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的颅底重建技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和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结合肌肉分层复位缝合重建技术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采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肌肉分层法、乙状窦后及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肌肉分层复位缝合重建技术。观察颅底重建的效果以及是否出现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均获得全切除;病理学结果显示,神经鞘瘤12例,副神经节瘤3例,软骨肉瘤1例。术后新出现神经功能障碍2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头颅CT均显示双骨瓣固定良好,未见任何程度的扭转或者松动,乳突的形态学特征恢复,颅骨缺损较少。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4±3.5)个月(27~37个月)。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良好,未发现颅骨骨瓣变形或移位的情况,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乙状窦后和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以及肌肉分层复位缝合技术操作简单,可在保证显露范围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性,减少骨性缺损,并且有利于软组织重建;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长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3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急诊收治的部分耳廓完全性离断患者资料,均采用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进行修复。术中先切取颞浅筋膜瓣并保留蒂部,之后剥离离断耳廓软骨作为再植支架,修剪剥离软骨后的皮肤,制成全厚皮片;参照对侧耳廓位置及角度,将软骨支架缝合固定于耳软骨残端,依次采用颞浅筋膜瓣和全厚皮片覆盖后打包、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皮片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评估再造耳廓的形态、色泽、质地及触觉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供、受区瘢痕情况,总分0~15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程度越严重;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总分30分,≥27分为非常满意,24~26分为有些满意,18~23分为无所谓,15~17分为有些不满意,≤14分为非常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均为单侧耳部缺损,左耳3例,右耳5例;缺损面积为1.5 cm×2.5 cm~5.0 cm×4.0 cm。术中颞浅筋膜瓣切取面积为4.5 cm×6.5 cm~15.0 cm×10.0 cm。术后皮瓣、皮片均顺利成活,供区与受区均一期愈合,未见皮瓣、皮片坏死、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9年,平均约6.3年,除1例需行二次皮片削薄手术外,其余患者修复后的耳廓与健侧基本一致,轮廓线条流畅,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触觉敏感度提高。末次随访时患者供、受区瘢痕不明显,VSS评分均≤3分,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对于没有再植条件的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采用颞浅筋膜瓣复合离断耳廓组织修复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远期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种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多种皮瓣修复鼻部各部位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2021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32例采用皮瓣修复鼻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鼻正中推移皮瓣修复9例,鼻面沟推移皮瓣修复10例,鼻唇沟皮瓣修复8例,鼻唇部推移皮瓣修复2例,额部推移皮瓣修复2例,游离耳屏软骨皮瓣修复1例。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鼻外形及立体结构恢复正常。术后6~24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术中所采用的多种皮瓣是修复鼻部多部位较小缺损的较好选择,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年小耳畸形患者全耳廓再造术的总结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成年小耳畸形患者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应用改良Nagata二期法行全耳廓再造的成年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1例(42耳),其中男30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31~63岁,中位数年龄37岁。所有患者均以自体肋软骨作为耳支架制作材料,采用改良Nagata二期法耳廓再造技术完成一期手术,术中根据肋软骨骨化状态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耳廓支架雕刻;一期术后6个月以后行二期耳颅角成形、耳后筋膜瓣转移、中厚植皮术完成立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二期手术,随访3~24个月,41例患者术后对再造耳廓形态均满意。结论:根据成年患者自身肋软骨状态,采用不同肋软骨雕刻技术进行全耳廓再造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软骨瓣翻转原位回植法治疗先天性Stahl耳畸形八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一种矫治先天性Stahl耳畸形的新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治疗先天性stahl耳畸形患儿8例,男5例,女3例,7~28岁,平均15岁。取出第3对耳轮脚对应耳软骨,将游离软骨瓣翻转呈凹面向前并旋转90°重新原位放入,软骨瓣适当修剪,与周围耳软骨衔接缝合固定,形成较好的耳轮及耳舟形态。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软骨成活,皮肤色泽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第3对耳轮脚得到完全纠正,耳轮轮廓清晰、耳舟形态良好。术后随访1~5年,效果均满意,瘢痕不明显。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切口瘢痕隐蔽、耳郭形态好,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种同期矫正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9.2岁。采用软骨瓣折叠矫正杯状耳畸形,同时采用耳垂瓣及耳廓复合组织瓣相向推行及耳甲腔软骨片游离移植,修复蝶形耳廓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测量耳廓长度、宽度,并观察矫正效果。结果:本组13例耳廓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耳廓上部再次悬垂病例,1例患者出现耳后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经药物外涂及耳夹夹持6个月后瘢痕软化变平。