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代CR型脑外科机器人在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应用新一代CR型脑外科机器人进行颅内病变立体定向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病变活检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1~2 d行头颅增强MRI T1加权成像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扫描,手术当日行螺旋CT薄层扫描。将CT、MRI数据导入新一代CR型脑外科机器人手术计划系统,进行CT-MRI融合定位,计算穿刺靶点的坐标,并根据病灶的部位和神经影像学特征,设计个体化穿刺路径后进行活检。术后评估靶点定位的准确性,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后病理学结果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25例,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1例;淋巴瘤16例;转移性肿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脑内血管瘤1例;炎性脱髓鞘病变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浸润1例;精原细胞细胞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血管炎性疾病1例;诊断阳性率为100%(60/60)。术后靶点准确性评估结果显示,60例患者的靶点误差为(1.36±0.42)mm(0.55~1.99 mm)。术后发生穿刺相关性出血2例,经治疗后好转;1例接受脑干活检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面瘫,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应用新一代CR型脑外科机器人可根据颅内病变的形态进行手术规划,具有创伤小、定位精度高、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适用于颅内各部位病变的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07-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钉螺监测结果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分析2007-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钉螺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23年松江区钉螺监测相关数据,包括螺点的发现地点、调查框数、调查面积、有螺面积、有螺框数、捕螺总数、最高密度、钉螺解剖数,并计算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等指标.[结果]2007-2023年松江区累计在4个镇、22个行政村监测发现螺点158个,其中新螺点131个(82.91%),复现螺点27个(17.09%);累计有螺面积175 980 m2,有螺框数10 061个,捕获钉螺33 302个,最高密度260只/0.11 m2,解剖钉螺15 662个,未发现阳性钉螺,平均活螺密度0.60只/0.1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7.99%.不同地区有螺面积:叶榭镇126 000 m2(71.60%),泖港镇26 470 m2(15.04%),新浜镇17 040 m2(9.68%),石湖荡镇6 470 m2(3.68%).不同地区平均活螺密度:叶榭镇0.89只/0.11 m2,泖港镇 0.65 只/0.11 m2,石湖荡镇 0.26 只/0.11 m2,新浜镇 0.24 只/0.11 m2;不同螺点环境类型有螺面积:林地 151 250 m2(85.95%),河道13 810 m2(7.85%),沟渠6 910 m2(3.93%),田滩地4 010 m2(2.28%);不同螺点环境类型平均活螺密度:沟渠1.01只/0.11 m2,田滩地0.86只/0.11 m2,林地0.57只/0.11 m2,河道0.40只/0.11 m2;不同地区及不同螺点环境类型活螺框出现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松江区有螺面积、平均活螺密度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等螺情监测指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平均活螺密度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与其他地区或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应重点关注黄浦江上游及支流地区,特别是苗木移植重点地区,应加强监测监管,降低钉螺输入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2004-2019年苏州市吴中区日本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了解苏州市吴中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对吴中区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吴中区各乡镇常住居民和流动人群,开展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法(IHA)检测,血检阳性者进一步粪检(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或改良加藤氏法),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粪检.对2004-2019年查治病、查灭螺等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疫情预测.结果 2004-2019年共检测185 815人次,未发现血吸虫病例.其中,2011-2019年血清学共检查本地人群52 087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301%(157/52 087);流动人群20 47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542%(111/20 479);2004-2019年间人群血检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9,P<0.001);粪检3 519人次,均阴性.共查螺3 700.870 hm2,有螺面积25.790 hm2,总体有上升趋势,以山区环境为主,主要分布在光福、东山、金庭等乡镇.共查螺55 371框,有螺框出现率为4.089%(2 264/55 371),各年间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6,P=0.005).查获活螺7 900只,活螺密度0.143只/框,有下降趋势;解剖钉螺8 574只,未发现阳性钉螺.药物灭螺90.906 hm2,无显著变化趋势.2020-2024年血清阳性率、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的5年预测值分别为0.616%、0.884%和0.082只/框,各年有螺面积预测值分别为15.028、6.296、13.004、7.852和11.809 hm2.结论 当地无血吸虫病疫情,且无阳性钉螺,但有螺面积波动较大,建议加强钉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石台县丁莘河流域水库灌区水利血防工程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石台县丁莘河流域水库灌区以硬化为主的水利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7-2015年工程区螺情资料和2009-2015年疫情资料,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螺情、病情的变化情况.结果 硬化工程实施后,工程区活螺框出现率下降68.79%,活螺平均密度下降97.78%,而未实施沟渠硬化的对照区活螺框出现率升高72.49%,活螺平均密度也升高37.16%;项目区人群感染率下降100%,调查耕牛161头,未查到病牛.结论 硬化沟渠水利血防工程对降低钉螺密度、控制血吸虫病有很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徽繁昌县钉螺分布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和掌握繁昌县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全县"十三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全县钉螺分布历史资料,分别对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其中现有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发现钉螺后再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建立各类环境钉螺分布数据库,统计分析各类环境面积、钉螺密度等指标.