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多种皮瓣修复鼻部各部位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2021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32例采用皮瓣修复鼻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鼻正中推移皮瓣修复9例,鼻面沟推移皮瓣修复10例,鼻唇沟皮瓣修复8例,鼻唇部推移皮瓣修复2例,额部推移皮瓣修复2例,游离耳屏软骨皮瓣修复1例。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鼻外形及立体结构恢复正常。术后6~24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术中所采用的多种皮瓣是修复鼻部多部位较小缺损的较好选择,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43.5±15.5)岁。术中清创骨折段后,将骨瓣移至手舟骨处充填骨缺损,将骨瓣动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吻合,伴行静脉与桡动脉伴行静脉端端吻合,采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治疗13例,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软骨瓣治疗2例。术后根据X线表现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及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功能组间比较使用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门诊随访11例,微信随访4例,平均随访32.5(8~60)个月。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5(10~16)周。术前VAS评分为(3.5±1.5)分,术后末次随访降至(1.0±1.0)分;握力由术前的(16.5±4.3)kg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31.5±3.5)kg;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6.2±11.4)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68.5±10.8)分,腕关节功能:优8例,良6例,可1例,手术前后功能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具有良好的功能效果。该技术为手舟骨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及结构支持,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对于手舟骨近极缺血性坏死的可以采用骨软骨瓣移植替代,防止腕骨骨关节炎和塌陷,这在治疗难治性手舟骨骨不连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分型及吻合策略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分型及吻合策略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单侧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完成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术中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或携带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肌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受区血管均选择胸廓内血管。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的解剖结构分为3类:独立型,包括1支型和2支型;Y形结构;H形结构。独立型静脉采用直接吻合。Y形结构和H形结构伴行静脉吻合方式共分5种:(1)直接吻合;(2)去除Y形结构的共干节段后,将2条伴行静脉分别吻合;(3)结扎交通支后,将2条伴行静脉分别吻合;(4)保留交通支,将2条伴行静脉分别吻合;(5)结扎较细伴行静脉,吻合较粗的伴行静脉。方式1、2适用于Y形结构的伴行静脉,方式3~5适用于H形结构的伴行静脉。术中需将过长的腹壁下动脉节段去除。统计术中血管吻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皮瓣成活、再造乳房外形、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173例女性患者,年龄26~60岁,平均41.2岁。其中,即刻乳房再造92例,延期乳房再造81例。109例采用游离DIEP皮瓣,64例采用携带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肌皮瓣。皮瓣长(26.9±1.9) cm,皮岛宽(11.3±0.7) cm,血管蒂长度(10.5±0.4) cm。腹壁下动脉只有1条伴行静脉的解剖类型16例,伴行静脉直接吻合;伴行静脉呈Y形结构者14例,5例采用方式1直接吻合,3例先槽形切除部分第3肋软骨后再用方式1直接吻合,6例采用方式2完成吻合;伴行静脉呈H形结构者143例,96例采用方式3完成吻合,19例采用方式4完成吻合,28例采用方式5完成吻合。97例患者在血管吻合前对腹壁下动脉过长节段进行了修剪,去除长度为(2.7±0.7) mm。术中发生血管吻合相关并发症6例,其中2例患者采用的静脉吻合方式是Y形静脉直接吻合方法(方式1),术中出现静脉卡压,调整为方式2进行吻合后,卡压情况解除;其余4例所采用的静脉吻合方式包括方式2有1例,方式3有1例,方式4有2例,均通过及时调整血管蒂摆放位置解除了血管卡压情况。术后发生皮瓣坏死1例,采用的静脉吻合方式是Y形静脉直接吻合方法;其余172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0~36个月,平均18.7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柔软,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对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未见肿瘤复发病例。