所有单侧畸形患者中,患侧容貌耳长均小于健侧,有1例患者患侧容貌耳长与健侧容貌耳长的差值达0.7 cm,其余患者均小于0.5 cm。所有患者患侧容貌耳宽与健侧容貌耳宽的差值均小于0.3 cm。结论:采用软骨折叠及耳垂瓣、耳廓复合组织瓣结合游离耳甲腔软骨片可同时矫正蝶形耳廓及杯状耳畸形,术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行手术为主导治疗模式的456例下咽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以手术为主导治疗模式在下咽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456例原发下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2例,女性24例,年龄37~82岁。其中梨状窝癌328例,下咽后壁癌88例,环后癌40例。Ⅲ-Ⅳ期420例(92.1%),T3-4期325例(71.3%)。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手术治疗或术后放疗计划未完成者84例,术前计划性放化疗+手术49例,手术+术后放疗/放化疗314例,诱导化疗+手术+术后放疗9例。原发灶切除方式包括:激光手术5例;部分喉部分下咽切除74例,其中48例(64.9%)为环状软骨上次全喉切除环舌吻合术;全喉部分下咽切除90例;全喉全下咽及颈段食管切除226例;全喉全下咽全食管切除61例。主要修复方式包括游离空肠移植226例,胃上提代下咽食管61例,胸大肌肌皮瓣32例。所有患者均行咽后淋巴清扫术,入院及随访期间均行高清胃镜检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3年生存率为59.8%,5年生存率为49.5%;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9.0%,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58.8%。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12.7%,下咽癌同时及异时多原发癌的患者共132例(28.9%)。多因素回归分析,T3-4期病变、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伴有咽后淋巴结转移以及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P值均<0.05)。随访截至2022年4月30日,共死亡221例,其中远处转移患者共109例(49.3%),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论:通过对下咽癌的术前评估、手术切除与修复方式的改进、主动的咽后淋巴清扫及第二原发癌的全程干预,可提高下咽癌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兔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兔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动物模型,以便后续研究,为临床上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质量2.5~2.8 kg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由南京鼓楼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在其背部设计软组织缺损创面2.0 cm×2.0 cm,全层切取耳缘近耳根处同等大小组织,形成背侧皮肤-软骨-腹侧皮肤三层结构耳廓复合组织瓣。适当修剪组织瓣腹侧皮肤及软骨,残余的腹侧皮肤予无菌贴膜覆盖。将组织瓣背侧皮肤作为被盖,游离移植至背部创面,打包固定。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意外死亡,兔耳廓复合组织瓣均成功游离移植,且形态稳定。取材可解剖出软骨及贴膜。结论: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可成功建立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模型,且该模型易于建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发性多软骨炎早期诊断的病例分析与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复发性多软骨炎(R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为临床中识别RP早期不典型表现以做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威海市立医院住院诊断为RP患者共7例。对其临床特点和诊断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2例因咳嗽、喘息就诊,1例因听力下降就诊,4例因外耳、鼻、眼或关节红肿就诊。7例患者首次就诊时均被诊断为单纯疾病,如单纯耳软骨炎、中耳炎、鼻炎、结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受累器官:外耳5例,中耳1例,内耳1例,鼻2例,喉1例,眼4例,关节2例,皮肤1例,下呼吸道3例,心脏2例。风湿免疫相关抗体阳性者2例。不典型表现:1例以听力下降为唯一表现,并且为首发症状;1例以闭角型青光眼为眼部首发表现,缺少其他眼部炎症表现。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为12 d(1例),最长为10年(1例),其他为1~4个月(3例)、1年(2例)。2例明显延迟诊断的患者均以单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且不伴外表可视软骨组织炎症,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间分别为1年、10年;以多器官、可视软骨组织炎症(耳、鼻、关节)为初期表现的3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相对较短(1~4个月)。治疗及随访: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1例单用糖皮质激素。4例患者病情稳定,1例在1次复发后再次病情稳定,1例在治疗过程中新出现下呼吸道受累,1例未服从规范治疗症状迁延。结论:高度可变的临床表现及罕见性增加了RP的诊断难度,尤其早期阶段,炎症可能呈无症状性、隐匿性进展。临床应提高对RP不典型表现的认知程度,加强鉴别RP的诊断思路,做好动态随访和评估,从而在多态、隐匿的临床表现中做到RP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吻合血管蒂的预制岛状皮瓣经二次扩张后再造1例烧伤患者耳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严重烧伤后耳周皮肤缺乏使得耳郭缺损后重建复杂化,多种皮瓣技术的联合应用已经显著改善了耳郭缺损后的重建质量。然而,当无法找到理想的皮肤来覆盖耳郭,同时滋养移植皮瓣的耳周血管也被严重毁损时,耳郭缺损仍然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该个案报道了1例19岁男性高压电烧伤患者,右耳郭缺损畸形,耳周区、颈部、前臂和锁骨上区有大量瘢痕,通过3期手术重建其耳郭。在Ⅰ期手术中,利用显微镜下吻合串联面动脉残端与游离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蒂,将吻合血管游离端预先埋置于前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Ⅱ期手术中,将达到预期覆盖面积的扩张皮瓣转移至残耳下方,随后同期进行皮瓣的二次扩张;在Ⅲ期手术中,取出扩张器,植入自体肋软骨行耳再造。最终所有移植皮瓣存活良好,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期内,重建后的右耳外形自然、结构清晰,色泽与耳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移位或变形,左右耳轮廓及体表空间对称。术后患者颈部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对修复结果表示满意。该案例为缺少高质量供皮区和受区吻合血管的复杂耳畸形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尤其是为电烧伤等特殊原因造成的耳郭缺损修复重建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