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关联规则结合贝叶斯网络的症状间关系及其对证候诊断贡献度的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湿热蕴肺证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湿热蕴肺证为例,探讨证候的症状间关系及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为建立证候诊断依据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基于654份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调查数据,以湿热蕴肺证为例,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结合关联规则与贝叶斯网络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症状间关系并明确症状(群)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结果:654份新冠肺炎临床资料中涉及湿热蕴肺证患者121例,其中出现频率>40%的症状有发热(53.72%)、咳嗽(47.93%)、舌质红(45.45%)、脉数(43.80%)、苔腻(42.15%)、苔黄(41.32%)、乏力(40.50%)和纳呆(40.50%)。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二项关联关系较强的症状群包括发热、口渴,胸闷、气促,咳嗽、痰黄等;三项关联关系较强的症状群包括咳嗽、痰黄、痰黏稠,纳呆、呕恶、头身困重,发热、口渴、乏力等。以湿热蕴肺证(是=1,否=0)为目标变量,以出现频率>15%的症状为输入变量,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得出湿热蕴肺证症状(群)概率分布表,其中发热的父节点(每个输入变量的上级节点)只有1个(湿热蕴肺证),条件概率是0.54;咳嗽的父节点有痰黄、湿热蕴肺证,表示在湿热蕴肺证中咳嗽与痰黄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且在有痰黄的条件下,咳嗽的条件概率为0.99。常见症状(群)及其对湿热蕴肺证诊断的贡献度为:发热、口渴(0.47),咳嗽、痰黄(0.49),胸闷、气促(0.46),纳呆、头身困重(0.61),苔黄腻、脉滑数(0.95)。结论:关联规则结合贝叶斯网络在阐释症状间关系及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客观性,为建立证候诊断依据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隐结构结合系统聚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常见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分布及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2月24日前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及证候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运用隐结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证候及其相关症状的频次及构成比,分析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及症状特征。结果:纳入诊疗方案及相关文献42篇,包括212条证候记录。基于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隐变量;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4个隐变量,综合聚类为7个证候,包括邪热犯肺证、内闭外脱证、湿热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疫毒闭肺证、寒湿郁肺证、肺脾气虚证。对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4个公因子;提取每个因子中因子载荷系数≥0.3的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意义的症状组合,并根据每个症状组合推断出6个潜在证候,分别为疫毒闭肺证、邪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内闭外脱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对证候频数的描述显示,纳入文献涉及证候25个,其中构成比≥5%的证候有内闭外脱证(14.62%)、疫毒闭肺证(13.68%)、湿热蕴肺证(12.74%)、肺脾气虚证(10.85%)、寒湿郁肺证(8.50%)、气阴两虚证(8.50%)、邪热犯肺证(8.02%)、湿遏肺卫证(5.66%);涉及症状87个,累计频次2 838次,包括苔腻(5.25%)、发热(4.83%)、舌红(4.37%)、脉数(3.74%)、乏力(3.46%)等。根据以上结果总结出新冠肺炎常见证候及其主要症状分别为:① 邪热犯肺证:发热、咳嗽、咽干、头痛、周身酸楚、大便秘结等;② 寒湿郁肺证:恶寒、周身酸楚、呕恶、脘腹胀满、便溏等;③ 湿热蕴肺证:咳嗽、痰黏难咯、纳呆、渴不欲饮、大便秘结等;④ 疫毒闭肺证:发热、咳嗽、痰黄、喘促、憋气、口唇青紫等;⑤ 内闭外脱证:神昏、烦躁、憋气、汗出肢冷、口唇青紫等;⑥ 气阴两虚证:干咳、自汗、乏力、口干渴、手足心热、便溏等;⑦ 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自汗、乏力、呕恶、便溏等。结论: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有邪热犯肺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气阴两虚证及肺脾气虚证等,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8月9日至24日成都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6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民族分布为藏族124例(77.02%)、汉族35例(21.74%)、回族2例(1.24%);男性68例,女性93例,男女比例为0.73∶1;年龄1~94岁,平均年龄为(39.06±23.64)岁。161例患者中,其中4例1岁以下患儿因无法收集四诊信息而被剔除,共收集157例患者信息,18岁以下的患者有26例,18~60岁124例(78.9%;包括普通型120例、重型4例、危重型0例),60~90岁以上6例,90岁以上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恶寒、咽干、头痛、乏力、流涕、口干、口苦等为主;舌象以淡红舌质及白腻或薄白舌苔多见。