板计数<100×10 9/L、有消化性溃疡、有休克、有饮食不当、有过早下床活动、有便秘、后续质子泵抑制剂缺乏是导致NVUGIB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临床上应根据影响NVUGIB患者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在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早期活动开展受限的问题,于2017年3~8月开展"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品管圈主题活动,通过头脑风暴法采用建立早期活动流程、发放早期活动口袋书、添置活动器材等方法,比较开展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前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从18.18%提高至60%。结论: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综合治疗成人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DPM)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致残性、儿童期多发的硬斑病,常累及四肢关节,造成真皮、皮下脂肪组织、筋膜、肌肉甚至骨骼硬化、炎症,导致不可逆性关节僵硬、恶病质、皮肤营养性溃疡合并感染等并发症。本病易误诊为SSc,但两者治疗策略和预后完全不同,在DPM炎症活动期甚至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现报告1例成人起病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乌帕替尼治疗重度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直肠的慢性、复发性、进展性炎性疾病,其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目前,重度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SRUC)仍面临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困境。2023年2月新型小分子药物选择性Janus激酶-1抑制剂乌帕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对1种或多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应答不佳或不耐受或禁忌的成人中至重度活动性UC患者,为SRUC的治疗带来了曙光。现报道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应用乌帕替尼治疗8周的3例SRUC患者的基本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谷歌趋势与百度和微信指数的中国炎症性肠病概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谷歌趋势、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搜索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关键词,根据搜索热度等指标分析IBD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和人群特征,为全国IBD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IBD相关性热词如"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Crohn′s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胃食管反流病(GERD)""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IBS)""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等。通过谷歌趋势、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基于以上给定术语,分析在全球与中国以上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和趋势,总结中国的IBD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谷歌趋势分析显示,GERD是5种消化系统疾病(GERD、IBS、 H. pylori感染、IBD、消化性溃疡)中最受公众关注的疾病,而IBD不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主要焦点。当全球搜索范围限定于IBD相关热词时,克罗恩病为IBD相关疾病中的首要关注疾病。南美、南亚次大陆和非洲部分地区主要关注溃疡性结肠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国家更多关注IBD。百度指数搜索结果显示,全国搜索IBD相关热词中,"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3大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均较高,3个关键词的搜索指数整体日均值分别为325、1 320、2 559,"克罗恩病"的搜索热度高于"炎症性肠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全国"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搜索热度趋势基本一致,即从中国东部沿海到西北部热度逐渐递减,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三级阶梯趋势基本重合,提示经济发展水平与IBD发病有关。百度指数中,搜索IBD相关关键词的主要人群为20~39岁青壮年和女性。微信指数分析显示,"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3大关键词搜索热度分别为205 000、195 000、120 000,"炎症性肠病"的搜索热度最高;公众号(90.27%)、视频号(7.43%)占据了IBD相关信息的移动端主要来源。 结论:与IBD相关的互联网活动表明,全球尚缺乏对IBD的公众认识,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互联网检索趋势与IBD流行病学一致,可能有助于未来中国IBD流行病学研究。移动媒体将成为促进中国IBD患者教育和疾病管理的潜在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高危足防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高危足是指糖尿病患者没有活动性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伴或不伴足畸形或外周动脉疾病,或曾有足溃疡病史,或下肢或足有(或部分)截肢史。糖尿病高危足的防护方向为控制糖尿病足风险因素,延缓糖尿病足进展。本文就糖尿病高危足的定义、高危足患者识别、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品管圈在儿科心血管重症患者压力性溃疡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儿科心血管重症患者压力性溃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监护室共收治住院患儿2 198例,其中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1 180例为QCC活动前,2017年2~9月收治1 018例为QCC活动后。比较开展QCC活动前后患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和护士对压力性溃疡高风险患者科内上报率的差异。结果:开展QCC活动前后该护理单元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3.81%和1.57%,护士科内压力性溃疡高风险上报率分别为40.60%和79.80%。