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金铎从"虚、痰、瘀"治疗老年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可能发生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吉林省名中医米金铎教授认为,老年性NASH的病因病机为脾虚痰凝、瘀阻肝络,病机关键是脾虚失运,痰瘀互结于肝,肝络失和而致肝病.临证采用通补结合的治法,组方在逍遥散疏肝健脾的基础上加以活血化瘀、祛风化痰的药物,以达脾健肝疏、痰化络通的临床疗效.提出从"虚、痰、瘀"的角度出发,探讨老年性NASH的病机和中医治法,为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血管性痴呆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血管性痴呆(VD)复方专利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发布的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探讨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复方专利154个,涉及中药227味,应用最多的中药为石菖蒲(44次,28.57%),常用药对有丹参-石菖蒲(17次,11.03%)等,用药药性多属温,药味多属甘,归经以肝经为主;关联规则置信度较高的有“山萸肉-石菖蒲”(0.90)、“山萸肉-熟地黄”(0.90),基于复杂网络得出核心药物有“熟地黄-肉苁蓉-山萸肉”等14组,通过熵聚类分析提取新处方有“熟地黄、肉苁蓉、山萸肉、天冬”等7组。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VD以补益亏虚、活血化瘀、祛痰化湿、祛风通络、开窍醒神为主,可为临床实践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祛风通玄法治疗急性期中小量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祛风通玄法治疗急性期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6家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基底节区和(或)丘脑中小量脑出血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设计,使用SAS软件将患者通过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祛风通玄法(麝香化瘀醒脑颗粒联合蛭龙活血通瘀颗粒序贯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14、30、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第18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治疗前、治疗第7、14天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以计算血肿体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4天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治疗第7、14、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90天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14、30、90天的NIHSS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患者m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180天试验组患者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治疗第7、14天2组患者血肿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14天的血肿体积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血肿体积差值[6.42(4.10,11.7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血肿体积差值[4.00(1.25,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治疗第14天试验组与对照组肝肾功、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例(10.34%),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例(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祛风通玄法治疗急性期中小量脑出血能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3日,获取中药外治PV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中药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探析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中药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纳入方剂186首,涉及中药190味,多为苦寒药,主要归肝、心经,以清热类为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中药次之;使用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地黄、紫草;常用的3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中药外治PV围绕“热毒”核心病机,以“从血论治”为主,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并重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来中药紫茉莉根的药性再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L.为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原产自热带美洲,明代传入我国,以根为主要药用部位。整理发现,紫茉莉根的药性研究不完善,药性记载与目前应用不完全相符,且存在“生熟异治”情况。本研究对其药性进行再探索,紫茉莉根苦、辛,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祛风除湿、滋阴之功。内服,入煎剂,成人用量为15~30 g,不宜以原粉形式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熟紫茉莉根,土家族和维族医学所载,其经水煮或蒸透,药性改变,补益作用增强,但缺少相关研究。对紫茉莉根的中药药性进行再探索,可为临床应用、标准完善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2000年1月-2020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9、SPSS 25、SPSS Modeler 18对药物进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75篇,包括201个处方、186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川芎、牛膝、红花;性味归经以性温为主,味甘为首,肝、心经为多;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补气药、补血药次之;关联规则分析提示黄芪、当归、川芎为最常见的药物组合。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辨证兼施祛风散寒、温阳通络、化痰除湿、养阴清热之法。黄芪、当归、川芎为核心用药,可联用牛膝、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提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刘柏龄国医大师治疗颈椎病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刘柏龄国医大师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复方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刘柏龄2011-2019年治疗颈椎病的处方,描述性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运用RStudio进行药物层次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获取核心复方。运用TCMSP收集核心复方有效成分,运用Cytoscape 3.8.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检索GEO、DisGeNET、TTD HPO、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颈椎病靶点数据集;使用STRING11.0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纳入844首方剂,涉及199味中药,其中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居多,主要归肝、脾、肾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由丹参、天麻、延胡索、泽泻、蜈蚣、黄芪、鸡矢藤、葛根8味药物组成的核心复方。筛选出核心复方有效成分140个,靶点247个,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丹参酮IIA、β-谷甾醇等;得到核心复方治疗颈椎病的核心靶点13个,富集到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30条通路。结论:刘柏龄国医大师治疗颈椎病着眼于虚和瘀的病理特点,治疗时以益气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为主,攻补兼施,其核心组方的作用机制可能集中在抑制炎症反应和缓解氧化应激,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痿病虚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析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痿病虚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济仁门诊病历系统中2013年1月-2018年12月李老治疗的195个痿病虚证病案,通过FP-Growth加强数据运算模型,确定病案中的临床症状频次及药物组合,分别应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合临床及中医理论,总结李老辨治痿病虚证的用药经验。结果:195个病案中主要症状有121个,频次前5位依次为肌肉萎缩(79次)、肌力下降(69次)、行走困难(52次)、肢体痿软无力(43次)、寐差(33次);舌象以淡红、淡白、红、紫黯居多;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沉脉、滑脉。共涉及药物159种,频次前5位依次为黄芪(140次)、当归(103次)、肉苁蓉(93次)、补骨脂(87次)、巴戟天(81次)。用药以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归经以入肝、肾、脾经为多,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多。关联分析显示,黄芪是处方的配伍核心,高频药物与李老的临床用药经验符合。最后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3类高频组方。结论:李老治疗痿病虚证,以新安医学所特有的培本固元思想,在应用补益药的基础上,辨证配伍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损者温之,逸者行之”理论探讨肾性血尿的病机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损者温之,逸者行之”理论探讨肾性血尿的病机和治疗方法。肾性血尿的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血瘀气阻、风邪内窜。笔者提出,“损者温之,逸者行之”可作为肾性血尿的治疗总纲,并予培补脾肾、活血祛风之法,温补脾肾以恢复脏腑之气的固摄,活血化瘀则祛除血溢脉外之瘀血,祛除风邪则防止精关扰动。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同时,强调扶正祛邪兼顾,并根据脏腑亏虚和病邪留滞的程度辨证施治,同时列举相关的治疗药物,为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张荒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张荒生教授认为,"痹病益气当为先,祛风通络贯始终,痹病络阻通为要,气充血行络必通",而强直性脊柱炎病位在脊柱督脉,病机多以肾虚督亏为本;肾气亏虚,则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使气血流通不行,为本病急性发作的主因;而长期肾气不足必致气血亏虚、气虚血瘀,闭阻筋脉,致使筋脉失去滋养,导致反复发作。治疗上,强调对于湿热邪实明显者,应尽快驱邪外出;补肾活血应贯穿治疗始终;宜适度运用虫类药;重视功能锻炼及情志调节;并注意患者性别、体质之区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