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臂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46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6例,年龄23~64岁。总结皮瓣大小、血管蒂的长度、血管直径、穿支数量、皮瓣存活率、供区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疗效。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皮瓣大小5.0 cm×3.5 cm~15.0 cm×7.0 cm,血管蒂长度(8.15±1.42)cm,动脉直径(1.20±0.41)mm,静脉直径(2.15±0.52)mm,穿支数量1~4支(平均2.6支),供区切口均一期拉拢缝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动脉吻合口血栓,予以清除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抢救成功。3例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3.5%(43/46)。46例患者均未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4 d。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术侧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正常,上肢肌力无影响。结论:上臂外侧皮瓣制备简单、切口隐蔽、皮瓣成活率较高,是修复口腔癌术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口咽肿瘤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口腔、口咽肿瘤患者应用3种常用游离软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手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方法: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进行口腔、口咽肿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7例,年龄26~74岁。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者43例,应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者45例,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lateral arm free flap,LAFF)者15例。总结3组患者皮瓣的相关数据,并应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T分期中,RFFF组和LAFF组的分期均低于ALT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皮瓣特征方面,ALTF组皮瓣面积[(55.87±27.38)cm 2]与LAFF组[(49.93±19.44)cm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72, P=0.443),RFFF组[(33.18±6.05)cm 2]皮瓣面积小于ALTF组( t=5.311, P<0.001)与LAFF组( t=3.284, P=0.005)。关于术后1年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评价,在口腔功能方面(包括吞咽、咀嚼、味觉、唾沫),LAFF组和RF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皆高于ALTF组( P值均<0.05);在外观上,LAFF组[75(75,75)分]与ALTF组[75(75,75)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532, P=0.126),2组皆高于RFFF组[50(50,75)分, Z值分别为-3.447和-3.005, P值均<0.05];讲话方面,RFFF组为100(67,100)分,高于LAFF组[67(50,76)分]和ALTF组[67(3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480和-5.414, P值均<0.05)。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评价量表平均得分中,ALTF组得分[72(56,77)分]低于RFFF组[79(69,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3.070, P<0.05),ALTF组与LA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754, P=0.079)。术后1年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评价,ALTF组各项目及平均得分均低于RFFF组和LAFF组( P值均<0.05)。RFFF组和LA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对于口腔、口咽肿瘤患者应用不同皮瓣进行的修复重建,在缺损大小的修复上,RFFF对于较小组织缺损有独特优势,ALTF适合于较大组织缺损,LAFF是介于ALTF与RFFF之间的一个折中的选择。在口腔功能重建方面,ALTF逊色于RFFF和LAFF;在术后外观方面,ALTF和LAFF优于RFF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带感觉功能上臂外侧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带感觉功能上臂外侧嵌合骨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6例手指软组织缺损伴指骨、神经缺损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3~61岁,平均47.3岁;右手2例,左手4例;拇、示、中指各1例,环指3例;皮肤缺损面积1.0 cm×1.5 cm~2.5 cm×3.0 cm,骨缺损长度1.5~2.5 cm。6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创面彻底清创,创面缺损伴指骨、神经缺损先行异种皮覆盖创面,克氏针维持骨折稳定性;二期带感觉功能的上臂外侧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皮瓣设计面积1.5 cm×2.0 cm~3.0 cm×3.5 cm,骨瓣切取大小为1.5 cm×1.0 cm×1.0 cm~3.0 cm×1.5 cm×1.0 cm。术后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功能,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制定的感觉分级方法评价皮瓣感觉恢复效果,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外观满意度。结果:本组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7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皮瓣全部成活,骨折均愈合,骨瓣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供区直接缝合,创面均一期愈合。手部功能优5例、良1例,手指感觉恢复至S4级4例、S3+级2例,患指外观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1例、满意4例、一般1例。结论:带感觉功能的上臂外侧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可同时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和指骨缺损,对供区影响小,术后手指感觉功能恢复好,是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备选方案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手指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与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手指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010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Ⅳ度烧伤患者,其中男81例、女17例,年龄1~72岁,共160指受累。