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消肿止痛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消肿止痛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11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18年1—8月入院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使用普通芒硝袋联合冰袋外敷;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患者58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局部外敷。观察2组患者伤后72 h内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等待手术时间、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舒适性。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等待手术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分别为(1.8 ± 0.7)分、(4.5 ± 1.2)d、(5.7 ± 1.2)d、1例,均低于对照组的(2.2 ± 0.8)分、(6.0 ± 1.5)d、(6.5 ± 1.4)d、19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6、-5.6、-3.3, χ2值为21.8,均 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82.76%(48/58),高于对照组的56.60%(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34, 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为82.76%(48/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9.8, P<0.05)。 结论: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肢体肿胀,减少皮肤水疱出现,达到止血止痛的作用,缩短等待手术时间,同时提高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舒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自制的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就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口袋组和背心组,每组50例。口袋组使用传统皮硝袋外敷,背心组使用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外敷,其他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对比2组患者舒适度、瘙痒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试验前2组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后口袋组舒适度评分为(65.90 ± 7.95)分,背心组为(77.04 ± 5.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7.93, P<0.01);试验后口袋组瘙痒程度为(12.72 ± 3.95)分,背心组为(8.00 ± 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8.08, P<0.05);试验后口袋组住院天数为(15.86 ± 5.83)d,背心组为(11.02 ± 3.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5.08, P<0.01)。 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使用皮硝外敷时,采用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瘙痒及住院天数,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跑台训练联合中药松弛膏外敷对废用性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IGF-1/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跑台训练联合中药松弛膏外敷对废用性肌萎缩(DMA)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6只,取8只大鼠纳入健康对照组(健康组),余38只大鼠则制成左后肢废用性肌萎缩模型。于造模3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制模成功的32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跑台训练组(跑台组)、中药松弛膏组(中药组)及跑台训练联合中药松弛膏组(联合组),每组8只大鼠。跑台组大鼠给予跑台训练,中药组大鼠则于患肢局部涂抹中药松弛膏,联合组大鼠给予跑台训练及中药松弛膏患肢局部涂抹。于6周干预结束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IGF-1、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等因子表达水平。结果:通过TUNEL染色发现,跑台组、中药组、联合组骨骼肌凋亡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0.05);联合组凋亡细胞数量亦显著低于跑台组及中药组水平( P<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较健康组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则显著增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联合组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 P<0.01),Bax蛋白表达则显著降低( P<0.01);另外联合组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中药组及跑台组水平,Bax蛋白表达则显著低于中药组及跑台组水平( 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IGF-1、p-PI3K及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 P<0.01);联合组IGF-1、p-PI3K、p-Akt蛋白表达亦较跑台组及中药组显著增高( P<0.01)。 结论:跑台训练联合中药松弛膏外敷能抑制DMA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GF-1/PI3K/Akt信号通路,继而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含量,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肌力、肌张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选取80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并安排在不同病房。常规康复组27例施行医院常规康复(良肢位摆放、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27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放松训练、用手微震动疗法、巴氏球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26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基础上实行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干预8周后比较3组患侧股四头肌(伸膝肌)的肌力和股二头肌(屈膝肌)的肌张力。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都出现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下降,股二头肌的肌张力过高(最小值≥5 uV)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表现。干预8周后,3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的肌张力测量值下调( F值为10.623, P<0.001),股四头肌的肌力测量值上调( F值为10.888, 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相比,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废用性膝关节屈曲挛患者采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能够松解关节组织的短缩僵硬,显著降低屈膝肌的肌张力,增加伸膝肌的肌力,恢复和改善屈伸膝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力,使其肌力/肌张力比例趋于平衡,增强肌群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对踝部骨折患者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将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应用于踝部骨折患者护理中,探讨对患者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张力性水泡发生率及术前等待时间。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干预1 d、干预3 d的踝关节肿胀程度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2.85±0.67)分、(1.48±0.2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0.85)分、(2.5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张力性水泡发生率0及术前等待时间(3.18±0.38)d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9%(4/31),(4.32±0.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干预应用于踝部患者护理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踝关节肿胀程度,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张力性水泡发生率,加快患者手术治疗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蔡连香治疗盆腔炎症所致输卵管性不孕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蔡连香教授认为,盆腔炎症所致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以瘀为主,临床可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寒湿瘀阻4个证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基于经方,审证求变,临证中还应重视精血理论,注意扶正祛邪,避免损伤阴血。其善用中药灌肠和外敷法,并灵活应用药对,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致亚急性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48岁女性接种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7 d后甲状腺左侧出现压痛及触痛性包块,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塞来昔布胶囊200 mg口服、2次/d,外敷平瘿散,内服中药汤剂。21 d后疼痛和包块消失。1周后患者甲状腺右侧出现类似症状,再次服用相同剂量塞来昔布胶囊,无效,换用醋酸泼尼松片20 mg口服、1次/d。25 d后疼痛缓解,颈部包块缩小。考虑患者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为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火针联合黄连膏包敷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黄连膏包敷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 例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50 例予局部火针方法治疗,治疗组5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连膏包敷方法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瘙痒频率评分,并统计2 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41/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EASI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瘙痒频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联合黄连膏包敷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 *a *b *色彩模式在外用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0.5%马来酸噻吗洛尔水剂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IH)的效果,并探讨L *a *b *色彩模式分析瘤体颜色的可行性。 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接受0.5%噻吗洛尔水剂外敷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浅表型IH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疗效,VAS评分-100至0分表示差,1至49分表示一般,50至89分为良好,90至100分为优。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L *a *b *色彩模式数字化描述瘤体颜色变化,L值为亮度坐标值,a值为红绿坐标值,b值为黄蓝坐标值。对治疗前、后L、a、b变化(ΔL、Δa、Δb)采用配对 t检验,并对ΔL、Δa、Δb与VA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25例患儿(30处瘤体),包括头颈部13处,躯干9处,四肢8处。25例中男8例,女17例,年龄大于1个月且小于6个月。治疗后停药随访时(2~37个月),VAS评价结果显示2处瘤体(6.7%)为一般,8处(26.7%)为良好,20处(66.7%)为优。头颈部、躯干、四肢3个部位疗效达到优的比例分别为69.2%(9/13)、66.7%(6/9)、6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01, P=0.951)。治疗后L值升高了9.25±8.96,a值下降了4.68±11.08,b值下降了2.44±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383、3.763、2.813, P值分别为<0.001、<0.001、0.006)。相关性分析显示ΔL值与VAS评分成正相关( r=0.616, P<0.001),Δa值与VAS评分成负相关( r=-0.640, P<0.001),Δb值与VAS评分不相关( r=-0.028, P=0.883)。 结论:0.5%马来酸噻吗洛尔水剂可有效治疗浅表型IH。ΔL、Δa与VAS评分相关性良好,L *a *b *色彩模式能较准确地反映瘤体颜色变化,可作为评价浅表型IH疗效的客观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柏散外敷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8年5~12月收治的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除常规功能锻炼、良肢位摆放等常规护理方法外,采用双柏散外敷偏瘫侧肢端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分别于入院后3 d、7 d评估双侧上下肢肿胀程度,从而判断干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两组干预后3 d、7 d双侧上下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急性中风早期使用双柏散外敷能有效预防偏瘫肢体肿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