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组(R组)和丙泊酚-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组(P组)。采用面罩吸氧,预先缓慢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1 min后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P组注射丙泊酚1.5~2.0 mg/kg,直至意识消失后,2组均注射米库氯铵0.14 mg/kg,BIS值40~60时,由同一名麻醉医生置入喉罩后机械通气。维持期间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1 mg·kg -1·h -1,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6 mg ·kg -1·h -1,间断注射米库氯铵维持肌松。于诱导前(T 0)、置入喉罩时(T 1)、纤维支气管镜抵达隆突即刻(T 2)、手术开始10 min(T 3)、手术结束(T 4)和患者清醒(T 5)时记录BP、HR、SpO 2、P ETCO 2、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检查开始时间、总检查时间、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的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各时点SpO 2、P ETCO 2、BIS值、MOAA/S评分、麻醉开始至检查开始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R组T 1、T 3和T 4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延长,术中低血压、术后咳嗽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丙泊酚-阿芬太尼-米库氯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慢性心衰模型的方法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手段均具有局限性,为了更好地研究其发病机理,本文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分为4组,模型A组大鼠连续以5 mg/(kg·d)注射ISO 10 d;模型B组大鼠前3 d注射ISO 2.5 mg/(kg·d),后9 d注射5 mg/(kg·d);模型C组大鼠第1天被给予15 mg/kg的戊巴比妥钠,注射ISO 1.25 mg/kg,第2、3天以2.5 mg/(kg·d)注射,后9 d以5 mg/(kg·d)注射,从第2天开始每天分2次注射间隔30 min.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通过超声心动图、病理学检测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来验证模型的建立.结果 模型A、B和C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0%、60%和40%.与对照组相比,模型C组大鼠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01);心肌细胞排列紊乱,Ⅰ、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P<0.05);COL1A1、COL3A1、FN1和ACTA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与甘油三脂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注射麻醉剂使大鼠处于半清醒状态,梯度增加每日注射剂量和减少单次注射量均可降低死亡率,为建立CHF大鼠模型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9050对小鼠脑电的影响及突触外GABAA受体在其效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是镇静催眠的潜在靶点.相比传统的突触内GABAA受体变构调节剂,作用于突触外GABAA受体的镇静催眠药具有保持睡眠结构和不良反应轻的优势.通过前期筛选,发现在一系列喹唑啉酮类化合物中,9050表现出强大且稳定的镇静催眠效应.爪蟾卵母细胞电压钳实验表明,9050对突触外GABAA受体和突触内GABAA受体均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皮质脑电分析技术评价9050对小鼠睡眠的影响,并与唑吡坦(zolpidem,ZPD)、加波沙朵(gaboxado,THIP)、甲喹酮(methaqualone,MTQ)等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比较,以探讨突触外受体在9050促睡眠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C57小鼠ip给予化合物9050和阳性对照药物ZPD,MTQ和THIP后,观察并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诱导时间和持续时间,采用不引起翻正反射消失的最高药物剂量为脑电记录的最高剂量,评价化合物 9050 的镇静催眠作用.C57小鼠连续10d每天分别给予9050(1 mg·kg-1),ZPD(10 mg·kg-1),THIP(5 mg·kg-1)或 MTQ(24 mg·kg-1),并记录分析基线(BSL)、给药期间的10d以及撤药2d的脑电变化,评价9050的耐受性和戒断反应.此外,δ-KO鼠和同窝WT鼠分别给予9050(1 mg·kg-1),ZPD(10 mg·kg-1),THIP(5 mg·kg-1)和MTQ(24 mg·kg-1),记录脑电,研究 9050 对突触外GABAA受体的调节作用.结果 9050缩短NREM睡眠潜伏期,延长NREM睡眠时间,减少短暂清醒频率,显著改善睡眠连续性,一定程度上增强睡眠稳定性,同时显著增强NREM睡眠中的SWA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物相似,9050慢性给药也产生药效耐受现象,但戒断2d内没有引起负面的睡眠影响.在给予9050后,WT小鼠清醒比率减少,NREM睡眠显著增加,REM睡眠比率减少,短暂清醒显著减少,而δ-KO鼠中没有这些作用.对于WT小鼠,9050对NREM和REM睡眠发作次数没有影响,但在δ-KO小鼠中均显著增加.在WT小鼠中,给予9050后NREM睡眠的平均持续时长增加,但在δ-KO小鼠中显著减少.结论 在小鼠脑电模型上,9050 表现出显著的睡眠促进作用,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且不影响REM睡眠,促进NREM睡眠,增强delta波活性和增强睡眠稳定性.其中增强delta波活性和睡眠稳定性的作用可能与含有δ亚基的突触外GABAA受体有关.9050慢性给药条件下存在耐受性,但停药后没有引起反跳失眠.本研究为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行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术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结合异丙酚用于患者清醒条件下,光棒引导行气管插管的可操作性,并评估医生的插管操作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以及插管完成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就医病人60例,准备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光棒清醒组(A组)和光棒常规诱导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用静脉微量泵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利多卡因方法行光棒插管(药物输注过程中,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3-4mL),B组以常规给麻醉药的办法为病人做诱导,记录两组患者插管过程中的循环改变.麻醉前基础值(T0),注药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分钟(T3)各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评价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术后声嘶、咽痛、插管过程中的呛咳反应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病人均成功完成光棒引导下的插管操作.B组患者T1、T2时相MAP较T0时相升高明显;B组患者较A组患者发生了较多病例的呛咳反应.A组患者T1、T2时相MAP较B组稳定,但其在T1、T2时相发生心率减慢现象,B组患者无此种情况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均低,插管操作术后随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此种联合用药的办法能够成功用于手术病人在其清醒状态下施行光棒引导气管插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丙泊酚靶控清醒镇静用于慢诱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术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不同镇静深度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Ⅰ~Ⅱ级择期手术前可预期的困难气道患者,按警觉-镇静(OAA/S)评分4、3、2分分为A、B、C三组.表面麻醉后,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至预定评分.记录各时间点HR、MAP、SpO2、插管反应评分、耐受插管评分、插管时间;达预期镇静评分效应室浓度(CE)、NT指数(NTI)以及NT分级(NTS)病例;插管成功率,辅助呼吸及血管药物干预治疗病例.