结论:根据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分型制定较为完善的血管吻合策略,灵活调整血管吻合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游离下腹部皮瓣用于乳房再造血运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额部扩张皮瓣联合翻转瘢痕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额部扩张皮瓣联合翻转瘢痕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鼻部分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5~61岁。手术分4期进行,Ⅰ期在额部置入合适额定容量的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并定期注水扩张。Ⅱ期行翻转瘢痕瓣移植重建鼻部内衬,瘢痕瓣面积较缺损面积扩大约10%;采用以缺损对侧眶上血管或滑车上血管为蒂的额部扩张皮瓣帯蒂转移修复鼻部缺损,扩张皮瓣面积较瘢痕瓣切取、翻转后的鼻部缺损面积扩大约20%。将扩张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转移术后3周,行Ⅲ期皮瓣延迟术;延迟术后1周,行Ⅳ期皮瓣断蒂术。记录扩张器埋置个数、额定容量、注水量及扩张时间。观察患者Ⅰ期术后感染、血肿、扩张皮瓣破溃等及Ⅱ、Ⅳ期术后皮瓣血运障碍或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观察患者皮瓣色泽、额部供区瘢痕情况、两侧眉毛的对称度,以及鼻部外形、外鼻道通气功能。结果:26例患者共埋置26个扩张器,扩张器额定容量为100~300 mL,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0~1.5倍,扩张时间为2.5~4.0个月(平均3个月)。各期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皮瓣色泽与鼻部正常皮肤相近,额部瘢痕不明显,两侧眉毛基本对称,鼻部外形较佳,外鼻道通气功能未受影响,但部分患者有鼻尖表现点下旋或者鼻尖表现点不突出的情况出现。结论:采用翻转瘢痕瓣重建鼻部内衬及预扩张后额部皮瓣重建鼻部皮肤、不联合游离软骨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术后鼻部外形较佳,且不会引起外鼻道通气功能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罹患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女性患者27例,其年龄为37~83岁,其中7例患者出现胸部区域明显疼痛。完善各项检查,准确评估有无肿瘤以及放射性溃疡累及深度。排除肿瘤复发后,对溃疡创面行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大小为8 cm×7 cm~18 cm×18 cm),同时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清创后同期或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周后行创面修复手术。根据创面位置与大小、患者年龄与全身情况,以及供区损伤最小化原则,选择最适合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对供区创面行断层皮片移植或拉拢缝合。记录放射性损伤累及层次与组织结构、移植组织瓣类型及大小,统计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疼痛缓解情况、组织瓣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组织瓣外形、溃疡是否复发、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腹直肌肌皮瓣供区是否发生腹壁疝。结果:放射性损伤累及肋骨与肋软骨者21例,累及肋骨、胸骨与锁骨者4例,累及锁骨及锁骨下动脉者2例。12例患者移植了腹直肌肌皮瓣,8例患者移植了背阔肌肌皮瓣,3例患者移植了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3例患者移植了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1例患者移植了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瓣大小为14 cm×8 cm~20 cm×20 cm。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肿瘤成分;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25例患者为阳性,2例患者为阴性;7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5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2例患者术后腹直肌肌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行清创与组织瓣修整术后愈合。随访6个月~2年,组织瓣外形均良好,溃疡均未复发,供区创面遗留线性瘢痕,腹直肌肌皮瓣供区均未发生腹壁疝。结论:准确评估损伤程度后彻底清创并行VSD治疗,以及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与创面特点和供区损伤最小化原则选择合适的组织瓣修复创面,是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较佳修复策略,采用该策略可尽快封闭创面,防止溃疡复发,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软骨瓣翻转原位回植法治疗先天性Stahl耳畸形八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一种矫治先天性Stahl耳畸形的新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治疗先天性stahl耳畸形患儿8例,男5例,女3例,7~28岁,平均15岁。取出第3对耳轮脚对应耳软骨,将游离软骨瓣翻转呈凹面向前并旋转90°重新原位放入,软骨瓣适当修剪,与周围耳软骨衔接缝合固定,形成较好的耳轮及耳舟形态。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软骨成活,皮肤色泽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第3对耳轮脚得到完全纠正,耳轮轮廓清晰、耳舟形态良好。术后随访1~5年,效果均满意,瘢痕不明显。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切口瘢痕隐蔽、耳郭形态好,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同期矫正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9.2岁。