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桂贴敷涌泉穴配合肢体训练应用于中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肉桂贴敷涌泉穴配合肢体训练对中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中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机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肉桂贴敷涌泉穴配合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肢体肌力恢复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继发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上下肢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肩关节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及肩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中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实施肉桂贴敷涌泉穴配合肢体训练可有效提升肢体肌力,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继发障碍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应用和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艾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诊疗及选穴思路可分为调补结合、振奋元阳和调理脏腑三部分,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调节免疫细胞失衡和纠正内分泌功能紊乱三方面。常用方法有隔姜灸、雷火灸、温针灸、督灸等,取穴以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百会、涌泉及背俞穴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穴位贴敷可改善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穴位贴敷治疗心力衰竭选穴可单穴应用,也可双穴或多穴配伍运用,主要有任脉的膻中、神阙,督脉的至阳,手少阴心经的神门、阴郄,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足太阳膀胱经的心俞、厥阴俞、膈俞、脾俞、肾俞,足少阴肾经的涌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丰隆等穴;用药以经验效方最为常见,也应用经典古方与民族医药;或于疾病发作时每日贴敷,或于三伏天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心力衰竭兼症如便秘、胃肠功能不全、睡眠障碍、汗证等亦有较好疗效。今后应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并规范疗效判定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四黄粉贴敷涌泉穴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四黄粉贴敷涌泉穴在髋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72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85)和试验组( n=87)。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四黄粉贴敷涌泉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及D-二聚体、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 结果:术后第3天,试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DVT发生率为5.75%(5/87),低于对照组的15.29%(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四黄粉贴敷涌泉穴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压疗法联合艾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下肢气压疗法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RL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规律血液透析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透析期间给予双下肢气压治疗,空气压力为60~120 mmHg,以患者感觉舒适且能耐受为宜,在透析间歇期进行穴位艾灸治疗,选穴包括犊鼻、足三里、阳陵泉、承山、委中、涌泉、三阴交、血海等,对照组则于睡前1 h口服左旋多巴药物(每次125~250 mg)。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不宁腿综合征量表(RLS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RLSRS评分及病情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RLSRS评分[(10.2±4.1)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并且观察组PSQI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10±0.31)分、(0.85±0.49)分、(0.75±0.64)分和(6.65±1.35)]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下肢气压疗法联合穴位艾灸能有效缓解血液透析患者RLS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Ngb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结扎以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制备大鼠VC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选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组。针刺组大鼠针刺“百会”“风府”“涌泉”,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间停止针刺2 d。干预结束后第3天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gb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干预后行为学评分降低( 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 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 P<0.05),海马Ngb[(1.18±0.06)比(0.98±0.04)]表达升高( P<0.05)。 结论:针刺“百会”“风府”“涌泉”可促进VCI模型大鼠海马区Ngb表达,改善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吴茱萸敷贴涌泉穴联合超声雾化在慢性鼻窦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吴茱萸敷贴涌泉穴联合超声雾化治疗慢性鼻窦炎(CRS)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患者2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111例.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治疗,联合组给予吴茱萸贴涌泉穴联合超声雾化治疗.治疗7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鼻通气功能[鼻腔容积(NCV)、最小横截面积(NMC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1.89%,对照组为81.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流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MCA、NC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联合组NMCA、NCV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贴涌泉穴联合超声雾化治疗CRS术后患者疗效显著,能缓解临床相关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鼻通气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桂姜蜡贴外敷双涌泉穴辅助调理糖尿病患者失眠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中药桂姜蜡贴外敷双涌泉穴辅助调理糖尿病患者失眠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10月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中药桂姜蜡贴外敷双涌泉穴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睡眠质量、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及总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桂姜蜡贴外敷双涌泉穴应用于糖尿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失眠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 1990 年 1 月 1 日—2022 年10 月 31 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收录的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相关文献.采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统计腧穴频次及频率、腧穴归经、腧穴分布部位情况,选用SPSS Modeler18.0 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用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 100篇文献,包含 123 条针灸处方,涉及 163 个腧穴,腧穴总频数为 1 291 次.十四经穴使用最多,其次为经验效穴;风池、百会、合谷为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使用频数前 3 位的腧穴;督脉、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使用频数前 3 位的经脉;所用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风池-阳陵泉、涌泉-劳宫、百会-印堂和水沟-劳宫-涌泉为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高频穴对.[结论]临床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法较为多样化,但多以局部取穴及医家经验为主,规范化操作及临床研究有待推广深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