结果 三组SpO2随时间点降低,三组组间和不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加深,三组CE增加,NTI降低;A组插管反应评分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在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辅助呼吸、血管药物干预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OAA/S评分行清醒镇静插管是可行的;OAA/S评分比Narcotrend适合清醒镇静深度判断;OAA/S评分为4、3分镇静深度适合,3分时镇静深度较为理想,2分时不良反应增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行药物诱导睡眠电影磁共振检查的麻醉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行药物诱导睡眠电影磁共振(drug induced sleep c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ine MRI)检查的麻醉用药和管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行cine MRI检查的OSA患儿资料,包括人口学状况、麻醉用药和监测、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和用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记录患儿清醒状态(T0)、输注Dex负荷剂量后(T1)、检查开始后10 min(T2)、检查开始后20 min(T3)、检查开始后30 min(T4)、检查开始后40 min(T5)等时点的生命体征.结果 经cine MRI检查后18例OSA患儿中有11例(61.1%)发现阳性结果.与T0比较,T1、T2和T5时HR减慢(P<0.05),T1~T5时SpO2降低(P<0.05).行cine MRI检查时有2例患儿检查时因发生体动反应而追加氯胺酮,麻醉成功率为88.9%;有8例(44.4%)OSA患儿发生心动过缓;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低氧(SpO2<90%).阳性结果组患儿心动过缓的发生率(63.6%)明显高于阴性结果组(14.3%)(P<0.05).结论 Dex是OSA患儿行cine MRI检查时合适的麻醉药物,对呼吸抑制轻微,但需注意心动过缓的发生,出现体动反应时可考虑氯胺酮作为联合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用于舒芬太尼伴七氟烷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舒芬太尼靶控输注伴七氟烷全麻的效果.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1月,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40例(18~68岁,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10 min输注完成),对照组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静脉注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比较2组基础值、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输注完成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气腹后10 min、开始关伤口时、气管拔管前即刻和拔管后1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后苏醒情况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 围术期2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平稳(在基础值上下20%之内),BIS值适宜(术中40~60,麻醉苏醒、镇静至清醒状态70~100).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输注完成即刻,观察组心率[(70.0±9.2)次/min]慢于对照组[(79.6±10.7)次/min](t=-3.015,P=0.005),观察组BIS值(92.3±0.8)低于对照组(96.4±0.9)(t=-15.265,P=0.000).2组均无肌肉僵直、躁动、呼吸抑制或术中知晓发生,2组术后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及使用镇痛药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将右美托咪定0.3μg/kg用于舒芬太尼靶控输注伴七氟烷吸入的国人全麻手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2014年1至5月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和R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各30例.记录患者手术前(T0)、麻醉诱导后(T1)、扩宫时(T2)、清除肿物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10 min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评估术前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10 min警觉/镇静观察评分;观察术中心血管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T0时MAP、HR、RR、Sp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各时点MAP、HR、RR、Sp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T1、T2、T3时MAP、HR、RR较T0时和D组显著降低(P<0.05),T4、T5时又升高,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O2水平各时点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R组(P<0.01).D组患者术前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R组(P<0.01).术后10 min两组警觉/镇静评分、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率、术后宫缩痛情况D组均优于R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更适合宫腔镜短小手术,无需辅助其他麻醉药和镇痛药,即可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推荐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缓慢泵注对循环、呼吸、清醒时间和离室时间影响较小,可以减少术中心血管用药,减少术后宫缩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对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试验组)和咪达唑仑组(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行诱导插管及维持镇静,并在机械通气后予芬太尼静脉泵注行基础镇痛.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芬太尼用量和停药后清醒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开始时(T0)、2h(T1)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气道峰压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镇静治疗过程中意外拔管、谵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VAP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全部患者治疗2h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气道高峰压的情况均有所好转,氧合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2h后患者HR、RR下降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谵妄发生率和VAP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意外拔管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用药过程中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及长托宁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长托宁及盐酸羟考酮静脉输注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择期行ERCP术的10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49)与B组(n=55).A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及长托宁静脉麻醉,B组接受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前(T0)、诱导入睡(T1)、内镜通过咽部时(T2)、胆道造影时(T3)、胆道取石时(T4)、清醒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术后苏醒时间、清醒时间、术后30 min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体动、下镜困难率、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MAP、HR、RR均明显降低(P<0.05);T3、T4时B组MAP高于A组,HR快于A组,RR慢于A组(P<0.05).T5时A组BIS值高于B组(P<0.05).A组术毕苏醒时间、清醒时间短于B组,术后30 min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呼吸抑制、术中体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下镜困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及长托宁静脉输注,在ERCP术麻醉中镇静效果良好,心肺不良事件较少,不影响患者苏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