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常见(99例,占63.06%),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2例,占14.01%)、湿热蕴肺证(22例,占14.01%)、湿毒郁肺证(11例,占7.01%),而疫毒夹燥(2例,占1.27%)、疫毒闭肺(1例,占0.64%)、气营两燔(0例)3个证型占比不到2%,且各种证型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 χ2=0.48, P<0.05)。 结论:拉萨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多见,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湿度郁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仁汤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介绍《温病条辨》三仁汤加减治疗儿科咳嗽、厌食及过敏性紫癜验案三则,认为小儿常出现饮食过盛,致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失调,食积生热,脾虚聚湿,湿热交结中焦,故而发病,临证紧扣其湿热病机,以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温病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践与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体正气亏虚时,伏藏于肺脾,可按伏气温病认识和治疗.湿热疫戾之气可自发于里,也可由外邪引动,并长期停留气分,形成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证.湿热弥漫,可出现心、脑、舌、鼻、耳等上窍被蒙表现.病变过程或后期,根据湿与热的程度,既可伤阴亦可伤阳.涉及脏腑主要是肺、脾、心、肾.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虚、瘀.基本治则是祛邪扶正、透邪外出,并根据湿热轻重及外邪性质确立不同治法和选方用药.例举本病不同阶段常见的发热、咳嗽、疲劳、失眠验案,并分析证治思路及体会以佐前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象思维从"虫"论治小儿过敏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象思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临证中运用象思维辨治疾病,发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与"时发时止、反复发作、上下窜动、动静多变"的"虫象"相似,透过其形色各异的症状识别其虫象特征,尝试从虫论治:湿热生虫,虫邪蛰伏体内,成为过敏性疾病之宿根;风来虫动、气机逆乱为其主要病机.基于虫象以乌梅丸加减治疗有较好疗效.文章运用象思维对从虫论治小儿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进行系统阐述,并列举验案加以说明,为临床治疗小儿常见过敏性疾病提供新的辨治思路和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祛风清热化湿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总结王真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以下简称新冠后咳嗽)的中医经验.[方法]通过记录并整理医案,参考国内外文献,从病因病机、处方经验、验案举隅三方面阐述王真教授的治疗经验.[结果]王真教授认为,新冠后咳嗽的病因是疠气,病机是风邪留恋、湿热内蕴,处方经验为祛风解表、通窍利咽,三焦湿热、分消走泄,因人制宜、标本兼顾.所举两则医案中,患者以新冠感染后反复咳嗽为主诉,王真教授以祛风清热化湿为主,养阴生津、健脾、益肾、化瘀为辅,处方周全,疗效确切.[结论]王真教授准确把握新冠后咳嗽的病因病机,治法明晰,用药严谨,疗效明显,其治疗经验具有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热咳嗽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热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湿热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有效率为83.8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饮食、大便、小便、睡眠等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8、hs-CRP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QOLI-74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热咳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李氏清暑益气汤治疗杂病验案5则
编辑人员丨2024/2/3
李氏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苍术、白术、升麻、葛根、人参、麦冬、五味子、泽泻、当归、黄柏、陈皮、青皮、神曲、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利湿之功效,东垣将其用于"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之湿困脾胃、气阴两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土郁夺之"理论探讨痰湿型慢性咳嗽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基于"土郁夺之"理论探讨痰湿型慢性咳嗽的治疗.认为中焦气机郁滞引起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是导致痰湿咳嗽发生的关键病机.寒湿犯脾、湿热中阻,及中焦虚弱、清阳不升、阴火内炽等病机均可导致"土郁",从而引发痰湿咳嗽.治疗主张"夺其壅滞"以运转中焦气机,祛除郁滞,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采用温运和中、流气化湿、培土生金、补土升阳、降泻阴火等治法,达到疏调中气、化痰祛湿而平咳喘的目的.偏寒湿者选用姜苓半夏汤,偏湿热者选用半夏泻心汤合香苏散,脾胃虚弱者根据其病情程度特点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