患指单指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12.0 cm×3.5 cm,将患指并指后最大创面面积为12.0 cm×10.0 cm。成人手部存在多指多处Ⅳ度烧伤创面时或者儿童手指Ⅳ度烧伤时,选用腹部带蒂皮瓣;成人单指或2指Ⅳ度烧伤时,选用手内带蒂皮瓣与游离组织瓣,其中游离组织瓣修复需受区血管条件好且有可供吻合的动静脉;拇指指甲Ⅳ度烧伤或拇指烧伤后部分缺失时,采用第1趾甲皮瓣或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拇指。本组采用45个腹部带蒂皮瓣修复91指创面,37个手内带蒂皮瓣修复37指创面,26个游离组织瓣修复28指创面,3个第1趾甲皮瓣重建3例患者拇指指甲并修复手部创面,1个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1例患者拇指并修复手、腕部创面。组织瓣面积为2.0 cm×1.5 cm~20.0 cm×10.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者于患肢上臂内侧切取全厚皮片、大腿外侧切取断层皮片移植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供瓣区外观与功能;对获得随访的患者,于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功能,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 H检验与Nemenyi法检验。 结果:112个组织瓣中,104个组织瓣完全成活,血运良好;1个带蒂移植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1个带蒂移植的指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个游离移植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末端少许坏死,经换药、肉芽组织生长后,取大腿外侧断层皮片移植修复;2个游离移植的跗外侧动脉皮瓣及1个带蒂移植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予拆除部分缝线、肝素盐水擦拭伤口后皮瓣成活;1个带蒂移植的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个游离移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坏死,Ⅱ期分别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上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移植组织瓣术后外形好,不臃肿,质地柔软,弹性好;供瓣区无功能障碍,仅遗留轻微瘢痕。72例患者共117指获得3~24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腹部带蒂皮瓣、手内带蒂皮瓣、游离组织瓣修复患指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77.3%(51/66)、96.3%(26/27)、95.8%(23/24),其中游离组织瓣、手内带蒂皮瓣修复患指功能均明显优于腹部带蒂皮瓣( P<0.01);游离组织瓣修复患指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腹部带蒂皮瓣( P<0.05)。 结论:结合手指Ⅳ度烧伤创面具体情况,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成人多指多处Ⅳ度烧伤创面或儿童手指Ⅳ度烧伤创面,采用手内带蒂皮瓣或游离组织瓣修复成人单指或2指Ⅳ度烧伤创面,采用第1趾甲皮瓣或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Ⅳ度烧伤拇指,术后组织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其中游离组织瓣与手内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患指功能恢复更好,游离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满意度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部位电烧伤毁损性创面修复方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多部位电烧伤毁损性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9 月至2022 年10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8 例多部位毁损性电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37 例,女 1 例,年龄9~61 岁,平均37 岁.37 例致伤电压为6~35 kV,1 例为380 V.电烧伤涉及2 个部位5 例,3 个及以上部位33 例.早期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全身支持治疗.涉及重要脏器损伤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坏死肺组织、坏死穿孔肠管切除.涉及肢体尤其腕部电烧伤患者,急诊腕部切开减张,血运未改善者需行静脉桥接尺桡动脉挽救肢体.再根据毁损性创面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时机,采用适合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本组 38 例患者,其中 37 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1 例患者死亡.烧伤部位涉及肢体及躯干(胸部、腹部、背部、头部)17 例,只涉及四肢 21 例.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脐旁穿支皮瓣 13 个,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23 个,岛状下斜方肌肌皮瓣 4 个,游离背阔肌肌皮瓣 2 个,带蒂背阔肌肌皮瓣 7 个,带蒂腹直肌肌皮瓣 3 个,带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1个,带蒂股前外侧皮瓣 4 个,游离腓肠内侧皮瓣 3 个,肋间动脉穿支皮瓣 1 个,游离上臂内侧皮瓣 1个,游离跖外侧皮瓣 1 个,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1 个,局部皮瓣 3 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 3~18 个月,毁损性创面修复效果良好,腹壁创面患者无腹壁疝发生.15 例患者再次入院行肌腱重建及皮瓣修整术,4 例头部皮瓣移植患者放置头皮扩张器,修复秃发畸形.结论 对于多部位毁损性电烧伤患者,各部位、各组织、各脏器应区别对待,先保证生命,再保留肢体,根据患者毁损性创面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与相关科室医师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降低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一期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舌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同期行舌缺损修复.其中男25例,女7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上臂外侧区域穿支血管位置,皮瓣轴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连线后方1 cm,根据舌缺损面积和形状设计皮瓣.结果32例患者中,皮瓣大小为7.5 cmx 4.0 cm~14.0 cm×6.0 cm,平均厚度为(0.85±0.40)cm,平均血管蒂长度为(8.24±1.37)cm,穿支数量为2~4支.供区切口均一期拉拢缝合.除1例患者术后第4天皮瓣坏死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后皮瓣存活,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6.9%(31/32).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行气管切开.