采用软骨瓣折叠矫正杯状耳畸形,同时采用耳垂瓣及耳廓复合组织瓣相向推行及耳甲腔软骨片游离移植,修复蝶形耳廓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测量耳廓长度、宽度,并观察矫正效果。结果:本组13例耳廓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耳廓上部再次悬垂病例,1例患者出现耳后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经药物外涂及耳夹夹持6个月后瘢痕软化变平。所有单侧畸形患者中,患侧容貌耳长均小于健侧,有1例患者患侧容貌耳长与健侧容貌耳长的差值达0.7 cm,其余患者均小于0.5 cm。所有患者患侧容貌耳宽与健侧容貌耳宽的差值均小于0.3 cm。结论:采用软骨折叠及耳垂瓣、耳廓复合组织瓣结合游离耳甲腔软骨片可同时矫正蝶形耳廓及杯状耳畸形,术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行手术为主导治疗模式的456例下咽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以手术为主导治疗模式在下咽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456例原发下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2例,女性24例,年龄37~82岁。其中梨状窝癌328例,下咽后壁癌88例,环后癌40例。Ⅲ-Ⅳ期420例(92.1%),T3-4期325例(71.3%)。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手术治疗或术后放疗计划未完成者84例,术前计划性放化疗+手术49例,手术+术后放疗/放化疗314例,诱导化疗+手术+术后放疗9例。原发灶切除方式包括:激光手术5例;部分喉部分下咽切除74例,其中48例(64.9%)为环状软骨上次全喉切除环舌吻合术;全喉部分下咽切除90例;全喉全下咽及颈段食管切除226例;全喉全下咽全食管切除61例。主要修复方式包括游离空肠移植226例,胃上提代下咽食管61例,胸大肌肌皮瓣32例。所有患者均行咽后淋巴清扫术,入院及随访期间均行高清胃镜检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3年生存率为59.8%,5年生存率为49.5%;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9.0%,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58.8%。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12.7%,下咽癌同时及异时多原发癌的患者共132例(28.9%)。多因素回归分析,T3-4期病变、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伴有咽后淋巴结转移以及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P值均<0.05)。随访截至2022年4月30日,共死亡221例,其中远处转移患者共109例(49.3%),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论:通过对下咽癌的术前评估、手术切除与修复方式的改进、主动的咽后淋巴清扫及第二原发癌的全程干预,可提高下咽癌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兔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兔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动物模型,以便后续研究,为临床上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质量2.5~2.8 kg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由南京鼓楼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在其背部设计软组织缺损创面2.0 cm×2.0 cm,全层切取耳缘近耳根处同等大小组织,形成背侧皮肤-软骨-腹侧皮肤三层结构耳廓复合组织瓣。适当修剪组织瓣腹侧皮肤及软骨,残余的腹侧皮肤予无菌贴膜覆盖。将组织瓣背侧皮肤作为被盖,游离移植至背部创面,打包固定。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意外死亡,兔耳廓复合组织瓣均成功游离移植,且形态稳定。取材可解剖出软骨及贴膜。结论: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可成功建立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模型,且该模型易于建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吻合血管蒂的预制岛状皮瓣经二次扩张后再造1例烧伤患者耳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严重烧伤后耳周皮肤缺乏使得耳郭缺损后重建复杂化,多种皮瓣技术的联合应用已经显著改善了耳郭缺损后的重建质量。然而,当无法找到理想的皮肤来覆盖耳郭,同时滋养移植皮瓣的耳周血管也被严重毁损时,耳郭缺损仍然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该个案报道了1例19岁男性高压电烧伤患者,右耳郭缺损畸形,耳周区、颈部、前臂和锁骨上区有大量瘢痕,通过3期手术重建其耳郭。在Ⅰ期手术中,利用显微镜下吻合串联面动脉残端与游离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蒂,将吻合血管游离端预先埋置于前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Ⅱ期手术中,将达到预期覆盖面积的扩张皮瓣转移至残耳下方,随后同期进行皮瓣的二次扩张;在Ⅲ期手术中,取出扩张器,植入自体肋软骨行耳再造。最终所有移植皮瓣存活良好,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期内,重建后的右耳外形自然、结构清晰,色泽与耳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移位或变形,左右耳轮廓及体表空间对称。术后患者颈部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对修复结果表示满意。该案例为缺少高质量供皮区和受区吻合血管的复杂耳畸形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尤其是为电烧伤等特殊原因造成的耳郭缺损修复重建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