结果 全县现有各类环境数1329个,其中Ⅰ类环境70个,Ⅱ类环境、Ⅲ类环境、Ⅳ类环境、Ⅴ类环境数分别为431个、702个、126个、0个,现有钉螺面积109.5666 hm2,活螺密度为0.61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为22.21%.复现钉螺面积6.3196 hm2,以山丘内陆环境为主,占89.7%.全县历史有螺环境中,目前有200余hm2的环境未发生彻底改变,仍适宜或较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结论 繁昌县可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点多面广,钉螺面积呈现上升趋势,应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历史有螺环境的螺情监测,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为实现全县"十三五"血防规划目标打下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防水利工程对防治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血吸虫病山丘型流行区,水利血防工程对所在区域(村)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岳沟河河道治理水利血防工程和眉山市丹棱县双桥乡梅湾村梅湾水库右干渠水利血防工程;用GPS测试沟渠坐标,采用系统抽样法,框距10 m,捕获钉螺压碎镜检.收集2008-2016年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合并万利村);收集2012-2016年丹棱县双桥乡梅湾村(合并龙滩村)病情螺情资料.结果 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合并万利村),2016年有螺框出现率比2012年上升33.1%,活螺平均密度2016年比2012年上升154%;眉山市丹棱县双桥乡梅湾村(合并龙滩村),2016年有螺框出现率比2008年下降96.5%,活螺平均密度2016年比2008年下降97%.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岳沟河河道治理水利血防工程,2017年有螺框出现率比工程实施前下降6.8%,与工程实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钉螺平均密度下降10%;眉山市丹棱县双桥乡梅湾村梅湾水库右干渠水利血防工程,2017年有螺框出现率比工程实施前下降50.01%,与工程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钉螺平均密度下降21.6%.结论 水利血防工程维护清理不及时,就会造成钉螺孳生和扩散,而影响工程所在村钉螺分布;水利血防工程所在村,人群感染率有波动变化,水利血防工程对人群感染率短期无影响;维护良好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有积极作用;工程及时清理维护及其重要,设置清理维修资金,才能维持硬化沟渠降低钉螺密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宣城市宣州区佟公坝灌区水利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宣州区佟公坝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对当地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0年以来主要年份的人畜病情和螺情资料.结果 1990 ~2016年,佟公坝灌区人畜病情和螺情指标下降明显,对比灌区沉螺池上下游螺情,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差异显著.结论 水利血防工程实施有效控制了灌区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2017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武汉市2013-2017年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1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28个监测点人群、家畜查治病和钉螺、野粪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本地居民累计血检76 824人,阳性1 470人,1 462名粪检,粪检阳性33人,各年人群感染率分别为0.13%、0.05%、0.03%、0%、0%;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77%、1.72%、2.39%、2.23%和1.48%,下降16%;2015年5例粪阳病人全部为垸内型,2016年、2017年血阳率垸内亚型大于垸外(x2=88.69,P<0.001),2013-2015年粪阳与2016-2017年血阳人群年龄主要集中于50岁以上,职业主要集中于农民和渔船民.连续5年未发现阳性家畜.全市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由0.048降至0.032只/框,垸外洲滩亚型由0.21逐年降至0.018只/框,垸内亚型呈波浪状起伏;2015-2017年垸内有螺框出现率高于垸外(x2=200.61,P<0.001).未发现阳性野粪.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平稳下降,人、畜、螺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今后应继续筑牢防控监测体系,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管控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围湿地钉螺孳生地分布的遥感动态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近年来受长期低枯水位影响下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钉螺孳生地时空分布. 方法 基于2015年10月-12月查获的螺情数据,结合2015年10月11日Landsat8OLI遥感影像反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鄱阳湖湖区湖底地形(DEM),应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鄱阳湖湖区螺情与NDVI和DEM之间的关系;根据活螺平均密度在NDVI和DEM的分布规律,获得出钉螺孳生地分布的NDVI和DEM阈值范围,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法对研究区内8个时相的Sentinel-2A光学遥感影像进行钉螺孳生地提取并分析其特征. 结果 鄱阳湖湖区2015年秋季活螺平均密度与NDVI呈正相关性(r=0.665,P<0.01),与DEM呈负相关性为(r=-0.620,P<0.01);有螺框出现率与NDVI呈正相关性(r=0.742,P<0.01),与DEM呈负相关性(r=-0.632,P<0.01).钉螺密度随着植被指数(NDVI)的增大而上升,8.5~11 m高程为钉螺孳生的扩张区域. 结论 鄱阳湖湖区洲滩植被与钉螺孳生区呈现向洲滩低高程区域缓慢扩张的趋势,8.5~11 m高程为钉螺孳生的扩张区域.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钉螺孳生地时空变化与同时期星子站水位显著相关,星子站水位越低洲滩出露越多,钉螺孳生区范围月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2017年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监测数据,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查螺5710.94 hm2,累计查出有螺面积205.69 hm2;共调查2094553框,平均有螺框出现率0.62%,活螺平均密度0.0254只/0.1 m2.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为最高;钉螺主要分布在塘堰、滩地、水田、沟渠、旱地等环境,以及水稻、旱地作物、杂草、树林等植被环境中.3年间监测点有螺框数、有螺框出现率、捕获总螺数、捕获活螺数、钉螺复现面积等螺情监测指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回升明显,需继续加强综合灭螺措施,有效控制钉螺孳生扩散的势头,降低血吸虫病疫情扩大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