随访7~22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较满意,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血管恒定、制备简单、质地薄软,皮瓣成活率高,供区并发症少,是修复舌癌术后半舌缺损的良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在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背景与目的:肢体部位的毁损性创面,常会合并主干血管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而截肢的严重后果.为探索此类毁损性创面的诊治方法,本研究分析应用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来修复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此类毁损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主干血管损伤,并用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来修复的患者45例,总结血管损伤的评估及处理方法,修复毁损性创面所用游离皮瓣的种类,观察术后重建血管通畅情况和肢体血运情况以及皮瓣存活情况、创面和供瓣区愈合情况.最后一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手部肌腱、神经修复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屈、伸功能的肌力和手指感觉功能.结果:45例患者中,男38例,女7例;平均年龄(39.4±15.1)岁.上臂毁损性创面合并肱动脉损伤5例,前臂及腕部毁损性创面合并桡动脉和(或)尺动脉损伤40例.大隐静脉桥接重建肱动脉3例(6.7%),人工血管桥接重建肱动脉2例(4.4%),大隐静脉桥接重建尺动脉1例(2.2%),大隐静脉桥接重建桡动脉35例(77.8%),行血流桥接皮瓣重建桡动脉4例(8.9%).股前外侧皮瓣移植29例(64.4%),脐旁穿支皮瓣移植12例(26.7%),腹股沟皮瓣移植1例(2.2%),背阔肌肌皮瓣(面积24~10 cm × 35~18 cm)移植3例(6.7%).供瓣区直接缝合封闭24例(53.3%),于附近转移皮瓣覆盖13例(28.9%),取断层皮移植覆盖8例(17.8%).游离皮瓣存活率为97.8%(44/45),创面Ⅰ期愈合率为93.3%(42/45).38例患者获随访3~36个月,皮瓣及患肢血运良好,重建血管通畅率为92.1%(35/38).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伸拇及伸指功能基本正常;屈拇及屈指肌力评定:V级5例(13.2%)、Ⅳ级13例(34.2%)、Ⅲ级16例(42.1%)、Ⅱ级4例(10.5%);手指感觉功能评定:S4级5例(13.2%)、S3级 10例(26.3%)、S2级 12例(31.6%)、S1 级8例(21.0%)、SO级3例(7.9%).结论: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主干血管损伤需及时评估和处理损伤的血管,根据损伤血管的直径可用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桥接重建损伤的主干动脉,以避免肢体缺血坏死;重建的血管和毁损性创面需及时应用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来覆盖,有条件的话,应优先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效果要优于远位带蒂皮瓣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重度眼窝凹陷合并结膜囊闭锁患者的眼窝重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重度眼窝凹陷并结膜囊闭锁患者眼窝重建的疗效,并对重建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01年10月至2014年3月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重度眼窝凹陷并结膜囊闭锁患者40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游离皮瓣眼窝重建34例(肩胛皮瓣2例、前臂皮瓣17例、上臂外侧皮瓣15例),带蒂皮瓣2例(逆行颏下岛状皮瓣2例),眶周种植体+赝复体修复4例.结果 40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行皮瓣重建眼窝者皮瓣均成活,眼窝外观丰满,佩戴义眼良好,外观较术前明显改善;行眶周种植体+赝复体修复者植体无松动,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赝复体稳固.结论 对重度眼窝凹陷并结膜囊闭锁的患者,皮瓣移植是眼窝重建的有效方法,种植体固位赝复体修复方法可供选择,应注意根据患者自身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吻合指血管的短蒂游离皮瓣重建手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了明确游离皮瓣短血管蒂的优势和安全性,我们运用吻合受区指血管的短蒂游离皮瓣重建手功能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30例手指掌侧或背侧缺损患者,根据其缺损的指别、数量以及范围面积,设计甲皮瓣、趾腓侧瓣、第二趾胫侧瓣、第二趾趾腹皮瓣、上臂外侧皮瓣、前臂骨间背侧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或指背缺损.受区动脉均吻合至手指固有动脉;受区静脉均吻合至手指背侧、手指掌侧或手背静脉.结果 术中测量切取游离皮瓣血管蒂平均长度为1.2~2.0 cm,动脉吻合口距创伤区边缘近端为(1.2±0.7)cm,静脉吻合口距创伤区近端为(1.4±1.1) cm.术后30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l例出现动脉危象,24h内探查后顺利存活.随访时间为6~23个月,平均14.1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耐磨性强,两点分辨觉为4~10 mm.术后手功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4例,良5例,可1例.结论 应用吻合指血管的短蒂游离皮瓣重建手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方法,不仅能再造出外观和功能兼优的手指,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供区不必要的剥离和副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肌皮瓣修复上肢高压电烧伤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肌皮瓣修复上肢高压电烧伤深度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48例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所有创面清创后均采用肌皮瓣修复,其中32例上臂及肘关节创面患者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6例前臂及腕部创面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观察术后肌皮瓣成活情况及供区修复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供区愈合良好.5例(3例背阔肌皮瓣修复患者、2例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患者)远端部分坏死,换药后植皮覆盖;供区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获3~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皮瓣外观良好,供瓣区留有瘢痕.结论 对于上肢高压电深度烧伤患者,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臂及肘部创面、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前臂和腕部创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背阔肌肌皮瓣还能够进行肘部功能重建,可最大程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