结论:QCC活动有效降低了儿科心血管重症患者的压力性溃疡发生率,提高了儿科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压力性溃疡高风险患者的上报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盆腔占位 18F-FDG PET/CT鉴别诊断1例:影像之外的诊断线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20岁,主诉咳嗽、喘憋10个月,发现盆腔占位2周。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胸闷、喘憋、乏力、心悸,活动后加重。外院肺功能检查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为0.99 L,FEV1占预计值26.9%,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为43.0%,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提示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6个月前患者自觉咳嗽、喘憋加重,于外院检查:血总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E显著升高,胸部CT见支气管炎性改变,肺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经激素及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自觉喘憋好转,但仍有咳嗽。4个月前患者劳累后突发憋气、胸闷,外院疑诊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规律激素及抗真菌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激素减量后憋气、咳嗽再次逐渐加重。1个月前患者无诱因突发颈部胀痛、憋气加重,外院胸部CT提示颈部及纵隔气肿、双肺炎性反应,行规律激素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胸部CT,结果示颈部及纵隔积气较前吸收,但双肺炎性反应较前加重。另外,患者15个月前无诱因出现上下唇黏膜齿缘处、右侧颊黏膜、舌右缘多发白色痛性溃疡,10个月前行激素及抗感染治疗后消退,但2周余前上述位置再发溃疡并较前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患者就诊于本院。入院后系统性血管炎相关自身抗体、抗核抗体、天疱疮相关自身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胸、腹、盆部CT示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伴周围多发淡片影(图1A);右侧盆腔软组织密度占位,其内可见少许条片状稍高密度影(图1B)。为明确盆腔病变性质,行 18F-FDG PET/CT显像,可见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双肺多发代谢轻度增高的淡片影,SUV max 1.3;右侧盆腔有代谢增高的软组织密度肿物,SUV max 6.8;双侧髂外血管旁见多发代谢轻度增高的淋巴结,较大者短径约1.0 cm,SUV max 3.2;双侧卵巢代谢轻度增高,SUV max 4.2,考虑为生理性摄取(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压力性溃疡(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怀柔医院的老年患者160例,采用数据随机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分别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生命质量总分、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生命活动维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改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生命质量并降低压疮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基因型和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毒力因子基因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5至10月,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因消化道不适症状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Hp培养阳性的68例患儿的冻存菌株。复苏Hp菌株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细胞毒素A(vacA)(s1a、s1b/s2,m1/m2)、外膜炎性蛋白A(oipA)、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babA2)、十二指肠溃疡促进因子A(dupA)基因的检出率,对oipA基因进行测序,判定基因状态。根据胃镜诊断结果、胃黏膜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分析各毒力因子基因型的检出率在不同组患儿之间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完成基因测定的68株Hp菌株来自68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根据胃镜诊断结果分为浅表性胃炎47例和消化性溃疡21例。根据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分为轻度8例和中重度60例;按胃黏膜病理炎症活动性分为活动性组61例和无活动性组7例。cagA、vacA、vacA s1/m2、功能性oipA、babA2和dupA 6种毒力因子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 100%(68/68)、100%(68/68)、94%(64/68)、99%(67/68)、82%(56/68)、71%(48/68);6种毒力因子基因在浅表性胃炎组检出率分别为100%(47/47)、100%(47/47)、96%(45/47)、98%(46/47)、81%(38/47)、70%(33/47),在消化性溃疡组分别为100%(21/21)、100%(21/21)、90%(19/21)、100%(21/21)、86%(18/21)、71%(15/21),各基因型检出率在两组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6种毒力因子基因在胃黏膜炎症程度轻度组分别为8/8、8/8、8/8、7/8、7/8、5/8,在胃黏膜炎症程度中重度组分别为100%(60/60)、100%(60/60)、93%(56/60)、100%(60/60)、82%(49/60)、72%(43/60),各基因型检出率在两组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6种毒力因子基因在胃黏膜炎症活动性组分别为100%(61/61)、100%(61/61)、93%(57/61)、98%(60/61)、82%(50/61)、72%(44/61),在无活动性组分别为7/7、7/7、7/7、7/7、6/7、4/7,各基因型检出率在两组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种或5种毒力因子基因阳性组合检出率在不同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cagA、vacA、vacA s1/m2、功能性oipA、babA2、dupA基因与儿童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和活动性的关系均不明显;cagA、vacA、oipA、babA2、dupA的不同基因组合对于预测儿童Hp感染的临床结局没有显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